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被休,但成为女帝 > 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67节

被休,但成为女帝 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67节

作者:杲杲出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14 17:26:37 来源:免费小说

  他说:“我会吩咐族人徙至徐州,若三吴一切顺利,我便在那儿为郗氏女郎效劳;纵使三吴战况不如预期,我也不会回来了。”

  温述的祖父温直,是江左立国之初的名将,曾同司空郗照一道,先后平定王重、苏俊等人的叛乱。

  温述虽然一直在建康为官,骨子里却仍流淌着平南将军的血脉,为了家族,也为了社稷,他要放手一搏。

  谢瑾想到这里,不由在心中轻叹一声:“温述已决心放手一搏,那我呢?我又该如何选择?”

  他生性聪慧,所以愈发习惯了多思多虑,不肯轻易做下这样的重大决定。

  他知道自己身居高位,一举一动都牵涉甚大,所以更加不敢妄自行动。

  说来说去,归根到底,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去。

  天地茫茫,海天路杳,可对他而言,何处才是归程呢?

  他身处在这样的乱局之中,宛如置身迷津,眼前是拨不尽的迷雾,心里是驱不散的仿徨。

  歧路亡羊,他纵使有万般的力气想使,却不知该往何处去了。

  谢瑾想了很多很多,可时间却并没有过去多久。

  一阵响亮的雷声传来,宛如在朝臣们耳边炸响。

  随之而来的是重物落地的沉闷声音,大殿之外,不知什么东西轰然倒塌。

  突兀的喊叫声响起,一声接着一声,急促而慌张:“走水了,走水了,昭明宫走水了啊!”

  雷火劈中了昭明宫,这座由吴主孙皓主持建立的宫殿,经历了百来年的风雨,终于在今夜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天火。

  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圣人的面色因此而变得更加阴沉。

  他的手紧紧地攥握成拳,其上青筋暴起,微微颤抖。

  他忍了又忍,终于站起身来,拿起那封刚刚看完的邸报,重重地将其抛掷在地。

  他愤怒地伸出手,将案上所有的邸报和奏章统统推落在地。

  “你们看看这些邸报,好好地看看这些邸报!”他气得面色涨红,声音嘶哑,“那群没有用的东西,一个个都说孙志用兵奇诡,战无不克。呵,堂堂官兵,竟然连一个妖言惑众的道士都打不过,那朕要他们是干什么吃的?!江左的国库,难道就养了这群无用之人吗?”

  没有人接话,沉默的大殿上,只有圣人愤怒的喘息声分外明显。

  他是如此地愤怒,可朝臣们却并不能感同身受。

  他们虽然无不低眉垂首,躲避圣人的注视,可心中却并无多少胆战心惊。

  谁都知道,京口位于三吴与建康之间,势必不会眼睁睁看着孙志打到建康,所以朝臣们根本无需忧心自己的安危。

  他们并非天子,不用承担孙志之乱带来的千古骂名,不用背负宗庙社稷的重担,不会因为这场远在三吴的叛乱而失去锦衣华服的生活,是以并不惧怕。

  死一般的沉寂中,谢瑾终于侧了侧头。

  侍立一旁的小黄门觑着圣人的神色,轻手轻脚但动作极快地蹲身上前,眼明手快地捡出那封最新的邸报,用袖子擦了擦,双手呈给谢瑾。

  谢瑾不动声色地打开邸报。

  难怪圣人如此生气,这封邸报来自永宁,邸报中说,余姚、句章、东冶诸县守官无不弃城而逃,永宁独木难支,恐怕难以御贼,还请台城速速支援。

  此刻是四月初四的深夜,不过两天的工夫,会稽境内诸县,竟几乎统统落入贼手。

  无数官兵不战而逃,孙志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整个会稽郡。

  “北府军不是在江北连战连捷吗?传令给那个郗氏女——”圣人咬牙切齿地说道,“十日之内,我要听到三吴的捷讯,不然的话,让她提头来见!”

  圣人言之凿凿,可任谁都知道,这只是一句再苍白不过的威胁。

  时至今日,建康还有谁能奈何那位郗氏女呢?

  他痛恨郗归,却又不得不倚仗北府。

  正如他虽厌恶谢瑾,却不得不盼着他高抬贵手,多给自己留下一些权力。

  圣人与琅琊王不同。

  琅琊王此前还打着让北府军与叛军两败俱伤的主意,可圣人却清楚地知道,一旦北府军前去平叛,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令他满意的结果。

  若是胜了,高平郗氏将会凭借着北府的兵权,高高地凌驾于台城之上。

  圣人自然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可北府军若是兵败,江北战事必然会受到影响。

  一旦北秦渡江南下,他作为司马氏的天子,又如何能有性命在?

  对此,圣人踌躇不已,所以才迟迟没有正式下诏。

  可今夜的邸报是如此地令人愤怒,以至于他终于疯狂地想道:“江左终究还有桓氏在,若是北府军在三吴大伤元气,那么,就由桓氏来统领上下游抗胡的诸项事宜。”

  “至于说桓氏有不臣之心?笑话!真到了那样的时候,江左这间破房子到底是八处漏风还是九处漏风,又有谁会在乎?”圣人瞥向面色平静的谢瑾,不无恶意地想道,“若真到了那样危急的时刻,那这一切就都交给谢瑾去头疼吧。毕竟,他也是桓氏的仇人,不是吗?”

