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361节

  长姊夫冯少师老成持重,本事不大,但还算稳妥,是个顾家之人,已经出任一方总管,招抚安顿百姓;

  二姊夫在听闻李渊起兵时与二姊和离,现在全家躲到了老家不敢进京,母亲正在族中为二姊另寻佳偶,以便亲上加亲,不让二姊再受委屈;

  三姊夫柴绍还在成都撸熊猫,据说已经驯养了一只熊猫当坐骑,李玄霸觉得这个三姊夫的画风有点不对;

  四姊夫段纶与三姊夫柴绍一样,是个很能干的人。

  段纶本该是四姊二婚的丈夫,由李建成牵线与四姊成婚。李玄霸提前去瞅了一眼,发现段纶很帅,就将其引荐给李渊。段纶和四姊提前缔结了姻缘,夫妻感情十分和睦。

  现在他被李世民派去了成都帮三姊夫。段纶将四姊一同带走,说是柴绍炫耀“白熊”好玩,他要带妻子一同去玩白熊。蜀地山高路远,儿子就交给自家母亲带了。

  李六娘现在才在相看婚事,李七娘则刚出生,家中没有劳力给李玄霸使唤。

  扒拉了一番后,只有侍奉生病老母亲的赵慈景还在京城,李玄霸就亲自去赵慈景府中把五姊夫请了出来。

  赵母劈头劈脸骂了赵慈景一顿,说赵慈景为了奉养她,不愿意出京就罢了,怎么在京中也不做事?这不是孝顺,是躲懒。

  “你现在是驸马都尉,难道想要凭借家中娘子荫蔽过一辈子吗!你曾经承诺会让李娘子为你自豪呢!”

  大孝子赵慈景被母亲骂了,连家都不敢回。不帮李玄霸把这场文会办好,他大概是无颜去见母亲和家中娘子了。

  告状功力炉火纯青的李玄霸挥了挥衣袖,深藏功与名。

  宾客的拜帖提前送到。李玄霸拉着赵慈景和李家子弟一同翻谱系。

  自魏晋之后,门阀政治确立,家家都要定谱系,所有的人际交往,都离不开谱系。

  从交友到婚嫁,士人都会先把谱系摆出来,看看各自的家世。

  选官时也要翻一翻记载郡望的文簿。虽说隋唐不再以门阀定官职,但为避免让联系太紧密的家族处于差不多的要害官职,查族谱也是必要的流程。

  大唐也沿用了大隋的图谱局,在图谱局当郎中的都是大儒。

  如今谁要说自己是博古通今的大儒,就必须把主要的郡望家谱给背熟。

  就算普通勋贵世家子弟,至少要把自家和姻亲的家谱背熟。

  李世民和李玄霸还年幼的时候,母亲就教他们背自家和姻亲的家谱,背得他们头昏眼花,连连瞌睡。

  虽然李玄霸过目不忘,李世民看了几遍也能背,但家谱这玩意儿实在是太枯燥了,背下了也想睡。

  赵慈景自持才高,也没背过这么多家谱。

  他按着太阳穴道:“你是地位比他们高的主人,就算不了解他们的家谱,他们也不会有怨言。他们应该甚至都不会在你面前提家谱的事。”

  李玄霸继续翻着这次参会士子的家谱道:“他们确实不会在我面前炫耀谱系,但我与他们交谈时,对他们的谱系和姻亲谱系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们会是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还是会害怕呢?”

  赵慈景皱眉思索了一会儿,笑着叹了口气:“如果是我,大概会害怕。”

  当一个上位者过于重视自己,对自家谱系如数家珍的时候,就不是惊喜,而是纯粹的惊吓了。

  李玄霸道:“这次参会的士子全都是世家子弟。虽然我没有禁止寒门子弟来,但一些出身寒门的朝中高官完全不敢派子弟来。他们不一定是多看重世家,而是知道世家子弟比他们学问好,不想自取其辱。”

  他翻完了一本家谱,又翻第二本:“大唐接下来还是得用这些世家子。为了防止世家像魏晋时那样尾大不掉,就要平衡所有世家势力,扶持弱小的世家,打压强大的世家。”

