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拂了一身满 > 拂了一身满 第13节

拂了一身满 拂了一身满 第13节

作者:桃籽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30 15:28:44 来源:免费小说

  群臣心下腹诽,面上却是百般赔笑,只晋国公一人八风不动,端坐席间不笑不动不发一言。

  天子坐在上首,眼风亦暗暗向方贺扫去,见后者无丝毫应和之意眼底也不禁闪过一抹怒色;钟贵妃瞧得真切,不动声色地侧首同坐在另一边的兄长钟曷对视一眼,又回头对陛下柔柔一笑,暗暗在桌案下拉了拉他粗肿的手指。

  “陛下……”她低声劝慰着。

  卫峋看她一眼、叹了一口气,尽管心中依然压着火,再看向方贺时神情依然缓了些,又开口道:“贻之是朕看着长大的,朕自然盼他一切都好——圣贤尝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他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方卿若也觉得沁如堪为方氏之媳,朕便做主、趁钟卿留于长安之时将这喜事办了。”

  话说的柔中带刚,尤其那句“堪为方氏之媳”最是厉害,表面抬高方氏、内里却透着亲疏,若方贺不应便是不识抬举,不单开罪钟曷与贵妃,更是打了陛下的脸。

  晋国公方贺自不会听不出这些机巧,陛下话音刚落便抬目直视天子,清肃的双眼自几十年前入仕起便无一丝伪饰。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他声息平静字字端正,“犬子年幼,尚未能洁行养性,恐要有负陛下所望。”

  这……

  观台之上群臣心惊,暗道而今天下也就只有这位晋国公胆敢拂逆天子之意——可谁又能说什么?颍川方氏明洁清正,当初协太祖而定江山,百年间安疆护国庇佑黎民,正是满门忠烈誉满天下,即便是当今天子亦不可折其风骨。

  ——可天子终归是天子。

  卫峋本已对这位在朝中屡屡阻止他废嫡立庶的方党领袖心怀怨怼,如今当众被下了脸面又焉能不怒?

  颍川方氏?

  好,好个耿介雅正之门,如此狂悖忘理恣意无拘,可还把君臣纲常放在眼里么!

  天子大怒,当场便狠狠撂下脸来,左右之臣心惊肉跳、各自低眉敛目不敢出一言以复,偏偏晋国公依然如素、也不知下跪请罪再好言好语应下与钟氏的婚约;眼看场面僵冷下来,一旁的皇后便再不能坐视不管——她亦深知如今晋国公是太子在朝中最得力的臂助,若没了方氏支持,那她的儿子……

  “晋国公如此说,莫不是贻之已有了心仪之人?”她佯作无事地笑着调侃,与天子年纪相仿的女人终归不如钟贵妃美艳,眉眼间的皱纹已深,“他倒一贯是个有主意的,旁人也不好做他的主……”

  这一句打岔多少破了几分方才气氛的僵滞,坐在皇后右手的太子卫钦也松了一口气,连忙跟着说:“是,贻之他……”

  话刚出口,众人耳里便忽然落进“咚”的一声巨响,正是天子一掌狠狠拍在桌案上;群臣大骇,纷纷起身跪伏在地,骊山腊月的寒风似乎也在瞬间变得更加肃杀了。

  “棣州水患收尾之事尚未结得干净,太子倒是还有闲心去探问这些臣僚琐事,”天子声音冷极,略显浑浊的眼底亦浮显出几分暴烈,“一国储君理应知贤且自贤,若当真是无能又无心,便也不必在这个位子上继续坐下去了。”

  天子一怒万民惊悸,东宫更是首当其冲——他前段日子方因棣州水患而遭陛下训斥、更在太极殿外长跪六个时辰,未料如今又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翻出旧账,恐怕不单是受了迁怒之祸,更是……

  众人不言不动,心中却各有一番计较,偏偏此时二殿下又开了口,同他父皇说开猎正时已到、应当击鼓奏乐亲射首箭;天子默了半晌,如此盛怒之下还是应了次子之邀,在其搀扶下缓缓步下观台向场中而去。

