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拂了一身满 > 拂了一身满 第2节

拂了一身满 拂了一身满 第2节

作者:桃籽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30 15:28:44 来源:免费小说

  “子皋——”

  坐在上首的一位堂叔又在叫他。

  “依你之见,眼下当如何行事?”

  那是宋氏主君宋澹之侄、工部尚书宋泊长子,从六品台院侍御史宋明然。

  他沉吟着像在思索,片刻后又转头看向另一站在门口的男子,问:“来报的人可还送了什么别的消息?”

  那人生得与宋明然有六七分像只是年纪更轻一些,乃是他异母的弟弟宋明识,一听他问便立刻答:“宫门落锁消息不通,只听闻夜里北衙六军频有异动,该是与阴平王起了干戈。”

  话一说完堂上更是哗然,众人交头接耳或惊或怒,宋明然的眉头亦越缩越紧,道:“卫弼胆子再大也不敢动太子,否则落人口实还如何坐稳辅政之位?何况有范相和陈少师在侧,他也不敢做得太过。”

  宋明识点头,又问:“那大哥的意思是?”

  宋明然深吸一口气,答:“……恐怕他们要动的是皇后。”

  “皇后?”堂上之人皆惊,“疏妍她——”

  “皇后并非太子生母,又出身于我金陵宋氏,”宋明然的神情越来越严肃,“先帝遗诏必再言及南下迁都之事,而如今朝中之人却大半都是洛阳派……”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若中宫易主,则于我宋氏是一重创,太子年幼不可主政,那么迁都之事……”宋明然沉沉一叹,“……或终成一纸空谈。”

  “放肆!荒谬!”

  堂上群情激愤。

  “那卫弼范玉成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皇后乃一国之母!他们怎么敢——”

  “他们糊涂!朝中洛阳一派不愿迁都,无非是怕南下之后宗族失势而让我宋氏得利,却不知再留于旧都将临倾覆之祸!国将不国!”

  “为何偏偏在此时?我宋氏主君也位列五大辅臣之中,却偏偏在陛下驾崩之时……”

  “他们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趁宋澹不在为难他的女儿——可耻!可恨!”

  义愤填膺。

  只有宋明然稳坐不动,双眼看着虚空处仍在沉思,少顷方才拱手向堂上诸位一拜,道:“眼下洛阳戒严不得出入,幸而几日前父亲就着人送信去金陵告知伯父陛下病危的消息,只盼伯父能早日北归,可……”

  他未将话挑明,实则这一个“可”字已然包含了太多隐忧——宋氏主君宋澹乃先帝心腹之臣,贵为正二品尚书令,可他手中却无一兵一卒,在此大乱之时入洛阳,只怕反而……

  堂上众人皆了然,沉默之际又听门外风雪呼啸,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这无数身处权力之巅的皇城中人也不过只是大浪淘沙中的一粒尘埃罢了。

  大乱……终将至。

  次日仍是阴天。

  大雪已经停了,化雪的日子更加阴寒难耐,帝宫御道上积了厚厚的雪,宫人中却无一个有胆子从掖庭司礼监出来清扫,盖因眼下局势有如千钧悬于一发,每隔三五步便能看到有带刀的士卒往来,有的出自宫中禁军,有的则全然脸生。

  而仙居殿更是成了全洛阳城最热闹的地方。

  昨夜北衙六军与阴平王府兵两厢对峙的消息传遍宫闱,紧接着又听闻朝中三位辅臣连夜面见皇后,约莫一个时辰才从重兵封锁中出来;阴平王脸色郁沉、与范相密议良久,随后方派自己的长子引兵向城西而去,正是白鹭台的方向。

  白鹭台……

  彼处行宫荒废已久,实则却还住着一位不可说之人,便是太子真正的生母才人董氏;她原是掖庭出身,元彰年间偶得陛下醉后宠幸,竟洪福齐天一举得子,自为天下人所艳羡,只是宫中传闻她曾与司礼监一位总管有私,因了这层关系才被调往大宴服侍,因此即便诞下龙子也仍为陛下所憎,生产后不久便被遣往白鹭台幽居。

  如今阴平王一面要皇后迁出仙居殿,不成后又派长子带兵向城西而去……莫非是想从白鹭台请回太子生母,逼迫皇后让出太后之位?

  纲常尽乱!

  万万不可!