  后世常误解唐高宗和武女帝夫妻二人是扶持寒门打压世家,其实他们是抬支持自己的世家,压不支持自己的关陇集团。

  在贞观年间,山东世家几乎被李世民忽视。在唐高宗和武女帝时期,他们就投怀送抱了。寒门官吏在其中跳得厉害,但并不重要。夫妻俩的宰相换得很频繁,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世家出身。

  女帝个人特别迷信世家门第,是比较出名的。不过她抬山东世家,除了个人喜好,也是此刻寒门的人才不足以与关陇勋贵世家抗衡。只有世家,才能压制世家。

  神龙政变后,山东世家再一次因为站错位置被压制。直到安史之乱,关陇贵族多是军功世家,在为保住大唐江山中拼了个元气大伤,山东世家才在唐朝中后期把持草朝堂,山东郡姓几乎轮流做宰相。

  关陇勋贵虽然限制了皇权,但他们比较务实;山东世家的执政本事和大局观比起关陇勋贵都差了不少,但听话,只要有兵就能图图。

  后来山东郡姓“与大唐同休”,被黄巢拉一起图图了,也算是满门忠烈。李玄霸对他们没有偏见,可以给他们一点机会。

  李玄霸临时抱佛脚,把参会世家子的家谱全部都背了一遍。

  如同刻录般能随取随用的记忆力,算是他来大唐唯一的金手指了。

  至于和二哥的心声交流,那不是金手指,只是解压手段。

  “你现在大概比那些世家子更了解他们的家族。”赵慈景完全撑不住了。他虽然记忆力也不错,但脑子里塞进一大堆人名,已经完全搞混了。

  李玄霸笑道:“我这么尊敬他们的门第,他们一定会很感动地为我所用。”

  赵慈景苦笑:“是是是,他们感动极了。”

  是不敢动吧?你可是手持屠刀的人!

  第206章 风送雪花树送梅

  此时长安的平均气温较高, 但该下雪的时候还是会下雪。

  下了好几日的雪,园子里雪都堆了起来,李玄霸考虑要不要推后文会日期的时候, 天空放晴了。

  赵慈景笑道:“这景色正好。”

  李玄霸拢紧了自己的毛皮大氅, 怀念现代的暖宝宝。

  他没钱的时候买不起好的羽绒服, 在最冷的时候把暖宝宝贴在衣服上,既保暖又省钱。

  现在虽然有暖手炉,但没办法贴在身上, 还是好冷。

  “罢了,难得晴个几日,就不延期了, 免得之后天气一直不好。”李玄霸抱着暖手笼瑟瑟发抖。

  赵慈景担忧道:“如果实在是太冷,我们就在室内开文会。”

  李玄霸道:“先在外面逛一圈, 再回室内。”

  他早就准备好了, 不可能一直在户外受冻。

  举办文会的堂子里建了烟道,厨房里生火的时候,烟雾就会顺着管道通过,勉强提升一点屋内的温度,算是简易版的“暖气管”。

  现在生火都是烧柴, 就是李玄霸也不能奢侈到用海量的柴火烧热水做暖气管道。

  已经荒废的秦汉温泉行宫,即唐玄宗时著名的华清宫, 就在离长安城四五十公里之外的骊山之畔。现在没钱重建行宫,但他可以拉着勋贵世家花钱把这片温泉地开发了,自己选个最好的地方盖庄子, 就当是给二哥的小行宫了。

  卖地皮也是一块大的收入。赏人多不划算, 还是卖更好。

  李玄霸用未来的温泉庄子为自己鼓了鼓劲, 张罗仆从做最后的准备。

  到了半上午的时候, 宾客们就像是约好了似的结伴到来。没有早到的,也没有迟到的。

  李玄霸邀请的都是同辈青年人,以他的身份,不需要亲自在门口迎接。

  他怕冷,也不想站在冰天雪地里迎接。

  赵慈景身为驸马都尉,帮李玄霸迎客,也算给足了宾客们脸面。

  李玄霸现在所居住的府邸,是以前杨暕还在当齐王时拥有的府邸。

  杨暕当太子后,搬进了东宫居住。韦太子妃带着孩子去了宫里居住。

  因杨广的孩子不多,杨暕的齐王府还是作为别庄保留了下来。

  杨暕兵变失败后,这个别庄几年没人打理,就荒废得不像样了。

  李世民本来不想让李玄霸住这里,但李玄霸就想要一个荒废了的大宅子,才好按照自己的心意改装。而且长安也没有比原齐王府更大、离皇宫更近的宅邸了,齐王府最终还是变成了晋王府。

