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楚千尘 > 番外02卖题(一更)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楚千尘 番外02卖题(一更)

作者:楚千尘顾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1:46:44 来源:免费小说

  沈千尘微启唇,还未出声,旁边的那些学子们又争执了起来,各执己见。

  “李兄,周兄,二位所言未免偏颇。且不说会试的考题到底如何,只说募兵利大于弊这一点,敝人就不赞同。”

  “有道是,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我大齐有今日的安宁,正是无数将士以生命与血肉为代价换来的。”

  “国无兵,等于家无门,这不是敞开大门,等着强盗上门吗?!”

  “新帝方登基,就能发现军中吃空饷的弊端,并雷厉风行地下旨加以整治,可见新帝是个耳聪目明、胸有丘壑之人。”

  “”

  他们说得热烈,沈千尘听得有趣,她最喜欢听人夸顾玦了。

  她抿唇一笑,抬手招来了小二,又点了一壶解暑的雪泡梅花酒。

  “胸有丘壑?!”那个身着蓝袍的李举人却是再次嗤笑,不以为然地摇头道,“你们未免也太天真了!”

  他这句话就差直说他们读书读傻了。

  李举人勾出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冷笑,接着道:“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五月时,新帝才刚登基,就当朝罢免了一个御使。”

  “自古以来,御史执掌监察,既纠察百官,也规劝天子,为的是避免天子偏听、偏信。”

  “新帝刚一登基就如此独断专行,御使直言上谏,他不仅不听,反而逼得御使在金銮殿当众撞柱,满朝哗然。可结果新帝觉得御史以死相逼乃是以下犯上,不仅罢免了那名御史的官职,还用武力镇压百官,令百官皆是敢怒不敢言。”

  李举人说得是义愤填膺,情真意切,声音也越来越高亢,几乎让人以为他当日也在金銮殿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在场的大部分学子们都来自外地,因此他们的消息来源有限,此前根本不曾听说这些事,震惊有之,好奇有之,唏嘘有之,义愤亦有之。

  “李贤弟,你说得是真的?”那个四十来岁、留着山羊胡的周举人蹙起了眉头,问李举人道,“不知道那位御史是何人?”

  李举人一派坦然地挺了挺胸,正色道:“这么大的事又岂是我空口白牙可以胡编乱造的!”

  “那位御史姓季,名讳我也就不说了,你们尽可以去京城打听。”

  “哎,季大人也是可怜,一辈子为官清廉,弹劾了不少贪官污吏,一片忠胆义肝,只因为几句忠言直谏令得君心不悦,以致引来大祸。新帝不仅将其革职,还令季家三代不得科举!简直是杀人诛心!”

  李举人这么一说,不少学子们都心有感触。

  他们都是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年,都是为了考科举,可是新帝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把三代人的希望全都掐灭了。

  周举人愈发感慨,一会儿摇头,一会儿叹气,唏嘘道:“听闻新帝逼宫夺位,也难怪更加尚武。”

  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压抑凝重起来。

  不少学子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有的人多少被这两人说动了,也有的人对季御史的事抱着怀疑的态度,觉得还是得去打听这位季御史的事再作评价。

  沈千尘又往顾玦那边凑,悄声与他咬耳朵,笑道:“这位李公子的消息可真灵通,连朝上发生了什么也都知道。”

  她眯了眯眼,目光意味深长地在李举人与周举人之间来回扫视了一下。

  这些人做得未免也太明显了,故意在这些学子之间散播谣言,带动风向,令他们对顾玦产生偏见。

  这李举人与周举人背后的指使者到底是谁,显而易见。

  季明志被罢了官,季家又被罚三代不得科举,看来季明志和他背后的“那个人”既不服气,也不死心呢。

  也是,从前顾琅在位的时候,除了对顾玦格外防备外,他对于其他臣子都是颇为容忍,甚至是一种放任的态度,只要朝中没出大事,顾琅就可以粉饰太平。

  如此长年累月地下去,也就把康鸿达一党的武将以及以韦敬则为首的文臣养得越来越贪婪了,一个个仿佛血蛭般贪婪地吸取着朝廷的血肉。

  这些人过惯了从前的舒心日子,由奢入俭难,现在当然也不会希望有一个太过强势的君主压在他们头上,所以一门心思地想要压制顾玦,想让顾玦有所退让。

  沈千尘眸光微冷。他们还真是打了手好算盘。

  这时,小二笑容满面地为两人上了雪泡梅花酒,白瓷酒壶是放在一碟碎冰里呈上来的,从酒水到酒壶全都冰凉凉的,还在冒着丝丝缕缕的白烟。

  沈千尘给顾玦倒了一杯酒水,递给他,小声地叮嘱道:“最多三杯。”