  群臣渐次起身跟上,太子却因大病初愈而身体孱弱、一步未稳险要跌倒在地,幸而晋国公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的手臂,这才免去储君再于众目睽睽下出丑。

  “多谢方公……”

  卫钦压低声音向方贺道谢,气息已有几分凌乱,一旁的钟曷却在此时从他们面前经过,一张比二殿下更似胡人的脸上露出意味莫名的笑,对方贺一拱手,折身随陛下离去了。

  或许早在那一刻……便已埋下了天下离乱的祸根。

  第22章

  观台之上一片风谲云诡,场下气氛亦微妙得不遑多让。

  曾在宋家宴席上将嘉礼搅得一团乱的方四公子今日也上了场,一边跟着他大哥三哥在场边挑选箭矢一边不时扭头朝在另一侧跑马的钟济看去,频频撇嘴:“还说坐骑是什么了不得的胡马,要我说可离濯缨差得远——骑术也不怎么样,也配跟我三哥比?”

  濯缨一向颇通人性,此刻竟像是听懂了方云诲对它的赞美,一边神气地高昂起头一边愉悦地打了个鼻响;方献亭伸手顺了顺它的鬃毛,又语气平平地对他四弟道:“御驾之前人多口杂,不要惹事。”

  方云诲缩了缩脖子,终归还是怕他三哥,赶紧点头连着应了三声“是”。

  娄氏兄弟一向同方家人走得近,今日娄风与娄蔚亦都来了猎场,前者年纪长些、已经二十有三,后者年纪则正与方四相仿、尚不过十八,此刻一听方四讨饶便在一旁偷笑,惹得四公子背着他三哥偷偷踹了人一脚。

  宋明真也站得不远、平素更一贯与这两姓的子弟交好,只是临上场前父亲曾叮嘱今日莫要同方氏之人走得太近,以免大庭广众之下令陛下疑心一向中立的宋氏也要搅进党争;他于是没有上前,游移间又撞上不远处三哥投来的目光,对方一贯透彻稳健、像是早知晓他的为难,当时没说什么只淡淡点了个头,像在对他说“无妨”。

  他心下感激又有些歉疚,正此时观台之上传来动静,是陛下与宫中诸位皇子娘娘一并走进了场内;群臣皆拜,礼部的官员将长弓与羽箭一并呈与天子,以首箭射金钟而长鸣,由此并启骊山冬狩三日之期。

  只是当今陛下上了年纪,近来又因沉迷玄清观上呈的长生不老丹而龙体微恙,要拉开一石有余的长弓已是十分为难,遑论还要射中那悬于瞭台之上的小小金钟;他接过弓后便有些犹疑,暗中掂量一番更觉得此事不可亲力亲为,于是四下看了一圈,朝方献亭招了招手,道:“贻之,来。”

  晋国公世子乃是如今的南衙禁军统领,更在去岁的骊山冬狩中摘魁,要说这箭射金钟之事还是交由他做最合情理;天子轻咳一声,轻飘飘便将这烫手山芋甩脱了,还恩赐一般地道:“天下善射者众,年年摘魁恐也不是易事——朕今日将这射钟之事交予你,贻之可莫要令朕失望。”

  这番粉饰实在不太高明,谁都瞧得出陛下这是在拉方世子救场,后者则是知而不言,拜谢过后便伸手接过御用长弓,挽之若满月,箭去似流星,观台之上众人只听“叮”的一声脆响,箭矢已不偏不倚正中金钟,继而钟声长鸣而鼓乐齐奏,正是一派恢弘壮丽的盛世气象,又似落日前最后的余晖一般灿烂辉煌。

  “好——”

  当先抚掌赞叹的却是二殿下卫铮,他已更换了一身武服、大抵今年也要一同下场,看向方献亭的眼神颇为复杂,既有激赏又有难以言喻的慨然;方献亭对他微微点头,随即当先错开了目光。

  一旁的天子亦朗声而笑,叹了一句“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折身又看向场下无数武官良将,高声道:“自元彰二年始,他方贻之已独占鳌头四载有余,今岁若有人胜之,朕必重重有赏!”

