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拂了一身满 > 拂了一身满 第22节

拂了一身满 拂了一身满 第22节

作者:桃籽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30 15:28:44 来源:免费小说

  ——哼。

  且看他到时还如何嚣张。

  床帏之内安睡的天子听闻方贺寅时入宫亦是大惊而起。

  上回这等光景出现还是几十年前突厥犯境之时, 而今旧景重现实难免令人不安,他遂匆匆披衣而起、连怀中安睡的贵妃都顾不得哄慰, 疾步从内殿行至外阁, 高声问:“卿入宫何事?可是边关告急?”

  晋国公已立于外阁御案之下,见了天子依礼下跪叩首,左肩尚未痊愈的新伤令他面色苍白沁出冷汗,可拜礼依旧行得端端正正, 没有哪怕一丝怠慢减省。

  “陛下君威安定海内,今日四方并无忧患……”

  他垂首徐徐而答, 一顿后又抬目,眼中倒映着深夜甘露殿内摇曳的烛火。

  “……但若陛下执意废嫡立庶宠信奸佞,臣恐大乱不日将生。”

  卫峋本是心急如焚惊惶不定,此刻一听这话却是当场愣在原地,半晌过后回过神来,才知眼前这位大权在握的强臣星夜觐见原是为了训诫天子。

  他深觉荒唐,连日来积在心底的怨怒便像暂且止沸的热油,似乎下一刻便要烧起铺天的火来,少顷步履飘忽地行至御案后坐下,居高临下看着对方反问:“怎么,方卿深夜闯宫,便是为了这般以下犯上僭越忤逆的么?”

  一个“闯”字凌厉之至,令左右侍奉的宫人皆闻之胆寒,康修文最是精乖、一见情形不对便知今夜这番君臣交谈绝非旁人可听,遂连忙暗中命殿中仆役退下,自己亲自紧紧关上了甘露殿的大门;方贺却似对陡然肃杀起来的气氛一无所觉,泰然答:“臣从无犯上忤逆之心,唯念先主建业之艰、不忍见社稷凋敝人心离散,故斗胆遮道跪谏,恳请陛下听臣一言。”

  他所言字字清晰,明明语气并不铿锵、却偏偏令人感到几许沉痛,卫峋听了却是怒火愈盛,愤而拍案道:“朕继位至今二十余载,征剑南、收河州,清吏治、肃朝纲,河清海晏世人莫不称道,在卿眼中如何便是‘社稷凋敝人心离散’!”

  “遮道跪谏?方思齐你扪心自问!你之所‘谏’是为朕、为天下万民,还是为成全你方氏一姓之名!”

  ……竟是全然撕破了脸。

  满朝文武皆知,当今天子与晋国公早已离心,只是虽早不满为强臣所束、却亦不得不念方氏卓绝之功,是以每每只得旁敲侧击暗流涌动,从未将决绝之言宣之于口;如今君臣二人却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立储是为天家逆鳞,晋国公却偏偏不可袖手旁观,天子遂亦忍无可忍,要将若干陈年旧账一次翻到眼前清算干净。

  “昔有汉武刘彻,文治武功无不斐然,雄才大略千古一帝,垂暮之年却宠信奸佞,巫蛊之祸牵连无数,以致朝纲动荡晚节不保;又闻晋武司马,一统中原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尧鼓舜木,盛世之后却荒淫无度,八王之乱接踵而至,终使社稷倾覆天下分崩。”

  “王朝兴衰莫有不同,陛下若一意孤行任人唯亲,则又与刘彻司马何异?”

  甘露殿内一时静极。

  晋国公乃当朝第一武将,平生雷厉风行沉默寡言,唯善在疆场之上生死搏杀、却从未于朝堂之下谈若悬河,那时言辞却分明比台院那些言官还要犀利上千百倍,纯臣直谏宛若尖刀利刃,轻而易举便能狠狠扎痛帝王之心。

  “方思齐,你,你……”

  卫峋面色青白交加,已被气得浑身发抖。

  “臣亦为人父母,深知陛下爱子之心……”

  这时方贺语气却忽而放缓,抬头望向自己的君主,眼神间亦有彼此相伴多年的诚挚与恳切。

  “……二殿下文韬武略颇为出众,太子殿下却久为胸痹之症所困,陛下心怀疑虑也是寻常。”

  “臣非因循旧制的顽固之辈,倘立长与立贤不可兼得,亦不会拟规画圆悖逆于君,只是太子殿下胸怀韬略颇有仁君之风,他日必能承陛下之志安邦定国恩泽万民,又何必舍近求远废嫡立庶,落天下人以口实?”

