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89节

  夏雷阵阵,瓢泼大雨砸了李世民一头。

  李世民丢下树枝,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阿玄,你至于吗?”

  李玄霸:“……这是碰巧。”

  李世民仰天长叹,垂头丧气“鸣金收兵”。

  ……

  李玄霸没想到,那一日雷阵雨后,大兴居然断断续续下了半月的雨,城里都出现了内涝。

  他仔细想了想今年发生的大事,叹了口气。

  大兴这场雨……居然还算小的。

  《隋书·五行志》记载,“大业三年,河南大水,漂没三十余郡”。

  《隋书》没有记载这场大水灾是大业三年何时发生,现在李玄霸估计,就是最近了。

  果然,七月底八月初,“河南大水,漂没三十余郡”。

  这么大的灾情很快就惊动了京城,灾民都来到了大兴城门下。

  太子杨昭焦头烂额地调集钱粮安置京城外的灾民,快马加鞭请求杨广赶紧回来主持大局。

  杨广并未回来。

  长孙晟训斥突厥可汗不够尊敬大隋皇帝,居然让突厥人举国就役,砍掉牧草,平整土地,从榆林到蓟(后世北京),开了一条宽百步、长三千里的御道供杨广车队通行。

  杨广重赏了长孙晟,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他自然不会“功亏一篑”,在最得意的时候提前返回,让这次北巡不圆满。

  灾害年年都有,义仓早就建好了。救灾有官吏负责,这点小事难道还需要皇帝亲自主持吗?那皇帝还要不要做大事了?

  杨昭无奈给父皇写信,义仓没有粮啊!没有父皇的允许,儿不敢开官仓!

  高颎和宇文弼总是会根据实事随时变更教学内容的。他们此时正好给李世民和李玄霸讲解了义仓制度。

  隋文帝在民间建立义仓,让村人自己管理,丰年时往里面存粮,灾年时把存下的粮食取出来救灾。

  结果当天灾发生,隋文帝要求义仓救灾时发现,百姓根本不往义仓里放粮食,义仓无法赈济灾民。

  于是隋文帝震怒,认为百姓短视,应该得到教训,便要求官员不准开官仓赈济。

  李玄霸知道这件事。

  隋文帝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节俭又吝啬,有积极赈灾救济百姓的时候,也会偶尔脑袋一抽觉得百姓活该就不赈济的时候。

  李玄霸道:“先帝或许是真的把百姓当亲生子,所以见到百姓没有远见,便想给百姓一个教训,让百姓学会远见。”

  李世民看向李玄霸:“阿玄,不要讽刺先帝。”

  李玄霸正色道:“我是夸赞先帝圣明。”

  李世民:“……哦。”

  他挠挠头,道:“阿玄学算术的时候,曾让娘亲带着我俩去庄园上询问管事佃农的亩产,计算每年的支出结余。即使是丰年,大多佃农到了粮食刚结穗还未成熟的时候,头一年的粮食就已经吃光了,需要向庄子借贷粮食,丰收后再偿还。”

  此次授课是高颎和宇文弼联合教授,他们二人坐在对面的坐榻上,温和地看着李世民,用眼神鼓励李世民继续说。

  李世民又挠了挠头,道:“天灾之后,需要赈济的多是和我家佃农一样家境的百姓吧?他们是不可能有余粮存入义仓的;而每年的粮食吃不完的富户,他们遇到天灾也能吃自己存的粮食,应该用不上义仓,所以或许不会将余粮存入义仓的。”

  高颎问道:“你是认为先帝的赈济政策不对吗?”

  李世民道:“我不敢言先帝的不是。但我想先帝说得是对的,百姓并无远见。所以君王和朝堂诸公才要替百姓看到更远的地方。赈济应该是有远见的君王和朝堂诸公负责的事。”

  高颎沉默不语。

  宇文弼叹了口气,眼眶微红,也只叹气不说话。

  李世民垂着脑袋,不知道为何,胸口有些闷闷的。

  他上次这样的时候,还是在龙舟上看到有人把吃不完的食物埋起来的时候。

  李世民问道:“老师,当今陛下难道……难道也不会开仓赈灾吗?”

  高颎和宇文弼不语。

  李世民看向李玄霸。

  李玄霸道:“京中诸位贵人肯定会为灾民建佛寺祈福,”

  李世民松了口气,道:“那真是太好了。”

  李玄霸问道:“二哥,这真的太好了吗?建了佛寺,那些灾民就有粮吃,有房住,有地耕了吗?”

  李世民愣住。

  李玄霸道:“我一直不明白,为何诸公表示对百姓怜惜的时候,不肯直接去救助百姓,而是修筑富丽堂皇的寺庙,供养衣着华丽的僧尼日日诵经。百姓真的会为此感激涕零,知道有人为他们诵经之后,连肚子都不会饿了吗?”