  一句话使场中群情激昂,更显得君臣和睦其乐融融,天子携贵妃大笑而去,猎场之中尘土飞扬,已有那性急讨赏的三两成群纵马入了山林。

  二殿下卫铮却是不疾不徐,上马之后便同他的堂兄钟济一起在场中逡巡,与方家子弟错身时还同方献亭打了个招呼,道:“听闻今岁南衙诸卫将骊山划为六围,五围之内便常有猛禽凶兽出没、猎之可得数筹——贻之可愿与本王同往?你我联手,摘魁当如探囊取物。”

  一句话说的如同儿戏,可闻者皆知其意不止于此。

  二殿下卫铮与颍川方氏关系微妙,少年时曾在晋国公府习过剑术、也算同他家世子一同长大,如今却因夺嫡之势彼此为敌,每每在朝中相见都是分庭抗礼;冬狩摘魁不过戏言,谁又真正放在心上?二殿下从始至终想要的不过是方氏的支持,更深以为他们眼下拥簇皇兄不过是陈陈相因的愚忠之举。

  方献亭焉能不解其意,彼时看着卫铮的神情谨笃中又带着疏离,答:“殿下左右强将如云,今又有钟参军襄助,臣恐不便同路。”

  “不便?”卫铮挑挑眉,回头远远朝立在观台之上的太子看了一眼,神情有些讥诮,“皇兄抱病未愈本应留守长安,今日即便来了也是无缘下场,贻之有何不便?”

  这是暗讽东宫身体孱弱,更喻对方在这场生死之争中并无胜算。

  方献亭眉头微皱,似已无意再同这位殿下周旋,卫铮亦看出他生出去意,不快之余又感到几分无奈,叹曰:“贻之……你未免太厚此薄彼。”

  含糊不清的一句,语罢便掉转马头同钟济及若干护卫一道向山林深处而去,方大公子方云崇在对方走后上马慢行至方献亭身侧,看看观台上一直望向这边的太子又看看渐行渐远的二殿下,有些担忧地道:“贻之……”

  话音未落却见三弟身边的护卫临泽匆匆而来、低声在其耳侧说了句什么,方献亭的脸色当即变得更沉,吓得方云诲和娄蔚这两个小的大气也不敢喘。

  濯缨发出急躁的低喘,许是好斗的天性正令它急于奔入林间恣意争胜,方献亭微微回神,一边收拢缰绳一边侧首对身后众人道:“我先行一步,入暮前再来寻你们。”

  顿一顿,又看向方云诲和娄蔚,叮嘱:“莫在林中走得太深,四围之内皆不可入。”

  说完一点马腹,濯缨立即长嘶一声,宛若黑色的羽箭般离弦而去了。

  这厢晋国公世子的背影方才消失在山林间,那厢观台之上如云的红袖便招得再没有那么起劲了。

  宋三小姐一边让母亲身边的束墨替她揉着抻了一上午的脖子、一边坐在胡凳上歇着踮了半晌的玉足,左右看看或远或近的各家贵女,个个都是面色绯红含羞带怯,心中不禁便升起了些许恼意。

  “一个个也不知瞧的什么……”她撇着嘴,神情轻蔑,“袖子挥得花哨些便能讨来如意郎君了?也不看看颍川方氏是怎样的门庭、贻之哥哥又是怎样的教养……”

  这话真是惹人发笑,险让坐在近旁的宋二小姐呛出一口茶来,暗道她这三妹妹真是自命清高,莫非真拿自己当了晋国公府板上钉钉的儿媳不成?

