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被休,但成为女帝 > 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144节

被休,但成为女帝 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144节

作者:杲杲出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14 17:26:37 来源:免费小说

  好在,并不是只有郗归一个人在努力。

  顾信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府学的改革筹谋,学子们大多也很出色,并未辜负这份机会。

  如宋和那般的天分虽然难得,可此次授官的学子中,仍不乏这几年内悬梁刺股发奋上进的贫寒学子,实在不能不令郗归感到欣慰。

  在最终的名册中,南枝依旧名列前茅,胜过一众世族子弟与男性学子,只待在县乡、州郡锻炼几年后,便会成为朝堂上的新兴力量,为贫寒学子与有志女性占据一席之地。

  想到这里,郗归温和地笑了笑,在这封名册上盖上了印玺。

  无论这群学子之间有着怎样的身份差异与性别差异,至少此时此刻,他们将共同作为徐州府学培养出的人才,奔赴大江南北,带着他们在此学到的新理念、新知识,去推动新政的施行,共同营造一个更好的世道。

  在这之后,需要双签的授官名册被送到了谢瑾手里。

  许多年过去了,谢瑾年岁渐长,可却依旧是从前那副峨冠博带、神情温和的模样。

  只有他自己知道,时光如同逝水一般地流走,自己早已不是昨日的心境了。

  他与郗归之间,曾经有过种种的分歧,譬如关于对皇室的态度,关于北府军的未来,关于节奏的急缓,关于是否北伐……

  最痛苦最动摇的时候,他曾迫不及待地期盼尘埃落定的一天,希望时光向他指明对错,希望自己不必再如歧路亡羊一般无处可去,希望自己能够依旧与郗归同路。

  自从战事起后,时光便过得很快,似乎是转瞬之间,圣人没了,北秦亡了,江左再不必担忧来自江北的侵略,甚至收复了北方的大片土地。

  事实告诉谢瑾,郗归并没有错,她想要做的,已经在逐步实现。

  可这并未弥补他们之间的疏远。

  当谢瑾终于能够心口如一地承认郗归的正确,能够心无旁骛地去践行她的想法时,他们已经离得太远了。

  联合执政的身份注定了彼此的繁忙,乃至于此后的逐渐疏远。

  他们的接触,渐渐只限于台城,或是如这名册一般的文书之中。

  当江左的版图越来越大,郗归心中承载的责任也越来越多,谢瑾一日日看着,她从仅仅作为一个人的郗归,向作为一个主君的郗归转变。

  人有偏私爱憎,可主君只需要公正。

  曾经的爱恋与情分,终究都风流云散、了无踪迹了。

  很快,江左就会彻底成为过去,连同他在内的所有人,都将只是郗归的臣子。

  多年的执政生涯赋予了谢瑾敏锐的触觉,很快,这件事就被提上了日程。

  那一日,阁臣议事之后,郗归命人换上了新制的大幅舆图。

  这舆图明明白白地昭示着,江左的版图已然扩张到了怎样的地步。

  她说:“北府军已在金城郡驻扎,是时候恢复前往西域的商道。我打算命北府军护送商队,与南凉、吐谷浑贸易,尽快打通自西域市马的渠道。”

  西域良马,多么久违的词汇。

  数十年来,江左始终苦于缺少战马,只能辗转通过桓氏与鲜卑市马,谁能想到,事到如今,江左竟能自己去西域买马了?

  激动的同时,也有朝臣不大同意,只见那人面色凝重地说道:“西出金城,便是两国相交。我泱泱大国,正朔所在,正当借此机会宣扬国威,怎能与那些蕞尔小邦行贸易之事,白白跌了身份?”

