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被休,但成为女帝 > 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113节

被休,但成为女帝 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113节

作者:杲杲出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14 17:26:37 来源:免费小说

  她眨了眨眼,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似乎想要看清天边的异景。

  周遭侍候的宫人,因这难得一见的灾异而左右交换着眼色。

  恐惧与担忧默不作声地传递着,织就了一片紧绷的气氛。

  自从郗归入主徐州,这几年来,江南一带,很少有前些年那般的灾异了。

  百姓们暗自传递着消息,将那位从未谋面的郗氏女郎,视作上天派来的神女,满以为她的到来,终止了江左连年的灾难。

  对此,大臣们起初还在圣人面前议论纷纷,想集合力量,削弱高平郗氏的实力。

  可当北府军越来越壮大,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并不能真正奈何郗归。

  于是他们只能变本加厉地在世家大族间书写郗归的恶名,可却无法真正阻拦市井小民对其的尊崇。

  在这样的氛围中,许多出身贫寒的宫人,也难免受了影响,以至于此时此刻,他们看到长星后的第一想法,竟是担忧郗归与北府军的现状。

  是不是琅琊王害了北府军,所以才会有灾异降世?

  抑或是神女发怒,不愿再庇佑江左,所以长星才会出现?

  圣人不清楚侍人们的想法,但却清楚地明白长星代表的不详寓意。

  他冷嗤一声,扔掉了手中清透的玉盏。

  玉盏毫不意外地碎裂,清脆的声音里,混杂着圣人狂傲的宣告:“长星见,兵革起!好一个长星见、兵革起,朕倒要看看,你们能将朕怎么样?!一个个地都来逼朕,朕还算什么皇帝?有本事就让北秦过江,大不了就是一死,朕不怕!”

  他说着说着,竟挥动宽袍广袖,于月色间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

  “长星,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有万岁天子?何有——万岁天子——”

  圣人摇摇晃晃地起舞,昏昏沉沉地吟啸,于酒酣耳热之中敞开了衣襟,在夜风中踏出错乱的舞步。

  “陛下,陛下——”少芳终于清醒了几分,赵氏有孕,而她正处于即将被降位的风口浪尖上,是万万不能让圣人此时在自己这里生病的。

  于是她连忙去劝:“夜里风大,还请您进屋休息。”

  “放开!”圣人狠狠地甩开少芳的手,“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来拦朕?当心朕明天就废黜了你这个居心不良的老东西,把你遣回琅琊王府,立西苑的美人当贵嫔!”

  他大着舌头说完这句后,继续在园中摇摇晃晃地舞着,嚎着,像是完全忘记了被推到地上的少芳一样。

  少芳绝望地闭了闭眼,她感到了一种尘埃落定的寂然,压根不敢抬头去看周遭侍人的表情。

  十余年的深宫生活,到了今日,只换来了一句废黜,一句遣返,这结局甚至逼她想象得还要惨烈。

  一个无子的、被废的妃嫔,要如何在被退回旧主身边后,度过往后余生?

  圣人既不珍视,又为何要将她纳进宫来,给她那曾经仅次于皇后的恩宠?为何要答应她今日的求见?

  得到了又失去,重获希望而后又彻底绝望,远比一成不变的低谷更令人感到难堪。

  少芳的眼泪悄然滴到地上,又很快被擦干。

  这一夜,圣人酩酊大醉,直到凌晨时分,才沉沉地睡了过去。

  而这一睡,就再也没能醒来。

  当郗归因着昨夜的异常天象,于晨练之时,对北府军做着“扫是欃枪,驱其猃狁”的振奋之言时,台城久违地敲响了丧钟。

  长星坠,兵革起,天子崩。

  太昌六年冬十月,正值北秦入侵之际,天子崩逝,台城大乱。

  消息传到琅琊王府之时,琅琊王放肆大笑,直呼“苍天有眼”“苍天有眼”。

  司马恒原本正在与琅琊王密谋,陡然听到自己所谋之事变为现实,内心不由升起了一股毛骨悚然之感。

  “是谁?”她高声发问,甚至显得有些癫狂,“好端端的,圣人怎么会崩逝?究竟是谁干的?”

  她想到了远在京口的郗归,猜测这是不是她给自己的一个警告。

  内侍的答话戳破了司马恒的猜测,可却令她陷入了一种更为尴尬的境地。

  他说:“昨日,贵嫔张氏买通圣人身边的内监,唆使圣人移驾华园。圣人与张氏喝得酩酊大醉,今日早上,张氏的宫人出来报讯,说圣人醉酒惊厥,以致暴崩。”

  “胡说!”司马恒想也不想便厉声驳道,“圣人身边有那么多人侍候,怎么可能会暴崩?”