  杨暕当齐王的时候很喜欢热闹,常在京中呼朋唤友饮酒作乐。这次前来赴文会的宾客中有好些人都来过齐王府。

  他们敢来参加文会,至少记忆力都是不错的,所以他们也都记得原本的齐王府是什么模样。

  但现在他们跟随赵慈景进入府邸,却发现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点齐王府原本的模样都看不到了。

  年轻士子们虽然知道应该捧着李玄霸,但心里也难免鄙夷李玄霸的过分奢侈。

  晋王才来长安多久?就已经把齐王府完全重建了吗?

  也有京中之人在疑惑,晋王府何时重建?怎么他们一点晋王府大动土木的风声都没有听到?如果他们听到了风声,肯定会给晋王送来自家的木工石匠,随手结个善缘。

  虽然已经没必要来参加文会扬名,但为了给李玄霸撑门面,薛元敬还是请了假,以河东薛氏的身份参加文会。

  李玄霸一点都不感激,还诽谤薛元敬只是为了躲懒。

  薛元敬心胸广阔,没有和李玄霸这张气死人的嘴一般计较,仍旧厚着脸皮请假来赴宴。

  他虽与赵慈景不熟悉,但赵慈景是李玄霸的姐夫,那他将来肯定会与赵慈景熟悉,便十分随意地开口帮宾客们问出心中的疑惑:“李三郎什么时候大兴土木重建的齐王府?我怎么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其他宾客们听到薛元敬对晋王的称呼,心头一梗。

  什么人啊!这么没礼貌!居然叫晋王殿下李三郎!你是炫耀你和晋王殿下熟悉吗?

  薛元敬目不斜视地承受别人隐晦的含刺眼神。

  是的,我就是炫耀。

  赵慈景失笑:“哪里大兴土木了?他不过是重新栽种了花草,又挖了几个池子,垒了假山池子,再用了些竹木搭建了几条走廊罢了。据他说,他弄的是’文人园林‘。”

  薛元敬早就听李玄霸吹嘘过,但仍旧装作不解道:“何为’文人园林‘?”

  赵慈景道:“’文人园林‘即不讲究园林的华美,而讲究诗情画意。你看,从这个窗户看去,正好是一块巨石一株怪松,像不像一幅画?”

  他指着窗户的时候,宾客们把视线投过去。

  听赵慈景这么一说,他们发现窗户框住的景色,好像还真有点像画。

  赵慈景又上前了几步,指着下一处窗中的景色道:“三郎在这里垒了花坛,正好可以从这个窗口看到一丛兰草。等兰花开时,这里的景色一定很美。”

  薛元敬和其他宾客跟着赵慈景加快了脚步,拐了个弯,继续观看不同窗户中不同的景色。

  几丛在冬季也没有枯萎的花草,几棵长得颇为怪异的树木,几块不算珍贵但看着颇有奇趣的巨石……他们走过的每一条走廊,窗户框住的“画”主题都不同。

  赵慈景笑道:“其实从走廊外看,晋王府的格局和齐王府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建了一条曲折的回廊,将原本空旷的院子隔开。从走廊的窗户往外看,就仿佛是完全的景色了。三郎喜欢清静,他的朋友们也大多喜欢清净。他呼朋唤友来家里居住,友人们可以选择各自喜欢的小院子居住,不用担心被他人打扰。”

  薛元敬颔首:“李三郎确实特别喜欢清静。”

  赵慈景道:“三郎说,窗户和窗户之间的墙上将来会挂满好友们的墨宝。他说他会选友人们写得最差的诗,裱在墙上示众。他这么一说,我原本准备好的诗稿都不敢拿出来了。”

  薛元敬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件事,也忍不住再次破口大骂:“他怎么当了晋王还如此促狭!别的人都是粘贴宾客最好的文作,他居然说只选最差的?!”

  赵慈景叹气:“他就是这样,从小到大都这样。”

  薛元敬咬牙切齿:“也只有主公忍得了他!”

  赵慈景开玩笑道:“我看二郎常常与他打架,恐怕也不算忍得了他。”

  两人一唱一和,把晋王府园林的奥秘一一讲解给宾客们听。

  他们走出回廊,在院落中小路前行的时候,更能感受到“文人园林”的奇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