  回来复命的南烛瞥了他一眼,正色说道:“韩公说得轻巧,可若不贸易,如何能添置良马?难道要让将士们去攻打南凉、吐谷浑,抢得战马吗?北方才新收复不久,尚需推行新政,教化百姓,提防胡族卷土重来,北府军应将重心放在这些事上,而非与西域各国纠缠。商队与互市,正是获取战马最为便捷的方式。”

  “不可!”韩翊当即驳道,“商人重利轻义,游走两国之间,焉知不会首鼠两端,从中渔利,甚至引发纷争?边境互市更是积患已久,根本不宜推行!”

  郗归并未直接劝说,只是指了指舆图,而后才缓缓说道:“后燕、桓楚虽已相继灭国,可并州、冀州乃至幽州,还有不少国土在鲜卑拓跋部手里。拓跋部疆域辽阔,既有鲜卑、乌桓二地的良马,又有长期与柔然作战的经验,更未在诸胡纷争中折损太多实力,如若没有西域良马,将士们要如何与鲜卑人作战?靠从巴蜀之地一批又一批往外运的矮小建昌马吗?”

  韩翊顿了顿,强辩道:“建昌马从前用得,往后为何便用不得?再说了,这几年来,北府军连连作战,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如今二京收复,叛臣自尽,江左也到了该休养生息的时候。鲜卑虽素有实力,可却与江左向来交好,实在不必急着与之一战。”

  郗归直直看向韩翊,又扫视殿中诸人。

  行军打仗,向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北府军这几年来,节奏有急有缓,围城与进攻交错进行,并不算一意冒进,更称不上穷兵黩武,如何就要急着休养生息?

  郗归纵然也有先稳定内政的打算,可却是打算以西域良马的取得和北境边界的重定为前提的。

  如何能不声不响便收了兵?

  若真如此,岂非让拓跋部以为北府军怯战不前?让并、冀、幽三州的汉人百姓,以为如今的汉人政权对他们弃之不理?

  郗归一时没有说话,韩翊也是出了名的老学究、犟脾气,殿中气氛顿时凝滞,谁都没有率先开口。

  最后还是谢瑾了打破僵局:“韩公学问精深,怎会不知远交近攻的道理?从前咱们与拓跋部之间,先是有刘、石这样的宿仇阻拦,后又隔着前秦无数州郡,根本没有冲突的必要,所以琅琊王才能市得良马。可后来拓跋部屡屡趁机南侵,俨然已经越过平城,到了接近中原的地界。如今没了缓冲,焉知拓跋部不会挥鞭南下、犯我国土呢?”

  韩翊脸色通红,坚持驳道:“区区代北胡人,如何能比得上从前流落中原的匈奴、羌、羯诸族,冒着那样大的风险侵犯上国?”

  谢瑾笑而不语,只温和地看着韩翊,直看得他有些难堪,不得不垂下头颅,掩饰自己因强词夺理而产生的难为情。

  郗归这才说道:“国土大事,从来不该也不能寄希望于异国的止步。归根结底,还是要增强自家实力。西域市马势在必行,我要与诸位商议的,还有另一桩事。”

  “北府军的商户,近些年赚了不少钱财,足以维持军费、抚恤伤亡,甚至开设学校,足见经商一事利润丰厚。我打算让国库出资,在北府军派往西域的商队中参上一股。如此一来,商队一来一往,除了马匹之外,还能做些丝绸香料之类的生意,所赚钱财,正可以用于民生与教化。”

  “不行!”此话一出,殿中便多有反对之声。

  第205章 劝进

  “古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 官府岂可与民争利?”

  “纵是前汉之时,官府也只掌管盐铁、酒榷、均输之事,岂有靠西域贸易赚钱的道理?”

  “工商并非国之本务,官府出资行商, 岂非向民间传播崇末抑本之风?农事如若荒废, 恐将国之不国!”

  “北府军自做生意也就罢了, 如何能再染指国库?”

