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73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73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苍天所钟的大单于,日月所环绕,山川所应和,至高无上,生来统治苍天之下一切生民,你们也不例外,降可活,不降便死,唯此而已,族人中已经有成为一方宗王之人,留在辽东这样的苦寒之地,最终等待你们的只有死亡,追随大单于,待攻入南国,你们将得到一切你们想要的东西。”

  躲藏起来的洛氏众人闻言目中皆惊骇,待这些胡人抓着族人离去后,便快速回返凛冬城,汇报这个消息。

  洛氏自然知道有一支鲜卑部落西进,在草原上兴盛,但没想到那个愈发强势的庞然大物,竟然开始返回辽东抓胡人充军,最了解东胡战斗力的是自己人,源源不断的捕奴者从那冰天雪地中将胡人捕捉,然后武装起来送到草原上成为草原大帝国最强的战士,这些最悍勇的胡人披甲后,能以一当十,悍不畏死,关键时刻一千人就能攻破一切艰难险关,燕人同样在抓东胡人在军中效力,如今燕**队中超过一半都是胡人,能苦战、能血战,让汉国苦不堪言。

  洛攸等人都从中嗅到了危险,洛攸深吸口气道:“胡人之昌盛,先是天骄降世,而后便是统一草原诸部,等到辽东亦被整合,其势之盛,其运之隆当达到顶峰,然而天命既降,其势便势不可挡,我族到底要如何为之?”

  大祭司久阅洛氏典籍,肃然道:“遵从素王上皇命,平抑胡命,实为逆天之举,我族史上逆天成行之法,大致有三种,一曰天命神器,素王上皇有言,神器有逆天之能,可削减气运天命;二曰天命之子换命,此法用之颇多,周室天命因此而延,匈奴天命以此而终,汉室天命以此而崩,然此法施展不明;三曰以血还血,以命还命,我洛氏乃是素王血裔,素王如天同齐,我洛氏自有天命于身,我洛氏之血,至尊至贵,可抵天命,家族典籍记载,昔年邦周宣公时,有敢战士以血祭苍天,天命摧噬减小,以及诸夏大战,我族被天命所压,近乎崩摧,此血一流,天命枷锁顿松,甚至出现了武公这样的天下英杰,这便是以血洗天命之法,嫡系当先,否则无用。”

  三条逆天之法大祭司皆列出,众人面面相觑,实际上不过是一三可用,一者为家族底蕴,三者牺牲之重,血泪之重,难言矣,洛攸微叹一声,很快就坚决起来,“既迁辽东,又有什么不能放弃呢?以神器,以赤血,挽天倾,自吾始!”

  ————

  辽东纵一千八百里、横一千五百里,广袤沃土,俱为诸胡所据,其氛日滋盛,而夏业衰,凛冬立极,沧海扁舟,危若累卵,有覆亡之险,倾业之祸。——《辽东志》

  第778章 风流冠冕已落地!

  草原荒芜,略泛焦黄,山层俱染,天下之变,如火如荼,辽东十年,饮雪寒霜,自极北而至,草原亦霜冻不止,漠北雪域,牲畜冻毙者众多,牧民哀嚎泣血,死于河畔者众,兽皮裹身,不能御寒,祈求长生天,素王上皇长生天,乃至于日月山川诸神者,数不胜数,但终无应者。

  阴山脚下,毡帐绵延,草原金帐便立于此地,单于统率着如今草原最强大的国家鲜卑夏国,金帐外的护卫皆颇为雄壮,鲜卑单于乃是鲜卑数十个部落中最强的燕部首领,另外还有势力较强的四大部族,为拓跋部、宇文部、慕容部、独孤部。

  辽东胡人为何认为燕国同样是胡人,就在于燕国和鲜卑皆发迹于辽东大鲜卑山,血缘交杂太近,草原上多有抢掠女子的习俗,血缘本就繁杂,所以带有一定母系氏族的遗留。在胡人部落中,多将燕部鲜卑与燕国皇族混为一谈,将慕容鲜卑与燕国慕容氏混为一谈,实际上就连这二氏自己也说不清血缘,毕竟在刚刚流放至大鲜卑山后的那些年,可没有族谱,最终只能用入夷狄则夷狄将其排斥,纵然真的曾经是亲戚,但如今燕国是尊贵的诸夏之亲,而燕部和慕容部不过是夷狄之卑。

