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七零国色医香 > 第214节

七零国色医香 第214节

作者:饭在锅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1 13:37:21 来源:免费小说

  “为什么不可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年红旗公社有个生产大队的母猪,就曾一胎产下了18只崽,这事儿当时在红旗公社轰动一时,不过因为接生和照顾不当,那一窝猪仔,最后只成活了七只,但这至少说明,母猪一胎怀十七八只猪崽,并不算是轶事奇闻,而是完全有可能的不是吗?”

  顾卫南哑然,被叶青举的这个例子给反驳得无话可说。

  可是,一胎产18只崽这只是个例啊,谁家养的母猪,能次次产这么多啊?叶青记录的那些数字如果真是揣崽的数量的话,那就说明,青山农场的这批母猪,个个都揣崽十几二十只,这么骇人听闻的数字,谁敢想?谁又敢信?

  顾卫南杵在原地,脸上表情变幻莫测,好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声音:

  “师父,不会真是我刚刚猜的那样吧?”

  叶青笑着把小本子给收了回去,也没给出一个笃定的答案,只神秘兮兮地道:

  “一切皆有可能。”

  别说顾卫南不敢置信了,剩下那仨徒弟也有一个算一个,都愣在原地呆若木鸡。

  这要是真的,那光是部队农场那八十头母猪,就能产近一千六百只猪崽。

  而母猪如果养护得当,在生产完一个星期后就又能再次发情进入下一次配种,一年产两到三胎不是什么大问题。

  按照这个产仔率计算,青山农场再养个一两百头母猪,光是产的猪仔数目就能实现自给自足了,完全不需要靠供应站那边提供猪仔!

  这个数据可太疯狂了,如果这个模式能复刻,意味着用不了几年,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每顿都可以见到肉了!

  在眼下这个物质匮乏,超半数人吃不饱穿不暖,连生存都异常艰难的时期,能让全国人民吃肉不愁,这得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啊。

  这事儿要是真能实现,别说是震撼整个东三省了,怕是全国都得跟着引发大地震!

  一想到这个可能性,四个姑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色都不由得涨得通红,情绪瞬间变得激动起来。

  叶青没有开口解释,但她自己心里清楚,她记录的数据没有掺杂任何水分。

  诚然这批用人工授米青的母猪之所以能达到这么高的怀孕成功率,有她的异能辅助的原因。

  但这次实验毕竟是她的第一次尝试,存在技术上的生疏和不成熟,各种工具也相比后世要落后,无菌环境也无法达到要求,如果这些外在客观条件能够提高的话,完全可以同她用异能辅助这一条优势相互抵消。

  也就是说,在授米青技术、使用的工具以及环境都能提升到最佳水准的前提下,哪怕不是她来操作,换成任何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也能复刻她的这个数据。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将这个技术进行全国推广,并不是飘在云端的幻想,而是真的能落到实处,这恰巧就是叶青搞出科学养殖计划的初衷。

  她就是要掀翻墨守成规的传统养殖方式,让整个养殖业来一场巨大的创新改革,只有这样,全国的民众才能实现吃肉自由。

  有肉吃,就是民生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巨龙快速觉醒腾飞的重中之重!

  叶青坚信,只要把科学养殖计划推行出去,距离全国人民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这一天就不远了!

  给部队农场那边的母猪做完孕检后没多久,靠山屯这边的母猪也相继出现了怀孕特征,在叶青只负责针灸,剩下的手法都由四个女徒弟完成的情况下,这四头母猪也全部中奖了。

  这事儿一下就在红旗公社甚至整个青山镇都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毕竟当初叶青带着四个徒弟在鸭子河公开给母猪人工授米青的时候,可是有不少人在场内围观的,当时看完了整个全程的那些看客,可都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没几个人相信叶青那个方法能成功。

  哪里知道这才过去了不到一个月,这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就惨遭打脸。

  赖国昌的反应最为迅速,立刻就去找了叶青商议,想要请她带出来的几个女徒弟给红旗公社的其他几个生产大队进行培训,学习这套新的母猪配种方法。

  赖国昌也知道叶青在靠山屯和隔壁农场忙得飞起,根本抽不出功夫来给其他人搞培训,所以他就降低了要求,让叶青派出一个徒弟来就成。

  叶青听到赖国昌的请求的时候都惊呆了。

  她可以理解赖国昌对技术推广的迫切,也对赖国昌这个改革先驱的思想觉悟以及敏锐能力深表佩服。

  但让她那几个半吊子徒弟去当老师,这想法是不是也有点太冒进了?

