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950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50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洛玄凌点点头道:“处理完高昌国之事后,我就返回长安交还虎符复命了,陛下保留了高昌国的王位,但同样在这里设置了伊州,我得向陛下汇报这里的情况。”

  洛玄云有些不舍,“不知道下次相见是何时了,西域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远,高昌已经是距离长安最近的所在,尚且有七千里。”

  洛玄凌却从洛玄云的言语中,感觉到了一些之前被忽略的问题,就连洛氏都觉得远,那府兵呢?

  想到这里,他立刻意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必须将这件事告知陛下!

  第925章 军制!国际法庭!

  清晨的微光照进皇宫大殿,微微透出的酒气,让人忍不住回想起昨日那一场酣畅的庆功之宴。

  殿中坐着当前大唐的诸位宰相,三省二院六部都在这里,国师洛苏也很罕见的再次列席。

  这让殿中众人都升起了十二分小心。

  议题则是雍国公洛玄凌进呈的有关于府兵驻守边疆的问题。

  这不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而是帝国在运行过程中,切实所遇到的重大问题。

  这一类问题不需要皇帝乾纲独断,而是要群策群力。

  李世民环视殿中众人一周,“雍国公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啊。

  我大唐的折冲府兵,是沿袭前代之法,加以改良,于是才有今日的制度,这制度中,最远的就是两千里外的折冲府,上值一年多。

  但如今我大唐疆域辽阔,从长安到高昌就已经有七千里之遥。

  日后,我大唐军势再往西而去,到康国所在,那是真正的万里之遥。

  如果府兵在安西大都护府值守的话,仅仅路途上都要一年多,那必然要延长府兵上值时间,如果真的让府兵在边疆一待数年,那府兵制度是否还能支撑?

  天下百姓都是思乡的,这些年来,从四夷边境逃回中原的百姓,有数万户,从中原迁往边境的,全都是流放而去。

  诸卿,人心向背,不可以不察啊。”

  殿中烛火明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同时响起的还有一阵阵叹息声,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又不能直接堵住百姓回中原的路。

  洛苏加了一把火,“不仅仅是人心的问题,府兵制度中,武器、马匹、粮食等都要自备,如果是关中之人到长安上值还不算什么。

  但从中原到西域,这万里之遥,很多府兵家庭根本就负担不起这路上的路费,如果在西域能打胜仗还能弥补损失,只要战败,一个府兵家庭就要破产。

  许多府兵家庭明明还有地,但只能卖地,乃至于去借利滚钱。

  否则就凑不齐出征的费用,凑不齐费用的结果,想必天子和公卿就更清楚了。

  利滚钱那东西是什么诸位公卿应该都清楚,不要说普通的府兵,就算是洛氏借那东西也要扒层皮下来。”

  洛苏的话刚刚落下,李世民就勃然变色,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李靖,褚遂良,国师所言可是事实?”

  李靖是兵部尚书,褚遂良是户部尚书,直接掌管这两方面,二人皆是一凛,“启禀陛下,现在这种情况还比较少,陛下神威天纵,一声令下,大唐将士皆踊跃参战,征讨西燕和高昌,都有大量的府兵主动参战,国师所说的情况还不是很普遍。”

  李世民却越听脸色越难看,殿中甚至都有些安静,那噼里啪啦的烛火声愈发的大,因为殿中愈发的安静。

  李世民脸上和手上都暴起了青筋,可想而知他内心的不平静,良久才说道:“朕自以为天下太平,却不曾想,险些酿成大祸,为大唐出生入死的士卒,竟然已经渐渐走到这一步了吗?

  朕出身行伍,打了几乎大唐立国所有的战争,但后事的君王能有这份本事吗?

  大唐到现在几乎没有输过,但后世的君王能有这个本事吗?

  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少,现在可是大唐初期,现在就已经有了这种苗头,以后的府兵会变成什么样子,朕简直难以想象!