  拓跋贺风尘仆仆自西部赶回王庭,身躯极是高大,身为四大部族首领,他是鲜卑夏国的四王之一,亦有大夏第一勇士之称,于鲜卑夏国中权势极大,此刻抱拳昂然道:“大单于,大漠以北,冰雪日盛,不宜生存,诸部请迁漠南,还望应允,草原岁岁大雪,我族艰难求生,请攻南国,以得活命。”

  拓跋贺之言,得到了帐中鲜卑贵族的认可,草原部落,在天寒大饥下,除了掠夺南国,别无他法,于是皆请求单于燕回攻伐南国,但众贵族未曾料到的是,燕回拒绝了这个提议。

  燕回沉声道:“如今独孤、宇文二部,俱未臣服,魏、燕强横,擅自征讨,于己不利,不若与魏国互市,交为睦邻,魏国广袤富饶,然国中不靖,南国纷争之烈,不弱于草原,我族与之修好,其必欣然,而后东服二部,一统族群,挥军而西,并吞西域,其地富饶,人口亦众,无山川相阻,铁骑踏而国将平,定可一战而功成,其时我国势之盛,将亘古而未有,岂不美哉,西王悍勇,翌日当为先锋,本单于为西王压阵。”

  燕回之言让众人心悦诚服,真不愧是单于,果然有通天的智慧,拓跋贺从血海中杀出来,曾一日手刃百名勇士,乃是鲜卑战神之一,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单于军旗所指,拓跋部锋刃即至!”

  关中诸水环绕,繁荣茂盛,长安亦恢宏盛大,魏国权贵对鲜卑单于所请欣然答应,待鲜卑使者离去后,在短暂的平静后,整座魏国都好似活了过来,宫廷中,曹氏夏侯宗亲拱卫小皇帝,士族俱坐于殿中,司马懿颤颤巍巍上前叩首道:“臣懿启呈陛下,大魏据雍凉、河洛,皆周秦大业,王者地也,域土茂盛,诸国之先,然域国多以封疆之界,山河大川为之上,险关要隘为之中,兵戈威武为之下,关中四塞之国,据金城之固,河洛八关,有叩关之险。

  方今天下,汉燕交织,无可攻我,鲜卑交结,亦可安也,惟先吴今楚,据南阳,胁商於,迫武关,乃我大魏心腹之患。秦不据巴蜀,则无以攻楚,无以粮源,今我大魏,亦如此也。夺巴蜀,俯视荆楚,夺河东,俯视关东,成西秦一统诸国之势,大业可成矣。”

  宗亲对司马懿出声自然有不满,但老辈宗亲死尽,二代无能,作为曹睿的托孤大臣之一,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况且攻伐巴蜀,这是先武皇帝崩殂前就定下的国策,结果经过文皇帝和明皇帝两任皇帝,都没有成行,一直推迟到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谁反对,唯有死路一条。

  攻蜀之战,曹魏早已准备太久,汉中粮仓足以供大军所需,自关中长安发步骑五万入汉中,声势之浩大,中原多年未曾见也,益州大都督见魏国来势汹汹,当即谨守门户,而后派快船乘江顺流而下往楚国都城江陵去向皇帝通报军情。

  楚国第一任皇帝正是昔日为陆逊请功的楚氏家主楚雄,不过他登极不过三载就死于疾病,如今的楚国皇帝是楚雄之子楚云。

  楚国皇宫,规制恢宏,黄金珠玉俱镶嵌其上,江东女子柔如水,天下俱知,宫中自然美女如云,宫殿之上,楚云正欣赏舞姬容姿,畅饮美酒,没想到竟然接到军情,当即酒樽便滚落而下,楚国以江陵为都,正是因为据有巴蜀,若是巴蜀有失,魏军再攻破夷陵,一日便可至江陵城下,他如何能不急,立即道:“速召诸大臣入宫,商议对策。”