  就算她那几个徒弟敢接手这个任务,赖国昌难道真放心让生产队的代表来学?他难道就不怕这几个老师技术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吗?

  结果让叶青真的万万没想到,赖国昌一点也不挑,还真就敢让底下的人来学!

  更离谱的是,叶青那四个女徒弟在听说了赖国昌的请求后,竟然也都来了劲儿,一个个勒起袖子就是干,对刚学的技术那是信心满满,还真敢教!

  双方都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倒是显得她这个当师父的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了。

  叶青索性也懒得管了,随她们去,反正技术她已经传授到家了,她们学到了几成,又能给底下的人教明白几成,那都是赖国昌应该操心的事儿,反正这才第一年,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最多也就是浪费点时间走了一段弯路罢了,交点学费积累一下经验和教训,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在四个徒弟组团去几个生产大队当培训师的时候,叶青也忙得飞起,在卫生站坐诊和隔壁养猪场兼顾的情况下,她还要跟着赵玉良时不时地上县里面去开会。

  因为县政办就开办饲料厂一事,各个细节都已经商讨得差不多了,大部分流程也已经走完,唯一没拍板的,就只剩下选址问题了,目前各方争执不下,几个乡镇互不退让,都想这块馅饼能砸到自家头上。

  赵玉良这家伙鸡贼,眼见着青山镇黔驴技穷,已经拿不出什么筹码来了,他直接把叶青给拉上。

  果然,叶青一出马顶一整个师,科学养殖计划是她提出来的,也是她率先搞试点验证成功了的,在这一点上,其他乡镇着实没有啥竞争力。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叶青完全是有备而来,刚在会议上露面,就公开表态,会无偿将生猪饲料配方上交给国家,等饲料厂建成后,这个配方可以随便使用,并且如果饲料厂有需要的话,她还能给饲料厂的技术顾问。

  县政办也不傻,叶青在靠山屯卫生站当站长呢,肯定不可能辞职跑到饲料厂去干顾问,所以她说的给饲料厂当技术顾问肯定是兼职,能十天半个月去饲料厂点个卯就算不错了。

  但就算只是这样,县政办也会充分考虑和利用这一点便利。

  毕竟这第一家饲料厂的投建十分关键,这个行业如今又是市场的空白区,根本没有相关单位可以提供参考,所以叶青作为唯一一个懂配方技术的,就成了饲料厂的重要人才,饲料厂投建后,管理层领导班子谁上都无所谓,但唯独只有叶青这个人不可替代,哪怕她只愿意在饲料厂任个兼职岗位,饲料厂都得把她当祖宗给供起来。

  所以这边叶青一表态,青山镇的劣势地位瞬间就逆转了,最终全票通过了饲料厂的选址。

  等到伍永兵这边率领屯民们将鸭子河边的养猪场扩建完成的时候,县里面的正式文件就下来了。

  饲料厂正式落地青山镇,并且选址就选在了距离靠山屯不远的鸭子河下游,和隔壁部队农场更是只隔了不到两公里。

  文件下达的当天,整个靠山屯就沸腾了。

  因为叶青在之前同赵玉良在县政办开会的时候,几次据理力争,为靠山屯争取到了一项特殊福利。

  那就是饲料厂在鸭子河建成正式投产后,要给靠山屯这边专门预留出十个工人名额,饲料厂可以对工人的条件加以要求,但人员选拔上,得交给靠山屯生产大队自行决定。

  这也就意味着,几个月后,饲料厂竣工并试运营时,靠山屯就能有十个幸运儿能成为厂子里的正式工,不但户口成了城镇户口,并且每个月吃国家粮还能拿固定工资了!