  对于台城昨夜发生的一切,郗归都毫不知情。

  她只知道今日凌晨,南烛轻声将自己唤醒,说郗途带着圣人口谕,连夜到了京口。

  既然圣谕已下,那北府军此次东征,也算是师出有名了。

  她这么想着,目光移向正在庭中等待的郗途。

  接连几日的疲惫与重压,似乎压根没有影响到郗途的状态。

  他笔直地站立着,带着一种郗归从未在他身上看到过的坚定和自信。

  郗归从未见过郗途追随父亲征战时的模样,以至于此时此刻,竟是她第一次觉得,郗途与郗岑确有几分相似之处。

  他们原本都该是高平郗氏的将军,原本都该保持这般意气风发的模样,可却不得不弄权,不得不隐忍,不得不一年又一年地,随着这腐朽的江左共同沉沦。

  郗归脑中闪过了无数念头,但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快步向前,朝着郗途走去。

  他们都已经等了太久,一刻也不想再等下去。

  庭院并不算大,不过几步的工夫,二人便走到了一处。

  相视而笑的瞬间,郗归听到郗途带着喜意的声音:“旭日初升,是个好兆头。”

  他们都知道,如日方升的不仅仅是京口,更是北府军的未来,是这片土地崭新的希望。

  北府军将承载着这希望,穿透门阀士族的重重暗影,击败虎视眈眈的北秦骑兵,摧毁摇摇欲坠的腐朽江左。

  再没有比这更新的希望,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未来。

  高平郗氏的名号,将随着这新的未来,永远地镌刻于史册之上。

  郗途只要一想到这点,便觉得无比地振奋,无比地骄傲,恨不得立刻上阵杀敌,为北府、为郗氏拼出个璀璨明天。

  金灿灿的阳光洒在校场上,洒在整装待发的将士们身上。

  他们笔直地站立着,心中的抱负并不比郗途少多少。

  这些人有的是从江北战场上历练归来的老兵,有的是江淮间慕名而来的宿将旧卒,还有的从未上过战场,此时正怀着满心的期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要像故事中的郗司空那般,为江左攘除叛乱,为自己搏个功名,也为社稷百姓,做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小小贡献。

  他们是如此地可爱,以至于郗归立于点兵台上,忍不住有些泪目。

  这是她第十二次站在这里送将士们出征。

  她知道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会带着来自战场的捷报,坚毅而荣耀地返回京口,成为整个徐州的英雄。

  但还有很多人,会在残酷的战场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纵使于战争结束后返回家乡,也会一次又一次地,从眼睁睁看着同袍死在自己面前的噩梦中惊醒。

  还有很多人,他们志气昂扬地前往战场,可归来之时,却或断一臂,或眇一目,留下永生难以摆脱的残疾。

  可这些人仍然活着,还能看到明天初升的太阳。

  郗归知道,还有很多很多人,她这一生都不会再见到。

  这些人会为了父母妻儿,为了高平郗氏,为了京口,为了徐州,为了整个江南,前赴后继地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地战死在无情的沙场上,再也不会回家。

  所有的将士都知道,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1每一次的出征,都可能会是永诀,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出发。

  人人皆有畏死之心,可总有那么些人,或为小家,或为大义,置之生死于度外,成为大义凛然的、可爱、可敬的英雄。

  郗归站在点兵台上,有好多好多话想说。

  也许会有人认为那是陈词滥调,可郗归和将士们却每次都会因此而振奋,因此而感动,因此而燃起一腔热血,也因此而撒下几行热泪。

  最后的最后,郗归满腔的话语都只化作了“师出以律,令行禁止”这八个字。

  这是要求,但更是期许和保护。

  她希望所有的将士都能做到这一点,希望这八个字能够保护着这支军队,让他们在三吴延续江北战场上战无不胜的神话,让牺牲变得少一点、更少一点。

  此次去往三吴之地的将士共有一万人。

  自从郗归接手北府军以来,还从来不曾一次性送过这么多将士出征。

  在隆隆的鼓声中,将士们身着藤甲,紧握兵器,目光坚定地走出了校场的大门。

  灿烂的朝阳下,绣着高平郗氏族徽与北府军标志的战旗高高飘扬,于晨风中猎猎作响。

  出征的将士实在太多,以至于直到最前方的将士们抬着大旗走出城门,去往渡口,后面几队的将士都还未离开校场。

  郗归站在高台之上,注视着将士们一队又一队离开的背影,看着这宛如长龙一般的整齐队伍,心中升起了难言的自豪与感伤。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7

  这是一曲悲壮但沉重的别歌。

  郗归只盼着三吴的战场不像北秦的骑兵那样残酷,将士们也不必再增加太多的伤亡。

  她无比地希望分田的策略能够尽快见效,希望更多的将士能够不战而胜,希望这些可爱的人不要死在内战的战场上,希望自己还能够看到他们活着归来。

  在远远目送最后一队将士登上渡船之后,郗归终于走下高台,看向了校场东侧的那个身影。

  第108章 傲慢

  桓元今日与郗归、郗途一道来了校场, 受邀参加北府军东征的出征仪式。

  郗归看过去的时候,他正立于校场一侧,拿着一杆锋利的长-枪把玩。

  锥形的枪头乃是用京口最好的灌钢制成,被打磨得锋利无比, 光可鉴人。

  桓元透过其上反射的清晰影像, 看到郗归走下点兵台, 缓缓朝自己走来。

  他转过身,笑着迎了上去, 感叹着说道:“如此奇兵, 真是令人心动。只可惜, 我命荆、江二州的铁匠们试了多次,却从未炼出过这样的好钢。”

  “你若喜欢这枪,我便送你一柄。”郗归瞥他一眼, 淡笑着说道, “在京口, 这样的枪并不少见。你若是想要更多,只管拿建昌马来换便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