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拂了一身满 > 拂了一身满 第25节

拂了一身满 拂了一身满 第25节

作者:桃籽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30 15:28:44 来源:免费小说

  他不再说下去了,看着妹妹的眼神透着分明的疼惜。

  “……记得回来找哥哥便好。”

  第40章

  “二公子可真是这世上顶顶好的人……”行船拨水南归、距长安已有一二百里远, 坠儿却仍不忘在她家小姐身侧反复念叨,“……也不知老天爷怎么就那般狠心,人越好越不肯给甜果子吃……”

  她一贯向着她家小姐说话, 谁对宋疏妍好谁便是“世上顶好”,宋二公子在她这里占了个“顶顶好”, 可见多一个“顶”便是多一份心;只是这些话却更易勾起人的离愁别绪, 崔妈妈在客舱里煎茶,一边做活一边掀起眼皮看她家小姐的脸色,见人已微微落寞下去了便又转头叫坠儿去给小姐换个新手炉,可别再多嘴添堵。

  宋疏妍没察觉两人的小动作, 只一直半低着头看那卷春山图, 纤白的手指轻轻在细绢上抚过, 今岁至长安所见的一切便都如南柯一梦般飘来又散去了;崔妈妈怕她伤情,趁着换热茶的工夫又凑上前问:“小姐可是想作丹青了?江上风光独特, 倒正适宜入画。”

  说来也是。

  今岁她们离家早、正月里便乘船顺汉水而下, 幸而近小半月雨雪渐少水面未整个冻住,但北方深冬粗粝豪迈的寒江风貌确也别具一格;宋澹心底虽对自己的幺女并无多少关爱,可为人父母的表面功夫还是做得颇为周全, 此次派了两个小厮并八个护卫一同送她南下,赁的船也十分宽敞舒适, 行时少有颠簸, 倒的确可以动些纸笔。

  “不必了……”

  宋疏妍却没什么兴致,心里还记挂着千里之外的外祖母,捧着热茶暖了暖手,又不放心地问:“郑先生可安顿好了么?有没有什么不妥?”

  那是她离家前请二哥帮忙寻的大夫, 据说是长安城各望族的座上宾、医术十分了得,她将此次北上带的所有银钱都花净了、另还许诺抵钱塘后再付一笔不菲的酬金才劝得人答应随她一同下江南, 这一路可不能有什么闪失。

  “小姐且放心,好生伺候着呢,”崔妈妈一再劝慰,又露出颇为感慨的神情,“老太太若知道您这般尽心孝顺,定也会十分欣慰的。”

  几日后将至襄州时却有一桩不同的见闻。

  那天宋疏妍在客舱中午睡,底下的小厮却托坠儿进来回话,说见不远处有一支极大的船队、当也是自长安而出的显贵高门,因江岸两侧水面结冰河道变窄、正堵在前头缓慢行船,问是否可以稍停几刻让对方先过。

  正月里水路原本萧条,何况那天才不过初六,能是哪家浩浩荡荡远出长安?宋疏妍斟酌片刻、忽而又冒出一个意外的猜想,走出客舱去看时脚步已不觉变得有些急切,继而果然见前方有数条大船,寒风吹过旌旗翻飞,依稀……写着一个“方”字。

  ……竟果然是他们。

  天子贬黜之旨才下来多久,他们一族便当真要迁出西都,看这情形当是不愿大张旗鼓引得百官相送、这才除夕刚过便不声不响地远离了那座金玉其外的皇城。

  ——这是要回颍川了吧。

  过了襄州之后……便不会与她同路了。

  她远眺着那几艘大船出神,难免要再想到那个与自己不甚相熟的男子,说来他们之间的缘分十分浅薄,此后一个归于江南一个避于颍川、当再不会有相见之机,可反过来说又好像很有缘,她入长安前便先在山中遇见他、如今要离开了又在江上与他擦肩,虽都未谋其面,却也终归算是一个了结。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她声音淡淡的,将那些不足为人道的遗憾与怅惘藏在起承转合间。

  “……世人皆不当同颍川方氏争道,便请他们先行吧。”

