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262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262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如果丞相的权力过小,那就要事事请示,这样效率就一定会变慢,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行。

  相制正是因为君主一人无法处理政务才出现的。”

  这么一算就非常的清晰,吕雉当然清楚一刻钟处理不了一件事,很多君主甚至一件事都要琢磨很久,大多数都按照惯例下面直接在做。

  “您说的是对的,政务的繁杂不是君主一人所能够面对的,应当给予宰相足够的权力。

  但是如何防止宰相篡权呢?”

  在春秋时期,宰相篡权夺取君主权力的可不仅仅是一家诸侯国。

  洛辰微微笑道:“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国家真正的大事,不在于宰相所处理的俗务,而是祭祀和战争。

  政务是这世间最繁杂的事务,辰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有史以来八成左右的君主都没有能力去处理。

  但是战争却不一样,这是一种极其重要,却远远比政务要简单的事情,因为军队的本质是威慑。

  政务需要一条条的政策,而军队只需要放在那里。

  君主有军队,宰相没有军队,君主就安稳了。

  始皇帝设置太尉,与丞相同级,作为武官的最高,但是又不常设。

  在辰看来这是没有必要的,应当规定皇帝为军事方面的最高主官。

  即,不仅仅高级将领由皇帝任命,即便是中级将领同样要经过皇帝的亲自任命,皇帝应当定期召见这些中级的将领。

  立下大功的将领则为他们佩相印,轶比丞相。

  毕竟能走到这一步的将领身上定然都有彻侯的爵位,只要君主愿意为他们加封,没有人不愿意,从此他们就是您的近臣。

  而且您不需要担心,即便是相权扩大,终究有君臣之别,不可能超过君主,只要您控制着高级官员的任命,这只能是一种防止大汉出现昏庸之君的制度。”

  洛辰这番话进言了三件相互联系的事情,即加大宰相的政务权限,削弱外朝的军队人事权,武官的顶点是文职。

  吕雉自然听懂了,洛辰对制度设计的核心就是“对朝堂强文抑武,对皇帝抑文强武,对宰相则控制其结党营私的能力”。

  皇帝和宰相各司其职,这样就可以让朝廷顺利的运转起来,不会因为皇帝的瞎操作对国家根基造成损坏。

  洛新望了自己的弟弟一眼,心知洛辰真正的目的就是扩大相权,至于削减外朝军权根本就是虚言,这玩意不是想削就能削的。

  洛氏一直以来都更加注重政务方面的人才,比如说文宣二公这样的天才,像武公这样的当然评价也很高,但还是不如文宣二公。

  吕雉沉吟了片刻,说道:“朕以为丞相的权限的确是需要扩大,现在天下疲敝,事务极其繁杂,理应交予丞相足够的权力。

  裁撤太尉同样可以,但是大将军应当保留,作为奖赏,相印不可以轻易示于人,等到天下安定可以按照公子辰的方法尝试。

  公子辰还请将官制一并道出,朕将会在过几天的朝会上公布。

  朕摄政天下,是该有一番新的气象。”

  洛辰讲,吕雉和洛新听,从午后一直说到晚间,即便中途不断上水,洛辰还是口干舌燥。

  “朕今日听君一言,大汉百年社稷安定。”

  殿门之前,吕雉感慨的对洛辰说着,“三日后的大朝会,您也来参加,天下人该见见您这位洛氏的俊杰。”

  ————

  皇权与相权的争夺是世界古代政治永恒的主题,秦王朝实行了一种极端的、极其依赖君主个人能力的君主**制度,在这种制度崩毁之后,汉王朝的官僚开始尝试探索新的国家治理制度。

  在吕后摄政时期,一种维护中央集权,但却迥异于秦王朝君主**的制度出现了,这种制度直到现在还具有极其进步的意见,在这套制度的支撑下,汉王朝得以快速的强盛起来,并延续了较长的国祚。

  接下来笔者将会用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这套制度的核心。——《汉王朝兴衰史》

  第285章 汉承周室,其命维新(一)

  未央宫,当晨光照在这座巍峨的宫殿之上时,那种勃勃的生机,是难以明言的。

  宫殿的主人刚刚醒来,早已等待好的宫娥悄无声息的一队队向寝宫之中走进。

  毋庸置疑,这里是天下的中心。

  本来在吕雉摄政之后,她是想要搬到刘邦曾经居住的长乐宫,以此彰显自己的地位,但是最终被洛新劝阻了。

  “太后若是搬到长乐宫去,天下人或许会以为您是先帝的继承人,您又不是皇帝,这样一来摄政的位置岂不是很尴尬吗?

  况且您进位摄政,已经是天下最尊贵的人,群臣现在熟悉了到长乐宫中听政,日后自然会习惯到未央宫听政。

  您无须依靠长乐宫来震慑人心,未央宫会超越长乐宫,成为天下的中心。

  况且,臣还请您多多关爱陛下,他是您唯一的儿子,长乐宫是他的居所,您这样直接占据,难道不是伤害母子之间感情的行为吗?