  军情紧急,江陵城中的大臣纷纷乘车赶往皇宫,堵的宫门前水泄不通,能被皇帝在这个时候唤来的自然都是朝堂重臣,洛希同样在此列中,楚雄称帝建楚后,豫章郡公改封姑苏郡公,位列与诸王平齐,依旧是尊贵至极,有此结局与楚国政治形势不无关系。

  楚氏建国实在是侥幸,先吴国中有九大士族,江东人称风流冠冕,洛桥二氏自动出局,周鲁二氏被迫出局,陆氏被抵制,张韩二氏敬陪末席,只剩下萧楚二氏,一个是声望隆盛的五姓宗支,一个是江东大姓,最终楚雄用一部《氏族志》杀死了竞争。

  所谓《氏族志》,列吴国四州数十郡中三十九姓,百二十家,依照声望及官品,按列排序,以示上下有别,各有尊贵,楚氏为帝,不列其中,余者八家列第一等豪门贵姓,其余二等、三等,一直至九等末,楚国日后选官便以此为凭,从诸家中选取才能和品行良好的子弟为官。

  这一招是连洛希都未曾想过的,实在是太狠,这虽然算不上世卿世禄,毕竟对子弟的才能、品行还是有要求的,本质上和察举制差不多,但他本能感觉不对,他想要反对,但就连桥氏都暗自传来言语,劝说他不要反对,洛希瞬间就知道这已经不可避免,楚雄言称与诸家共天下,以此取得了吴国几乎大部分士族的支持,被推举登基为帝,一书开一国,得国之易,遍数千年,未曾见也,然权力之小,基业之浅,亦未曾见也。

  楚国群臣按照次列入宫,楚云虽然贵为楚国皇帝,但并不敢在这群大臣面前有什么无礼的举动,待群臣落座后,楚云便急声问道:“众卿,魏国来势汹汹,探子来报说长安派五万精卒聚汉中,我大楚该如何阻挡。”

  洛希一言不发冷眼旁观着群臣七嘴八舌商议许久,最后只得出一个结果,速速召大都督陆逊前来江陵,率大军迎战魏国,待众人散去,洛希走出宫殿,回想殿中之事,忍不住摇了摇头,真是虎父犬子,兰陵县公萧成步到洛希身边,突然开口问道:“洛公以为魏国与我军此战,胜负如何?”

  洛希望了萧成一眼而后淡淡道:“大都督统率无双,当今天下能胜大都督者,不曾见也,若大都督率军前往,魏国不能进巴蜀半步。”

  在如今这个天骄凋零的时代,陆逊在统帅方面几乎称得上天下第一,对洛希所言,萧成不置可否道:“只可惜大都督年老多病,此番未必能来江陵,未必能统率我楚军出战。”洛希认真的上上下下瞧了萧成片刻,笑了笑,而后一言不发离开皇宫,萧成背着手走在皇宫中,轻声道:“万里江山,真是风景如画啊。”

  陆逊竟真的抱恙不能前来江陵,且上报汉军有所异动,要谨守徐州,不能遵奉君令,江陵城中的气氛瞬间凝滞起来,陆逊是故意不来,还是真不能来,这已经不重要,关键皇帝认为陆逊是故意不来,于殿上大发雷霆道:“君在臣上,君令既下,臣子岂可违逆,恃功自傲,实乃不臣之辈!”

  皇帝此言一出,殿中顿时静如落针可闻,几乎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望向楚云,震惊于皇帝居然敢如此评价一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那可是先吴国时就已经使持节,正大都督位的顶级权贵,先帝在位时,尚且要爵封广陵郡公,以安抚其不平之心,你一个没有功绩在身的二代皇帝,谁给你的胆子对陆伯言这么说话?