  “秦王殿下德才兼备,其母族钟氏却非忠正廉洁之门,钟曷仰仗陛下宠信和贵妃庇佑公然卖官鬻爵收受贿赂,其党羽吴怀民更屡屡阻拒朝廷削藩、延误陇右舆图更换,其心之异岂非昭然若揭?若日后秦王殿下终登大位,钟氏岂会甘为人臣规行矩步?必借外戚之便大肆弄权,排除异己残害忠良,焉能容新君收拢权柄实现抱负?”

  “陛下……我方氏一族护国数百年,从未有一刻怀犯上忤逆之心,今日所言字字皆为社稷,恳请陛下……三思。”

  语罢再次缓缓躬身,虔敬之态当令天下人动容,叩首时那声闷响在寂静的殿阁中清晰可闻,剖心沥胆般对他的君主申述他的忠诚。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躬身叩首便是忠诚了?

  句句为君便是忠诚了?

  他方贺不过是一介臣僚!颍川方氏再如何显赫也不过是天子奴仆!怎敢如此信口开河妄议天家立储之事!

  他不狂妄悖逆么?

  他不恃功骄蹇么?

  他方贺才是世间最跋扈邪佞之人!以至忠至纯之名行大奸大恶之实,颍川方氏早将天下人骗尽了!又有谁人可见他们此刻这般裹挟圣意以卑犯尊的可憎嘴脸!

  “你放肆——”

  卫峋怒发冲冠,狠狠一脚将面前御案踹翻在地,一方石砚高高飞起、正砸在方贺眉骨之上,他一动不动跪在原地,鲜血随即缓缓顺着他坚毅的侧脸流淌而下。

  “立储之事关乎国本,岂是你一介臣下说如何便如何的!这是朕的江山!大周永远姓卫!还轮不到你颍川方氏指手划脚恣意妄为!”

  “方思齐,你以为你自己是什么忠良死节之臣么?”

  “朕告诉你,你不是!”

  “国之将亡、必有朋党!党争之害何等深重你会不知吗?可你却为扶太子上位而在朝中结党营私舞弊弄权,人人都以你晋国公为东宫党首、唯你马首是瞻!——你要削藩,你要新政,当真桩桩件件都是为了国家?你是为了打压钟氏!你是不容这世上再有一姓与你颍川方氏分庭抗礼!”

  “外戚?好,好啊……你说秦王登位钟氏会大兴外戚之祸,那么太子登位呢?——你们方氏便不是外戚了?你方思齐便不会排除异己辖制新君了?”

  “你以为你女儿与外臣苟且之事就瞒得那么天衣无缝?你以为你和你儿子为她百般遮掩那些丑事朕就一无所知?你们方氏不是自诩忠良、号称‘无一事不可对天下言’么?如今呢?纵女偷情秽乱宫闱,他日生下的孩子都不知是不是我天家血脉!”

  “方思齐,朕告诉你!你晋国公才是朝内最大的奸邪佞臣!你颍川方氏才是我大周最大的祸患毒瘤!”

  ……那都是些多残酷的话啊。

  难道卫峋当真不记得方氏有多少儿郎为国捐躯舍生取义?难道当真不知道方氏两袖清风、立族百年从未贪赃枉法以权谋私?

  他都知道的……少年之时初登帝位,更将颍川方氏视作定海神针,他们为他捍卫边疆震慑宗室、清肃朝堂平定叛乱,从未有一刻吝惜己身怯懦藏私。

  可那些话却还是轻易脱出了口……年年月月的桎梏太过令人烦扰,颍川方氏就似这世间最刚直不阿的一把尺,他们日日夜夜比照在他身旁、不许他有哪怕一丝错漏偏移——他也知道他们是对的,却终究不能容忍天子尊严为人践踏,也或许冥冥中他也对这个清正至极的家族感到深深的恐惧,群臣万民皆敬其风骨,倘若有朝一日天时改换,他们又会否……夺去这卫氏世代因袭三百年的大好河山?

