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70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70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他所说的,极有可能就是真相。

  起码有一点房玄龄说的没错,那就是神庙大祭司完成了对于西域诸国的大致整合,让西域诸国在暗面上已经聚合在神庙之下。

  即,现在的西域诸国,表面上服从天可汗的调遣,但实际上,天可汗的权力已经被大幅度限制,如果天可汗没有理由的派遣军队进入西域,不仅仅征集不到仆从军,还极有可能会遭遇其他国家的联合围堵。

  李世民在御座上沉思,诸位宰相纷纷皱着眉头,李世民望向端坐在左手边听政的太子李治,“太子,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看。”

  从李治被立于太子后,李世民就一直将他带在身边,随时随地传授他为君之道,政事堂会议,自然就是最能学习的场合,所以李治基本上参与了这几年,所有的政事堂会议。

  他还是颇有些天姿的,至少不是那种蠢人。

  李治听到他父皇突然提问,已经习惯,不再如一开始会紧张,略一思索后便沉声道:“父皇,儿子以为,如今我大唐内部被王公分封牵扯精力,而且辽东的齐王兄正处于关键时刻,迁徙人口耗费颇多,面对铁桶一般的西域,实在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况且现在西域诸国,皆尊奉天可汗号令,大多数朝贡也按时进行,神庙大祭司并未有反大唐的言论流出,也没有同大唐为敌的意思,大唐不应当凭空树立如此强大的敌人。

  尤其是现在大唐恐怕难以击败西域,付出巨大代价,去征服一片并不和大唐为敌的疆域,儿子以为略有些不妥。”

  李治发言还是比较保守的,但表达出来的意思,却很明确,那就是不赞同开战,不赞同征讨西域。

  说完之后,他就神情有些紧张的望向了他父皇,等待着李世民的反应,这番话也是他早就猜到李世民可能会问,所以根据李世民的性格准备好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

  李世民脸上现出欣喜的笑容,既而开怀大笑,他是真的高兴,殿中略有些凝重的气氛,瞬间消散一空,李治心中大喜,李世民便笑便感慨,“那位神庙大祭司,是个人杰,现在的西域是铁板一块,即便是大唐,也要付出大量的代价,还不一定能得胜。

  朕对于西域的犹豫,就是担心如果朕去世后,如果太子你不能解决西域问题,那该怎么办呢?

  朕不想把问题留到未来。

  所以心中一直存着出兵的想法。

  但现在看来朕不需要担心了,只要大唐后继有人,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西域现在的强大,在于那位神庙大祭司,能够统率诸国,这让我大唐天军无从下手,只能强行跨越万里的粮道去硬拼。

  但朕记得那位神庙大祭司,比吏部尚书还要大,对吧?”

  一直一言不发的洛玄辰突然被点名,只能无奈点头道:“回陛下,比臣还要大十岁。”

  洛玄日和洛玄奘的年龄是比后面兄弟大了不少的,洛玄日已经去世,洛玄奘也年老了。

  李世民笑道:“一个人再强,那也是**凡胎,总会有去世的时候,这世上的事,不都是因为人而兴盛,又因为人而衰败吗?

  现在中原因为朕以及诸卿而兴盛,西域因为那位神庙大祭司而强盛。

  等到那位大祭司去世后呢?

  继任的神庙大祭司还能有这份统率诸国的本事吗?

  如果没有,那就是大唐的时代了。

  朕不准备和他拼一时之长短,一个帝国,有的是时间,看云卷云舒,风起风落。”

  李世民这话的意思就很简单了,不对西域强行动手了,静待西域自己出现变故,就如同往常每一次大唐所做的那样,先等敌人内部出现问题,身为一个大帝国,就是要有这样的战略定性。

  听到天子终于彻底将对西域政策定下来,诸位宰相有种发自内心的疲倦,这件事拖得实在是太久了。

  李世民说完凡人论后,不曾停下,又说道:“虽然不对西域出兵,但有些东西是不能让步。

  现在商队通行极西的税率有些高,我大唐所能够收取的商税便变低了,这是一个问题。

  理藩院、尚书省,要将这些年中,大唐和西域间急需解决的问题,列一个清单出来,这些问题都要磋商解决掉。

  以及最重要的,天子和神庙大祭司,孰高孰低,终究是要分个高下的。

  给西域诸国国主,以朕天可汗的名义下旨,贞观二十一年九月九日,朕要在大明宫举办盛大的宴会,所有外藩诸王,都要来长安朝见天子。

  再给西域神庙大祭司写信,以朕天启者的身份,邀请玄门高层来长安讲道,朕想听听西域的素王之道,和我大唐有何不同。”

  如果大祭司接受了天子的邀请,那大祭司自然就归于天子之下了。

  起码在诸国眼中是如此,证明大祭司并不想和天子产生冲突。

  让玄门高层来大唐!

