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七零国色医香 > 第170节

七零国色医香 第170节

作者:饭在锅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01 13:37:21 来源:免费小说

  总的来说,杭廷芳认为,这么多年她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采访人物中,叶青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个。

  这个女孩很有她自己的想法,谈吐见解不俗,同时思维还有些跳脱,有时候杭廷芳甚至都跟不上她的节奏,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叶青牵着鼻子走。

  这个发现让杭廷芳非常惊诧,因为她在新闻行业也从事了十几年了,各式各样的采访中都是她在带节奏定基调,由她这个采访记者作为主导,这是她第一次碰到反客为主,把她给带偏了的。

  关键是这种反客为主的行为,叶青并非刻意为之,完全是不自觉地就那么干了。

  所以等到采访结束,叶青倒是一脸的放松自在了,杭廷芳后背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拿着手里那一叠密密麻麻的记录资料,杭廷芳深深地看了叶青一眼,非常中肯地评价道:

  “如果你不做村医,而是选择进入记者这一行,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把我们这些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叶青耸了耸肩:“这您可太高看我了,您这一行真不是什么人都能迈进去的,别的不说,光是限时写稿这一块儿,就够我喝一壶的!”

  说着,叶青就指了指她那个书案,很无奈地薅了一把额前的碎发,

  “这段时间我也在尝试着空闲时候写作,但一个星期了,拢共都没能写出来几个字,写个文章也太难了。”

  晚上在晒谷场,叶青那个《智慧家族历险记》杭廷芳就已经听了一耳朵了,所以她还以为叶青说的写作,是指的这个儿童系列故事汇,不由得失笑,还想要说儿童读物本就难把握,既要充满童趣还得具有教育意义,尺度控制这一块儿就能难倒不少人。

  结果她还没来得及开口呢,目光就被叶青书桌上的那些手稿给吸引了。

  “《立秋》?这是你写的散文吗?”

  见手稿第一页就俩字,杭廷芳愣了一下,只当叶青是在写下乡插队的散文随笔,就下意识地把稿子来起来翻开。

  结果看到第一章 ,杭廷芳就愣住了。

  这竟然是一篇小说,而且还是一篇以李秋为第一视角的女性小说。

  【李秋推开窗子,就如同推开了桎梏她的那个牢笼一般,毅然决然地跳了出去。

  从大姐被丈夫打,二姐被婆家磋磨流产,而她被父母包办婚姻,以高昂的彩礼卖给瘸腿老光棍开始,她就想这么干了!

  去他娘的认命!她凭什么要认命?她自己的命运,只能由她自己来主宰!

  身后热闹庆祝准备开席的人似乎察觉到新娘跑路,马上就有人追了出来。

  但李秋撒开丫子拼命往前跑,一次都没有回头。】

  看到这一段,杭廷芳倏地一下红了眼眶。

  故事在这儿却戛然而止,再往后翻只剩下空白的稿纸。

  杭廷芳立马抬起头来,着急地问道:

  “后面的呢?李秋逃婚成功了吗?她接下来会怎么样?”

  三四万字的手稿,她竟然在不知不自觉中看完了,可越看就越是欲罢不能,恨不得立刻就想知道后续的剧情。

  叶青苦笑:“杭姐,我已经尽力了,我不是专业干这个的,就你手里的这些,都是我这段时间晚上挑灯夜战,逐字逐句挤出来的。”

  杭廷芳一听这话就没辙了,知道叶青肯定不会给她剧透,可她对这个故事意犹未尽,颇为上头,拿着叶青的这份手稿重新又翻到了第一章 ,这次她品得更为仔细,也发现了叶青在前面那些章节里面埋了不少铺垫。

  “你这个名字就起得好,立秋,一语双关,很值得人细细品味,故事也写得很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以女性视角来描绘农村女孩的生活处境,很期待看到后面李秋真正立起来,为她自己而活的剧情!”

  杭廷芳很客观地做出了评价,然后她问叶青:

  “你是有考虑给报社投稿吗?”

  叶青有些忐忑。

  她对这个时代的媒体报刊了解并不是很多,只大约知道,这个时期是没有稿费一说的,写文章投稿完全是为爱发电,报社刊登作者的文章,对作者而言已经是荣誉,但稿费是绝对没有的。

  但她写这篇小说,目的也确实不是为了挣多少稿费,只是单纯的希望能激励到那些在逆境中受苦受难逆来顺受的女性,给她们迷惘的人生提供一些启示。

  但这样的小说在这个时代无疑是个另类,估计并不是每个报社都有胆子能接受得了她的这篇小说传递出来的思想和信号,所以挑选合适的报刊杂志就变得尤为重要。

  而叶青在这方面唯一的人脉渠道,就是杭廷芳了。

  “这是一篇女性类小说,有没有专门面向女性类的报刊杂志?”