  这雪泡梅花酒不是什么烈酒,不过是浸了梅花瓣的糯米甜酒而已,所以顾玦也能小酌几杯。

  顾玦接过了酒杯,抿了一口雪泡梅花酒,扬了扬眉。

  这种甜酒对于常年在军中的顾玦来说,几乎不能称之为酒,只能算是一种果子露,不过倒是挺适合姑娘家喝的。

  他见沈千尘的杯子空了大半,就给她添了酒水。

  沈千尘的目光朝隔壁桌那个霍然站起身的青衣举子望了过去,青衣举子环视四周,正色道:“官家登基才两个多月,为百姓免赋税、查军中贪腐,种种举措,可见官家有心肃清吏治,一正风气。”

  “不该啊。”

  他并不觉得新帝顾玦是个听不进谏言的暴君。

  有人点头,也有人摇头,这些学子七嘴八舌地辩论了这么久,依旧争执不下,谁也没法说服另一方,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坚持。

  沈千尘勾了勾唇,信手拿起了酒杯,又喝了两口凉爽甘甜的酒水,觉得这些读书人中也还算有几个眼明心亮的聪明人。

  照理说,韦敬则在朝堂上混了几十年,也算阅人无数了,怎么还不如这么个与顾玦素不相识的书呆子呢,顾玦可从来不是那等子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

  沈千尘再次把酒杯放到唇畔时,感觉到身边的男子又朝她这边凑了过来,他的薄唇再次“不经意”间擦过她的耳垂,轻声道:“我最近让吏部安排官员进京述职。”

  沈千尘眨了眨眼,眸光一动,她也知道这件事。

  顾玦明面上下旨让官员进京述职,但其实他也有改革体制、精简官员的意图,只不过,现在其他人都只以为这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述职”。

  光是“述职”,其实就已经让朝中不少人的心里直打鼓了。

  所以,韦敬则早不闹,晚不闹,偏偏就挑这个时候开始闹。

  现在恰逢会试,京城里多的是读书人。自古以来,学子们往往自视甚高,清高又意气,因为没经过什么风浪,他们往往有些过分耿直,这些人向来都是最容易被煽动的那一类人。

  紧接着,李举人也站了起来,对着青衣举子鼓掌道:“宣兄真是好口才。”

  他约莫是太激动了,身子恰好撞到了身后的椅子,发出“咯噔”的声响,一下子引来更多好奇的目光,连大堂中的其他茶客们也朝这些读书人看了过去。

  李举人与宣举人四目相对,不以为然地昂起了下巴,道:“宣兄,你对今上如此维护,看来对于‘屯兵’这一题该如何作答,你应该已经心里有数了吧。”

  李举人这句话乍一听莫名其妙,可是,联想他此前曾经提及今年会试定会有论“屯兵”这一题,他这话中透的意思就显得意味深长了,等于是在说宣举人是为了功名才一味媚上。

  对于这些自恃清高的读书人来说,这已经是一种很严重的侮辱。

  “”宣举人的脸色霎时间涨得通红,神情羞愤。

  周围的不少学子们都对他投以异样的眼神,或审视,或轻蔑,或恍然大悟,或摇头叹气

  沈千尘也皱起了眉头,看向李举人与周举人的目光含着不悦。

  她讨厌他们说顾玦不好,这一个个还有完没完了!

  要不是顾玦还在这里,她都想冲上去,用她的针好好教训一下这些造谣生事、上蹿下跳的家伙。

  虽然顾玦觉得小丫头气呼呼的样子就像一只磨爪霍霍的小奶猫,很可爱,但是见她动怒,他会心疼,他立刻就抬手抚平了她的眉心,又给她添了酒水。

  李举人把宣举人堵得无言以对,心里还颇为痛快。

  他扯了下唇角,勾出一抹自得的弧度,感觉自己仿佛在这场对今上的口诛笔伐中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徐徐地环视四周,享受着其他人追捧的目光,一派泰然地对着其他人拱了拱手,也请他们发表看法:“王兄,刘兄,你怎么看?”

