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9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9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那还不如让李旦或者李显当皇帝。

  李贤回洛阳的阻力之大,是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如果武曌真的准备把李贤召回来,就算是武曌,他们也得和她斗一斗。

  洛君薇和武曌对眼前局面,有些预料,当然,这个场面比想象中更大。

  她们二人当然不会想着把李贤召回来。

  说起这个,只不过是经典的破窗理论罢了。

  太平公主立为皇太女,那一定是有不少人反对的,仅仅一句女人怎么能够当皇帝,就被不少人奉为圭臬。

  但在这个世上,理想终于打不过利益,不是武曌看不起着世上的臣子,她敢肯定,如果自己能给他们带来更大利益的话,就算是自己想当皇帝也会有许多人支持。

  如果这世上的忠臣真的那么多的话,那隋朝就建立不了了,南北朝时,就不应该有那么多、那么频繁的改朝换代了。

  李贤就是那个掀屋顶的工具。

  这时好像有大臣反应过来了,一道不知从何而来的声音,不经意的说道:“相王殿下逊位,魏王殿下不可为君,只有卫王殿下了,总不能……”

  总不能不选天后的诸子,这话谁敢说,皇位不在嫡系的支系中传,而且剩下的楚王和宋王,那可是天后仇人的儿子,怎么可能让他们为皇帝,至于其他宗亲,那简直就是开玩笑。

  难道卫王真的要回来了?

  一想到要和天后武曌再次对抗,一众宰相瞬间有些绝望,根本就斗不过,天后武曌的权术炉火纯青,而且还掌握着至高的权力,天然就是胜利者。

  韦相更是苦着一张脸,如果卫王李贤要回来,他宁愿相王李旦依旧是皇帝,至少李旦性格比较软弱和善,不像李贤那么刚强。

  武曌将下方众人的表情收入眼底,这才悠然淡淡道:“朕有一个人选,那就是朕的女儿,太平公主,她德行尚美,龙睛凤颈,才智类朕,实宗家鸾凤也,宜为皇太女,继嗣皇业,奉承宗庙,诸卿以为呢?”

  静!

  人在极度震惊的时候,是完全说不出话来的。

  人在极度震惊反应过来后,会爆发出极大的声浪。

  “陛下,不可啊。”

  “女人怎么能够奉承宗庙?”

  “自古以来中原都没有女人成为皇帝啊。”

  这些反对的声音,并不是多么的慷慨激昂,反而有些像是过激下的自然反应,这就是最正常的应激反应,是真正的心里话,和酒后吐真言的道理类似,俗称没过脑。

  洛君薇再次适时送上助攻,“陛下,臣也觉得,还是将卫王殿下从蓬莱召回来吧。”

  殿中再次陷入了安静中,有人话说了半句,就直接堵回了嗓子眼里,若单纯说太平公主为皇太女,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但若是提起李贤来,那太平公主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况且这个世界铺垫了这么久,立皇太女的阻力,并没有那么大。

  武曌饶有意味的问道:“诸卿刚才说什么?”

  韦相见风使舵的速度,那是真的快,见到李显没机会,脑海中只略微一转,立刻就上前朗声道:“陛下天纵,开古之未有先河,太平公主殿下,才高质妙,于诸子中卓然,是奉承宗庙的不二人选啊。”韦相的快速转向,让人吃惊,但一想却又忍不住想要骂,这个老狐狸是真的精明。

  在政治斗争中,有时候就是如此,中庸的那个人总能得到意外的好处,尤其是别人争的激烈时,先帝李治就是因此而履极。

  现在太平公主是一样的道理,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和李贤、李显、李旦的关系,都比较不错,她上位绝对不会清算李显和李旦的人,也不会有什么不可预知的结果。

  在政治不稳定的局面中,一个不会让局面恶化的人,总是能脱颖而出。

  韦相在短短时间内就想通了这一点,所以他立刻从李显的阵营中跳到了天后的阵营中,对韦相的识趣,武曌很是满意。

  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在太平公主立为皇太女这件事上,最大的获利方是洛氏,那洛氏肯定不会再出声,韦相要为自己以及家族的荣华富贵去冲一把了,死道友不死贫道,谁和你们站在一条船上。

