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 第115节

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115节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8:07:41 来源:免费小说

  国相简直气的要吐血了,生死存亡的时刻,顾虑这么多,真是猪队友啊!

  真以为洛侯想见到你吗?

  国相直接站起用力握住齐公的手臂厉声道:“国君!

  不能再犹豫了,您立刻向国中贵族发书,就说齐国战败是因为您的德行不足,请各位忠臣前来临淄商议齐国大事。”

  说着,他的眼中已经满是杀气,紧紧盯着齐公,大有一种你不答应就先把你杀掉的意思,齐公胆寒连声道:“那便依照国相所言。”

  齐相不论是否存在私心,但他对齐国局势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

  各国的贵族都在战争之中损失惨重,楚国这些战胜国的贵族还能够拿到补偿,齐国这种战败国就太惨了。

  国中矛盾丛生,尤其是一些要弥补损失的小贵族,直接开始攻击相邻的城池,还有那些直接被割土的贵族,失去了封地,心中满是愤慨。

  这些怨气最终一定会传导到临淄城中,这就是社稷主的必然宿命。

  接到临淄城中传来的消息时,由于齐公邀请了整个国中的贵族,而且语气很是诚恳,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齐国数十座城池之中的近百位贵族,携带着自己的家臣前往临淄城中。

  ……

  现在距离孔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儒学的昌盛,不仅仅因为洛国一直以来在学宫之中扶持,还是因为昔年孔子门徒的后裔确实贤人辈出。

  想要插手未来的儒家,这些人都需要搞定,尤其是孔子最著名的那几个学生,一定都要放入贤人名单之上。

  实际上对于儒家的现状,现在的领袖人物端木公早就已经忧虑了,他不是孔子那样的圣人,做不到那样的云淡风轻,他对儒家的地位和发展都非常的在意。

  “现在列国之中,居于高位的人,皆是兵法纵横之士,世道崩坏,列国君主重法重术不重仁德,儒家该何去何从呢?”

  所有的学说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建立自己心中的世界而存在的。

  学说被一国君主排斥不要紧,但是所有的君主都排斥,这让儒生怎么能淡定呢?

  “端木公,前些时日我在公子又的府邸之中,见到了昔年洛明公所著的《洛语》原书,其中还有洛氏历代先贤做的注释,甚至还有孔圣的注释。

  我看了一卷就觉得大受震撼,这些思想和儒家无比的贴合,但是却不在我们的经典之中,若是能够吸引这部分经典,想必儒学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室中本就有洛国公族子弟,闻言便说道:“公室之中有无数的秘传典籍,尤其是公室子弟大多聪慧,恐怕在公室之中,孔圣的典籍注释也是极多的,只不过外人不得而知罢了。”

  洛又轻轻地抛出了一个饵,要将儒家这一条大鱼钓上钩。

  ……

  洛国积累的底蕴实在是太过深厚,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之后,吴国陷入了灭亡的境地,齐国陷入了内乱之中,韩国和赵国对魏国伏低做小。

  反观洛国,仅仅是失去了政治霸权,转而开始挥舞文化大棒,通过素王崇高的地位,历代先祖观点各不相同的典籍和洛国学宫的垄断权力,对各种学说和思想在底层加强自己的影响力,这使得洛氏在激烈的学派之争中获得了超然的地位。——《战国中的洛国》

  第112章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随着洛长有序推进自己谋划的时候,齐国发生的惨案再次震惊了列国。

  临淄大贵族出于政治目的对一部分小贵族发动了反攻倒算,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超过三十多位贵族直接死在了临淄城中,包括他们带来的私兵、家臣,数千人在惨案之中丧生。

  “薛元等人,都是先君所分封的贵族,却不思报效君上,反而胁迫国君,达成自己掀起战争的目的。

  多少齐人死在了战场之上,多少贵族的祭祀因此而断绝呢?

  这是何等的虎豹豺狼本性啊,这样的人难道会悔改吗?

