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清穿+红楼]林家太子妃 > [清穿 红楼]林家太子妃 第95节

[清穿+红楼]林家太子妃 [清穿 红楼]林家太子妃 第95节

作者:玫瑰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7 09:25:45 来源:免费小说

  众人激动地谢了恩,只听皇上又接着说道:“想必爱卿们也都听说了,此次大战太子妃居功甚伟,带兵一举攻破了准噶尔王庭,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朕感到十分地欣慰。看来我大清不光儿郎们骁勇善战,就连女子们也都是好样的。林爱卿,林夫人,你们当真是生了个好女儿啊,内能协助太子夫妻和美,外能沙场征战为国效力,朕心甚慰啊!”

  林如海和贾敏连忙从人群之中站了出来,女儿今日这般荣耀,他们的心里当然是十分自豪的,只是想到她自小受的那些苦,也不免心酸,百感交集之时又被康熙当中表扬,已然说不出什么华丽之言了,只是谦虚地说道:“皇上谬赞,您不怪罪小女莽撞已是天恩浩荡,日后若有不是,万望皇上海涵。”

  听到林如海这番话,康熙心中暗骂了一句老狐狸。

  这个林如海,真是什么时候都不忘给她的女儿讨一条后路。

  今日他都这般大张旗鼓地宣扬太子妃的战功了,偏这老狐狸还是不甚放心,非要让他日后再多加包涵。

  这是生怕哪一日自己龙颜大怒,用三从四德来对付他的女儿啊!

  不过康熙也能理解林如海的担忧,知道他的确是位好父亲。而且眼下他看林家顺眼还来不及,并未真正地恼怒。

  在与百姓们道别之后,御驾又往紫禁城内驶去,在这次大战中有功的武将们都跟随着皇帝进宫,其余士兵们则驻扎在城外的大营里。

  从十里亭到紫禁城的路途中,同样围满了来瞧热闹的百姓,就连两边的茶楼和酒楼都坐满了人。

  凤姐儿和尤氏也带着探春和惜春两个坐在临街的茶楼之上,等了快一个上午,终于将他们给盼了回来。

  看到那面“林”字帅旗出现的之时,她们几个的激动程度一点儿都不亚于林家众人,林默涵于她们几人来说意义重大,可以说是将她们从深渊之中拯救出来的神明都不为过。

  此时见她得到了更多更大的认可,她们的心里实在是太开心、太激动了。

  看见林默涵取得这样的成就,便是连她们自己都觉得这以后的日子更加明亮了起来。

  胤褆、胤礽和林默涵三人并列着骑马经过楼下时,四人都趴在了窗边紧紧地盯着林默涵的身影瞧。

  她一身戎装,背部一如既往地挺直,飒爽昂扬地骑在马上,途径茶楼时似是有所感应,一抬头就瞧见了她们,随即向她们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几人更加激动地落下眼泪,心中有千言万语要说,偏此时并不方便,只是瞧见她一切平安,便放下心来。

  林默涵跟随着大军向前行去,众人都定定地瞧着她的背影,一时都忘记了说话,直到御驾行驶过来,护卫在旁的贾琏出现在了她们的眼帘中。

  尤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对凤姐儿笑道:“琏兄弟黑了许多,不过也更加壮实了,瞧着多威风啊,可把你给想死了吧。”

  凤姐儿脸不红心不跳,反对尤氏说道:“作死的,我看你是这些日子过的太滋润了,当着两位妹妹的面,说话越发没个把门的,还是做嫂子的呢,没得让人替你害臊!”

  探春和惜春二人只是笑笑,如今她们对于这种话哪里还会不好意思。

  毕竟她们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前有宝玉和秦钟、袭人、麝月等人的风流韵事,后有贾珍和秦可卿的猪狗不如,这些混账之事早就让她们大开了眼界,如今不过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而已,根本不能让她们的心中起任何波澜。