  而此刻晋国公眉间的鲜血已将他的紫服染上浓深的黑红。

  左肩重创尚未痊愈,今夜不幸又添新伤,可这些都不是令这位征战半生的名门武将面色惨白的原因,世上唯一能刺伤忠臣的剑锋历来只握在他的君主手中,君心绝而臣心死,世上的事有时复杂至极、有时却又简单得令人啼笑皆非。

  “臣惶恐……”

  他的声音依旧那么低沉稳健,可难言的悲凉却又深埋在起承转合之间。

  “幼时承父兄教诲,当毕生为国效力为君尽忠,或曾愚妄自专鲁顿难驯,却绝无不忠不义不仁不信之心……诚固非不知党争之害,然终因孤掌难鸣而行此下策,亦非臣之所愿矣……”

  “臣与陛下偕行数十载,深知陛下有圣君之智仁君之德,既知太子仁孝并非骊山金雕一案主使,又怎忍使骨肉亲子无端蒙冤而为天下唾弃?”

  “颍川方氏生为国之剑戟,一族之责便在守卫疆土庇佑黎民,若终为君所忌令主增忧,自当立身自省悬崖勒马——臣请陛下褫夺我之爵位,方氏族人自此避居颍川,往后十年不入长安。”

  “至于臣女……”

  他话锋一转,语气忽而温柔起来,在天子惊异愕然的注视中继续缓缓说着。

  “她少时离家入宫,自知嫁与太子乃是君恩眷顾无上殊荣,可叹福薄德寡、与殿下终无夫妻之分……与外臣苏瑾虽自幼相识互生情愫,却未曾许诺终身而行失德之事,殿下与皇后亦知二人过往,实非臣有意隐瞒……至于婚后,虽确曾与棣州互通书信,却亦再无其他有辱天家尊严之言行……”

  “臣深知子女不教皆乃其父之过,太子妃之罪亦当由臣独担,恳请陛下厚赐一日容臣归家打点,此后必以白身报陛下深恩。”

  语罢再拜,眉间鲜血在满地狼藉间恰似未名之花,亦如孤芳之末路,有种令人心惊的肃穆与悲凉。

  甘露殿外寒风呼啸,寅时末刻的天色漆黑不见一丝光亮。

  第36章

  卯时正刻, 太极宫前群臣肃立静候朝议,陛下御驾却久久不至,只有康修文在刺骨寒风中至殿前仓促宣召、称陛下龙体不适今罢朝一日。

  ……罢朝?

  群臣躬身垂首未敢非议, 实则各自心中都在打着小算盘——他们都曾听到风声,说今日陛下欲结骊山金雕一案, 届时东宫或将失势, 废嫡立庶终成定局。

  如今却罢朝了,莫非……

  太子卫钦亦立于群臣之首,或许因近来所受折磨实在太多,原本病弱的身体瞧着已是更加瘦削, 脸颊深深凹陷, 目下一片青黑;秦王殿下则照旧风度翩翩, 只在听闻他父皇今日罢朝的消息后冷了冷眉眼,回首在御庭扫视一周, 果然未见晋国公方贺的身影, 心中遂生不安之感,与他兄长错身时更意义颇深地讥讽了一句:“皇兄果然吉人天相,自有晋国公肝脑涂地甘为奔走, 只不知他颍川方氏在父皇那里还有多少脸面,今次又能否当真力挽狂澜?”

  语罢即随其舅父钟曷拂袖而去, 背影傲岸冷厉, 令左右群臣皆退避三舍。

  卫钦亦不知一个时辰前甘露殿内发生了何事,只笃定今日父皇罢朝必与晋国公相干;他匆匆折回东宫、一颗心仍惊疑不定,进偏殿时正遇太子妃在暖阁中用早膳,两人在骊山事发后便再未有过交集, 夫妻二人身处同一屋檐下,却又分明比陌生人还要疏离。

  今日太子入门时脚步却顿了一顿, 却是因为听到方冉君自娘家带入宫中伺候的婢女正在其身侧回话,说晋国公亲自来了,正在东宫外求见太子妃。

  她闻言神情十分冷漠,也许眼前又划过当初在骊山与父亲决绝对峙时的种种,悲也恨也尽皆深刻,疯癫过后余下更多的却是漠然与冷寂。

  “不见,”她毫不犹豫地回绝道,“让他走。”

  宫娥闻言惶恐,站在原地不知如何劝说,恰巧此时太子殿下阔步走近,问:“是国公来了?快,快请他进来——”