  她迫切地想要知道一个原因,想确认这究竟是不是郗归动的手:“昨夜内监何在?太医又何在?圣人究竟因何而崩?张氏又哪来的这么大的胆子谋害圣上?这些都要查个清楚,你就这么空口白牙地报讯,岂能令群臣信服?”

  司马恒的声音,渐渐地在内侍别有深意的目光中低了下去。

  她听到那内侍说:“公主说得不错,那张氏一个深宫妇人,如何能有胆量谋害圣人,想必定然是有人指使。”

  内侍说完这句,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越过司马恒,直直地射向正在仰天大笑的琅琊王。

  司马恒这才想到,那位曾经独得圣宠的张贵嫔,是出身琅琊王府。

  这想法令她陡然打了个激灵——如此敏感的时候,她却在琅琊王府连夜密谋,这实在太过引人怀疑了。

  她明明是想借刀杀人,可却为何让自己陷入了谋逆的泥潭?

  究竟是谁在背后害她,她又该怎样把自己从这恶名中摘出去?

  内侍看着司马恒阴晴不定的脸色,扯出了一个嘲讽的笑容:“来人!将这两个加害圣人的逆贼拿下!”

  禁卫军成群结队地跑进了琅琊王府,冲着司马恒与琅琊王而来,司马恒厉声斥道:“我看谁敢?!”

  “我之所以会在建康,是在替北府军打理生意,你们纵要抓我,也该先问问郗都督的意思,免得不明不白地招惹了灾祸,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公主说笑了。”那内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北府军足有十五万兵马,何须用这种见不得人的方式来谋逆?还是说,公主的意思是,您之所以勾连琅琊王,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全是出于郗都督的指使?”

  第167章 争道

  司马恒下意识地想要点头, 以便凭着郗归的分量,维护自己此刻的体面与安全,但她随即便意识到,郗归从未下过这样的指令, 一旦她把这盆莫须有的脏水泼到郗归身上, 那么, 北府军上上下下,绝不会轻饶于她。

  真到了那个时候, 她要面临的处境, 可比如今艰难多了。

  于是司马恒冷笑一声, 轻蔑地看着那内侍,绝不承认自己与弑君一事的关联,更遑论牵涉郗归。

  那内侍因这轻视的目光而怒火腾升, 但却并未表现出来, 只是皮笑肉不笑地瞥了司马恒一眼:“究竟有没有牵扯, 可不是您说了算,公主若有冤屈, 且去对着廷尉说吧。”

  真到了这样的时候, 司马恒反倒不慌了。

  打狗还要看主人, 她就不信,真有人敢冒着触怒郗归的风险,来抓自己这个与北府军牵扯甚深的公主。

  司马恒理了理衣裳,慢条斯理地开口:“江左立国以来,从未有过廷尉审问公主的先例。陛下骤然薨逝, 我实在痛心, 身体也有些不适,想要去京口散散心。”

  她用上挑的眼角扫过领头的内侍, 冷蔑地说道:“我就不在此奉陪了,诸位若有事,便是京口寻我吧。”

  司马恒说完,便冲着自家护卫使了个眼色,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那内侍虽心有不甘,但也实在怕自己担不起触怒北府的责任,因而并未真心去拦,只向前几步,看着疯疯癫癫的琅琊王,冷笑道:“事到如今,您便是做出这副癫狂之态,又有何作用?倒不如省着些力气,好好想想该怎么对着廷尉交代?琅琊王,请吧!”

  “呵。”琅琊王冷嗤一声,转过身来,“交代?有什么好交代的?没做过就是没做过!圣上都已经死了,你们还有什么必要来折腾我?怕不是受了皇后娘娘的指使,要先除掉我这个障碍,好让她顺利地立太子做新帝,从而把持江左国政吧?”

  琅琊王虽然愚蠢,可却也是在皇室浸淫多年之人,很快便找出了理由为自己开脱:“主少国疑,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太子如今不足十岁,如若果真践祚登基,岂非要重蹈吕霍之患的覆辙?方今大局未定,我劝你不要急着站队,否则,一旦太子继位之事被大臣以‘幼主冲帝’‘牝鸡司晨’之类的理由驳了回来,你又如何能担得起今日为难我的后果?”