  楚云犹未感觉不对还要再宣泄一番,殿中群臣却已经不能忍受他的愚蠢,直接打断了他的话,厉声道:“陛下慎言,先帝曾有言,帝与士族共天下也,楚国非陛下一人之天下,乃诸家之天下,广陵郡公声威煊赫,于我楚国有大功,他既抱病不能至江陵,陛下当遣使慰问,而不是受陛下此辱,陛下当下诏向广陵郡公致歉,此风万不可助长,否则我朝将国之不国,覆亡便在旦夕间!”

  楚云闻言只觉瞠目结舌,不敢置信道:“尔等在胡言乱语什么,皇帝给臣子道歉,亘古未尝闻也,这岂不是纲常失序,阴阳逆转的大祸吗?”

  一道显得有些阴恻恻的声音于殿中响起,“弑杀君上,血洗宫廷才是真正纲常失序、阴阳逆转的大祸,圣人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有法家的皇帝才不会犯错,陛下是要做法家的皇帝吗?”

  一听到法家二字,皇帝顿时呆住,殿中的氛围都瞬间不同,再加上“弑杀君上,血洗宫廷”八个字,一下子所有人都冷静了下来,还不至于走到那一步。陆逊不来,但仗还是要打,只不过大多数人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唯独洛希没有,因为在他看来,这已经是必败的战争。如此混乱的楚国内政,如此废物的皇帝,怎么可能打的赢魏国,魏国比之前三代皇帝时虽然在逐渐走下坡路,但至少皇庭权威依旧甚重。

  楚国凑了三万步卒乘船前往支援益州,使益州大都督统率,试图将魏国赶出汉中,结果未出洛希所料,三战而三败,定军山一战,楚国三万步卒全军覆没,魏国大军衔尾追杀突入成都,预示着整个蜀地的陷落。战报传至楚国,江陵震怖,群臣再次齐聚皇宫,有大臣于殿中高声道:“益州陷落,如今唯一所恃者,长江坚城,当遣精锐固守夷陵诸城,否则魏军顺流而下,江陵危矣,楚国危矣!”

  楚云闻听成都陷落早已吓的六神无主,问政于洛希,洛希根本就不想理会他,但最终还是说道:“陛下不必焦急,长江上铁索连横,又有夷陵坚城守卫,魏国不可能顺流而下攻城略地,不过君王不立于险地,臣以为还都建业,当是上上之选。”

  对楚云这种平庸的君主,洛希不认为他能带领楚国夺回益州,既然如此,那远远躲起来,不要被敌国所俘虏,或许是他所能做的最大贡献。

  楚云闻言眼中一亮,殿中群臣所给出的意见中,洛希的最合他心意,当即道:“姑苏郡公所言极是,朕以为此刻当务之急便是还都建业,姑苏郡公与朕同行,朕重重有赏。”

  洛希揉了揉有些发疼的太阳穴,而后便见到萧成在隐隐笑着,见到洛希望过来,轻声笑道:“倘若是本公,当使郡公镇守荆州,主导荆州事务,而不是带在身边,皇帝可真是,愚不可及啊。”

  萧成语中对皇帝已经没有丝毫尊重,甚至全是嘲讽,洛希不知道在这殿中有多少人和萧成一般,毕竟就连一向恭谨待人的自己都有些厌恶楚云。

  曾经以才气风流而闻名天下的江东,豫章郡公洛楚,有美周郎之称的大都督周公瑾,何时才能回到那个光辉的时代呢?

  ————

  褊帝以长继位,而偏瑕无能,胸狭器小,秉政多急,过而不思,享国日久,社稷未堕,盖不虐民而列国皆无圣君矣。——《南史·楚本纪》

  第779章 人事起须天命终!