  李玄霸这问题,后世任何一个人都能回答。

  但这时候,无论是年老的高颎宇文弼,还是年幼的未来太宗皇帝李世民,他们都一时难以回答李玄霸的问题。就像是李玄霸抛出的问题有多么惊世骇俗似的。

  李玄霸知道他们回答不出来。

  就连后世公认能勉强让百姓进入自己视线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祈福的时候也是建寺庙,释放罪人。

  为百姓祈福,钱粮进了寺庙;向百姓表达自己的仁善,把罪有应得的罪犯特赦回社会扰乱治安。

  唐太宗也是封建帝王,也有封建帝王的局限性。不然他这个营销号靠什么吃饭?靠复读“太宗改史”吗?

  高颎和宇文弼正欲说什么,屋内响起了呜咽声。

  高颎、宇文弼和李玄霸赶紧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先是呜咽,然后捂着双眼大哭。

  “哥?你哭什么?”李玄霸吓了一跳,赶紧递帕子给二哥擦眼泪。

  李世民哭着道:“我听到阿玄所说的话,想着百姓无以为食,贵人们却将钱财捐给寺庙还自以为对百姓好,就忍不住心酸难过,止不住眼泪。呜呜呜呜,为何会如此?为何阿玄说起此事前,我居然从未意识到这样不对,也想着要多捐寺庙?阿玄,这次我们和娘亲说,我们不捐寺庙好不好?”

  李玄霸无奈。不愧是看《史书》都能看哭的二哥,真是感情太充沛了。

  他严肃道:“不好!”

  李世民吸着鼻子道:“为何?”

  高颎板着脸道:“所有勋贵都捐寺庙,你们不捐,是想说所有勋贵不是吗?陛下不赈济,你们唐国公府私下赈济,是想替陛下招揽民心吗?”

  宇文弼叹着气摇头:“你有这个心就好了。”

  李世民哭道:“那我们什么都不做吗?”

  高颎道:“我会向陛下谏言,请求他开官仓!”

  宇文弼道:“我也会!大雄,大德,你们还小,现在这些事不是你们的责任。我和高公虽老,但还未死,现在的朝堂是我们的责任。”

  李玄霸大惊失色:“不可!如果高先生和宇文先生进谏,陛下肯定会记恨先生!”

  李世民使劲擦了一下眼泪,把鼻涕眼泪抹得满脸都是。

  他立刻叩首道:“请先生不要去。是我一时情急,这也并非先生的责任啊。请先生首先保重自己。”

  高颎和宇文弼却摇头。

  李玄霸咬了一下牙,道:“先生,陛下不仅不会赈灾,还会征发百姓修建长城。劝不住的!”

  高颎和宇文弼猛地站起来。

  高颎把李玄霸抱起来,道:“什么?修什么?”

  李玄霸道:“修长城。他得知河南多灾民后,就会征发百姓修长城。”

  李世民呆呆道:“以工代赈,是不是百姓就有活路了?”

  李玄霸:“……嗯,对。”

  李世民松了一口气,对高颎和宇文弼道:“老师,你们可以放心了!陛下并非无动于衷!”

  高颎和宇文弼却心一沉。

  他们想起了李玄霸之前的谶纬——他们将因“诽谤朝政”死在今年。

  他们是去阻止了陛下修长城了吗?

  高颎和宇文弼满心悲怆,却无法言语。

  他们送走了李世民和李玄霸,相对呆坐。

  “高公,我们真的要避开这个死劫吗?”

  “不避开又如何?在大德的谶纬中,陛下不仅无动于衷,还杀了进谏的我们。”

  “可什么都不做,我心里难受啊!”

  高颎幽幽叹息:“谁心里不难受?”

  宇文弼垂泪。

  两人都是勋贵子弟,自幼锦衣玉食。他们心里其实也没有多少百姓,不如李玄霸和李世民那样是真心诚意为百姓难过。

  他们是为大隋难过。

  遇灾不赈济,还征发百姓去修长城,这不是取死吗?

  百姓若活不下去,是一定会生乱的。这天下刚平定,一旦百姓生乱,有野心的人肯定会趁机而起。

  所以,如今如烈火烹油的大隋,才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国运了吗?

  他们明明做好了大隋会灭亡的心理准备,但看着大隋一步一步往深渊里走,想要什么都不做,真的太艰难了。

  第44章 友人组初次聚谋

  =

  李世民回家之后, 抱着双膝不说话。

  李玄霸看了一会儿书,见二哥还在自闭,放下书叹气道:“哥, 你我还小, 连朝中诸公都解决不了的事, 你操什么心?”

  李世民跟着叹了一口气,呈现大字躺在床榻上:“阿玄,你说老师会劝谏吗?”

  李玄霸道:“劝谏和不劝谏的可能性一半一半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