  又过七日,船经鄂州而入长江,江南东道已然在望。

  自北向南气候渐暖,坚冰封道之事益发少有,坠儿和崔妈妈都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实则早便耐不住那中原的漫漫寒冬,如今一出山南便觉通体舒畅,时不时还要拉着她们小姐出得舱去到甲板上吹风醒神。

  入夜之时郑先生起了兴致,说江南好景醉人、应伴美酒共赏,坠儿恰巧有心热闹一番哄自家小姐开颜、便兴冲冲去炉上煮了一壶热酒;可惜还未斟进杯中就远远瞧见滚滚黑烟,因被水道拐弯处的高山遮着而看不清个中原委,船夫与随行护卫却都已变了脸色,原本和乐的气氛只一刹便荡然无存。

  “许是遇上了水寇劫船——”几人匆匆走到宋疏妍身边解释,个个语气焦灼,“小姐还是速速下令转舵暂避、不要同那些贼人硬碰硬为好……”

  这确是最妥帖的做法,毕竟年关前后多不太平、正月里更少见行船,那些水寇穷凶极恶、真要下起死手恐也不是她们这小小一船人能够抵挡的。

  宋疏妍眉头紧锁,当下也点头应允,却不料江上水流湍急、那转弯处又极其狭窄难以腾挪,即便艄公百般卖力船也还是回旋着向前疾行;转过那面高耸的山壁后视野陡然开阔,却见江面之上烈火熊熊,约有六七条船或沉或翻绞在一处,火光将一方天幕映照得亮如白昼、更让宋疏妍一行清清楚楚看到了水面上四处漂浮的尸体和鲜红的血水。

  “小姐……”

  坠儿已经吓得面色惨白两腿发软。

  “……死、死人……”

  众人皆乱作一团,宋疏妍亦心跳如雷,只是低头时见水上漂浮的尸身泰半都是黑衣蒙面与寻常水寇相去甚远、心下便难免疑窦丛生,再抬头向远看、竟再次在一片火光中看到一面燃烧的旌旗,却竟还是……“方”字……

  难、难道……

  她心头巨震、两手一瞬冰凉,下一刻却竟顾不上害怕,只头也不回地对艄公道:“快,把船开过去——去救人——”

  众人听言又是一愣,想要劝阻却也抵不住被急流推着向前,靠近时才发现争斗尚未结束,那艘最大的船上仍不断有黑衣蒙面者自高处坠落入水,宋疏妍仰头费力去看,果然在一片晦暗不明间看到了一个有些熟悉的面孔——是方献亭身边的护卫,她曾在长安别霄楼下与之有过一面之缘。

  那么此刻在船上的……真的是……

  惊疑之间已有黑衣人发现他们一行,见之徘徊不去便转身向他们扑来,身旁护卫大喊一声“小姐小心”,随即立刻拔刀与对方缠斗,更接连将若干试图从水中爬上船的蒙面歹人踹入江中,一时倒是不分上下。

  坠儿和崔妈妈俱已骇得尖叫连连,宋疏妍却只紧盯着方家人的船不放,眼见火势越发失控、船身已被烧得摇摇欲坠像是下一刻就要翻倒沉江,终于忍不住开口高喊了一声方献亭的名字,文弱的声音在一片凶狠的喊杀声中微不可闻,她却还不肯罢手、仍避开近处那些要命的刀剑一遍遍反复去喊。

  怒涛汹涌、烈火森森,那时的他们尚不曾像多年后那样同生共死,她却已经开始试图向他伸出自己并不多么有力的手;纷乱之间终还是有贼寇突破了随行护卫的防备强登上船,训练有素的杀手原本就非府内家丁可以应对,他们目露凶光、高举着锋利的刀剑向她们逼近,生死之间区区一线的距离再次出现在她眼前,她一把将崔妈妈推到身后、又将哭得六神无主的坠儿搂进怀里,双眼紧闭之际只听闻一阵利刃破空之声——

  哧——

  刀剑狠狠扎入血肉!

  她已闻到浓重的血腥气,预想中的疼痛却并未落到身上,微微颤抖着睁开眼睛去看,果然隔着汹涌的江水远远看到那人的眼睛,在几乎被烈火吞噬的高船上俯身望向她,手中远远掷来的剑已隔空为她辟出一条生路。

  ……我又如何能不来找你呢?