  臣认为这样做是不妥的。”

  吕雉又是欣喜,又是羞愧,接受了洛新的劝说,于是继续居住在未央宫。

  然后果然如同洛新所说的那样,群臣很快就习惯了未央宫成为新的政治中心,长乐宫则门可罗雀,基本上是洛新前往教导刘盈,不过成效并不大,刘盈和他的母亲比起来,天赋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随着钟声响起,大臣鱼贯而入,走进殿中,然后就见到一个颇为陌生的年轻面孔正端坐在殿中。

  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但是眉心之间的那一道圣痕实在是过于暴露身份。

  略微低级一些的官员还在议论这位新出现的洛氏子身份,当日参加过未央宫会议的一班重臣已经猜到这位就是洛氏第五子了。

  而且看他的位置,这是已经见过太后,而且太后对他的才能很满意,众人心中不由一凛。

  按照洛新所说,这是一位擅长典章制度的洛氏子,任何制度的变革都会引起权力的变化,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不由得众人不慎重。

  吕雉带着刘盈来到正殿之中,这种极为正式的朝会,群臣齐齐下拜道:“千秋万岁,大汉万年,太后万安,陛下万安。”

  吕雉与刘盈回拜,“众卿安。”

  群臣三拜,摄政与天子一拜,这是从素王时期就传下来的规矩,由洛亦在刘邦时代带入汉王朝。

  先是洛新向太后,皇帝,群臣汇报这一段时间的工作。

  在洛陵前往草原重创匈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之后,大汉既无外患,又无内忧,内部各个诸侯王与汉廷关系亲近,开国功臣集团强势的情况下,整个天下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再也没有战事。

  “太后足不出房舍,而天下晏然。”

  洛新用一句称赞作为汇报的结尾,然后回到坐席上,吕雉笑道:“东阿侯所言,众卿都听清了,可有所言?”

  能拿到这里说的,基本上都是处理妥帖的,汉初豪华的能臣集团,处理这些事还算是手到擒来。

  吕雉见到没人发言,决定开始抛出洛辰的献策。

  “先帝创业十三年崩殂,朕摄大政,眼见天下失序,心忧不已。

  但是如今的大汉,有丞相左右尊卑不分,郡守国相上下不分,关中之郡,山东之国,轻重不分,朕要重新厘定上下,调和阴阳。

  这天下之间难道有主干不茁壮,却枝繁叶茂的吗?

  这天下之间难道有支流比大江大河还要充沛的吗?

  想必是没有的。

  天子是诸夏的共主,皇帝是大汉的主人,一切内服王侯都从皇帝而出,一切外服王侯都向天子纳贡。

  大汉承接了周的天命,素王曾经说,周族虽然古老,但却背负着革新的天命,现在的大汉同样如此。

  邦周时,三公是如同公爵一样尊贵的,位在众多的姬姓宗亲诸侯之上,大汉同样应当如此。

  天子之位,至尊至贵,承天受命,是天下万民之父,是诸夏共主。佐天子者,称大丞相,位在内外服诸王侯公卿百官之上,金印金绶,食万五千石。

  佐皇帝者,称丞相,位在诸王侯公卿百官之上,金印紫绶,食万石。

  佐丞相者,御史大夫,同诸侯王及万户彻侯,位在彻侯百官之上,银印紫绶。

  裁撤太尉,以大将军为尊,位比御史大夫,银印紫绶。

  九卿职能驳杂,多有推诿,天下疲惫,不可如此,朕之后会重新划分,务必使权责清晰,同彻侯,银印青绶。

  王国相银印青绶,但位在九卿之下。

  两千石郡守及郡国相,以郡守为尊。”

  一桩桩一件件,听在大殿众人耳中,只听出了一件事,尊中央皇帝,贬地方诸王。

  这是要明确皇帝中心本位,皇帝和诸王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就连辅佐皇帝的也要胜过诸侯王。

  所有和皇帝有关的,都有明显的升格,之后再也不会有谁更尊贵的争论了。

  也许在普通人看来这只是一件非常小事,但实际上这却是关系着一套政权是否高效的关键所在。

  如果高低不明,尊卑不清,权力相当,最终出现的结果就是谁也不要想做成什么事情。

  一直会显得无限的党争之中。

  洛辰所构建的体系,完全是为了让一个国家正向的前进,要提高效率,但这套体系同样有极大的问题。

  但在目前这个天下疲敝的状况之中,要集合全天下的力量恢复生产,那么这种体系执行效率高的体系就是必要的。

  况且洛辰所构建并不是秦王朝那种三公九卿,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的精髓就在于九卿职责的划分。

  而且洛辰还在官制之中再次将天子和皇帝这两个概念分开,辅佐天子的,和辅佐皇帝的,是两个不同的官职。

  现在的大汉还不够强大,等到日后大汉像邦周那样让四方宾服的时候,这两个官职所代表的意义才会完全的体现出来。

  为了那个梦想之中的诸夏,从洛亦开始,到洛新,洛陵,一直到现在得了洛辰,都要努力。

  第286章 汉承周室,其命维新(二)

  即便是萧何张良这样的才智之士也不可能想到那么长远,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朝廷的地位一旦提高,他们这些人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

  一个千石的官员,一旦外放,甚至能够担任两千石的国相,之后再转任两千石的郡守,最后回到长安担任九卿,这就是最完美的晋升流程。

  最妙的是,这些调整影响的是王国之内的官员,而不是那些诸侯王。

  大丞相一看就不常设,对目前的大汉来说,天子和皇帝也还没有彻底区分,位在诸侯王之上的只有丞相一个人。

  作为皇帝佐贰,丞相的地位本来就极高。

  除了赵王这种实权诸侯王之外,像是国力较弱的诸侯王,本就不敢得罪丞相。

  洛辰之所以这么搞,是因为他知道现在这种貌似平静的景象维持不了多久,当初周王朝的时候,诸侯之间杀得昏天黑地,为什么呢?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