  如果不诛杀这样的奸佞,齐国未来一定会再次陷入恐怖的失败之中。”

  齐国的国人纷纷唾骂着薛元等人,为了发动战争,杀死齐人却嫁祸给宋人,这种事情再一次的突破了道德底线。

  从诛杀田昌开始,齐国政治就一直笼罩在血腥的杀戮之中,完全是赢者通吃,败者族灭的残酷模式。

  驻守在淮泗的秦魏两国,见到这副场景,都忍不住打个寒战道:“齐国这些贵族,真的是狠,留在齐国之中祸害自己即可。”

  面对着齐国的不断衰弱,燕侯心中有了一些别样的心思,于是向着左右亲随问道:“诸夏大战之时,燕国抵御北方的胡人。

  这对齐国是天大的恩情啊。

  但是齐国战后却并未对燕国表示感谢,这是不符合礼仪的。

  燕国难道不应该攻打齐国,表示燕国的愤怒吗?”

  燕国国相没想到自家国君竟然想着这件事,燕国抵御胡人本身是出于维护自己疆土的安全,保护齐国只是顺便而已。

  转念一想就猜到,国君是因为姬姜联盟的破裂,洛国不再调和其中的矛盾,所以想要乘着齐国虚弱捞好处。

  “国君,现在对齐国发动战争,燕国必胜,齐国要为燕国割三百里的土地!”

  燕侯面上一喜,然后就见到国相满脸悲痛道:“但是臣却要为国君悲叹,燕国北方八百里的土地都要失去了。

  燕国的土地贫瘠,是因为齐国才存活至今。

  虽然现在齐国虚弱,但是燕国能够灭亡齐国吗?

  等到齐国二十年之后恢复过来,哪怕不进攻燕国,只是坐视北方的胡人涌入燕国,难道燕国还能守住蓟城之北的八百里山河吗?

  臣的家族世代受到燕国的恩惠,却眼睁睁的看着燕国陷入这样的险境,难道能不为国君和燕国而悲叹吗?”

  燕侯闻言不悦道:“难道燕国永远都要做齐国的藩属吗?

  燕国是姬姓的贵胄,现在洛国衰弱,吴国有灭顶之灾,魏国无信无义,韩国不过是魏国的狗,这天下难道还有比燕国更加尊贵的吗?”

  望着燕侯那张脸,燕相实在是想抽他两巴掌,但还是好声好气的哄着道:“国君,燕国有两千里的国土,齐国现在却只有一千里的土地,在燕国的土地上有无数的野人,都可以作为兵员。

  燕国只要招揽人才,按部就班的发展,就能成为楚国那样的天下强国。

  现在攻打齐国,这难道不是将美玉丢弃,却到齐国之中拾取劣石吗?”

  燕相这么说自己都不信,就燕国这块破地,怎么能和楚国那肥沃的平原相比,但是忽悠燕侯是足够的,毕竟燕侯连上田和下田的区别也不知道。

  于是燕国国君歇下了进攻齐国的心。

  洛长并不在意齐国发生的事情,现在他忙着为洛氏转型,为天下寻求之后的道路。

  现在连周王室都没时间顾及,更不要说齐国公室,只要没有覆亡的危机,他就会安安静静地待在洛国之中。

  大战之后剧烈的社会变动随着齐国的血腥惨案,终于彻底的停止,魏国开始了变法,齐国之中本就存在的法家面对稍微统一的齐国,同样开始寻求变法。

  但是魏法家的那一套唯君独尊的术不适合齐国。

  所以一部分人前往洛国之中求学,齐人都知道洛国之中有完整的管仲著作。

  管仲是所有齐人的精神偶像,是素王之下最受崇敬之人,他们希冀着能从管仲的著作找到齐国问题的解决方法。

  甚至齐国公子亲自到了洛国之中拜见洛长,声泪泣下的说道:“洛侯,现在齐国大战衰微,人才匮乏至极,想要变法强国,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齐洛两国是七百多年的血盟,难道您能坐视齐国就这样覆亡吗?