  自苍莽辽阔草原而来的鲜卑人,沿着曾经西进的道路,穿行于巍峨苍翠连绵的丛丛山岭,重新踏足在辽东茫茫的平原上。

  最先数百鲜卑人身上披着半身铁甲,一些甲上带着斑驳锈迹,腰间佩以铮亮弯刀,背负弓矢箭壶,领头的乃是慕容部贵族,望着面前的部落首领,大步流星的走过去给予大大的拥抱,“尊贵的独孤部首领,大单于祝愿您,愿长白山的神灵永远庇护您。”

  慕容详大马金刀的坐在毡帐中,饮下一杯茶酒后径直说道:“尊贵的独孤部首领,单于使我前来对您言语,蒙苍天所庇佑,全鲜卑人的单于,郑重而敬重的请求您率领所有的子民,追随鲜卑的旗帜,归于大夏的统治,单于将会遵循苍天的意志赐予您愈发尊贵的地位,胜过在辽东的苦寒艰难,丰饶的牧场,成群的牛羊,数之不尽的奴隶,都将是单于赐予您的,这是我来时单于让我带给您的礼物。”

  说着便让手下捧上璀璨的黄金,又在不经意间摩挲着自己珍贵的黄金珠玉饰品和器具,孤独及看着眼中直发热,慕容部这群人西进后可真的是发达了,孤独部却还在辽东过着冬天硬抗严寒,为了生存下河捕鱼、进山捕猎的艰苦日子,两相对比,孤独及顿时满满的不平衡,沉声问道:“单于允诺给我部的东西可是真的吗?我孤独部庞大无比,仅仅男丁就有过万,这可不是小数目。”

  慕容详暗嘶一声,竟然有这么多人,转而就是大惊喜,果然来这里没错,这些人披上甲稍加训练就是顶级的兵丁,若是彻底统一鲜卑所有部落,还有谁是我大夏对手,慕容详正要回答便听到外间传来喧嚣声音,稍倾独孤及的儿子脸色怪异的走进来低声道:“父亲,外面有燕国使者求见。”

  嘶~

  燕国使者竟然在这个时候出现,独孤及还没有反应过来,便见到一人走进,抱拳作揖道:“尊贵的独孤部头人,奉燕国大将军及丞相的命令,我出现在这里,您可以称呼我为慕容成。”

  听到这个自报家门,慕容详顿时将手放在腰间的弯刀上,杀意凛冽的盯着慕容成,独孤及让慕容成坐下,慕容成转头问道:“你便是鲜卑慕容氏的族人?此番前来辽东,可是要认祖归宗,稍倾随吾返回燕国,大将军会欣喜的。”

  “口出悖言,敢尔!”

  慕容详听闻此言,顿时愤怒抽刀就要血溅毡帐,独孤氏族人连忙将其拦下,慕容成略带着嘲讽笑了笑慕容详,而后向独孤及施施然道:“头人,在辽东千里的土地上,您的威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知晓,大将军深深地仰慕您,我等皆同出于大鲜卑山,乃是同源,如今我族以燕为号,燕氏、慕容氏、贺兰氏俱称为燕人,独孤氏,大鲜卑山源流旧人也,亦当以燕为号,归于诸夏,莫要学草原慕容、燕及拓跋,名夏实夷,高贵者不觉,而落于卑贱,岂不荒谬。”

  眼下的场面是独孤及未曾料到的,但正如慕容成所说,他在辽东纵横这么多年,凭借的就是勇猛如虎的凶悍以及敏锐如狐的狡诈,慕容成和慕容详之言,他微微思考后,就已经有了决断,拒绝燕国的招揽,慕容成悻悻而走,慕容详大喜过望,二人交换信物约定此事。

  待二人皆离开后,独孤及之子好奇问道:“父亲,您不是经常说,唯有前往南国才能让族群壮大有好的生活吗?现在燕国前来招揽,为何不愿意加入燕国,反而选择草原上的夏国,据说草原上同样严寒彻骨,不适宜人生存。”

  独孤及咧着嘴发出无声的笑,而后缓缓说道:“燕国力小却倨傲,表面上待我等亲近,但实际上内心中对我有鄙夷,若是这般投靠,结局还未可知,夏国据有万里之土,控弦数十万,待收拢鲜卑各部,其实力之强,足可称天下第一,我独孤部,乃鲜卑五大部之一,自然据有尊位,所谓艰难,何时与尊贵者有关?