  王举人:“”

  刘举人:“”

  当李举人的目光掠过隔壁桌的顾玦时,见顾玦气度不凡,也有几分读书人的优雅清高,就笑着问道:“这位兄台以为如何?”

  对他来说,顾玦沉默,也等于是认同。

  顾玦又喝了一口香气四溢的雪泡梅花酒,修长的手指随意地转了转手里那只小巧的折枝梅花白瓷酒杯,随口问道:“敢问兄台贵姓?”

  李举人就拱手答了:“免贵姓李。”

  顾玦问了对方的姓,却没有自报家门的意思,笑了笑道:“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与那位季御史素不相识,也实在不好妄议他的人品。”

  “”

  “”

  “”

  包括李举人在内的那些学子们全都静了一静,神色微妙。

  本来李举人问顾玦是问他对新帝的看法,可是顾玦却把话头转到了季御史身上,乍一听他答非所问,细一想,又让人感觉值得深思。

  他们这些人谁也不认识季御史,也不知道五月那日金銮殿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件事是真是假,或者说,几成真,几成假。

  顾玦动作优雅地又浅啜了一口酒水,不紧不慢地又道:“听闻季御史清廉公正,我对季御史神往已久,可否请李兄帮忙引荐一二?”

  他端坐在方桌旁,青莲色的衣袍衬得他白皙的皮肤仿佛羊脂白玉般,唇角含着一抹清浅的笑容,笑容宛如朗朗清风,举手投足之间透着雍容矜贵。

  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轻易地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只要他想,也可以轻易让人哑口无言。

  李举人被噎了一口,眼眸闪烁了一下,不太自然地干笑道:“兄台误会了,我怎么会认识季御史呢。”

  他发现自己现在骑虎难下了,他若是说他认识季御史,那就是帮着季御史谴责新帝;

  他若是说他不认识季御史,那么他又凭什么空口白牙地在这里帮季御史鸣不平。

  这时,宣举人已经平静了下来,追问道:“李兄,你到底是从何人口中听闻了季御史的事?”

  “”李举人哑口无言,神色僵硬。

  今天他要是说不出他是从何人那里听到了季御史的故事,那他就是“偏听偏信”。

  李举人目光游移了一下,只能含糊其辞地说道:“此事关乎朝堂政事,我也不好说此人的名讳,总之,季御史撞柱、被罢黜以及三代不得科举都是确有其事。”

  顾玦拿出了方才沈千尘赢来的那把折扇,折扇在他修长的手指间灵活地转了一圈,然后信手打开了折扇,叹道:“李兄,三人成虎,你还是‘兼听’为好,最怕的就是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顾玦说话时,吐字清晰,不紧不慢,不高不低,语调中似乎带着一种舒缓悠扬如琴声的节奏,听着让人不由被他牵引,跟着他的思路走了。

  宣举人等好几个学子们皆是若有所思。

  他们作为读书人,寒窗十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为了专心学业,可当他们到了现在这个高度,只差会试这道关卡时,他们就必须开始关注朝事,历年的会试、殿试不乏议论时政的考题。

  李举人冷汗涔涔,只能艰声道:“多谢兄台指教。”

  话落之后,他就坐了回去,自顾自地垂首喝茶。

  “这位兄台,我瞧你言之有度,”旁边的周举人忽然抬眼看向了顾玦,若无其事地问道,“你也是今年来参加会试的吗?”

  谁也没注意到沈千尘在听到这句话时双眼霎时亮了,一眨不眨地仰首盯着顾玦。

  顾玦颔首对周举人道:“正是。”

  说完,顾玦转头对沈千尘道:“走吧,我们还要逛灯会呢。”

  顾玦往桌上丢下一块碎银子,就带着沈千尘一起离开了茶楼。

  茶楼内,好几个举人目送他们离开,眼神各异。

  沈千尘被顾玦拉着往前走,目光灼灼地盯着他,盯着他,盯着他。

  夕阳已经完全落下了,外面的天空变成了一片深深的黛蓝色,夜空浮现了一弯淡淡的上弦月。

  迎面而来的夜风清凉舒爽,温柔地拂着两人的发丝与衣裳。

  两人迎着夜风往前走,顾玦一边走,一边道:“我订了河灯,我们先去铺子拿河灯,再去看灯会、放河灯吧。”

  对于顾玦说的话,沈千尘其实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盲目地点头而已,心思其实还在别的事上,眼眸晶亮。