  被锁宫中的群臣原暂被安置在南宫别殿,一听此消息便再也按捺不住——他们之中虽有大半属洛阳派、又畏惧如今朝内三大辅臣的强权,可也有不少是力主迁都的金陵派、深知皇后一旦让位便会失去垂帘听政的权柄,彼时朝堂大乱祸及社稷终会招来倾覆之祸,遂纷纷奔出南宫直往仙居殿而去,手无寸铁站在刀兵加身的甲士面前,绝不容皇后有丝毫闪失。

  大雪方停,寒意森森,被困朝内的多是上了年纪的高官文臣,历经一夜大乱早已心力交瘁,如今只穿一身单薄的官服硬生生立在雪地里又怎么受得住?半天功夫就倒下了两个,直接被抬进了太医署。

  仙居殿内有了动静,是皇后不忍见诸臣受难而命宫娥拿出些炭盆手炉供人取暖,阴平王府兵却十分强横,不准宫娥踏下玉阶半步、更不准她们将东西递出去,北衙六军的娄蔚将军见之大怒、险些就要与人动手,若非后来被皇后传话劝阻,当场便要见血。

  眼见局势越发紧张、三大辅臣亦不可坐视不理,只是阴平王和范相一向颇为矜高、又素来自觉与金陵派无话可讲,于是只好由太子少师陈蒙出面调停;这位大人曾是令和年间的状元、历来便是朝中清流,如今年近知天命之年、鬓发已经白了一半,从远处向仙居殿而来,步履都有些蹒跚,一走近便向诸位同僚一拜,曰:“大雪天寒,诸位久留于此也不是办法,莫如先回南宫稍歇,晚些再议事罢。”

  众臣中站在最前的那位乃是皇后的叔父宋泊,贵为正三品工部尚书、又是宋氏主君宋澹的同胞弟弟,眼下兄长不在洛阳,金陵派自然以他为首,此刻他亦向陈蒙一拜,沉声曰:“临患不忘国可谓之忠,区区饥寒之忧又何足挂齿?我等在此,守的是先帝遗命天家尊严,更是社稷乾坤天下黎民,还望长仁兄谅怀。”

  “你们这又是何苦!”陈蒙闻言重重一叹,“眼下洛阳形势你我皆心知肚明,诸君若真想保下皇后便应请之入白鹭台,待他日君侯北归再——”

  他顿住不再说,又是一声长叹。

  众人听话听音,也明了这位太子少师并非全属阴平王一党,只是他原为庶民出身、虽则如今官至辅臣也终是声望不足,值此大乱之际又能做什么?卵与石斗,不可为也。

  宋泊又对他长身一拜,这回便更多了几分徐缓郑重,复道:“长仁兄有此言,我便知你心中已明是非——我等非不愿退、实不能退,洛阳一派狼子野心咄咄逼人,为谋私利而害国家,今日我等若退、皇后必将为逆臣所辱,期年之后我等老臣又当以何面目见先帝?”

  “长仁兄!一念之仁,可救苍生!”

  语罢,又领群臣齐齐向陈蒙下拜,有年迈者力不可支亦双膝而跪,恳切之态令人动容;陈蒙大惊失色,当即也一掀衣摆跪在地上,边扶一干同僚起身边急切道:“蚍蜉撼树、为之奈何?诸君非不愿退、实不能退,我非不愿助、实无力助——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长仁兄能助——”

  宋泊却不起身、仍执拗地长身跪在雪里,抬起的眼中深埋暗光,一切希冀都在那里:“只要……”

  他紧紧拉过陈蒙的手,食指一笔一画在对方掌心留下两个字,陈蒙细细留心一察,方觉他写的是——

  “太”。

  “子”。

  第3章

  宫门之外纷争千百,殿阁之内却仍一切如常,淡淡的檀香在內殿缭绕,与书案上的纸墨香融为一体。

  皇后正在作画。

  墨线勾形,淡墨渲染,不时又转用硬毫浓墨,下笔徐缓泰然有神,寥寥几笔便绘出一匹鬃尾飞扬的奔马;她极善丹青,据说少年时曾师从金陵第一丹青手张简,后来入宫为后,先帝也曾盛赞她的妙笔,穷紫酣畅逸兴遄飞,胜宫廷画院远矣。

  此刻她正在画马的双目,一片淡墨之中现出坚毅的乌黑,尚未收笔之时外殿却传来一串急促的脚步声,下一刻腰上一紧、有人扑进了她怀里。

  “母后——”

  太子卫熹的声音微微打着抖。

  他才不过十三岁,因幼时有不足之症至今仍生得很瘦弱,但奔过来的力道终归是大的,执笔的手被撞得一抖、点睛之处遂成一团脏污,神驹失双目,一幅将成的画就这样毁了。

  身旁的宫娥夕秀低叫了一声、未及向东宫见礼殿外便又拥进一群人,都是太子身边的随侍,个个惊慌失措呼啦啦跪了一地,哀求:“殿下,请随奴婢们回去吧——”

  太子恍若未闻、只一直紧紧缩在母后怀里,宋疏妍感到他在发抖,眼神没有一丝落到别人身上去,一边慢慢拍着他幼小的肩膀一边问:“冷么?”

