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405节

  宇文珠行医后多是女子找她问疾,特别是妇产科疾病,她见过太多,接生婆的工作都做了很多次。

  “女子怀孕时更应该每日运动,这样孕妇和孩子的身体都好。”宇文珠道,“如果每日散步会流产,那躺着也保不住胎。”

  李昭当然更相信宇文珠的医术。既然身体没有不良反应,她仍旧每日慢悠悠地骑着马上班,看呆一群知情人。

  李世民询问过几次三姊的身体后,就让三姊也来帮忙了。

  “舞刀弄枪还是太危险,文书工作更适合阿姊!”李世民觉得自己非常有道理,十分理直气壮,“何况三姊要去东女国当女王,应该早日习惯政务。”

  李昭很想说,东女国就一个郡大小,她坐镇陇右时治理的地盘都比东女国大多了。

  不过弟弟忙得两个眼圈黑得像自家郎君带回来的白熊,李昭心疼弟弟,便假装信了李世民的胡言乱语,帮弟弟减轻负担。

  宰辅坐着马车到处奔波忙碌,最远甚至跨越了长江,把科举取士的告示亲自贴在了长江以南的城墙上。

  魏徵还继续南下,想要把告示贴到岭南去。

  “薛公在岭南教导百姓已经年余,我相信岭南一定也有可以入仕的士子。”魏徵道,“自秦始皇起,岭南就已经服从中原教化,现在科举取士,怎么能把岭南排除在外?只要有才之人,无论地域出身,皆可为官。即使是山中的蛮夷,学了我朝圣学,能考过科举,那也是能做官的饱学之士。”

  听闻宰辅渡过长江,冯盎亲自前往长江北岸迎接。

  当得知宰辅是要在岭南科举取士时,冯盎惊讶不已。

  他当然知道岭南在秦始皇时就已经归附中原,但那也只是归附而已。

  岭南人还能进入京城为官?而且这还不是特招,会成为定例?

  冯盎道:“岭南路远,士子们如何能赶上应试?”

  魏徵道:“只要他们想应试,无论隔着多远的距离,他们都会来长安赴试。”

  冯盎不再言语。

  魏徵一直在观察冯盎。

  虽然冯家自称忠于中原王朝,也确实每次都在中原王朝改朝换代后立刻投诚,但魏徵仍旧不相信冯盎的忠心有多纯粹。

  偏安一隅当土皇帝多舒服?

  如果朝廷在岭南科举取士,那么岭南的人才就会向中原流失。

  这些人在朝中掌握了资源,又会反哺家乡,削弱冯家对岭南的控制力。

  既然岭南在秦朝就已经归服中原王朝,千百年过去,岭南也该与中原再贴近一点了。

  冯盎心里确实有点不舒服。

  有能力的人都会有野心,岭南一直被冯家当做后花园、自留地,中原王朝过度插手,他自然不喜。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一天夜里,他回到了小时候,趴在祖母膝盖上,仰着头对祖母说起自己的困惑。

  祖母揉了揉自己的脑袋。

  “我们所做的一切,你祖父让冯家扎根岭南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教化岭南百姓吗?”

  “冯家也曾是中原大族,你们在偏远蛮夷之地安家,难道是为了当一个大蛮夷?”

  “孙儿啊,我们的愿望即将实现,你在犹豫什么?”

  祖母笑了。

  冯盎从梦中醒来。

  他已经年纪一大把,儿子都有三十来个,居然因为梦见了祖母而泪流满面。

  冯盎醒来后,没有再入睡。

  魏徵还未醒。冯盎没有打扰魏徵,而是站在魏徵门口一直等待。

  等魏徵出门时,他才深深对魏徵深深一拜。

  魏徵微笑着看着冯盎,双眸却沉静如渊。

  “昨日我梦见了祖母,祖母很开心,若朝廷在岭南科举取士,祖父祖母让岭南瘴气丛生之地也变作礼乐盛行之地的愿望,终于看到了曙光。”冯盎道,“我先祖乃北燕末帝,一心想回归中原,带着三十余族人坐船回归刘宋。我祖父、父亲在世时,也常念叨何日完成教化岭南的任务,再归中原……”

  冯盎抬头:“臣愿为宰辅牵马。”

  魏徵脸上的笑容隐去,双眸则有了波澜。

  他扶起冯盎,道:“冯氏贵胄之后,回归中原后又以儒学传家。中原当有冯氏望族。”

  冯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犬子也会以科举晋身。我祖父当年也是考试为官,我们一家终于要回归传统了。”

  魏徵道:“科举取士暂且放一边。陛下迟早会对高丽动兵,高丽王失信,屠戮你的先祖,让冯家险些灭门。你的儿子中若有勇猛之将,当报仇。”

  冯盎眼中精光一闪,笑容更加灿烂:“先祖之仇,十世犹报。我冯家也该分一脉回归辽西祖地了。谢宰辅!”

  魏徵微笑道,笑容很真实:“要谢就谢陛下和三郎君……和晋王殿下吧。若不是晋王殿下在陛下面前提起你先祖的事,陛下感怀冯家曾经蒙受的苦难,领兵打仗的事,哪是我能做主?”

  冯盎起身,朝着长安方向跪拜。

  “谢陛下隆恩!”

  今日之后,冯家将再度回归中原!