  如果有一天,我大唐的百姓都以成为府兵而耻辱,乃至于逃脱兵役,那就是我大唐要毁灭的时候了。

  雍国公,你提的这个议题非常好,国师,您说的这些也提醒了朕。

  解决这个问题,刻不容缓,改革现在的军制,刻不容缓,朕绝不会将这个问题,留给后世子孙。

  诸卿有什么想法,都速速呈上来,我们君臣集思广益,为国家解决疑难。”

  李世民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大唐所面对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所以需要的战略方向,也是以前不曾遇到过的。

  魏征摸了摸自己的一字胡,吧唧吧唧嘴踌躇道:“这自古以来的兵役,无非就是征全国之兵,还是征部分之兵。

  周朝的时候,一开始都是贵族当兵,后来藏兵于民,全民皆兵,后来随着甲胄的发展,汉朝基本上征召六郡良家子就足以镇压天下。

  于是汉末列国都有自己的精兵之源,我大唐的折冲府虽然说是遍布全国,但实际上大部分都在关中,和汉朝的六郡良家子颇为相像。

  贞观五年的时候,陛下改制了一次军制,调整了府兵的范围和义务,以及享受的权力,但本质上是对府兵制度的加强。

  我大唐二十多年来,一直都运行良好,这一时之间,怎么去改革军制呢?

  难不成要裁撤或者多设置折冲府吗?

  在边境上设置专属于边境的折冲府,隶属于各个都护府统辖。

  从当地人中选拔府兵,大概也只能如此了。”

  李靖脸色大变立刻高声道:“万万不可,绝对不能让当地自置折冲府,府兵的土地产业都在当地,还在本地当兵,又不入值长安,那岂不是和汉末诸侯一样?”

  取乱之道!

  魏征的建议的确是能解决府兵运行成本问题,但的确是很容易让地方坐大,尤其是在朝廷势弱的时候。

  李世民沉思片刻,转头望向洛苏,“国师对刚才中书令和兵部尚书所言可有什么看法?”

  洛苏温声道:“只要想要让中央朝廷的财政不被拖垮,那最后当地自治就是注定的。

  中原是树干,西域、辽东、漠北都是树枝,保证树枝不出问题的办法不是折腾树枝,而是让树干茁壮成长。

  中原广袤,这颗参天大树的根本在于什么呢?在于平原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百姓,只要朝廷能控制住这些土地,中原就永远都不会乱。

  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一直到淮河,这一大块平原,提供了天下超过五成的粮食,这里该赈灾的时候赈灾,该免赋税的免税,多在这里兴修水利,注意治理黄河,大唐就永远都不会缺粮和缺人。

  江淮之地,还是财税之地,保护住这里不受到造反的人伤害,朝廷就不会缺钱。

  不缺粮、不缺人、不缺钱,周边就算是有什么跳梁小丑,又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

  当然,在能够做到的时候,还是要尽量不让地方出现独立的苗头,朝廷应该在这方面单独划出一部分钱,来做维持稳定这件事。

  朝廷的经济条件好,就多花一点,经济条件差,就减少,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既要体现出朝廷坚决不允许地方分裂的态度,又不能真的让地方将朝廷的财政拖垮。”

  李世民皱着眉头思索着,“国师的意思是,同样中书令的想法?”

  就连魏征都相当意外,有些坐立不安,连忙说道:“陛下,国师,要不然再议议,我刚才的想法可能有些不够完善。”

  洛苏摇摇头道:“朝廷在漠北鞭长莫及,而且朝廷在漠北只有军事威胁,没有经济利益,所以最后设置了燕王镇北,那西域就绝对不能再设置一位宗王。”

  这是理所当然的,西域就是中原王朝辖制漠北的一场王牌,而且西域有大量的经济利益,必须要完全掌控在朝廷的手里。

  起码葱岭以东都要完全掌控在朝廷手里。

  “对一个土地实行统治的表现有两个,其一能否调动兵卒,其二能否收取税收。

  如果大唐能满足第一个,但第二个却做不到。

  所以在安西大都护府之中,要增设一个机构,当然不是胥吏,而是会费。

  三可汗会议的每一个国家,以及西域的每一个国家,都要缴纳一定费用,用来支付驻守在安西的士卒粮饷。

  大唐在安西,屯驻一部分精锐士卒,这些士卒拿粮饷,专职打仗,这些人可以从当地招募,也可以从中原招募,很多濒临破产的府兵,可以通过前往安西当兵,重新兴盛起来,起码多了一个机会。

  最重要的就是安西大都护这个职位,我的建议是不要让武职人员担任,让通晓军事的文官去做,或者说,至少要让文官有监督大都护的权力。”

  洛苏前面说的都让众人津津有味,但最后一句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国师,大都护就是军事主官,不让武官担任怎么可以呢?”