  偏偏这等不知所谓的嫡出贵女还有许多人上赶着巴结,没一会儿身边便凑来了许多别府女眷来攀扯交情,宋疏清看得无趣,索性便拉着她四妹妹的手一道避开了,又压低声音问:“咱们一同打兔子去吧?便同娄家姐姐一道——也不走得深,在一二围晃晃就罢了。”

  大周民风颇为开放,女子中亦兴狩猎之风,冬狩于她们而言不过是用以交际的新鲜法子,既可以坐在观台之上体体面面地同人谈笑风生,又可以换了胡服上马去林间自在驰骋;骊山六围越至深处越是危险,反之外围不过只有些兔子山鸡,倒正适宜闺阁贵女们嬉戏玩乐。

  宋疏妍自幼养在江南,于骑射一道实在不能同长安的贵女们相比,只略通一些骑术,射艺则全然不通;只是在这观台上坐着的确有些无趣,去林间游荡一番或才不枉来这骊山折腾一遭,她有些心动,便对她二姐姐点了点头。

  两姐妹遂一同去寻她们父亲,宋澹撇下朝中同僚听两人说完后倒是未加阻拦,只多看了宋疏妍一眼,又淡淡同宋疏清道:“多带几个人陪着,你妹妹年纪小,记得照看好她。”

  宋疏清脆生生答了一声“是”,宋疏妍则是微微一愣,抬眼默默看向父亲时心底情绪颇为复杂,倒也说不清是不是欢喜。

  “……多谢父亲。”

  她柔顺地欠了欠身。

  娄家姐姐娄桐乃是娄氏三房所出嫡女,将门虎女为人飒爽,据说前段日子还曾拒婚于阴平王世子卫麟,当众说人家功夫太差不配做她的夫婿;对待各家姐姐妹妹却是极好的,见了脸生的宋疏妍也不摆架子,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还直同身边的女眷们说:“她们宋家的女儿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个个生得这般我见犹怜——抑或是江南的水土好些?真跟玉雕出来的一样。”

  宋疏妍还不曾遇过如此热络大方的高门贵女,被夸得脸也有些热,含羞的模样却似乎更讨对方喜欢,引得娄桐连着问:“妹妹可会骑马?山间不比平地,总要崎岖湿滑些——我与你同骑也使得,免得你再摔了。”

  这实在太过热情,宋疏妍连忙婉拒,说自己骑术尚可,只是不通射艺,稍后可能要拖了大家后腿;娄桐浑不在意,笑道:“如你这般纤细漂亮的妹妹还学什么射艺?且看我今日运道好是不好,好便打只狐狸赠与你做围脖。”

  第23章

  山中道路果然坎坷难行。

  或许因前几日才落过雪,林间四处土地泥泞,如宋疏妍这般骑术不精的自要多小心些,以免一时不慎跌下去落得一身狼狈。

  娄家姐姐却是艺高人胆大,骑着一匹俊俏的白马在林间如履平地,引弓之时更显英气,几箭之内便猎得一只野兔,跟随其后的女眷见之纷纷喝彩,说她果然不愧是娄风将军的亲妹妹,那阴平王世子生得一副软脚虾模样,怎么配做她的夫婿?

  娄桐被哄得十分开怀,扭头一看宋家姐妹已远远落在了身后,便又回马向她们而去,笑道:“宋氏果然是书香门第,教得你们俱是这般文雅——骑马怎能怕摔?更不能教马欺负了去,总要使几分狠劲将它制住,保准往后便晓得听话了。”

  这番教诲字字在理,可践行起来却是百般不易,宋疏清脸上已露出几分苦笑,叫了娄桐一声“好姐姐”,又道:“我与四妹妹技艺粗疏、怕是跟不上姐姐的马,莫若便由得我们慢行几步,晚些再追上去罢了。”

  娄桐笑着摇摇头,正要开口再调侃两句,随行的小厮却指着远处说瞧见有鹿向林深处跑去了;她眼前一亮,心说这可同山鸡兔子大不相同,有心要猎得一只带回去同自家兄长弟弟炫耀,去追之前还不忘扬鞭狠狠抽在宋家姐妹的马身上。

  两马吃痛,各自嘶叫一声扬蹄向前狂奔而去,骇得宋疏清和宋疏妍俱是脸色煞白纷纷扯紧缰绳;娄桐已骑马追来,边笑边对两人道:“且听我的,跑过这一回往后便不会再怕了,不然要磨磨蹭蹭练到什么时候去?”

