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豪门案中案 > 金井一叶坠,记珍妃(随笔)

豪门案中案 金井一叶坠,记珍妃(随笔)

作者:笑冶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3 17:17:39 来源:免费小说

  一切不能做主的人生都是可悲的,无论尊卑。

  闲得无聊又拿出《苍穹之昴》看了一遍,张檬真是把一个珍妃演活了,自小在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长大,又得家中上下宠爱,受过新式教育,这样的珍妃,大概就是张檬这样子,爽朗而心直口快,可爱而肆无忌惮。

  从留下的照片来看,珍妃也不算特别的美。只是比同时代的女人,多了一份勃勃的生气。可如果我是光绪,我也会动心的。旧式女子说好听了叫低眉顺眼柔顺可嘉,其实说难听了无非就是个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又没有见识。在一干人的畏缩里,唯有她昂然抬头,对他天真一笑。

  起初他看上的也不是她,而是别的亲贵大臣女儿。只是在和老太后僵持不下,才选了她和姐姐作为替代。唉,其实是我们被传奇误导了,以为真的要花外偶遇柳下初逢,像仓颉造字而鬼神惊那样震撼。然而所有后来震动天地的故事,其实都有一个非常平淡的开头。

  就像卡米拉初遇查尔斯王子,不也只是在一个雨天,她走过去对那个孑然一身淋雨的年轻人说:

  “先生,您的马很不错。”

  据各种宫女太监回忆录说,慈禧一开始也是喜欢她的,哪怕皇后是她亲侄女儿。将心比心,年轻时候的兰贵人也是爽利而聪明的女孩子,懂得吃,会打扮,有品位。据她的宫女何荣回忆说,到了晚年,老太后在百忙之中,依旧不忘对小宫女的服饰提出意见:

  “荣儿啊,你把那辫子梢儿梳得蓬松些,再扎上红头绳,多好看!像现在这样子,也太蠢了。”

  可权力之争让人不能掉以轻心,一分一毫都不行。望着眼前聪明而美丽的少女,慈禧是否在某一刻惊恐地想到,自己也曾是小小的贵人,借着聪明一步步把咸丰皇帝拢在手里,进而把天下的权力集中于手中。更何况这个少女从小在广州长大,思想异常开明,敢想,更敢做,在政治上又和倡导变法的光绪帝节奏一致。如此可怕的人物,她怎么能留她存活?

  慈禧的担忧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光绪这人性格大多数时候比较柔软,以珍妃前期就敢在后宫卖官鬻爵的态势看,日后光绪真掌权了,指不定又是一个武则天。不过这种黑料很难说明真假,当时正是维新之人蒸蒸日上的时候,而戊戌变法对光绪而言,比起逆天改国运的堂皇理由,更重要的是夺权。在此情景下的卖官鬻爵,也许不过是皇帝另一种默许的笼络人心。

  变法失败,皇帝被囚禁,而珍妃也没好多少,先是被打得人事不省,接着就被囚禁在一个不足十平方的小屋子里,不准和任何人说话,一天只能去一次厕所。这还不说。只要是每逢佳节,太后就会派人来把她臭骂一顿。

  如此恶劣的生存条件下,这个养尊处优的女孩子居然没疯也没死,活生生地熬了很多年。我想大概是她一直有个念头,要等着他,无论如何卑贱地苟延残喘,直到他亲自来,风风光光地把她接回去。

  这要换了我做编剧,那肯定写个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结局。谁知老太后在仓皇逃跑之前还不忘报仇,硬生生把珍妃给扔进了井。这还不算,后来平定回宫,非得逼着珍妃家人去捞尸体,找不起来就全家定罪。这可都一年多了,能捞上个鬼啊!没办法,珍妃弟弟跪下来摆香案,哭着求姐姐显灵。费了很多的事,这才总算安葬在宫女的坟地。

  这么恨她,无非是因为光绪变法,而珍妃和他一个鼻孔出气。上高中的时候,我觉得光绪这人特别无能。可后来觉得他还是非常有勇气的。历朝历代做傀儡的多了去了,能在此等恶劣条件下还想着变法维新,敢于接受新事物,实属不易。

  当然,平心而论,变法这个东西想法很好,问题太多。慈禧一个老太太能一下子就推翻它,肯定因为满朝亲贵王公早就对此不满,有群众基础啊。就算没慈禧,怕是也会像王叔文他们倡导的新政一样,遭到彻底的绞杀。

  顺应民心是不够的,四万万人齐下泪,谁不知道变法好啊,可动了实权权贵的饭碗,人家必然是要疯的。历代变法成功的人不多,史书上的评价也都非常地不好听,翻译过来永远都是类似什么“你想法很好,但是……”像司马光这样的,还夹带私货,附带人身攻击。

  刘禹锡有一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格调很高,那前一句是什么?二十三年弃置身。二十三年啊,放在古代早已经是半生过也。高中课本读了太多的柳宗元刘禹锡,当时八司马的遭遇与后世有何区别,一样的热血,一样好的心愿,一样悲惨的结局。很多事并非凭热血就可以达成。人生在世也并非如佛法所言,初心为好,便可成佛。比如崇祯和慈禧,从政治正确上来说,我们当然要赞扬前者君王死社稷,后者是混蛋老妖婆。但是你必须承认,在拖延一台破旧机器的存活时间上来说,后者要更聪明,也更会抓主要矛盾。

  珍妃的姐姐在纷争中幸运地活了下来,一直挨到清朝灭亡。比起她惊才绝艳的姊妹,平庸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福气。这世界无非有两种人,一种是普通观众,另一种,看热闹看腻了,索性自己粉墨登台,去演一场惨烈的折子戏。一样受新派教育,瑾妃在为人处世上就要更聪明一些,然而,我们都会深深爱上那个狂妄而炫丽的妹妹。因为虽然顺应时势是一种难得的智慧,那么多的人也告诉我们爱如逆风执炬,必有烧手之患。可总有人,在千寻巨浪中敢于逆流而上,拼着一死也要变天看看;也总有人,紧紧地握住那风中的蜡烛,无论多么烫手,火苗多么微弱,也到死都不肯放下它。

  否则你想想看,要是人活着就是一味学乖靠脑子,那光绪应该老老实实地做傀儡,管他外面谁打进来,自己活着就好了嘛。珍妃就更是了,应该赶紧向慈禧靠拢,没事做个耳报神,动不动打个小报告啥的,说不定还真能活到辛亥革命那一年。

  然而他们都没有。从这一点上来看,光绪和珍妃的人生信条,还真是高度一致。

  既是如此,又何必后悔当时的相遇呢?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要知道能遇见,也已经耗费了今生所有的福气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