  这些思绪说起来很慢,但实际上不过一瞬,学富五车的韦相就已经准备好了说辞,“自古以来贤明的君王多开创前人所不能,这女子为帝之事,在中原虽然不曾多见,但实际上却也不是没有,洛氏先祖洛隐公便是一例,与君王别无二致。

  再说那西域之地,实际上已经有前例可循,赵氏王朝曾经一统西域,号称万王之王,便是皇帝。

  赵氏皇族的赵璎珞和神庙大祭司洛珈蓝成婚,生下一子,氏赵,继承皇位,是赵氏王朝第二代君主,这便是前例,我大唐自然可以效仿。

  太平公主乃是宗家俊秀,天后嫡女,身份尊贵,自然可为皇帝,微臣以为,无有不妥之处。”

  说罢这些,韦相就有些洋洋自得的立在殿中,眼底则带着凶狠之色望着他的同僚,谁要是敢反驳他,他就让对方知道什么叫做残忍。

  那些心中盘桓利益的人自然不会开口,那些真的内心觉得不对劲的人,则不知道如何开口,比如狄仁杰。

  他算是武曌一路提拔起来的人,在去年的时候担任刑部尚书,一年时间处理数百上千件冤案,没有人不服,凭此功绩在今年的时候,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正式拜相。

  他算是比较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但他一路受到武曌的提拔,他知道武曌就是想要太平公主做皇太女,几次欲言又止,还是停了下来。

  太平公主也是太宗子孙。

  就算了吧。

  他心中这样想着,他这种想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很多老臣的心思。

  在这种想法的底层逻辑上,实际上还有一条他们有意无意忽视的法则,那就是太平公主的夫君是洛氏子。

  虽然场中没人提洛千秋,但洛千秋的存在,让太平公主成为皇太女的阻力减少了很多,就算是不主动说,但他身为洛氏嫡系的身份,摆在那里,就是天然的威望。

  尤其是洛氏这些年子嗣不昌盛,像洛玄夜这种能生三个的简直是凤毛麟角,洛千秋是他那一代,最杰出的子嗣。

  他的母亲洛君薇,是如今的洛氏家主,他已经是下一代洛氏家主。

  如果太平公主成为了皇太女,那这将是前所未有的洛氏家主和君王的结合。

  人都有好奇心,这种从未有过的组合,会迸发出什么火花,大家都好奇。

  至于女主天下的些许不适应,在洛氏的辅佐下,那基本上都可以避免。

  殿中群臣的脸色都渐渐怪异起来,他们悄悄的互相张望,当相互间的眼神触碰到时,虽然都不曾说话,却能够明白对方想要说什么。

  如果太平公主真的成为未来的大唐皇帝乃至于天子的话,那天下将第一次迎来一个有素王血脉的天子了。

  这是周秦楚汉都不曾做到的事情,而现在却要出现在大唐。

  这就是天后所想要看到的吗?

  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脑补,认为这就是天后选择太平公主的原因。

  普天之下谁不知道,天后武曌崇信素王,“尊皇天,灭诸祀”就是天后提出来的,从中可见天后对素王上皇天的崇信。

  现在她想要让未来的大唐天子有素王的血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且如果让李渊、李世民、李治这三位先帝知道的话,恐怕不仅不怪武曌,还会夸武曌做得好。

  虽然李氏一直告诉所有人,李氏才是天下最牛的家族,但内心深处面对洛氏时,未必这么硬气。

  武曌本人恐怕也想不到,竟然还会有这种意外之喜。

  朝堂上几个派系的领袖,大多和太平公主没有过节,不情不愿的承认了这件事。

  两权相害取其轻。

  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天后和洛君薇,两个人一步步设局把所有人都逼到了墙角,李贤和太平洛氏,必须选一个,这实际上就已经不是选择题了。