  说着又狠狠抽下两鞭,马果然跑得更快了。

  这厢欢声笑语接连不断,山北一侧的六围之地却是寂静无人悄怆幽邃。

  骊山行宫在近十年间已历多番修葺,禁苑筑于山南,北侧则多年空置,近年陛下崇信道教,前段日子又动了要在山阴修筑道观的念头,工部领了旨意着手办事,如今新观已成了七八分,只因腊月过后撞上冬狩才稍停了几日,预计新岁之前便可落成。

  此时这残缺不全的道观之内却显出两道人影,男子肃如松风,女子皎若波月,两人眉眼间还有几分神似,赫然正是方献亭及其姊方冉君。

  “贻之……”方冉君脸色苍白,看着弟弟的眼神有些躲闪,“我……”

  方献亭负手而立,看着姐姐的神情比平素更为冷峻,右眼下那颗小小的黑痣竟也不再显得柔和,反而更添几分肃杀之色。

  “骊山冬狩众目昭彰,陛下与太子更亲至山阳,”他的声音冷清已极,“长姐,你以为我还能替你遮掩几时?”

  方家世子虽素来为人肃冷,却也鲜少对人这般疾言厉色,方冉君微微瑟缩了一下,半低着头道:“我,我只是……”

  “你要见他?”方献亭先她一步将话说破,久居高位的男子在此刻显得更加威严,“见苏瑾?”

  “棣州水害死伤数万,州郡治所一片泽国,他如今已是戴罪之身——你还要见他?”

  话已说得很轻了。

  棣州之患牵连整个河北道,大灾之后又生疫病,全因州郡赈济不力而致多地暴丨乱横行,前几月若非他同淄青观察使一力平叛,恐怕眼下乱局已越洛水而直扑西都;如今天子已下旨召回刺史苏瑾,不日便将公审下狱严刑正法,他却胆大包天私赴骊山,还要与太子妃……

  “他已尽力了……”低弱的声音隐约发颤,方冉君的眼眶已有些泛红,“他是清正廉洁之人,当初父亲也是赏识的……这次只是棣州灾情来得太急,他……”

  “你怎还敢再提父亲!”方献亭却打断了她,严厉的语气冷得像结了一层霜花,“若他知晓你至今仍与苏瑾藕断丝连、甚至在这骊山之中与他私会,他……”

  他不再说下去了,鸷鸟般的眼已因翻涌的怒色而显得更加浓深。

  苏瑾……

  他是晋国公故人之子,其父曾在颍川军中效力,令和年间在与突厥一战中捐躯;方贺为人耿介,自认理当照拂属员遗孤,遂常将苏瑾带在左右教养,与方家子弟俱颇为熟稔。

  他与方冉君也算是青梅竹马,两人相处日久暗生情愫,只是后来陛下废嫡之意愈发显露,方氏为护朝纲不得不与钟氏相抗、更要借姻亲之好以示对东宫的忠诚,遂为方冉君与太子卫钦定下婚约。

  少年情爱最是炽烈,怎肯这般容易便两相忘情?方冉君拒不肯嫁,更一度对东宫横眉怒目,只是苏瑾毕竟受恩于方氏,几番周折过后也终是妥协,与方冉君断情远走长安;太子仁厚,既念方氏嫁女之恩,又欲缓和同方冉君之间的关系,遂亲自向陛下保举苏瑾为棣州刺史,此事才总算告一段落。

  如今数年已过,方冉君却仍未放下少年时的执念,不但与东宫貌合神离迟迟无法诞下子嗣,更与苏瑾旧情复燃,两人密通书信要在骊山相见,此事一旦被人撞破,那……

  “我如何不敢!”

  方冉君却忽然拔高了声音,高昂起头直视方献亭的眼睛,片刻前的惊惶怯懦忽然都消散了,此刻似已决意孤注一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