  往前走了半条街后,沈千尘见四下无人,轻轻地扯了下顾玦的袖口,娇声唤道:“九遐。”

  她抬眼看着他,凤眼微挑,眼尾上翘,瞳孔如那骄阳般炙热而明亮。

  她就这么站在银色的月光下,好似一朵绽放的粉莲,带着几分少女特有的清新迎面扑来,灵动而又娇俏。

  “怎么?”顾玦停下了脚步,转头看她,笑容浅浅。

  两人停在了一处巷子口,周围没有别人,巷子的高墙投下了一道深深的阴影,恰好把两人的身影藏在了阴影中。

  沈千尘微咬下唇,眼睛更明亮了,问出了一个她好奇了很久却没机会问的问题:“你有考过科举吗?”

  在京城乃至大齐,都流传着不少关于顾玦的传说。

  其中一则就是顾玦年少时曾经匿名去参加过春闱,那一年,谢文靖是主考官,他当过太傅,也教过顾玦,把顾玦的字迹给认了出来。若非如此,当年顾玦是有机会中头名会元的。

  顾玦:“”

  顾玦怔怔地看着沈千尘,好一会儿,才表情古怪地问道:“你听说的是什么样的?”

  沈千尘:“”

  沈千尘原本是很好奇的,被他这么一说,这么一看,忽然间,她就觉得很不好意思,眼睫垂下,目光游移了一下。

  顾玦看着她这副赧然的样子,怎么看,怎么觉得可爱,他伸手就把她搂在了怀里。

  他低低地笑了,似乎认为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沈千尘的脸颊贴着他的胸膛,能感觉到他的笑声从他浑厚的胸膛里透了出来,与他的心跳声一起震动着她的耳膜。

  怦怦怦!

  沈千尘已经不知道她听到的到底是他的心跳,还是自己的心跳,越发不好意思了。

  她干脆就自暴自弃地环着他的腰。

  须臾,她听到他笑吟吟的声音自头顶上方传来:

  “我没参加过会试。”

  啊?!沈千尘靠在他的胸口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惊愕让她一时忘了赧然。

  她好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退了两步,抬眼看着他,情不自禁地问道:“真的?”

  顾玦忍着笑,确信地点头。

  然后,他拉着她的手继续往前走,笑眯眯地说道:“不过,我倒是考过秋闱。”

  沈千尘又停顿了一下,眼睛又亮了。也就是说,传言也不全都是假的,对不对?!

  “得了头名解元。”顾玦又道。

  沈千尘听得津津有味,同时默默地屈指算了算。顾玦十四岁时有秋闱,所以,他应该是那一年去考的秋闱,再之后,他去了北地,应该也不可能参加次年的春闱了。

  沈千尘忍不住好奇地又问了一句:“你用了哪个假名?”

  顾玦当然不可能以“顾玦”这个名字去参加科举,否则就露馅了。

  其实,她心里也有了一个猜测,那是顾玦常用的一个假名,她就是故意问他,想听他亲口告诉她。

  顾玦的眸中浮现一抹怀念的光芒,笑道:“殷九遐。”

  “殷”当然是殷太后的“殷”。

  果然。沈千尘暗暗地窃笑,步履变得更轻快了。

  两人去了临街的一家灯笼铺子取了顾玦预定的一篮子河灯。

  从灯笼铺子出来时,就听旁边的巷子里传来了一个陌生的男音:“这位公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顾玦与沈千尘循声看去,几步外那狭窄阴暗的巷子里站着一个身穿青色直裰的中年男子,对方身形干瘦,微微有些弓背,笑容可掬地看着他们。

  顾玦挑了下剑眉,没过去。

  中年男子清了清嗓子,又道:“这位公子,我不是什么歹人,就想跟公子说两句话。”

  他朝顾玦走近了两步,同时谨慎地看了看周围,确认旁边没有其他人后,这才悄声问道:“公子,你要不要买考卷?”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了五个字:“会试的考卷。”

  ------题外话------

  晚点有二更

  接下来还有番外,正文没交代完的都会在番外里,要是觉得没看够,就看番外好了,反正时间线是沿着正文下来的,没什么区别。老时间更新。

  你们说完结太急?可是在逼宫的时候,就开始收尾。

  现在,凰解决了,楚家也解决了,王爷也登基了,王爷强势朝堂不敢乱来,没有后宫千尘一人独大,王爷也不会再有生死大劫了。剧情其实已经非常完整。

  其他的都在番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