  诸位宰相皆是一惊,而后不禁纷纷赞叹这真是一步好棋,双方各退一步,维持双方间的和平,至于缓冲区,就从双方磋商的利益上来分割。

  ……

  从大唐长安发往诸国的诏令,在信使的快马加鞭下,向着四面八方而去,毕竟现在大唐的藩国的确是有点太多了。

  这次宴会可不仅仅是为了招待西域诸国,辽东的部落,还有南方山林中的那些臣服的部落,以及刚刚分封的王国和公国,现在都算是藩国,都要回到长安,敬贺朝见大唐天子。

  使者穿过星星峡,而后到达伊州的安西大都护府驻地,面见代安西大都护洛玄云,至于河间王李孝恭,在前年的时候,暴病薨逝。

  朝廷还没有想好让谁来接任安西大都护,于是便先让洛玄云代理这里的事务。

  洛玄云接过朝廷圣旨之后,稍微扫过,心中一松,如果朝廷和西域开战的话,他自然是竭尽全力,但他没有信心,他和洛玄奘可是兄弟,又曾经同殿为臣,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兄长的统筹能力。

  而且外人不知道,他身为洛氏子,怎么可能不知道,那神庙军到底是什么东西,就现在安西大都护府中的六千大唐精锐,全部披甲,能和三千神庙军拼个你死我活,都已经属于战果非凡。

  况且,西域联合起来真说不上一句弱,骑兵、甲胄、刀剑,都不比中原逊色,洛玄云是真的没有把握能胜过有兄长统筹的西域诸国。

  现在天子不打仗,那他就放心了。

  面对天子的条件,兄长大概率会提出一些交换条件,最后达成交易,肯定是没问题的。

  思忖至此,洛玄云让使者下去休息,而后呼唤道:“将玄门祭司请来,再备快马,在各处点燃烽火,将朝廷的旨意送到诸国国主手中,这是国朝盛事,务必要让诸国全部都到场,不能有所遗漏,否则朝廷问责下来,我们全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身为高昌旧地,名义上的高昌王都,伊州,安西大都护府驻地,这么重要的地方,当然有玄门祭司驻守在这里,而且还是枢机祭司之一。

  让枢机祭司陪同,将这封来自大唐天子的邀请信,送到大祭司手中,接下来就要看玄门大祭司的反应了。

  ……

  玄门中人都知道,圣座喜欢安静,不喜欢外人打扰,在早晨朦胧时,只有圣女赵黛儿可以进入圣座寝宫,所以几名值守的枢机祭司站在殿外,而后让圣女进入其中,看看圣座是否醒来。

  赵黛儿手中持着信件走进殿中,一层层的帷帐悬挂在殿中,很是沉静威严,一道带着倦意的声音响起,“是黛儿吗?”

  “老师,是我。”

  赵黛儿一边回答,一边熟练的在帷帐中穿行,穿过五六重帷帐,便见到自己的老师端坐在床榻上,她跪下高举信件道:“老师,枢机祭司们在门外等待您主持枢机会议,大唐天子送来了一封信,据说是加急信件。”

  洛玄奘伸手取过信件,直接拆开,而后读罢,脸上微微浮现出一丝微笑,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而后又低头望向跪在床榻前的赵黛儿,微笑道:“黛儿,还记得本座之前曾经说,如果一切顺利,你将要前往大唐一趟了吗?”

  赵黛儿垂首点头道:“回老师,黛儿记得。”

  洛玄奘扬了扬手中信件,笑道:“大唐天子邀请我玄门前往大唐,这是大唐要和西域谈条件了。

  本座出身中原,自然信不过中原人,况且君王不立于危墙之下,所以本座不会去,你是本座的弟子,又是圣女,此番前往中原,就由你带队。”

  赵黛儿闻言没有丝毫犹豫,她虽然有些紧张,但圣座的话,对于她就是神谕,她直接叩首道:“老师,黛儿遵命。”

  洛玄奘詹詹笑着,而后将罩袍套在身边,向外间而去,赵黛儿跟在他身后,殿门大开,旭日初升,照在他的脸上,他微微眯眼。

  真是个好天气啊!

  第939章 万国衣冠拜冕旒

  长安以西万里,有城名曰神临,乃是西域玄门总殿所在,西域诸国信仰圣地。

  玉门关外,西域使团将国书奉上,洛玄云则递上印有安西大都护印玺的通关文书。

  使团最中央,是一座装饰煊赫的马车,有六匹汗血宝马拉着这辆马车,车上有华盖,皆为金色,在边角处甚至真的有金丝绣在其中,车身上,有宝石以及精美的雕刻,在西域,习惯以黄金、宝石壮威,在数百年的发展中,神庙亦以这等珍稀之威来壮威。

  马车周围有数百骑士,行军时自然未着甲胄,皆是赤玄相间的袍服,外罩宽大披风,威严冷肃,胯下皆是汗血宝马以及天马。

  几乎每个骑士背后都背负着一支旗帜,车队的马车上,也插着众多旗帜,白色、金色、紫色的凤凰旗帜飘扬,神圣恢宏。

  赵黛儿身着白色祭司服,外罩充满绮丽之色的纱衣,从马车中探出身来,她身姿容貌俱是上上之选,可惜面上蒙着纱面,只能从眼睛,见到一丝灵动,她望向巍巍玉门关,轻启樱唇,“凉州,玉门关。”

  纵然身在西域,她也知道,大唐的诗人喜欢吟咏玉门关,无数瑰丽的诗篇,由此而诞生,鼎盛的国势让诗人们迸发出无数的想象。

  伴随着嘎吱嘎吱的声音响起,那横贯在西域和中原间的铁壁玉门关,城门缓缓升起,玉门关守将李成云策马奔出,来到使团之前,抱拳高声道:“末将,玉门关守将李成云,拜见河东郡公,拜见圣女即诸位王公,通关文书已验,城门已开,请诸位入关。”

  李成云的声音有些颤抖,西域诸王公,一起东来,这架势实在是太大了。

  入关!