  杭廷芳不由得一愣,然后她缓缓摇了摇头:

  “没有,国内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报纸刊物,如果你确实有发表的想法,我的建议是你直接投给青年报。”

  “蓟城日报的基调,和你的这个文章风格不太一样,肯定是通不过审读的,但青年报那边不一样,读者都是以青年为主,并且你这篇小说传递的思想概念,也更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说着,杭廷芳就忍不住补充了一句,

  “我有个同学在青年报那边当编辑,如果你觉得合适的话,我可以帮你把手稿带去给她看看,如果她觉得这篇小说能行的话,我再让她来跟你联系。”

  那就再好不过了!

  叶青心下顿时有些激动,不过她很快就克制住了。

  这会儿可不能高兴得太早,不然要是被人退稿,那可就闹大笑话了。

  看完了《立秋》,杭廷芳又翻看起桌上的其他稿件,没想到这一翻,她就拿到了孟嘉白天交上来的那个女性健康课题的短篇科普。

  自从叶青给孟嘉提过建议后,她就开始按照叶青的思路,重写了那几篇短文,叶青白天抽空看了一下,觉得比之前那种生硬死板的科普要好很多了。

  不过,之前她在给孟嘉指点文章的时候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这会儿在看到杭廷芳拿起这些短篇科普翻阅的时候,她还是有点忐忑。

  等看完这些文章后,杭廷芳罕见的沉默了。

  这就搞得叶青更是紧张,还以为这几篇文章不小心在哪里犯了忌讳。

  结果好一会儿后,杭廷芳忽然抬起头来,没头没脑地问了叶青一句:

  “你说咱们国家,是不是就应该有一份专门针对女性阅读的刊物?”

  叶青:“啊?”

  杭廷芳表情复杂:“新中国成立前,咱们就有了妇女联合会,新中国成立后,咱们又有了《婚姻法》,那为什么在报刊杂志这一块儿,会完全忽略了妇女同志的阅读需求呢?”

  “这个女性健康课题,不管是创意想法还是内容,都很好,非常好,但就目前国内的这些媒体杂志而言,没有哪一家是适合刊登发表这些内容的!”

  这让杭廷芳很是迷茫又遗憾,她一直都是在做记者主编,但在此之前,她都是在男人堆里争取各种资源和机会,也习惯了报社的那些文章以男性群体为主。

  但这会儿,在叶青的桌案上看到的这些文章,不管是《立秋》也好,还是这几篇女性健康方面的科普小短文也罢,放眼整个新闻报社圈,十几家媒体报刊杂志,竟挑不出一家是完美契合这些文章的主基调的。

  这是一件多么让人震惊沮丧又难过愤慨的事实,杭廷芳感觉她好像被浇了一盆冷水,脑子瞬间变得清晰分明起来。

  所以,国内喊了这么多年的男女平等口号,真的已经实现了平等吗?

  “这几篇科普短文是谁写的?”杭廷芳已经从字迹上看出来不同了,小说跟短文,是两个人的手笔。

  叶青点头:“这是我徒弟孟嘉写的,她也是靠山屯的插队知青,我看她学习能力强,就带了她做学徒,这个女性健康课题,就是她提出来的。”

  杭廷芳拿着这几篇文章爱不释手,作为女记者,站在女性的角度,她可太明白女性健康常识的重要性了。

  但目前国内并没有专门针对女性在这方面的阅读需求出版过相关的书籍刊物,因此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女性,都缺乏相关的阅读和学习渠道,从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对于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可这些文章就算她带走,也没法刊登面世,这些文章的命运,只可能是出现在一堆废稿中,最后被拉去废品垃圾站。

  一想到这么好的文章要被埋没,杭廷芳的心里就极度不平静也不甘心。

  不知道为什么,她的脑子里忽然就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

  这个念头一起,就怎么也按捺不下去了,她的眼中闪烁着浓烈的野心,再抬起头来时,看向叶青的表情格外坚定:

  “叶青,你的这篇《立秋》和你这个徒弟的女性健康课题,能不能留给我?给我一点时间,半年,最多半年,我一定会让你们的这些文章都能刊登见报!”