  几人又说说笑笑了一阵子,因为还要赶紧回去向贾母形容今日所见,所以待路上能过马车后便回荣国府了。

  第117章 封赏

  回宫之后,康熙直接宣布五日之后要举行一场大宴来庆贺此次大获全胜。

  与此同时,更在第一时间论功行赏。

  康熙心情大好,对这次大战之中的有功之臣都进行了封赏,或是升官,或是金银赏赐,出手十分地大方。

  然而这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还是林家。

  林默涵已然位居太子妃,这场战役更是能保她一生的荣华富贵,就算是太子胤礽将来被废,新君都要给林默涵足够的尊重和体面。

  在这泼天的战功面前,就算是一国之君,哪怕他还要一点点的脸面,都不能用任何理由去攻讦林默涵,否则太容易被大家在内心认定为堂堂帝王却耍起了阴狠奸诈的政治手段,必定要留下千古骂名。

  但这只是林默涵此次功劳所带来的隐形福利,康熙也很有必要在明面上对她有所赏赐。

  然而事实上,对于林默涵已经赏无可赏了。

  除了太后,她已然是全天下最为尊贵的女人。

  地位、名声、金钱她统统都不缺,就连她的丈夫都是太子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在征求了林默涵的意见之后,康熙除了颁布了一道对林默涵充满溢美之词的圣旨外,便把所有的封赏都给到了林家众人的身上。

  于是,在御驾班师回朝的第二日,浩浩荡荡的队伍便迫不及待地从皇宫出发,捧着圣旨和装载着金银器物的二十余辆马车敲锣打鼓地来到了林家。

  林如海由文定伯晋升为文国公,贾敏被册封为超品诰命国公夫人,黛玉被册封为福禧郡君。

  其实康熙原本不必这般大肆封赏,毕竟等将来胤礽登基之后,林家作为皇后的母家,按例林如海会被册封为承恩公,林家早晚都会有一个板上钉钉的国公之位。

  不过,康熙仍旧颁布了这道圣旨,这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众人,林家是多么地令他满意。

  这无疑让林家的荣耀更上一层楼,因为他们养出了一个好女儿。

  更加令众人艳羡的是,康熙还恩准了林家的国公爵位可以多沿袭一代。也就是说,将来林赫瑾小朋友继承爵位时,仍旧可以做文国公,等到他的下一代才会降为侯爵。

  林家这次的爵位晋升全部都因为林默涵而得来,全京城的人家都沸腾了。

  自古以来,都是男子在外建功立业,然后封妻荫子。阖家的前途皆系男子一身,家中男子若是争气,便能享受荣耀。若是个不争气的,不管你女眷有多么大的本事,都只能老老实实地跟着男子喝西北风。

  大家早已习惯如此,直到这次康熙大肆封赏林家。

  自康熙即位以来,对于爵位赏赐十分地吝啬,如原来的四王八公这等对朝廷不再有贡献的甚至会被连降好几级,所以林家这次的晋位实在太令人羡慕了。

  而这也表明,太子妃虽然是女子,可是她在这次与准噶尔的战役中确实获得了无可争议的战功,所以皇上才会这般大张旗鼓地封赏于她。

  跟随御驾从前线回来的武将们对此甚至连一丁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林默涵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经此一事,不但她这太子妃的地位稳如泰山,日后林默涵的子女乃至娘家都会高人一等。

  然而,武将们虽然很安静,但朝堂之上,却不乏有些顽固的大臣提出异议,认为林默涵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却也伤了许多人命,于妇道上实在有亏,如此心狠手辣之人根本当不得太子妃之位,更遑论日后母仪天下了。

  他们纠结了一帮同样气愤不已的儒生跪在紫禁城的大门前,斥责林默涵牝鸡司晨,没有女子之德,要求康熙下旨废黜她,另选温良贞顺的大家闺秀为太子妃。

  其实朝堂之上的大多数都对康熙封赏林家没有意见,尤其是那些武将们,他们心中十分清楚准噶尔之难缠,尤其是那噶尔丹,前去抵抗他的多少有名有姓的大将都铩羽而归,而此人却被太子妃轻松剿灭,他们才不管太子妃是男是女,只知道他们心中十分地敬佩这样的英雄。