  宛如长蛇般蜿蜒的使团队伍,再次缓缓行进,向中原而去。

  西域使团过凉州入关中,玄门圣女代玄门圣座出行,从神临而来的消息,已经通传天下,无数中原百姓侯于道旁,翘首以盼,皆想要看一眼玄门圣女真容。

  毕竟在西域番商往来中,言称这玄门圣女,绝世倾城,艳冠天下,乃是玄门明珠。

  对玄门东来,大唐亦很是重视,理藩院和尚书省三令五申,从凉州到长安一路上,皆由途径州县收拾驿站居住。

  在行程道上的诸州刺史,更是早早清查州县中的不法流氓,以免冲撞圣女座驾。

  庞大的西域使团,走走停停,一路上历经大约半年的时间,终于走到了畿内道,走到了长安之外。

  贞观以来,大唐的国际地位,伴随着一场场战争,飞速提高,大唐天子横压天下,并不乏四方番汉之人前来长安朝见,长安百姓都颇有见识,但如此庞然盛大的使团,依旧是使人震撼。

  此番玄门和西域诸国一同出行,玄门各级祭祀、僧侣、道士三百多人,另外有保护赵黛儿的神庙军五百,诸国国主,王、公,繁星、明月、烈日可汗,共六十有六,诸国国主各自带着多则数百,少则数十的护卫,再加上无数西域的珍稀宝物,用来给大唐天子进贡,使团的规模达到了一个相当恐怖的数量——万人。

  当初西域使团上报人数的时候,就直接把大唐负责迎接诸番的理藩院,直接震住了,他们自然不敢做主,于是便只能上报天子,李世民的气魄何等雄浑,大笔一挥,就让这支使团进关中。

  至于进长安,那自然是不行,一万士卒进长安,那只有政变的时候才会如此了。

  西域使团缓缓往长安而来,刀枪都归在鞘中,来到这里,大唐自然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到达长安城后,众人回忆这一路上,丰盛的田地,以及如同天上星星般数不清的百姓,大唐的繁盛宛如画卷般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果真不能力敌,还是互相之间和平,而后各自生活为好。

  这正是一路上,李世民让各地官员好好招待西域使团的原因,让他们看到如今大唐的鼎盛,才能更好的压制某些人心中间或冒出来的不轨想法。

  走了一段路后,西域使团便缓缓停下,不再前进,在使团行进前方的道路上,出现一个骑在马上的少年郎,乃是当今太子李治。

  实际上对于该让谁来迎接赵黛儿,在唐廷中是经过一番讨论的,从邦周时期开始,外交就讲究一个对等原则,即从各种制度和常识而出,让地位差不多的人,去迎接友邦以及敌人,这便是外交礼节。

  赵黛儿的身份是玄门八尊座之一,此次玄门中来到长安的高层,有四人,“次席枢机”、“神庙军统领”、“神庙卫士长”以及圣女赵黛儿,这八人放在大唐的话,大致相当于宰相,但又比宰相权力大得多,毕竟大祭司虽然是当之无愧的玄门领袖,但本质上,也是八尊座之一,和另外七人在级别中,是大致相同的。

  而且玄门虽然避免不了血脉传承,但玄门的前身神庙,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宗教组织,从制度上,并没有父子相继的理论存在,从理论上,任何一个玄门之人,都能够成为大祭司,只要能够通过枢机会议,或者如同洛玄奘这样横压一切。

  所以作为玄门中最年轻的八尊座,同样也是当代大祭司唯一的学生,再加上洛玄奘没有孩子,赵黛儿的地位就高的没边了。

  玄门中公认的一件事,就算是下一代大祭司不是圣女,下下代大祭司也一定会轮到圣女,最终大唐朝廷,将赵黛儿定性为玄门继承人。

  于是太子李治就这样被派了出来,况且作为未来可能的对手,提前让李治见识见识西域的风貌,也属于正常。

  李治在羽林卫簇拥下,在使团之前停马驻足,而后高声大喊,“大唐太子奉天子之命,相迎诸国主进京。”

  层峦叠嶂的使团突然从中间分出一道通路来,赵黛儿走下马车,手持代表大祭司的黄金神杖,立在万人之前,一袭华衣,金丝绣成,她的眼睛仿佛会说话,她右手神杖高举,下一瞬,使团便以她为圆心,所有人都或单膝,或双膝跪下,宛如潮水一般。

  赵黛儿从万人中走过,身为女子,她的身量本没有男子高,但此刻她是唯一站着的人,于是她便宛如行走在人间的圣灵。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