  不过,燕国慕容承光,悍勇无比,纵然是我也深深敬畏,他不是凡人,我看他就快要杀死那个燕国单于,自己称大单于了,他既然来招揽我孤独部,那其余的部落自然不会放过,现在燕国虽弱,但翱翔天际的雄鹰,都是从雏鸟开始,不能和燕国关系太差,日后或许有投靠之日。”

  朝日初升起,曦光洒下,蓟城诸门洞开,有十数骑士飞奔而来,皆着玄衣绣飞禽,背后插金色旗帜,在燕国中,这些人被称作“金旗绣衣使者”,只听从慕容承光的命令,守城卫士根本不敢阻拦,当即放这些人入城,沉重的马蹄声踏破城中寂静,早起出行的城中百姓慌忙避开这些横冲直撞的骑士。

  经过燕国的治理,幽州蓟城是当之无愧的北方第一城,城池高厚,御守利器严密,这座城池的主人表面上属于燕氏,但数遍燕国中百姓,只知道丞相、大将军慕容承光的名字,慕容承光已经走到加九锡、出入警跸、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地步,距离当年曹操夺汉朝帝位,只差两步而已。

  这些骑士很快就从侧门进了大将军府,蓟城中的权贵皆得到消息,猜测着发生了什么事,待皇宫大开,群臣上殿,慕容承光带着小皇帝端坐于皇位后,清嗓高声道:“我大燕自辽东兴起,时至今日,两百年矣,如今据有幽州、辽西,数败南国,铁骑南下,如入无人之境。数十年来,掠其百姓数以十万计,于天下间可称雄矣,然南国兵多将众,守御颇严,掠其民食,难夺城池,不夺城池则南国无以破,其概因我大燕虽强然众少。

  本公有一大事要宣布,诸卿皆静听,日前本公派遣使者前往辽东,收揽其骁勇之士,以为我用,鲜卑宇文部,同出大鲜卑山源流,愿归顺我大燕,又有辽东三十三部,皆愿为我大燕所用,此番我大燕将再盛数万铁骑精卒,大燕壮哉!”

  嘶~

  慕容承光之言,顿时让殿中群臣皆站不住脚,没人想到慕容承光无声无息间竟然作下这等大事,燕国实力将大大增强,正要有人问是否为真,便见到有人快一步冲出而后匍匐在地上,大大张开双臂高呼道:“陛下万安,臣有谏言奏,丞相为我大燕殚精竭虑,立功甚重,募集数万辽东健勇,不吝于再造,如此大功,不赏不足以定人心,爵封大公,当可酬劳,臣死谏。”此人谏言一出,哗啦啦跪下一大片人,皆高呼慕容承光功劳盛大,这下所有人都反应过来,燕国政治与中原到底是有所不同,大多数人都认为理所应当,唯有燕氏皇族想要说些什么,但面对凶厉的慕容承光亦呐呐不敢言语,就在这殿上,慕容承光受皇帝册封为辽西郡公,燕国臣子都有些恍惚,慕容承光夺位看来是不可逆转了,不少皇族望着小皇帝,已经开始准备投靠慕容承光了。

  慕容承光毫不客气的接受辽西郡公之位,慨然说道:“陛下信重,诸卿宾服,使本公有今日,本公必不负大燕,辽东诸部新服,本公将亲往检阅,而后尽起我燕国大军,军临并州,一统代地,据旧日赵国山川形胜,为我燕国造万世基业,壮我大燕。”

  慕容承光一手按刀柄,意气风发,向整个燕国发出了自己的政治宣言,从殿外照进的阳光,穿过群臣,无数交织的影子落在他的脚下,他的身躯是那么高大,就仿佛将整个燕国踩在脚下。

  凛冬城中百姓依旧在每日加固加高城墙,凛冬不是一日能够建好的,种地、建城、渔猎,每日都很是忙碌,现在的凛冬城已经颇有规模,城中房屋亦不再是茅草房,而是能够御寒的厚重房屋,在石头中糊着一种特质的胶状物质,能够大规模的增强御寒能力。