  齐国上下知晓洛国无暇他顾,但还请您看在这么多年的情谊上,还请让公族才俊到齐国出仕,齐国愿以高官厚禄,宗支贵女相配。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齐国愿与周洛共存亡啊!”

  这声声泣泪让洛长怎么能够不动容呢?

  于是感叹道:“公子,您还请起吧,正如您所说的,七百多年的血盟,洛国怎么会坐视齐国覆亡呢?

  洛国之中有专研仲相之学的子弟,便让他们到齐国之中吧,还望公子能多多照料他们。

  希望齐国能够再次强盛起来,早日复兴桓公时的霸业。”

  于是一批公族子弟就这样前往了齐国之中,但洛长说了,若是不愿意待在齐国之中,随时可以回来。

  相当于洛国派了一批人到齐国之中帮扶。各国大力恢复着生产,等待着新一代人成长起来,获得更多的赋税和兵员,随着变法的加剧,魏国之中国野之分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崩溃着,大量的野人被编入户籍之中,成为了魏国自耕农。

  传统的井田制度彻底在魏国被废弃,随着变法的进行,人才的涌入,贵族世袭的制度同样被废除。

  魏国之中能够世袭的只剩下魏侯之位!

  这自然遭到了贵族们的反对,这是大家的魏国,不是你魏卿一人的魏国。

  魏侯卿强势的将变法所有的阻碍都打击下去,那些反对派甚至说服了魏侯的公子来反对。

  反对的谏言是上午递上的,处死的命令是下午下达的。

  魏侯早就想要杀死一位重要的贵族来彰显自己对变法的坚决态度,只是没想到撞上来的是自己的儿子。

  再想一想,七八个儿子呢,不缺这一个,于是直接下令杀死。

  “身为魏国公子,竟然公然蔑视君父,反对强国之计,这是何等愚蠢!

  这样的庸才,难道能够将国家托付吗?

  唯有杀之,才能永绝后患,孤薨后,强国之法才能得以延续。”

  魏国公子难以相信自己的父亲竟然无情到这种地步,悲愤道:“酷法伤民,这难道真的是强国之道吗?

  儿臣为魏国而谏,即便被杀,亦不服!”

  任何人的求情都没用,一位高贵的公子就这样为魏国的变法献出了性命。

  魏侯卿的冷酷无情和对变法的坚持震惊到了所有人,这一下魏国之中再也没有人反对。

  韩国和赵国在旁边看着都感觉胆战心惊,“魏侯卿连亲生的儿子尚且能够下此毒手,难道还能善待他的臣民吗?

  他不能善待他的臣民,难道会在意他的盟国吗?

  和魏国结盟,这简直就像是和中山之狼同行啊。”

  但是法家士子欣喜若狂,高呼魏侯乃是当世圣王,“国君圣明如天,有您这样的君主,魏国难道会不强盛吗?”

  然后在魏国之中驰骋玩弄法术,在魏侯卿的全力支持,短短几年就让魏国焕然一新,展现出勃勃的生机。

  随着魏侯卿的事迹传遍天下,他的口碑迅速的两极分化,但来到魏国的法家士子越来越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些士子各展所能,使魏国人口大量恢复,尤其是还通过授田从王畿和韩国、赵国之中吸引来了不少的人口。

  所谓兵法一体,随着魏国开始改造,兵家之人在魏国之中同样开始发力,为魏国训练天下强军。

  秦伯回到国中之后,想到魏侯卿之事便气闷不已,心态甚至都有点崩了,实在是大好局势一波浪完,除非是那种心智坚韧到极点之人,否则谁都扛不住。

  等到秦国中有人让他学习魏侯卿变法之时,他直接大怒道:“魏侯卿是无谋的小人,是目光短浅的鼠辈,是诸夏列国从未出现过的卑贱之人。

  难道这样的人会做出正确的事情吗?

  看看他的所作所为吧,干涉国中贵女的婚嫁,即使是桀纣幽厉那样的昏暴之君也从未如此做过。

  贬斥立下功勋的封臣,废弃了贵族世袭的官爵,孤断言终有一日,他会死于臣下的刺杀。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