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136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136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楚国士卒四散而逃,甚至纷纷跳进河中。

  然后被追杀的齐**队直接杀死在河中,堆积起来的尸体甚至将河流都直接堵塞了。

  上游而来的水被人墙堵住,流向下游的则是那些士卒身上汹涌而出的鲜血!

  这样惨烈的场面,即便是昌盛君这种常年统兵的人心中同样难受。

  直到郢都撤退的命令传来,昌盛君心中既是愤怒,同时也稍微松了一口气,这场战争实在是打不下去了。

  楚国的贵族们同样是欢呼雀跃,胜利的战争才能收割战利品,失败的战争则是财富的湮灭,哪个贵族愿意让自己的财富缩水呢?

  昌盛君迅速的开始用那些还保持着阵型的精锐士卒来收拢那些溃散的士卒,等到清点伤亡的时候,他差点没忍住直接提剑把那些拖后腿的贵族都给砍了。

  但这件事就连他的兄长都不敢做,更不要说是他。

  只能按捺下躁动的心,阴沉着一张脸带着整队完毕的楚军离开了这片伤亡无数的土地。

  最终只放下一句狠话,消散在风中,“吴国,楚人会回来,这片土地终究会属于楚人。”

  楚国的退兵让齐将管成林有些诧异,赌徒心理是无处不在的。

  楚国那么大的损失,竟然能干脆利落离开战场吗?

  他向着左右问道:“楚国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并没有失去还手之力。

  不想着杀回来,竟然就这般直接退去了吗?

  这其中会不会有诈,想要等我军前往追击之时,然后伏击。

  这南方水道纵横,齐国大军的确是不擅长追击之战。”

  管成林的家臣便说道:“家主,我军本就是援助吴国而来,并不是要与楚国决一生死。

  既然楚国已经退走,便在这里等候几日,看看楚国到底是不是真的返回国中。

  若是楚国不想再同我军作战,便直接上禀国君即可。”

  吴国君臣见到楚国退去,颇有一种劫后余生之感,这土地献的对啊,这不就把性命保下来了。

  虽然吴国的社稷没了,但是吴国的宗庙还在,至少祖先的祭祀没问题。

  况且吴国虽然向齐国献土,但是以齐国的体制,之前的吴侯,现在的吴君,依旧能够得到大片的封地赋税。

  楚国战场之上认输退场,齐国君臣在临淄城中大声欢笑。

  齐公朗声笑道:“从厉王时起,楚国就是诸夏强国之一。

  八百多年来,四千里的国土,列国之中位列第一,还有百万的能征善战之士,却败在我齐国的手中。

  众卿,从先祖桓公霸业到现在多少年了?”

  群臣纷纷笑道:“国君,五百年了!”

  齐公又是兴奋,又是感慨地说道:“是啊,五百年了。孤身上这公爵的爵位还是五百年前,管子辅佐先祖桓公称霸天下得来的。

  当时就是联合着中原诸侯,在鄢陵之地击败了楚国。

  现在齐国独自就击败楚国,这样的威势,即便是先祖桓公霸业之时也未曾有吧?”

  齐相吕忌同样笑道:“国君,八百年的齐国,未曾有如此兴盛的时刻,应当到宗庙之中祭祀先祖,将这等荣耀的时刻上禀祖宗。

  若是之后再在中原击败魏国,齐国真就是天下第一了。

  现在应该立刻给管卿下令,不要再和楚国纠缠,带兵回到中原休整一段时间。

  然后援助韩国,让魏国君臣知晓,谁才是中原第一强国!”

  刚刚和楚国血战完自然不可能直接再次投入战场,士卒是受不了的。

  尤其是长时间的没有回到家乡,齐国的变法又不像是秦国那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

  韩国,新郑。

  韩国君臣接到齐楚之战的结果时,都愣住了,“齐国竟然如此迅速的击败了楚国,真是难以置信。”

  虽然对齐国击败楚国还是有信心的,但是这么迅速还是出乎了韩国君臣的预料。

  若是早知道齐国这么强,韩国或许就不会那么急躁的去攻打王室的土地了。

  赵魏两国同样没想到齐国会胜利的这么快,尤其是现在打韩国都碰了一头包,这让他们有些不安。

  韩国拿下了宋地之后,再次回了一波血,有了继续和赵魏两国血拼的本钱。

  韩国君臣颇有一种,流干最后一个宋人的血之前,决不投降的架势,这让赵魏两国感到很是头疼。

  赵侯面上带着忧虑之色对魏侯道:“齐国击败了楚国,从双方的战争之中能看出,齐国的确是天下强军。

  现在他的军队回师中原,一旦休整完毕,就一定会西向而来。

  魏侯,这是能和魏国争锋的强国,孤很是为您和魏国感到忧虑啊。”

  魏侯被激,愤然道:“赵侯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昔年魏武卒三万大破楚国三十万,这样的楚国难道也值得重视吗?

  齐国即便是战胜了楚国,难道有什么价值吗?

  就像是地上的蚂蚁,即便是一个婴儿一脚踩过去,同样能够踩死,难道这个婴儿就能战胜成年人吗?”