  这对靠山屯的村民而言,绝对是光耀门楣改换门庭的大事儿!

  所以当叶青把这个消息告知给屯民们后,偌大的屯子就炸开了锅,家家户户都在议论和商讨,都想知道生产队会用什么方式来进行工人选拔,而自家这么多人,又应该让谁去当这个工人比较合适。

  这段时间靠山屯一团和气,整个屯子的士气空前高涨,但这十个工厂名额,一下子就打破了这个平衡,还没开始选拔呢,就已经有几户人家吵得不可开交了。

  好在叶青早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马上就去找伍永兵老支书共同商议,决定将这十个名额一分为三。

  其中有两个名额,要求必须得是初中以上学历,还要进行考试选拔,只挑选成绩最高的两名入选;

  有三个名额,由屯子里的屯民们开大会公开评选,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来推举;

  最后剩下的五个名额,则是交给生产队的干部们,根据近五年各屯民的务农表现,再综合这五年挣的工分总和来评定。

  这样的推选方式,把脑子聪明学历高的,在屯子里品行好为人处世圆滑的,以及勤劳质朴踏实肯干的三种人都囊括进去了,最终挑出来的十个人选,保管屯子里的人都不会有意见,同时这些人安排去饲料厂,也各有各的优势,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价值。

  果然,等到大队部把这个选拔规则公布后,各家就都顾不上争吵了,赶紧先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符合这个选拔要求再说吧。

  达到学历要求的,赶紧埋头学习恶补基础知识去;觉得自己人缘好的,则挨家挨户串门刷好感拉票去了;至于剩下那些工分挣得多的,平时这些人就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这种时候除了继续埋头干活外,好像也没什么能做的了。

  第130章

  为了争夺仅有的十个工人席位, 靠山屯众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忙得热火朝天。

  顾家都专门来找叶青商议。

  叶青如今对外的身份,既是顾卫南的师父, 还是顾卫东的“对象”, 顾家自然把她当成了自家人,所以在面对这种家庭重要决策的时候, 也想当然地要把叶青给拉进群聊。

  如今顾家最有见识的顾卫东不在,顾振兴夫妻俩自觉他们剩下的这一大家子眼光和头脑都不太够用, 理所当然的,大家就都把叶青视为了主心骨,在面对饲料厂招工这个事儿上,都觉得应该要让这位未来的儿媳妇儿(大嫂)拿主意。

  尤其是这个饲料厂还是叶青参与并主张建造的, 厂子的具体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途如何,只有叶青最为清楚, 所以她给出的建议, 也肯定是最中肯实用的。

  叶青跟顾卫东的对象关系是假装的, 但她跟顾家建立的友谊情感却是真实的, 这大半年, 顾振兴夫妻俩对她的关心帮助都极为热心诚恳,她和顾家姐弟几个也相处愉快, 你来我往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她不知不觉已经把这一大家子当成了亲人。

  所以现在顾家需要她给建议做决策的时候,叶青也没有冷漠地置身事外, 而是根据顾家人的实际情况出谋划策。

  “饲料厂的前景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更长远的我保证不了,但厂子建成之后脚踏实地地做好产品, 领导班子不闹幺蛾子,那这个厂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内,我敢保证它肯定倒不了,并且还会越来越红火!”

  “但我觉得,叔叔婶婶你们也不要太在意这个事儿,之前我跟你们说的建药厂制做您那个百花膏的事儿是认真的,这事儿可能需要从长计议,但最迟也就是三五年之内,肯定能有结果。”

  “等到咱们的药厂建起来了,咱家这些人都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工作的事儿肯定不用愁。”

  “我的建议呢,就是先不用为几个小辈考虑,叔您自己去争取一下,看看能不能进到厂子里去,不管是进车间当个原材料加工工人,还是进仓库当仓管,以您现在的这个年纪还有身体素质,肯定都是能胜任的。”

  “在饲料厂先干几年,能挣上几年工资也是不错的,您现在才四十出头,干个十年八年的肯定没问题。”