  明眼人都能瞧出来,倘若放任准噶尔这般发展壮大下去,他们必定会成为大清的心腹大患。

  灭了准噶尔,相当于将困扰大清边境多年的毒瘤彻底清除。不但如此,还让大清的版图扩大了许多,连带着震慑了蒙古诸部,可保大清边境二十年平安有余。

  这样天大的功劳也只是让林大人的爵位连升两级而已,叫他们说再怎么赏赐也不为过的,这帮又酸又臭的文臣们居然敢往紫禁城的门前跪,实在是太令人气愤了。

  不少在战场上跟着林默涵打过仗的将领和士兵们更是气的牙痒痒,历来战功后获得封赏都是应当应分的,这些课都是他们拿性命换来的。

  若不是太子妃,他们甚至很有可能会打一场败仗。

  毕竟他们这些人在边关吹了大半年的西北风,却一直未有进展。

  他们这些大老粗倒是不怕吃苦,但是谁也不想白白吃苦受累却什么功劳都没有捞着,若不是跟着太子妃,他们别说能够剿灭准噶尔了,能在那大王子的突袭之下安全地撤离就算保全皇上的体面了。

  如今因着太子妃他们带着荣誉满载而归,不但自此光宗耀祖可以卸甲归田河亲人们团聚,甚至还得了无数的赏赐,眼看着大好的日子就在眼前,这帮吃饱了没事儿干的迂腐老朽们居然敢说太子妃不配母仪天下?!

  真当他们这些从战场上回来的人个个都是不敢出头的缩头乌龟不成?

  倘若由着他们这帮酸儒们诋毁太子妃,那以后谁还瞧的起他们这些武将?

  于是,许多听说了此事的将士们急匆匆地赶到了紫禁城的门前。

  只见那领头之人一头白发,正梗着脖子跪在最前方,高声地喊着:“皇上啊皇上,请听老臣肺腑之言,太子妃林佳氏粗鲁嗜杀,难以担当女中典范之任。皇上不但不将她贬斥,反而大肆封赏,难道是想天下女子都去战场上行杀人夺命之事吗?自古以来,女子都应安分守己,好好在家中相夫教子才是。太子妃此举骇人听闻,实在起了个反面的作用,此风断断不可长啊!万望皇上听老臣一言,倘若日后天下女子都有样学样,谁在后宅照料家事?将来这些女子不服管教、不敬夫婿必将夫妇失衡,闹的家宅不宁,我等在前朝为官之人又怎能心无旁骛地为国尽忠啊!皇上!皇上!”

  这番话说起来确实戳中了许多文臣的心思,更有甚者前来征讨的一小撮武将们也止步不前了,很显然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是有些认同的。

  但更多的武将依旧是满脸的气愤之色,当即便有人大声地站出来质疑道:“照你这么说,上战场击退敌人不但不应该奖赏,反而还成了罪过!听大人口中似是十分瞧不上我等只会打打杀杀之人,但若不是我们这些人跟随皇上和太子妃在前线杀敌,焉知你这老头能有好好地在这里废话连篇的机会。太子妃此等巾帼,莫说女子了,全天下又有多少男子能比得上?我看你这老头就是无事生非,口口声声都要废黜了太子妃,该不会是你家有个待嫁的大姑娘妄想着太子妃之位吧!”

  武将们顿时开始对着他指指点点,众人眼中的不屑都快化为了实质。

  白发老臣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虚,但很快又挺直了身板,一脸大义凛然地就要开骂,然而这些混天混地的兵油子们又岂会再给他开口的机会,很快便有人紧接着说道:“老大人这般生气,莫不是被我们小兄弟给说中了心思?我劝大人还是省省吧,太子妃这等人物和咱们太子殿下乃是绝配,皇上的眼光乃是古往今来天上地下的第一好,成就了这等天造地设、利国利民的好姻缘。大人们还是快些回去吧,正经把太子妃在前线为国奋战的事迹好好宣扬一番,盼着自家的子孙能学太子妃一二品德就算是祖坟冒青烟了呢。”

  若论声音之大,这帮文官和儒生们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将士们的。

  何况他们也根本不给这些儒生们张嘴反驳的机会,众人继续说道:“回去吧,回去吧。大人口口声声瞧不起武将也瞧不起女人,不如想想自己现在的平安生活是谁守护的,也看在自家老母同为女子的份上少在这里口出狂言了。你们整日把圣人曰的大道理挂在嘴边,怎么就不明白做人至少不能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呢?我瞧着这也不如咱们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老粗们懂得感恩呢,可笑啊可笑。”