  一行敢战士从外飞奔而入,宛如虎豹般矫捷,洛襄冲进洛宫后,面带惊喜道:“兄长,果真如你所料,燕国收揽诸胡部,我洛氏向南的道路被打通了一些,试图聚集围攻凛冬城的部落亦少了很多,不过根据燕国传回的消息以及我族自己从胡人口中打探到的,鲜卑夏国同样派人来到了辽东收揽鲜卑胡部,其中大部分皆臣服于鲜卑夏国,是个不小的隐患。”

  慕容承光之行,是洛攸使人与他言说,目的便是使辽东胡人为其所用,以免这些胡人于辽东生事,洛氏不行是因为洛氏族人太少,同化太难,而燕国本就包容迥异,最为适合给胡人初步汉化,如今看来果然有效,洛攸沉吟道:“燕国和鲜卑收揽胡人能暂时解我族威胁,鲜卑夏国于草原已经近乎无敌,至今未曾一统,不过是不愿意造成损伤,孜孜不倦收揽辽东胡人,所图不小,并州、魏国,谁是鲜卑夏国的目标,还是西域?”

  洛襄闻言忍不住担心问道:“兄长,草原鲜卑性情桀骜,未曾汉化,不通礼仪,强盛势大,诸夏危矣,我族可要通知诸国击之,若再等胡人兴盛,纵然天命击破,然其势已成,不能战而胜之,太过荒谬。”

  洛襄之言,便是洛氏道破天命本质,正如秦兴周亡,乃是定数,洛氏违逆,便受天谴,秦国明君盛出,独树一帜,及至后汉末年,天下虽败,汉不亡也,有苍天为之托底,定有刘氏要兴盛汉朝,洛霄破之,汉朝并未立刻消亡,足足数十年后,才由曹操夺位建国。洛霄所为,使汉朝衰微兴亡,不由天定,而由人定,刘备若有光武之能可兴汉室,然天下乱局,最终后汉覆亡,只立一割据政权。

  天下事,在乎天命,在乎人事,便是如此,天命不失,人事难行,此所谓时势造英雄。天命已失,俱在人为,人能为之,天命新降,人不能为,天命不现。胡人天命同此,洛氏破其命,苍天便不特助胡人,不再有天骄落地,然而若胡人天骄太盛,搅动大势已成,纵然不凭借天命,亦能对诸夏战而胜之,那便万事皆休,洛氏亦无办法。

  这正是姬昭于合道之地所见时所闻,胡人据有天命,苍天助之,然诸夏有洛氏,那便是有他这个天,苍天之命是天命,素王之命亦是天命,背负在洛氏身上的责任极重,称之为领袖,毫不为过。

  洛攸摇摇头道:“诸夏列国皆未曾将胡人放在眼中,正如胡命昌盛的谶语无人相信一般,刀剑不曾加身,便不知疼痛,空说再多亦无用,大祭司已将破除胡人天命之法述之,我族静等即可,待鲜卑侵之愈急,使列国痛彻,天下警醒,那时再言胡命谶语,南国不曾知,若有北国协力,亡胡之事可谈。”

  洛襄闻言微微叹口气,若是能少流血自然是少流血,但很多事并非如此简单,如今列国君主俱是平庸之徒,无有慨然于天下志者,若是魏武皇帝、汉宣烈皇帝等活着,绝不会这般艰难。况且如今列国皆不稳,或有内忧,或有外患,无暇他顾,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说天下大势,在不断地向着胡人有利的方向而去,其间天命和人事相互交杂,就连洛氏都厘不清其中变数。

  ————

  鲜卑纳诸部,其广之盛,抵极北海,南接郡城,东却朝鲜,西击康居,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牲畜千万,乃立庭于阴山盛阳,王帐覆盖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引弓之民皆归焉,尽据匈奴故地,尤有胜之,其势威隆而不显,其力甚强而不攻,南交曹魏,东联辽燕,俱为友好,其主曰能,分立诸部,秣马厉兵,曰游牧胡也,立国之器也,真英主哉。——《北史·鲜卑列传》

  第780章 风起西域为哪般?

