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436节

  李玄霸道:“是啊。”

  在隋文帝时期,苏威无论是广结群臣还是经营声望,就只为了两个字,“求名”。

  他本就是非常看重当世名和身后名的人,也曾是能在隋文帝面前据理力争不肯妥协的人。

  只是“求名”之心敌不过对身家性命的害怕,让他成为了隋炀帝身边那个阿谀奉承的五贵。

  苏夔道:“不过我以儿子的角度来看,父亲此举也不仅仅是求名。大德可知我祖父?”

  李玄霸点头:“知道。”

  苏威的父亲是西魏实际掌权者、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的肱股之臣苏绰。宇文泰富国强兵的改革都有苏绰参与。

  后世网络上对苏绰的了解大概是从一个知乎人编的“用清官和贪官相互制衡”的假文章。或许许多人不知道苏绰这个名字,但对这篇文章略有耳闻。

  真实的苏绰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儒臣,精通数理和度支,一生勤俭朴素,为西魏鞠躬尽瘁,四十九岁便死于积劳成疾。

  他为宇文泰所上的“六条诏书”,其一便是“均赋役”,调济贫富,不可征贫弱而免除豪强的赋税,断不可能提出让宇文泰养贪官害民的事。

  苏威刚做官就能有如此大的声势,与他是苏绰之子分不开。

  苏夔道:“祖父在世时,西魏正处于战火中。为了尽快使西魏强大,祖父制定了许多严苛敛财的赋税政策。祖父离世时,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

  李玄霸道:“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

  苏夔眼眸一亮,脸上笑容复起:“大德又听过了。”

  李玄霸心道,他刚从记忆殿堂中把这句话调出来。

  这句话并非出自《苏绰传》,而是出自《苏威传》。

  苏绰死时仍旧对自己制定的严苛法令耿耿于怀,很担心这些战时法令会延续到和平时期,变成害民虐民的凶器。苏威一直将父亲的遗憾记在心中,入大隋为官后,对“奏减赋役,务从轻典”颇为上心。

  那段记载中,苏威不仅用严厉的语言劝谏隋文帝节俭,还在隋文帝气得亲自提刀杀人的时候挡在隋文帝面前,堵住隋文帝的路,简直与魏徵一样。

  他还从这段《苏威传》中“看”到,苏威奏请减少功勋授田,竟是从隋文帝时就开始了。

  他劝隋文帝,隋文帝不听;他又劝隋炀帝,隋炀帝也不听;现在他到了大唐,又上书大唐的皇帝。

  李玄霸突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没有任何外因,苏威仍旧会上这一道献策,只是不会如现在一样不顾一切地想要实现它罢了。

  李玄霸道:“现在前线正在打仗,苏伯父却要削减功勋的田地,这可能会造成前线将领的不满。”

  苏夔道:“正因为陛下正在亲征西突厥,父亲才要推动此事。否则征讨西突厥后,不知又要赐多少永业田给功勋?而陛下亲征,将领们不敢居功,断不敢生事。”

  李玄霸开玩笑道:“你难道也听了我二哥喜欢和部将抢功劳的闲话?”

  苏夔笑道;“这怎么是闲话?是那些将领们自己没用,不能为陛下分忧,自己传出的酸言酸语罢了。真正的名将,当如代国公李靖将军和大德你,陛下可曾‘抢’过你二人的功劳。”

  李玄霸道:“李靖就罢了,我只要跟在二哥身边,从来捞不到上战场的机会,哪怕上马也能被他踹下去,远不如二哥的部将。”

  苏夔哈哈大笑。

  他一边笑一边十分不见外地往李玄霸书房走。

  李玄霸与他聊得开心,没反应过来。

  当苏夔推开他的书房,抱住他的琴时,李玄霸才脸色瞬间煞白。

  苏夔笑道:“来,大德,我们合奏一曲!”

  奏你个大头鬼啊……

  李玄霸眼神左右飘移,瞅到了书房隔壁的小书房中两个探出来又缩回去的脑袋。

  他露出了和蔼的微笑:“今日唤你来,可没时间让你抚琴。苏伯父之事是次要的,我有一件事很头疼,只能嘱托给你。”

  苏夔放下琴,正色道:“大德有何难处?尽管说来。”

  李玄霸叹气道:“随我来吧。”

  他带着苏夔走进隔壁门扉紧闭的小书房。

  两个脸上有墨迹的少年郎露出惊恐的神色。

  李玄霸指道:“原本他俩该在前次科举金榜题名,入朝为官。但我和二哥都太忙,其他人管不住他们,居然由得他们连会试都落榜了,真是丢尽了我和二哥的脸。”

  两位少年郎:“……”

  李玄霸道:“你问我为何要在晋王府见你?我入宫后,将府邸给他们读书,你看看他们的脸,读书能读得一脸都是墨痕?”

  苏夔记忆力超群,即使两位少年郎晒得黝黑,长得粗壮,神态和相貌都仿佛边塞少年将领一般,他还是从这两人的五官中认出了他们的身份。

  已故挚友的儿子,他怎么能看不出来?!

  李玄霸对杨侗和杨侑招招手:“伯尼,这两位是弘农杨氏的子弟,蔡国公杨道玄的族亲。之前世家子纷纷向我举荐自家子弟为我的徒弟,这便是弘农杨氏送来的人。我如今实在是没有精力管教他们,你正闲着,可否每日来晋王府帮我教教弟子?”