  坐于一旁的方冉君闻言冷冷勾起唇角,大抵也深觉眼前发生的一切万分可笑——那是她的生身之父,此生却从未顾惜她之苦乐而一心只念太子荣辱,最终果然将她推得万八丈远,倒与太子亲如一家了。

  不料回话的宫娥闻言却惶恐跪地,答曰:“国公先而有言,说今日只见太子妃,若殿下有所驱遣可另召方世子入宫……今日便,便不与殿下相见了……”

  这番回话着实出乎太子预料,他有些惶恐、不知自己的岳丈因何过门不入又对自己避而不见,方冉君听了却并不入心,只觉得这一日的平静都因父亲此刻出现消散殆尽,匆匆用了两口御膳房精心烹制的佳肴,随即便扔下筷子面色冷漠地起身离去了。

  卯时三刻,方贺终于回到国公府。

  他的夫人姜氏晨起时便发现丈夫早已离开,问过下人才知是天不亮就匆匆入宫去了,因念着他身上还有伤、醒后便一直惴惴不安地等着,唯恐其在宫中遇到什么波折再使肩伤恶化。

  谁知人一回来却又添了新伤,眉间的创口虽已在路上草草包扎过、可血迹却还不停向外殷着,姜氏一见便惊呼出声,来不及屏退下人便拉着丈夫的手坐在堂上又看又问,面色比受了伤的正主还要白上几分。

  “这又是怎么了……”

  她几乎要掉下泪来。

  “……又是陛下伤的?可曾妥善处理过了?我叫大夫来瞧瞧吧,你这个包得也不好……”

  那时姜氏已过不惑之年,在丈夫身边却还似个不经事的姑娘家,想来也是这些年被家中人护得太妥帖,从未当真经历过什么波折罢。

  方贺也的确待她极好,成婚二十余载从未纳过姬妾、就连一次争执红脸都不曾有,平日里治军御下那样严厉的一个人,在夫人面前却总是柔声细语,此刻被她这样拉着也有些抹不开脸,挥挥手令堂上诸多仆役退下,而后才轻轻牵过夫人的手道:“一点小伤罢了,不必劳师动众……”

  “怎么就是小伤了!”他夫人却不依,说着眼泪就从眼眶里掉下来,“这还流着血呢,非得伤筋动骨折腾掉半条命才算大伤么?——你总这样胡来,都不想想我该多为你担心……”

  “好端端的哭什么……”

  方贺头疼起来,一见夫人落泪便无计可施,只好一边把人轻轻搂进怀里一边轻声哄慰。

  “好了好了,都是我的不对,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夫人却还不算完,又趁势发泄了一番自骊山归家后积郁的惊惶与不满,过一会儿又恼怒起来,靠在丈夫怀里骂:“我早说了,你那个陛下已经疯了,忠臣谏言他都听不进去,那你就让他去废嫡立庶好了,左右这国家又不是你的,没的天天替他守着还要白白受这些锉磨……”

  这话真是大逆不道,方贺皱起眉头让她“慎言”,她却更为生气,继续骂:“我凭什么要慎言?那些混账事他做得我就说不得么?——前几天才捅了你一剑,如今又这样伤你,便是一个寻常的臣子也不当被这样作践,遑论你还救过他的命、救过先帝的命!”

  “我看不惯他这样欺你辱你……”姜氏伏在丈夫怀里哭得都有些抽噎了,“他怎么就不想想,你都已经为他的江山付出多少东西了……”

  ……的确多到数不清。

  少时征战伤病无数,如今又许下了新的诺言,他的一生都在为大周奔波操劳,回首来路并无悔恨,只是对左右至亲之人,却难免……

  他暗暗一叹,眼底藏着浓稠的哀色,在夫人面前却永远顶天立地,不会令她看出他的伤怀与痛切。

  “那就只在我面前说……”他退让着,一贯肃穆的眉眼染上淡淡的柔情,“当着外人的面还应谨慎些,往后……”

  他欲言又止,无法把那句话说到最后,姜氏亦未解其意,兀自在丈夫怀中撒了一会儿闷气,又软下来说:“怕什么,左右还有你护着,他们能拿我如何?”

  这是夫妻间亲昵的话,多少爱意都藏在其中,不像少年夫妻那么热烈外露,却也字字句句都透着绵密的情意;方贺默而不言,依旧静静搂着妻子,两人相互依偎,半生便这样过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