  叶青一愣,细想了一下就意识到了什么,她猛地抬起头来,一脸诧异和不敢置信地瞪着杭廷芳:

  “您是想——”

  杭廷芳郑重地点了点头:

  “对,我觉得你说得对,咱们国家,就应该有一家专门面向女性类的报刊杂志,没人敢做这个事儿,那我就来当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叶青心下震撼不已,没想到只是闲聊了这么几句,杭廷芳竟然就要做出一个这么重大的决定。

  但不得不说,这位女记者的眼光和魄力,确实非同一般,如果真的能成立一家这样的报刊杂志,绝对是造福全国亿万女性同胞的大好事,叶青举双手双脚赞同。

  “正好我的这篇小说才刚起了个头,按照这个进度,要写完估计也得大半年的时间,希望等我的小说完成之后,可以听到你的好消息!”

  叶青刚开始落笔写《立秋》的时候,不过一时意起,对于发表这个小说,她确实是有点想法,但是并不多。

  但如果杭廷芳这边真能把第一家女性报刊杂志给申请下来的话,她无论如何要把自己的小说登上去,不是冲着登报的这份荣誉,而是为了她写下这篇小说的初衷,推动亿万女性读者的意识觉醒!

  既然决定了要做这个女性报刊,杭廷芳就不是会退缩和拖延的性子,所以在采访完叶青的当天下午她就急匆匆地走了。

  倒是靠山屯这边,在秋收农忙结束后,看完电影的第二天,迎来了两件大事。

  一件事,就是公社大考。

  屯子里报了名的知青,这天一大清早就都急匆匆跑去村口集合了。

  可能是这段时间叶青的到来办了不少实在事,连带着其他知青在屯子里的地位和境遇都提高了,这次公社大考,屯子里还专门套了几辆牛车,由伍聪带队,驾车送这些知青去红旗公社参加考试。

  伍月英也报了名,但她却直接弃考了。

  这段时间在家中休养,她也曾试图把课本拿出来复习,想要临时抱抱佛脚。

  可奈何上辈子她就是个学渣,基础实在太差,如今再翻开那些泛黄的课本,没看上几页书呢,她就开始瞌睡犯困,连一天都没坚持完就放弃了。

  对这个结果,伍家人并不意外。

  在一块儿生活了十几二十年了,伍家人对伍月英的性子十分了解,知道她做任何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就她这样的学渣要是都能考上大学,那这个大学的含金量可想而知有多低了。

  不过,伍月英弃不弃考的,伍家人也顾不上在意了,毕竟除了公社考试外,这天屯子里还有另外一件大事。

  没错,那就是靠山屯卫生站的建造工作,终于要开始动工了!

  老支书和伍永兵十分激动,两人一大早的就开始满屯子做动员工作,家家户户只要是能干活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被他们给召集起来了。

  按照叶青之前提出来的对卫生站的建设要求,几个生产队干部快速对人员进行分配调遣,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在最快的速度完成。

  要知道等卫生站一建,再把屯子里通上电,他们靠山屯就会成为整个红旗公社,不,是整个青山镇独一份的存在!

  为了拉电线这个事儿,大队长其实已经向公社那边反映和申请过很多次了,每次公社给的答复都是得排队慢慢等上面的消息,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迟迟都没能得到解决。

  这么多年被上面领导推诿搪塞,把伍永兵还有其他几个干部都给磨得没了脾气了,结果谁晓得,这么难办的一件事,在叶青这儿,竟然不过一句话就搞定了。

  村里人一听说在叶知青的帮助下,屯子里年前就能拉线通电,顿时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又期待,干起活来那是吭哧卖力,大队干部指哪儿他们就打哪儿,生怕一个速度慢了叶知青不满意,回头把通电的事儿又给撅回去了。

  除了卫生站的建设外,这次知青院以及叶青现在住的邹家老宅的扩建也都纳入了生产队的年底计划中。

  根据叶青和伍永兵之前的协议,邹家这边的宅基地,将来是直接回落在叶青名下的,但现在这个宅子里面只有两间房,叶青还需要在旁边扩建一间厢房,同时在后院加盖一个洗澡间和旱厕。

  虽然说全屯子的人都出动了,但眼下已经到了十一月初,气温已经很低了,随时都有可能会降雪,一旦大雪封村,整个屯子就会被厚厚的雪层覆盖,外头所有的东西都会冻得邦邦硬,再想建房子那就得等到来年开春了。

  所以时间紧任务重,谁也不敢懈怠,除了各家出的青壮年劳动力之外,就连不少老弱妇孺都自发地前来帮忙,加入到了打杂的行列,就连去公社参加完大考回来的知青们,也一个也不能少的全都参与进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