  又轻又柔。

  太子摇头,她却还是回头示意身后的宫娥朝华去取了一条毯子,给孩子披上的工夫才回头看向那些跪在地上的宫人,淡淡说:“都下去吧,本宫同太子说几句话。”

  众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个起身离开,她也不恼、只叹了口气,又道:“本宫也知你们不易,事后若有人怪罪仙居殿会一力担待,不会牵连无辜。”

  说着,又让夕秀代为赐下一些金银,众人惶恐叩首继而接连退去,殿内终于是安静了。

  小太子却还站在原地不动、宛如受惊的小兽一般蜷缩在母亲身边,尽管她根本不是他的血亲,当时也尚不足二十五岁;一旁的朝华默默看着,有些担忧地开口:“殿下,娘娘已有两日不曾合眼,您……”

  话说得含蓄、卫熹却已惊醒,很快从宋疏妍怀中离开,抬头才见她面容苍白,原来那时已经累极了。

  “母后……”他十分愧疚地嗫嚅。

  她摇头笑笑、不怪他却怪朝华多嘴,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到外殿的坐榻上坐下,慢慢问:“你到我这里来,几位辅臣没有阻拦么?”

  “皇伯父不许儿臣出东宫,”卫熹半低着头回答,瘦弱的小手抠在一起,“是陈少师,他让宫外的士卒放儿臣出来……”

  这倒不是多让人意外的事。

  如今阴平王在朝内说一不二,纵是下令软丨禁太子也不是天方夜谭,陈少师则一贯不参与党争、与洛阳金陵二派都走得不远不近,近来群臣都在仙居殿外守着,他大概也是动了恻隐之心。

  “母后……”

  沉思之时小太子又开了口,眼睛紧紧盯着她,说:“听闻他们要母后迁去白鹭台,儿臣绝不准!母后是一国之母,在儿臣继位后便要长居积善宫,无人可以冒犯!”

  语气很重、可惜却是外强中干,柔弱的稚子正以虚假的专横掩饰内心的虚弱,不愿被人看出仓惶和恐惧。

  “本宫知道。”

  宋疏妍安抚地拍拍他的手,所有明白都放在心里,平静的眼底隐匿着复杂的情绪,斟酌片刻后又道:“只是听闻卫世子已带兵前往白鹭台,该是要请董才人回宫——熹儿,你……”

  “孤不要她回来!”

  卫熹猛地从坐榻上站起来,年幼的声音显得十分尖利。

  “她是不贞之人、早为父皇所弃!他们凭什么自作主张接她回来?她就该死在白鹭台!孤只有一个母后!”

  ……有些失控。

  才人董氏不贞的传闻此前早已传遍宫闱,多少人曾戏谑议论、甚至一度怀疑太子非陛下亲生,他自幼便在这样的非议声中长大,对生母的怨恨刻在骨子里,怎会在朝夕间改变?宋疏妍还记得她七年前入宫为后时初见这位太子,小小年纪眼神便十分阴郁,看谁都带着戒备和戾气,她用了整整七年才终于成为他的亲人、得他真心叫一声“母后”。

  “母后知道……”

  她安抚地拍了拍他的手背。

  太子的情绪却还迟迟无法平复,人一直喘着粗气、眼眶也微微泛红,过了好一会儿才重新在宋疏妍身边坐下,伏在她怀里闷闷地说:“可我阻止不了他们……”

  “他们敬我为太子,说几日后便在宗庙扶我登位……可他们却不听我的,我说要他们撤了围在你宫外的兵他们不肯,我说不准去白鹭台接那个女人回宫他们也不肯……”

  “我没有办法……”

  “孤”变成了“我”,剥去太子这个尊贵无极的身份之后他也不过只是一个刚刚失去父亲的孩子,没有人比宋疏妍更清楚卫熹的无力,因为此时此刻她也正被同样的萧索裹挟。

  “方侯究竟何时才会回来?”

  她听到怀里的孩子在追问,声音像是含着泪。

  “若有方侯在……那些人便不敢欺负我们了……”

  “方侯”。

  区区两字便掀起滔天的浪来,正如一块巨石被猛地投入结冰的水面,宋疏妍的手指在无意间收紧,眼中的异样不消片刻又化得无影无踪了。

  “就快了……”

  她声音低低地回答,一切起伏都压在古井无波的眼底。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与此同时,巍峨的帝宫宫门正徐徐打开。

  雍容的车舆在士兵护卫中缓缓驶入,威严庄重的样子显得十分高贵气派,一侧随行的女官却似有些小家子气,一路都在忐忑地东张西望;一只略显老态的手从内拨开了车帘,阴郁的天色便这样映入她的眼底——那是一双不甚明亮的眼睛,被白鹭台的荒凉孤寒侵染了十余年,早已不复少女时的明亮。

  “董才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