  “至于卫西姐大志哥夫妻俩,我觉得,如果可以的话,趁着咱们的药厂还没申建,你们抓紧这几年的时间去学习充电,看看你们对什么工作感兴趣,就专门去学习哪方面的知识。”

  “将来厂子一旦落成,用人肯定告急,到时候你们俩就不用再进行职工培训了,直接就能顶上重要岗位。”

  叶青这话,倒是让顾家人齐齐愣住了。

  大概这一家子人,对叶青之前提的那个未来药厂从来没有过任何设想,只当把药方子交出来就算完事儿了,所以现在叶青一提起这个概念,这一家老小都是一脸懵逼,眼神清澈又愚蠢,没有半点野心和算计。

  叶青心下无奈,只能再次苦口婆心道:

  “用咱家自己的配方建起来的厂子,你们总不希望全是外人在管,自己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最后辛辛苦苦却是在给别人做嫁衣吧?到时候人家稍微用点手段,就能把你们祖传的药方子给算计走,那你们就啥也捞不着了,明白吗?”

  “卫西姐之前说过想学会计,大志哥他喜欢机械维修,这两个就是很好的就业方向,以后药厂都得用得上。”

  “所以等孩子出生之后,你们夫妻俩就可以着手准备进修的事儿了,看看是去拜师还是留在家里自学,总能找出办法来。”

  “任何时候,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不然为什么顾卫东放着原部队好好的正营长不当,非要申请去蓟城那边进修两年?因为他如果不这么做,哪怕他现在转正了,有知识学历这块短板在,他在部队根本走不远。”

  “顾卫东尚且有这方面的觉悟,你们就更不能年纪轻轻就此松懈,再辛苦也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学!”

  顾卫西摸着已经跟个西瓜差不多大的肚子,看了一旁憨笑的丈夫杨大志一眼,夫妻俩都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

  叶青这才继续道:

  “顾卫南现在在跟我学习,到时候药厂的技术顾问,她肯定没问题,所以她这边倒是不用过多操心了。”

  “顾卫北人不在这儿,但这小子我这几个月找他闲聊过,也悄悄观察了他很多次。”

  “我觉得他很聪明,擅长察言观色,而且在数字这方面也相当敏锐,等他明年高中毕业,看看能不能靠招工考进县里的单位做干事,实在不行就让顾卫东帮忙找找关系,把他塞进随便哪个厂子里去给领导当秘书,或者上办公室打杂去。”

  “小同志现在还有些年轻气盛棱角分明,需要先沉下来好好打磨上几年,在单位厂子里见多了各种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受到社会各方面毒打,他才能成长,等他成长到足以独当一面,各种大场面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了,正好回来管理药厂。”

  叶青对顾家几个兄弟姐妹都进行过摸底,根据几个人的性格还有喜好偏差,为他们都量身定制了一套未来的职业规划。

  除了顾卫东顾卫北,顾家剩下这几个都不是多有主见的,叶青的这番提议,几个人听得似懂非懂,但他们都对叶青无比信服,知道叶青见识多,给的这个建议肯定都是在为他们好,所以叶青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都乖乖听着,并准备按照叶青的指示认真执行,绝不会有任何异议。

  饲料厂选址结束后,伴随着的,还有招工建厂,趁着还没开春,地里还没完全化冻,县里面就迫不及待地安排开工了,青山镇底下的十几个公社,也都陆续收到了通知,要求每个公社选派社员去支援工厂建设,去的人不光包三餐,还能拿到一定的钱票补贴。

  这时候农村家家户户可都不富裕,农闲时节,除了开河工垦荒地的那一拨人之外,剩下的人都还在家里歇着呢,一听说有补贴,各个生产大队报名的人争先恐后相当踊跃,都想抢到这个难得的赚钱机会。

  靠山屯这边也去了不少人,最后被选上的就有好几个。

  按照这个比例,十几个公社算下来,怕是得有大几百人,这么多人参与饲料厂的厂房建设,哪怕这个时候天气再寒冷,工程进度也能进展迅速,估计要不了三两月就能完成竣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