  她默然看着他,心如江潮翻涌。

  第41章

  待一切平息已是小半个时辰之后。

  江面血染猩红一片, 满川横尸见者胆寒,方献亭搀扶着他母亲姜氏登上宋家的船时身后的大火已彻底烧了起来,滚滚黑烟倒映在他深邃的眼底, 那一刻宋疏妍感到他的确离她很远很远。

  她看了他一眼、转而又去看他的母亲——先国公夫人姜氏当日在灵堂之上便神情恍惚颇有异样,如今遭逢横祸更是面色惨白摇摇欲坠, 幸而她们船上有郑先生在,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不必谁催促便上前听起夫人的脉,宋疏妍见状便顺势将客舱让与对方休息,自己同坠儿和崔妈妈转去船侧的小间暂避。

  方氏随行之众已所剩无几,大约十几人、个个都受了伤, 宋家护卫的情形倒比他们好得多, 一时也就帮着包扎上药、端送热水, 待收拾停当已近亥时,行船驶出近十里, 萧索的寒风将满川的血气吹散不少。

  郑先生也从客舱里走了出来, 宋疏妍上前问了几句先国公夫人的境况,对方叹息答曰:“倒没受什么外伤,只是急痛攻心伤及脏腑、食少忧繁又连日奔波, 长此以往恐不能久……”

  他本常出入长安豪府、大抵也已认出了方氏之人身份,此时作答语气难免唏嘘, 更令宋疏妍心头沉重;她谢过了他、又请先生回房休息, 转身时正遇上方献亭从姜氏房中出来,两人目光对上,比那晚江上的月色更为悠长。

  她看到他满身的血,大概自登船后只一意照顾母亲、还未曾腾出手来处理自己身上的伤口, 沾染腥污的模样倒不似柳先生笔下的“青霜雪风”一般清净皎洁了;心中蓦地一酸,有意要同他说些什么, 张口时却发现自己已不知该如何称呼他——过去都是一声客气得体的“方世子”,如今他父亲辞世贬公为侯,似乎应当改称一声“方侯”了。

  “方侯”……

  陌生的称呼就在嘴边,在她眼中却像是对他最刻薄的伤害和侮辱,于是最终也没能叫出口,只别开目光虚望向远处深邃的黑夜。

  “底舱应还有可以坐的地方……”

  她低声对他说。

  “……请过去收拾一下身上的伤口吧。”

  月夜温吞。

  须臾前的尸山血海似乎不过一场虚妄幻象,区区一个时辰过去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行船向南映月而过,一时间入耳的唯有水声桨声,竟在万籁俱寂时显得有些静谧了。

  船上并无可供男子更换的衣物,方献亭亦称不必郑先生再来为他看伤,宋疏妍入底舱时他正斜靠在货箱旁光秃秃的木板上,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看起来越发漠然疏离。

  她犹豫片刻还是试探着向他走过去,而他抬眉看了她一眼并没有说话,也许那是默许的意思、她并不很确定,最终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停住,抬手将掌心的东西递给他。

  “这是伤药,”她声音很轻,“……用一些吧。”

  那个匣子他认得的,仔细看正是当初在骊山他赠与她的那只,原来她从没有用过,现在还要完璧归赵——他又怎么会知道呢?她根本不敢用他的东西,一旦被继母或三姐姐察觉便又要闹出若干风波,她受不起那样的折腾,倒不如默不作声地把他的慷慨和怜悯都小心藏起。

  如今再还给他……倒是正好了。

  他却没接,眉头似也微微一皱,昏暗的光线里她看不清,只是保持着抬手的动作执意要将东西给他;两人僵持片刻,他终于还是接了过去,低沉的声音落进她耳里,比过去更寡淡冷清:“……多谢。”

  ……竟像是久违了。

  她默默压着心里的起伏,看着他背向她解开了身上的血衣,黑暗中很多东西都变得不同,某一刻她觉得这世上只剩下她和他两个人了;但礼节总要恪守,她已别开眼睛打算默默离开,偏偏他的声音又传来,在对她说:“……我很抱歉。”

  ——抱歉?