  伴随着几个人出声,殿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

  武曌最擅长趁热打铁,立即说道:“择日不如撞日,宣太平公主、驸马都尉洛千秋上殿。”

  在天授殿的偏殿中,太平和洛千秋早就等在这里,听着殿中貌似平和,实则刀光剑影的交锋,当宣召的宦官到来时,二人已经准备好了一切。

  太平穿着繁复华丽的袍服,四个宫女在身后为她拖着长长的裙摆,浑身上下缀满了首饰,装扮着最华美的妆容,今日的她或许唯有结婚那日所能比拟。

  洛千秋伴在她的身边。

  二人从大殿的大门处走进,光影在地上摇曳。

  所有人的目光都向二人投来。

  光似乎在太平的鬓间飞舞。

  她外罩着宽大的袍服,有些像是披风一样,内里则是仕女服,纤腰被腰带紧紧束着。

  洛千秋身材魁梧,纵然不披甲,不穿劲装,他顾盼间,依旧有凛凛的煞气,让人难以直视。

  “母后万岁万安。”

  二人携手向武曌行礼,而后武曌让二人站起身来,笑意盈盈道:“你二人方才不在殿中,太平,刚才群臣向朕进言,请立你为皇太女,朕已经同意了。”

  太平公主作出惶恐状,躬身道:“女儿惶恐。”

  只是惶恐,却没有什么愧不敢当的意思,武曌不喜欢搞什么三辞三让的场面,她喜欢快刀斩乱麻,迅速将事情决定下来。

  “不必惶恐,这是荣耀,也是责任,天下社稷未来要压在你的肩上,你要努力振作邦国啊。”

  武曌已经开始以对待储君的态度,对待太平公主,勉励几句后,她便直接道:“既然诸位宰相都在这里,朕这便下旨,册封太平为皇太女。

  薇薇,朕读,你来写。”

  洛君薇从宫人手中将笔墨取来,而后摊开,武曌则在上首略一停顿,而后便缓缓道:“朕闻君天下者,缵承统业,何尝不树建储贰,安固邦家,上以严宗社之重,下以顺恒久之宜。

  朕历考前载,多有难行,邦国之重,托以不固,以致多为流离,痛心思痛,于有此哉。

  太平公主,性与诚敬,生知孝悌,怀宽明之度,体仁爱之心。

  学师训谟,词尚经雅,动皆中礼,虑不违仁,稽以旧章,允膺上嗣。

  朕常惧神明未歆,政理多阙,旷兹茂典,而太平能言能安。

  今属方隅甫宁,品物咸遂,览皇王之制,询卿士之谋,时瞻大猷,莫此为重。

  是用授之匕鬯,位以青宫,钦惟永图,俾服休命。

  宜册为皇太女,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这册立储君的诏书,对于武曌而言,实在是不陌生,她这一生,经历过不止一两次的册封太子,光是她的孩子,就有三个成为过太子,现在又多了一个皇太女。

  写这种诏书,就像是平日里说话一样简单,没有半分不适。

  洛君薇写完之后,又取出凤阁鸾台大印,盖在上面,在贞观时期,代表着这枚大印的是政事堂印,在李治时期,增强中书门下的权力,这枚印上的字就变成了中书门下,现在又变成了凤阁鸾台。

  洛君薇盖完印后,轻轻吹干,便让宦官将一式三份的诏书呈递给武曌,在所有人的见证下。

  咚!

  那枚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皇帝印和天子印,皆扣在了诏书上。

  不少人一阵恍惚,从此刻开始,大唐就有一位皇太女了,自三皇五帝以来第一位皇太女。

  大唐可真是创造了历史,不知道千百年后的史书上,会如何记载今日之事。

  完成这件事后,武曌突然大大松了一口气,这件事做完,她竟然功成的感觉,当然,喜欢权力的她,是不可能功成身退的。

  只是颇有一种目标暂时完成的疲惫感。

  还剩下一件事。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