  魏侯将楚国比作蚂蚁,将齐国比作婴儿,可以说是相当的狂妄了。

  赵侯却拍掌喝彩道:“魏侯真是雄霸之姿,想来齐国定然不是魏国对手,孤与赵国便追随着您和魏国,定能迎来胜利。”

  当齐**队休整完毕踏上这一片战场,齐国和魏国就知道双方都小瞧了对方。

  双方的精锐都是百战精兵,都是用大量金钱浇灌出来的战士。

  短短数十日的接战,双方就同时确定了一件事。

  “这会是一场长时间的对峙战争,短时间之内根本是不可能分出胜负的。

  直到其中的一方出现了战略或者战术上的重大失误,这场战争才会结束。”

  对于这种长时间、大规模的对峙,诸夏列国可真是太有经验了,之前的联盟作战基本上都是这种。

  齐国和楚国的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一年多,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战争没有人知道会持续多久,但双方都开始按照五年时间开始准备。

  一道道防御性的工事在关键性的城墙之外开始布置,还有那些兵家必争的城池,运粮的通道、存放粮草的地点,双方开始大量的派遣细作探查消息。

  在对峙之中,双方还不断地试探着,大量的小规模会战和一些关键节点的争夺,血腥的杀戮没有一刻停止。

  这是一场两国之间综合实力的比拼,不仅仅要拼粮草,还要拼士卒的精锐程度,将帅的指挥能力,甚至还要拼运气,天时地利,全方位的竞争。

  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之中,时间匆匆的溜走,春去秋来,寒冬凛凛,手握着最肥沃平原的齐国渐渐占据了上风。

  齐国本就是膏腴之地,又有吴国平原产出的粮食,郑地和宋地都是产粮大地。

  魏国的土地还算是肥沃,但是赵国之中,山地较多,在这种对峙之中完全没法给魏国提供帮助。

  赵魏两国敏锐的感觉到了形势的变化,开始寻求主动出击,希望能够找到破局的机会。

  当然,这并不是说赵魏两国就完全没有机会,因为这是一场发生在韩国土地之中的战争,赵魏两国是随时可以退回到国中的。

  赵魏两国认为,即便拼消耗拼不过,但是魏国和赵国的强兵依旧拥有着决定性的实力。

  魏武卒天下无敌!

  第140章 秦国背刺,齐魏终结

  从函谷关到东海之滨,五千里的广袤疆域之上,赵魏韩齐四国对峙了数年,双方都感觉到决战的时刻似乎就要到来了。

  这可能是数十年来诸夏大地之上,质量最高的一场大战,魏国是老牌的中原霸主,变法的成果还在支撑着魏国。

  齐国则是变法革新的新贵,拿下淮泗,击败楚国,吞并吴国的东方霸主。

  韩赵都有强兵劲卒,实力不可小觑。

  秦楚燕这边疆三国同样在关注着这一场战争,秦国之前和齐国一同围攻魏国在淮泗的土地,但在齐国转道向南之后,却和魏国在河西签署了和议。

  双方约定互不侵犯,秦伯还和魏侯歃血为盟,保证绝不参与魏国和齐国之间的战争,秦国现在国中凋敝,只希望魏国能放过秦国,让秦国休养生息。

  魏国昔年因为大量贤才的投奔而兴盛,但这些人才成为新的贵族之后,同样开始排挤那些新进入魏国贵族官僚队伍的士人。

  许多在魏国之中郁郁不得志的士子都前往秦国为官。

  卫鞅从一介白身一跃成为执掌秦国国政的左庶长,还有落魄贵族一跃执掌秦**事大权,这都是极好的榜样。

  尤其是当前列国,伐交频频,所有的国家都是朝盟夕叛,不要看现在魏齐两国打生打死,一旦有利可图,立刻便能重归于好。

  擅长言辞之辩的纵横家更是列国君主的座上宾,这些人对人心的洞察深入到了极致,总能切中君主心中的痛点,列国之间的盟约几乎都由纵横家一言而决。

  八百里秦川,无数秦人被组织起来修建水利,尤其是在秦墨的技术支撑之下,愈发兴盛。

  秦国极爱修建水利,不仅仅是因为水利能够促进粮食的生产,还是因为水利能够控制人口。

  官府只要控制源头,何时开闸,何时断水,为谁浇地,灌溉交钱,这都是收税的上等法门,比起上门逼税的法子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咸阳宫中,秦国的高层团团围在一起,商议着秦国的大事,秦伯、执掌秦军大权的公子胜、魏人梁息,左庶长卫鞅,还有执掌列国外交之事的楚人申城,还有从列国而来的一些有贤才的智能之士。

  面对着众人,秦伯掷地有声的开怀大笑道:“秦国历代先君矢志不渝的便是东出大计。

  昔年诸夏大战因为魏侯卿背叛而功败垂成,先君郁恨而终。

  现在孤有列位大才辅佐,秦国兵精粮足,中原连番大战,定然虚弱不堪,历代先君的大愿,看来是要实现了。”

  或许这也是地缘带来的优势之一,楚国八百多年矢志不渝的就是北上,秦国想的就是东出,他们的战略永远不会改变。

  不像是晋国和魏国,四面八方都能够扩张,于是战略的定性就很差,实力强大的时候没有拿到足够的优势,等到实力衰退的时候,就会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围攻。

  “齐国与魏国之间的大战就快要分出胜负,若是魏国战胜,秦国一可以继续深耕巴蜀,充实粮仓,压迫楚国。

  二同样可以借着魏国与齐国大战之后的疲敝,迅速占领河西,然后围绕着黄河建立防线,联韩结齐,共抗强魏。

  但臣观之,魏国武卒战力已不若昔年之强盛,魏国国中政治昏暗,梁息这样的大才却不能身居高位,还是齐国胜算更大。

  若是魏国大败,我秦军便直接攻占河西之地,压迫河东,筹谋函谷。

  若是能以函谷关和黄河作为天险屏障,再沿着边缘北上高原,与飞地相勾连,就能南向压迫魏国。

  自此便可立于不败之地,纵然是赵魏韩三国联合来攻,秦国亦可以退守函谷关。

  唯一需要忧虑的就是齐国,齐国本就声望卓著,若是击败了魏国,韩国定然俯首,再加上吴国,东方最肥沃的土地几乎就全部落在了齐国的手中。”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