  第236章 兄弟二人恶作剧

  马车继续南行。

  冯盎说要为魏徵牵马, 居然不是打比喻,现在就为魏徵驾车了。

  魏徵推脱了几次,便不再拒绝。

  在他看来, 冯盎为大唐宰辅驾车, 也是冯盎展现进一步与中原王城贴近的诚意。

  马车颠簸。魏徵靠在软垫上闭目小憩。

  冯盎的过往, 是李玄霸整理好后交给他的。

  不仅他这里有一份岭南主要官员的身份资料,房玄龄杜克明等人手中也有。

  李玄霸躲懒的时候也会做一点清闲事。收集整理各家族谱并编纂成册,便是李玄霸主持。

  他记忆力惊人, 看过的书就像是放进能停止时间的物品似的,永远都不会坏掉。

  当他想搜索什么知识时,就像是太医看着装满药的柜子, 手持一卷目录找药,十分轻松。

  所以李玄霸看到别人的族谱之后, 很容易就能从记忆中“调阅”出史书中关于这些人祖先的记载。

  如果记载是假的, 李玄霸也能瞬间点出来。

  知世郎那个假大儒每次和世家争辩,都能把别人造假的祖先拉出来骂,恐怕都是念的三郎君写的稿子。魏徵想到这里,忍不住冷哼一声。

  李玄霸十分坏心眼,最喜欢揭人老底。只要给他一本族谱, 他能把族谱当成书录,翻阅好几日的书, 看得津津有味。

  魏徵原本只以为这是李玄霸的恶趣味爱好,经历了知世郎与世家在官报上的骂战,他品出点李玄霸这爱好的恐怖之处。

  这次外出, 李玄霸抱了一叠资料给他们, 更让他深刻体会了李玄霸搜集这些信息的原因。

  “二哥与人交往是靠直觉和真诚, 靠他个人的能力和魅力。我不一样, 我靠的是情报。”

  “如果我熟知他的祖先,熟知他的亲人,熟知他所有的爱好和不满,那我当然能轻易夺得一个人的好感。”

  “这么一想,说不定我得到的好感其实有点虚假吧。”

  魏徵耳边响起李玄霸的自嘲。

  他有点怀疑,李玄霸是否也是对他十分了解,才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

  如果是这样,三郎君总爱故意惹怒自己,这算哪门子的夺得好感?你对友人的了解,全部用在拱火上了吧!

  魏徵甚至觉得,李玄霸自嘲“虚假”也是在故意拱火,惹他们生气。

  魏徵本来在梳理这次南下的策略脉络,但想着想着偏了题,光顾着对李玄霸生气了。

  他在心里暗骂了许久,直到马车狠狠晃了一下,不小心撞了一下脑袋,才回过神,现在李玄霸不在眼前,他生气就是自己难受,没办法对等伤害三郎君。

  冯盎伸头进来道歉,说路上有一块大石头。

  魏徵笑着说自己已经颠簸惯了,这点撞击无事。他还指着自己有点红的额角开玩笑,说自己脑袋是铁做的,陛下都这么说。

  冯盎哭笑不得。陛下这是在夸(骂)魏相刚直吧?

  马车重新启动。

  魏徵也重新收敛思绪,继续思考岭南之行。

  李玄霸给魏徵的资料,是想让魏徵动之以情诱之以利。魏徵却并不想这么做。

  他始终认为冯盎割据岭南是个大隐患。如果冯盎识相,他应该举家迁徙到长安,把岭南让给朝廷派来的人管理。

  忠心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心。在这一点上,魏徵难得和房乔意见一致。

  这也是他们真心互相弹劾的理由。

  出京之前,魏徵和房乔聊了聊冯盎的事。

  他们都认为李三郎对人太过心软,还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不如诱杀!

  如果岭南没反,他们就可以立刻接收岭南;如果岭南有了骚乱也没关系,岭南并非冯盎一言堂,他们就可以用分化突厥的方式分化岭南各部落酋长,削弱他们的力量,将来才能将岭南完全纳入大唐统治。

  如果是中原,他们都会以平稳优先,尽可能不牵连百姓。但岭南等地方只对中原称臣,那就是与蛮夷无二。对蛮夷,就要分化削弱,他们才会听从教化。

  两人达成一致意见后,又说服了杜如晦,三人一同劝说陛下。

  陛下虽然纳谏如流,但常常“帝赞赏,帝不听”,又自信又倔强。所以就算李玄霸不乐意,陛下只要下定决心,对李玄霸也是“帝赞赏,帝不听”。

  啊不对,陛下对三郎君应该是,“帝嘲笑,帝不听”。陛下那个坏心眼兄长,才不会安抚三郎君。

  李世民听了他们三人的进言后,没有说谁对,而是选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如果冯盎在推广科举一事上也支持大唐,那么他们确实是心向中原。阿玄说冯家可能已经淡忘了祖辈与高丽的仇恨,但如果你向他提起帮他报仇,他仍旧会开心。玄成,如果冯盎支持大唐,你就告诉冯盎,朕会带冯家子征讨高丽,并让冯家在辽西祖地重建郡望。”

  “郡望”“豪强”是灭不掉的。只要当地出现了一家有出息的人,乡亲们自会向他们靠拢。

  李世民需要做的只是抑制,让这些人对地方百姓的影响力不能与朝廷抗衡。

  为此,他放弃了消灭郡望,而是制造更多郡望。

  他会为在朝中做官做得好的人在家乡宣扬功绩,建立功德碑,让各地都涌现新的“郡望”“县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