  大殿之中一时议论纷纷,郗归按了按额角, 若非支取国库有固定的章程, 入股一事又需提前在朝臣中酝酿一二, 她根本就不想与这群人商议。

  事情一旦摆上台面研究,无论有没有道理,总有人要兴致勃勃地发表一通意见。

  若是在平常, 郗归会借着这机会观察阁臣, 分析每个人的性格和偏好, 思量应该把他们放到哪些更合适的位置上去。

  可今日已是春节封印前的最后一日,接下来近一月的时间, 官署都不会正式办公。

  也正因此, 郗归才想着今日先提出此事, 探探虚实,让阁臣有个初步的印象,而后再在封印期间传开消息,让有心之人趁着过年准备一二,朝廷也好在开印后尽快推出章程。

  可若一直这般吵嚷不休, 事情如何还能推进?

  谢瑾在旁劝着那几个情绪激动的反对者, 顾信和南烛也在据理力争,郗归扫了一眼, 打算等他们说到口干舌燥、分辩得差不多时,再插入进去。

  不过,没过多久,却有内监进来禀报:“诸位大人,皇后娘娘送了封文书过来,还请各位过目。”

  “皇后?”韩翊皱了皱眉,显然对于王池在封印前日找事的行为很是不满。

  在他看来,既然王池母子已然放弃了皇位,那便该好生待着,反正大家也很喜欢如今这种没有皇帝的日子,那皇族就不要总是跳出来现眼了。

  这一刻的韩翊还不知道,王池文书中所写的内容,足以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同一时间,姚黄正焦急地在屋中踱步:“娘娘,您说这样做能行吗?郗司空会不会觉得您妄自揣摩她的心意?还有其他几位阁臣,会不会怪罪您插手国务?”

  王池穿着一身青色襦裙,神情与衣饰一般素淡。

  她行云流水地给自己煮了一盏茶,不紧不慢地说道:“怕什么?北府军收复二京,先后翦灭后燕与桓楚,有如此大的功绩在,郗司空称帝一事,岂非水到渠成?”

  “这件事无论谁先开口,都不如由我提出这般正当。明日朝廷就要封印了,正好让那群朝臣趁着过年的当口,好好思量一番,想清楚怎么做才最合适。”

  “一定要这么着急吗?”姚黄还是有些疑虑,“郗司空得用的那些人,眼下有好些都在外面。万一不同意的人多了,岂非不好应对?”

  “这你就不必担心了,不是还有谢瑾吗?”王池有些讥诮地说道,“你还没看出来吗?咱们这位侍中,如今对着郗司空,可是亦步亦趋。纵是与那些老臣之间,也不过是为了郗归而百般周旋罢了。”

  “再说了,我岂能不急?”王池将茶盏放回案上,发出一道细碎的声响,“前日徐州府学的授官名单公布,好些人不服气徐南枝那个小姑娘拔得头筹。我听说,竟还有世家想联合男性贫寒学子,先一道把姑娘们挤下去,而后再各自相争?”

  “这群没用的男人,自己比不过姑娘家,便想着用这种不入流的手段。还有人打着为姑娘们好的名义,抬出什么男女七岁不同席、女子才学不如男子的话来,要求专门设立女子学堂,开女子科考。”王池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真是笑话!事实分明摆在眼前,徐南枝一个才入学几年的姑娘家,便考过了一众男儿,可他们竟还想把女子踢出去,阻止女人跟男人一道竞争。”

  姚黄抚了抚王池的背:“您喝口茶,莫要动气。”

  “哼,我动气?”王池冷笑着开口,“我偏不动气。一旦姑娘们都被塞进女子学堂,那学成授官之事,便不如如今这般水到渠成了。世家之中的女子,谁不是从小入学读书?可族中自有男学女学,女学所教授的东西,如何能够比得上男学?我闭上眼就能想得出来,一旦退了女学的这一步,往后就会有无数人想要插手女学教授的内容,想要干涉女性学子毕业后的去向。在当下的徐州府学,学子们不分男女,拥有同样的机会,可若是男女分校,那就一切都说不准了,你明白吗?”