  洛苏却肃然道:“这是最关键的一环,西域这种地方,最重要的不是军事能力,因为能够和大唐军队抗衡的国家根本就没有,西突厥也不过是冢中枯骨。

  大唐在西域所需要的是战略定性,即让西域从一个战争地,变成一个商业地。

  处理各个国家间的关系,维护各个国家间和大唐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武官,一个个都想着靠着战功升迁或者发财,现在担任大都护的是河间郡王李孝恭,他是不敢再立功了,但如果是其他人,那擅自挑起边衅就是注定的。

  汉戾帝的时候,有七成战争都是汉朝主动挑起的,最后得到了什么,国库空虚,将领腰包鼓起来,士卒流血,四夷离心。

  难道天子你想让大唐也变成那个样子吗?

  大唐在西域只要和平就能赚钱,就能用当地的钱维持当地的军队,如果陷入战争,那就要从长安朝廷投入大量的金钱,这难道是天子和诸公卿所愿意见到的吗?”

  洛苏的话实在是太符合李世民一直以来的慎战观点,诸位宰相更不用多说,打没必要的战争,白白死人和花钱,对他们来说是最不愿意的事情。

  李靖张了张嘴想要说话,但最后还是悻悻闭上了嘴,要低调。

  洛苏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不在西域挑起战火,是因为他有更大的追求。

  西域是中原的基本盘之一,在基本盘上,当然要慎战。

  李世民朗声道:“朕以为国师所言,甚是有理,诸卿,就按照国师所言,做一份策论上来,朕要颁布出去,让天下人都看到。”

  待众人都离开之后,李世民突然对洛苏说道:“国师,刚才您所说的在西域维持一直募集军队,朕突然想要,是否能在长安也如此做,将百骑扩大一番呢?

  隶属于北衙,只听从朕一个人的命令呢?”

  大唐的折冲府制度,府兵在十二卫之下,这十二卫是政府军,归属于在南衙,也就是说这些军队在宰相的操纵下。

  天子也有一部分直属军队,那就是安置在北衙的百骑,人数很少,现在李世民是升起了扩展百骑的念头,如果能够扩展到千骑的话,那天子的安全就能够大大增强。

  洛苏微微眯眼,淡淡笑道:“天子想要做的,又有什么做不到呢?”

  说罢施施然离开太极殿,光照在他的身上,李世民在身后望着,只觉一座最高的山缓缓显出。

  “国师,你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李世民心头缓缓浮现出疑惑,这些年国师所做的事,让他渐渐有了些明悟,国师一定是在谋划着某些事,他忍不住回想起之前洛苏所说过的,“现在陛下你还接受不了,那就是时机未到,等时机到了之后,你会知道的。”

  ————

  在高昌之战后,大唐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注视着西域这一片广袤的地域,大唐使用武力加外交的方式,以极强的战略定性使自己成为西域的仲裁者,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法庭在这里诞生。——《唐帝国兴衰史》

  第926章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赐予君王荆棘冠!

  大唐攻败了高昌,而且彻底将高昌变成一个傀儡国,以及在高昌建立州县,还开始设置西域军,终究还是在西域引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西域诸国王明面上都没有多说什么,但暗地里都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如果形象的来比喻的话,之前的大唐就像是在另外一座山头上咆哮的猛虎,虽然很可怕,但毕竟距离还很远,但现在大唐这头猛虎,已经走到了西域这种山头,随时都会将西域某个国家撕成碎末。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