  抱歉什么?

  将她扯进今夜这桩事么?

  她并没问过其中原委,而实则机敏如她已大抵能猜出背后曲直:先国公新丧、颍川方氏正是式微,长安城中有无数人想趁势将其打落泥潭永世不得翻身,秦王殿下与钟氏自是最令人生疑的祸首,同时也难保那位被先国公逼至墙角的天子未曾参与其中,今夜被派来刺杀方氏的杀手个个出手狠辣,便足见背后之人已有破釜沉舟之心。

  “世子不必致歉,我……”

  她有些不安,开口时神思也有些涣散,待话说出口才察觉自己犯了错,要停住时已不可挽回;狭小的底舱忽而变得更静,她甚至察觉他擦拭伤口的动作都顿住了,也许那一刻又想起他故去的父亲,让她感到自己罪大恶极。

  “我……”

  她忽而感到一阵疼,明明自己的处境也从不顺遂、却偏偏总对眼前这个男子额外多出几分无用的关心;静默许久也想不出该如何补救,于是只好凭着心意低下头轻声问他:“我二哥哥平素与君相熟,我是他的妹妹,不知往后可否就随了他……也叫你一声‘三哥’?”

  只有这样才好。

  既不必再称他为“世子”,也不必将那声残忍的“方侯”叫出口。

  他久久未答,两人之间一时只能听到船舱外起伏的江潮声,那只被她送还给他的木匣里溢出的药香也在此刻变得浓郁了,淡淡的幽凉,又隐约透出一点苦味。

  “方氏既出长安,便当明取舍之理,”他终于开了口,声音低沉又平稳,好像没有一丝悲伤似的,“我与子邱往后只当是寻常故交,四小姐亦不必逆势而为。”

  “逆势”……

  她太聪明了,哪怕他这话说得如此隐晦也还是当即明了——他自认方氏已失圣眷、更为朝中诸多势力所不容,是以便要同他人撇清干系、不愿他们为其一族所累,因此二哥哥只能是他的“寻常故交”,而她想向他走近一步也成了“逆势而为”。

  酸辛之感愈盛、她心底却竟也有几分孤勇,明明也知道后退一步才最妥当,那时却又偏偏想告诉他他说得不对,一时冲动转过了身、又瞧见他血衣之下裸丨露的后背,那实在太不妥,只好再转回头避开了去。

  他大概也察觉到她的为难,不久后便匆匆收拾好伤口重新穿上里衣,药已用尽了、匣子自也不必还她,他将它随手收进怀中后便起身向底舱外走去,江上凄寒的冷风一瞬迎面而来,她在他身后看着,觉得他像是将要乘风归去了。

  可……

  ……她还不想这个人走。

  脚步像有自己的意志,不觉间她已跟他一起走上了船头,两人一起在凉月之下看着宽阔的江面,一时间更阔大的意境又由心而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

  “方氏若归颍川,过襄州前便当向东而去,”宋疏妍心中有些恍惚,但出口的话却还清晰明了,“不知出了什么变故,何以竟会至江南西道?”

  方献亭就站在她身侧,靠近时身上的血腥气还十分浓重,声音却是平和的,答她:“家母本为庐州人氏,眼下因病不便回迁颍川,我便与家中人分道而行,此后再行北上。”

  原是这样。

  莫怪她此前在襄州附近遇上方氏船队时所见的规模远比今日要大,夜里登船的人里又不见另外几位方氏的公子,原来却不是同路的;姜氏似与先国公情谊甚笃,如今对方骤然离世,想来她也不忍再回他的故家触景生情,先回娘家庐州姜氏养病也是稳妥的法子。

  只是这一分道方献亭却难免孤立,这才给了今夜那些贼寇以可乘之机……

  她低头想了想,寒风吹起她单薄的衣袖,片刻后又问:“那明日之后三……你又作何打算?”

  这还是别扭的话,原本那声“三哥”都要叫出口了、最后却因顾念他没应允又生生吞了回去,这声“你”突兀且不妥当,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而言显得有些散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