  苏夔上前一步,又退后一步。

  他踌躇着不敢上前,满脸不敢置信。

  李玄霸看着两个状况外的表侄,脸色一沉:“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拜见苏老师!你们父亲在天有灵,见你们现在的模样都要抽你们几鞭子!伯尼,看在他们年幼丧父,无人管教的份上,多担待些吧。”

  他拍了拍苏夔的肩膀。

  苏夔傻傻地看向李玄霸。

  李玄霸道:“这件事朝中很少人知道,包括苏伯父在内,你不要告诉任何人。”

  苏夔脸上露出似哭似笑的神情:“当他们金榜题名时,难道还能瞒得住吗?”

  李玄霸道:“他们不过是普通弘农杨氏子弟,瞒什么?你以为谁都和你一样,现在还记得大表兄吗?你还记得大表兄,我才告诉你这件事。”

  李玄霸假装揉了揉太阳穴,叹气道:“其实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哪怕你将来见到他们,也会疑惑大唐的新科进士不可能是他们。只是……”

  他狠狠瞪了杨侗和杨侑一眼。

  两人缩了缩脖子。

  “表婶和大表姐已经快被他们气病了。”李玄霸道,“没有严师看着,我担心他们考到头发花白也考不上,那时确实没人会戳穿他们的身份了。”

  苏夔终于回过神。

  他看向两个傻孩子的眼神从震惊、怀念、担忧,缓缓地变成了深沉和嫌弃。

  他咬牙切齿道;“你们的脸是怎么回事?手又是怎么回事?衣服上为何不整洁?我以前是这么教的你们?!”

  (“伯尼,看,我又有了儿子!他叫杨侗,壮实吧!嘿嘿,和我一样壮实!”

  “伯尼!太子妃终于诞下了一子!我有嫡子了!看,又是个壮实的好孩子!”

  “唉,父皇偏爱大郎,我就只能对二郎三郎多疼一点了。来来来,和我一起教他们读书?什么?他们这么年幼读不了书?我的儿子都是顶顶聪明,肯定能读!”

  “伯尼啊,快弹琴,我儿子能顺着琴音翻身了,是不是很厉害!”

  “启蒙的事都交给你,除了你,还有谁能为我的二郎三郎启蒙?唉,大郎的启蒙被父皇抢走了,不然你也肯定是他们的启蒙老师。”

  ……

  杨昭:“我此次随父皇亲征吐谷浑,二郎和三郎就拜托你照看了。你要好好督促他们做功课。”

  苏夔按着额头,咬牙切齿道:“你家二郎三郎一个两岁,一个三岁,还没到启蒙的时候!我督促他们做什么功课?!”

  杨昭义正词严道:“多爬几圈多走几圈也是功课。”

  苏夔拂袖:“滚吧!等你回来自己督促,我没空给你照顾幼儿!”

  杨昭:“哈哈哈哈哈,大郎的功课你总能督促了吧?我已经和父皇说好了,等我回来,就踢你去大郎身边,我不要你啦。”

  苏夔:“滚!”

  杨昭拖着圆滚滚的身子走了。

  他回首对苏夔挥挥手,胖乎乎的脸上眼睛笑成了两道月牙。)

  苏夔,确实在杨昭的遗体回来后,去了杨昭长子杨倓身边侍奉。

  杨倓常伴隋炀帝身边,多由隋炀帝亲自教导。在杨倓随隋炀帝出巡时,苏夔便往返长安和洛阳,检查杨侗和杨侑的功课。

  即使很多年过去了,苏夔仍旧习惯性地在腰间插着一条戒尺,替代了贵族子弟常佩戴的长剑长刀。

  现在,他久违地抽出了这条戒尺。

  杨侗和杨侑:“……”

  他们看向表叔。

  他们的表叔笑容异常灿烂。

  完蛋。

  第258章 在谶纬中的名声

  苏夔红着眼眶敲着两个弟子的手板心。

  李玄霸笑着退出了书房, 给这久别重逢的师徒三人留下单独聊天的空间。

  他关上了门,让伺候的仆从离远一些,自己驱车去了萧皇后隐居的宅院。

  李玄霸跟着面白无须的仆从走到花园, 萧皇后正拉着一个小男孩散步, 带发修行的南阳公主微笑着跟在他们身后。

  看见李玄霸到来, 小孩挣脱了萧皇后的手,朝着李玄霸扑来:“三表叔!”

  他抹了李玄霸一身泥手印。

  李玄霸从袖口掏出手帕,替杨愍擦手, 然后将杨愍抱起来颠了颠。

  杨愍靠在李玄霸肩头憨笑,就像是一个小傻子。

  李玄霸拍了拍杨愍的屁股,道:“我告诉了苏夔真相。他看到胡闹的杨侗和杨侑很生气, 腰间的戒尺都快敲断了。”

  萧皇后还没说话,南阳公主脸色一沉:“该!这两个孩子, 就该好好治治!”

  萧皇后松了口气:“苏夔还是值得信任的。他当初为二郎三郎授课时, 二郎三郎很勤学。”

  南阳公主冷哼:“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他们没了负担,完全玩得心野了!”

  萧皇后笑着道:“他们想从军,不想科举。既然陛下说可以,你纵着他们也行。”

  南阳公主冷着脸道:“娘亲, 你太纵容他们。即使要入军为将,也不能丢了书本。我看再玩下去, 他们连幼时学的经书都要忘记了。大兄如此学富五车的人,怎么能有两个不读书的儿子?”

  萧皇后拍着南阳公主的背道:“慢点说慢点说,别生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