  中原是天下的正中,在传统的观念中,天下风云俱出于中原,而四方则是被忽视的角落,然而正如棋盘中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天下四边不是可有可无之物,燕国起于辽东,足可见之。

  十几年前,洛星的孙子洛乌自昭城归于西域,便在混乱的西域整肃无双城,誓为家族守下这片土地,十数年来,他一直都关注着中原和草原的消息,概因西域的地理位置导致它始终是诸多大势力冲突的枢纽,中原和草原大势会极大的影响西域。

  洛乌于三年前病逝,由其子洛谷继承神庙大祭司之位,开始试图收拢混乱一片的西域,组建围绕神庙的诸国联军,而后来自魏国的消息便一条条传入了西域。

  当其时魏国攻克蜀地,士族皆出降,士族领袖迁往长安,司马懿威望日隆,于托孤大臣中已独占鳌头,远胜宗亲皇戚,当他率领大军返回长安时,无数士人为之欢呼,汉灵帝时生人,历经汉愍帝、声帝二朝,入仕曹魏,武皇帝时得重用,历经武帝、文帝、明帝,受先帝托孤,四朝老臣,清流砥柱,士人领袖,他几乎走到了人臣声望的顶点。

  伴随着攻陷成都这一场大胜,魏国却并未安定,政争反而愈发激烈起来,士族与宗族间的矛盾愈发深刻,江东士族的成功给予了魏国等极大的启发,自曹操时代以来所采用的重宗室政策,在宗室不成器的当下,迎来了巨大的反噬,魏国士族不甘心屈居于宗族之下,司马懿在这股浪潮中被捧得越来越高。

  司马懿自然感受到了自身处境的危险,便产生了急流勇退的心思,这让他的儿子们颇为不解,任何士族的终极目标都是成为掌控一切的权臣,父亲有这个机会为何却要放弃呢?

  司马懿冷声解释道:“先汉后汉多少臣子依仗着一时的权势占据了比皇族还要尊贵的地位,但最终的结果又有谁是善终的呢?

  唯有洛氏能全身而退,博望武烈侯霍光若是没有洛氏,他摄政的下场不会好,周懿王和汉仁宗孝惠皇帝那样仁慈的君王又有多少呢,要么如同武皇帝更近一步,要么就三族死无葬身之地。

  士族们让我去做那争权夺利的刀剑,简直做梦,纵使一时煊赫,但秦汉以来哪有臣子能和皇族所争斗的呢,如今已经不是世卿世禄的邦周,唯有皇帝是千年不易的,纵然为父权势煊赫,难道你还能继承这份权势吗,难道孙辈还能扶保富贵吗?

  到那一日,皇族的清算就会到来,家族的覆灭就会到来,这就是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一人之下的那个位置是毒药,不要沾染。”

  司马懿的话如同重锤砸在每个人心里,但急流勇退亦不容易,功劳太大,不能不赏,三公之位,封爵赐土,以及赐下九锡等荣誉,一件件砸的司马懿恐惧无比,他刚刚回到长安就被解除了兵权,而今又将他捧得极高,而后又有人撺掇着曹爽去攻伐河东或是南阳,若是能为魏国收服这两地,功劳不逊色于司马懿。

  如今的并州晋国可谓是一盘散沙,汉国曾经试图将之纳入统治,但最终失败,现在大大小小的诸侯各自分散,但面对外敌则能够团结一致,所以魏国和燕国一直以来都未曾大肆攻伐这里,至于汉国更是不可能,一旦进攻并州,粮道定然被呼啸而下的燕国铁骑所截断。

  慕容承光在得到辽东鲜卑兵源后,终于下定决心去征讨并州,天下诸侯中,攻伐并州燕国应当是最轻松的,概因魏国和汉国进攻并州这样的山河形胜之地,都要经过天然的山川险阻,唯有燕国以上临下,且燕代一体,无论是通过北地长城,还是通过山中通路,都能够长驱直入并州的几块主要盆地。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