  司马恒的嚣张给了琅琊王勇气,他转过身去,头也不回地走向内室:“陛下暴毙于内廷,焉知不是皇后的阴谋?如此情形之下,若要我同意太子登基,便请皇后效仿汉武帝钩弋夫人故事,主动为大行皇帝殉葬。”

  此话一出,满庭皆惊。

  窃窃私语如潮水般席卷了起来,领头的内侍没有办法,只好怒斥一声,让禁卫们安静下来,又命他们在琅琊王府外严防死守,将其软禁在王府之中。

  然而禁卫的纪律终究松弛,没过多久,琅琊王大逆不道的癫狂之状,以及最后那段石破天惊的言论,便如同插了翅膀一般,在建康城中不胫而走。

  大臣们假意为大行皇帝做出的悲色,很快就被有关于嗣皇帝的种种思量代替。

  密谋在台城内外的许多个角落展开,很快便压过了有关通敌叛国的种种指控,王含与王安领导的两支太原王氏势力,重新斗志昂扬地斗了起来,不过半天的工夫,便搅得台城不得安宁。

  “蠢货!”王池听着一个个来自宫外的消息,心中一股烦躁之气上上下下横冲直撞,直梗得她想摔东西骂人。

  “娘娘息怒。”姚黄下意识地安抚,可就连王池自己都说不清楚她究竟是为何而怒。

  因为张氏的谋害之举?可明明是她自己故意派人将消息透露给她。

  因为琅琊王的放肆之言?可他明明已经被逼上绝境,自保似乎也没有过错。

  因为禁卫不守指责,以至于消息自王府中传得满城皆知?可禁卫向来如此,并非她所能奈何。

  抑或是,因为王含与王安不顾大局,在这种时候仍要内讧?可事关帝位,又有多少人能在这种时候保持冷静呢?

  “父亲怎么说?”

  王池已经派了两拨人去劝王含,可她心里清楚,王含这辈子,最气不过的便是被自己瞧不起的人挑衅。

  无论是先前夺走徐州刺史之位的郗声,还是后来与他争夺家主之位的王安,都早已被他视作仇人,但凡有机会,非得斗个不死不休才可,绝非她这个女儿能够劝得住。

  果然,姚黄不忍地摇了摇头,小声说道:“郎主说,他绝不会退让的,请您不要插手外界之事,好生尽好皇后的本分。”

  王池扯了扯嘴角,沉默着没有说话。

  姚黄心下为主子的处境感到难过,可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忽而余光扫过门口,眼睛不由亮了亮。

  “娘娘,张氏还在院中跪着,您要见见她吗?”

  姚黄本意是想转移王池的注意力,没想到却使得王池的心情更为复杂。

  她看着在侍女的搀扶下,狼狈地挪进内室,重新跪在地上的少芳,心中一时五味杂陈。

  “你倒是运气好,如今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竟是要逼我去死,倒无人在意你的下场了。”

  少芳因数个时辰的久跪而有些眩晕,她竭力睁大眼睛,看向端正地跪坐在上首的王池,自嘲地说道:“妾人微言轻,本就如蝼蚁一般,不值得大人们在意。”

  少芳的声音有些嘶哑,苍白的面孔也因这一长串话而泛起潮红:“还未恭喜娘娘,终于不必再看人眼色,可以做这台城真正的主人了。”

  “主人?”王池轻笑了一声,缓缓摇了摇头。

  少芳因长久地困在宫中,又未曾读过多少书,没有接触过政务,所以虽年近三十,却仍对权力的运作,有着一种近乎孩童的天真。

  她天真地以为,这世间的一切,都会按照“规则”来运行——臣子应该服从天子,地方应该听命于中央,而皇位的更迭,则应该完全遵照父死子继的顺序,一旦太子继位,王池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临朝称制的母后。

  桓阳的废立之举,对少芳而言是一个僭越的错误,如今的朝堂之上,并没有一位嚣张的大司马,自然不会有人阻拦太子继位。

  她是这样的天真,以至于即便在王池的推动下犯下弑君大罪,也仍未意识到自己是落入了别人的圈套,而是艳羡地对着王池说出这样的恭贺之语。

  王池长久地凝视着少芳,觉得她何其可怜,又何其愚蠢。

  但她随即又想到,在那些真正老练的政客眼里,自己是不是也像张氏一样无知而可怜呢?

  这突如其来的想法,比琅琊王的言论更令王池感到心惊。

  她于袖中紧紧攥紧手心,侧首看向姚黄:“谢侍中还是不肯见人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