  武将们你一句我一句,一声更比一声大,每一个字眼都将这些人的脸皮往地下踩,挤兑的这些文官儒生们连插嘴的机会都找不着,即使有那么几个人想站出来说些什么,但刚开始整理衣袍,便能听到对面嘻嘻哈哈地笑道:“兄弟们快瞧瞧人家,吵架之前还得正衣冠呢,要说还是人家守礼仪。不过这要是到了战场上,早就不知被敌人砍掉几个头了,还是咱大老粗们做事讲究个实在……”

  这便是在骂他们虚伪迂腐了,吵架当前还搞这些没有用的东西。

  这些酸儒们的脸皮涨红,口中的大道理瞬间说不出来了。

  为首的白发老臣在这些武将们一轮接着一轮的攻击之下也只能气急败坏地口中喃道:“一群匹夫……粗俗野人……”

  武将们越骂越欢快,两军对战之时的叫骂早已是家常便饭,再难听下、流的话他们说起来都如同吃饭喝水般自然,如今对着自家人他们还是收敛了许多,但即使是这样,也已然让这些酸儒们无法应对了。

  正当他们被对方骂的头晕脑胀、气血翻涌之时,从紫禁城中走出一人,让那白发老臣突然眼前一亮。

  第118章 辩驳

  白发老臣突然兴奋了起来,他没有想到真的会把太子殿下给引出来。

  是的,从紫禁城里出来的人正是胤礽。

  白发老臣立刻突出了重围,好似在瞬间年轻了十岁般,冲到了众人的最前面,用自己最大的力气,高声喊道:“老臣拜见太子殿下,请太子殿下敬听我等一言,太子妃不安于室,插手军政大事,实在不配将来母仪天下之德行,太子殿下乃是未来的储君,当知吕氏、武后之祸,为我大清之江山社稷不落入女人之手,还请早做决断啊!”

  此时,林如海也匆匆从官衙之中抽身赶到,听到这白发老臣的话,他心中顿时大怒不已。

  这些目无下尘的酸儒,整日里只知道读死书、抠旧礼,恨不能一言一行都用尺子量过以此来标榜自己儒生的身份,实乃迂腐至极!

  林如海当年自己便是探花出身,可他却从未以此为傲,更是从未有过用自己的所学去攻击他人之卑劣行径。

  如今,这些所谓的“忠臣”不过是一群连进士的功名都考不上的腐朽之徒,眼看着不能通过科举入仕,便想通过这种途径引得上位者的注意,好博个名声罢了。

  可是他们不该踩着他林如海的女儿上位。

  涵儿虽然是个女子,可她为国为民做出的贡献却是实打实的。

  若非这天下对女子的束缚太多,以他涵儿的本事定然能够创造出更大的功绩。他尤嫌女儿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群废物居然敢这般贬低涵儿。

  这些人之所以敢大摇大摆地跪在宫门口,不过是因为这些年来皇上一直都在提倡满汉一家亲,尤其对这些读书人适当地表露出了宽待亲厚之意,这才让他们有了胆子来当众指摘太子妃。

  归根到底不过是想借此事来试探皇上罢了,胤礽作为深受圣宠的太子殿下,他的一言一行可以直接代表康熙的态度,天底下如这般顽固的读书人不知多少,今日之事若不能妥善处置,传扬了出去怕是要有大麻烦的。

  文人的笔杆子自来都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这一点在那些不得志之辈的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倘若天下考不上功名的书生都将自身代入到今日这群腐儒的身上,涵儿只怕顷刻之间便会让他们描述成为历史的罪人!

  这让身为父亲的林如海如何能忍,他向来温和的脸上变得阴沉可怕,双目紧盯着前方,将这些前来闹事之人一一记在心里,倘若今日太子应对不及,他这个做父亲的定然要为女儿讨回公道。

  虽然这些年他从未做过以权欺人之事,但是不代表他真的是软弱可欺之辈,再说论起写文章一道,他林如海可不惧怕任何人。

  好在胤礽护妻心切,又怎会让岳父失望呢?

  这白发老儒的话音一落,众人便将目光全部都锁定在了胤礽的身上。

  此时胤礽的心中也十分地气愤,只是自小的涵养让他早已学会了在外人面前喜怒不形于色。

  正如此时他越是生气,表现的越是彬彬有礼,就连语气都很平静,说道:“这位老先生,你的意思孤已经明白了,但是却实在不敢苟同。你莫要急着反驳,孤今日站到这里便是来就此事与诸位共同讨教一番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