  “我知道您的担忧,可这和郗司空称帝,终究是两码事呀。”姚黄诚恳地说道,“如今帝位空悬,您仍是宫中的皇后,皇子们也仍是皇亲贵胄。可若是有了新帝,您和皇子们又算什么呢?”

  “总会有新帝的。”王池叹了口气,“我宁愿新帝是她,我宁愿她早点做新帝。郗归到底是个宽和讲理的人,不会赶尽杀绝。再说了,那些人如此明目张胆地针对女学子,那我便让他们知道,女子不但可以做魁首,还能够做皇帝!”

  王池斩钉截铁地说道:“今天就是最好的时机。女子称帝,终究是前所未有之事。我今日将东西送过去,纵有什么非议,也能在过年封印的这一个月内渐渐平歇。”

  议事殿中,内监当着众人之面,打开那个锦盒,将其中的卷轴递到郗归手里。

  郗归缓缓打开,目光闪烁了下——这卷轴上所写的,竟是一份劝进表。

  自曹魏以来,篡位之君每每假借禅让二字谋取皇位,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便是劝进表。

  这劝进之“进”,便是践祚登基之意。当日江左立国之前,刘琨等便联名上表,劝说元帝称帝,温述的先祖,即是因送劝进表而南渡过江。

  郗归一目十行地看完,不动声色地将卷轴收起,递给谢瑾。

  谢瑾看过之后,并未太过震惊,而是次第传给了其余阁臣,观察他们的神色。

  这封来自先帝王皇后、原太子之母的劝进表,一时压过了诸人对于国库入股北府军西域商队一事的反对,在阁臣们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与先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几人均沉吟着,谁都没有率先开口说话。

  沉寂之中,郗归沉声开口:“国库入股之事,我认为确然可行。各位先将商团起草的方案带回去,等年后开印,各衙门尽快安排下去。来年三月,商队便采买货物,西行市马。”

  “至于这封劝进表——”郗归看了内监一眼,内监瞬间会意,从南烛手中接过劝进表,重新呈给郗归。

  郗归随手放在案上:“此物暂放在我这,至于其他的,年后再说吧。”

  虽说郗归并未刻意渲染,可劝进表一事,还是传得近乎人尽皆知。

  郗如赶在腊月二十九回了建康,梳洗过后,立时迫不及待地来找郗归确认此事。

  “姑母,我听闻皇后给内阁送了劝进表,此事是真是假?阁臣们都怎么说?您是怎么打算的?”

  郗归笑着递了盏茶过去:“先喝口水,如何就这般着急了,额上都出汗了。劝进表一事,如今已经传得人尽皆知,难道还能有假?东西是封印前一日送到内阁的,阁臣们什么都没说,怕是等着旁人先出头呢。”

  郗如嘻嘻笑道:“那可说不准,依我看,等过完年,这些人保准什么异议都没有,一个个乖乖地上表。”

  她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掏出一个折子:“您看这是什么?”

  郗归挑眉接过:“兖、青二州的联名劝进表?”

  “您猜得可真准!”郗如笑道,“江左如今这么多州,我带回来的这一封,是不是除了王皇后以外的头一份?”

  “是,谁都赶不上你。”郗归笑着点了点郗如的额头,“这次去兖、青,可有什么收获?”

  “有,可多了。”

  郗如依赖地抱住郗归的胳膊,讲着在北方的点点滴滴,郗归时不时点拨两句,对于郗如的进步很是欣慰。

  就这么说了好一会儿,郗如无言地依偎在郗归身侧,良久,才再次问道:“姑母,您是怎么想的呢?等过完年,您就要做新帝了吗?”

  郗归叹了口气:“我这么说你可能不懂,可若真打心底里讲,我是不愿意称帝的。共和行政以来,江左政务运转得很好,这足以证明,世上不是非得要有皇帝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