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348节

  李世民想了想,点头道:“就按老师说的做,还是把玄甲兵都带回去,我心里更踏实些。父亲优柔寡断,只要阿玄让他明白我不会因孝道对他迟疑,他下不了决心与阿玄撕破脸。至于李建成,他没本事威胁到阿玄。不过我还是要尽快回去,免得父亲和李建成仗着父兄的身份,对阿玄太过欺辱。”

  虞世南想着李渊和李建成那从两位弟子幼年期就不间断的糟心事,也不由叹气:“是啊,虽说在大事上大德绝不会退让,但若李渊和李建成只是发脾气,大德恐怕也会为了你的名声忍耐下来,不会还手。”

  李世民脸色一沉,眼中满是狠戾,没有回答。

  ……

  “郎君,李建成本不足为惧,为何你要故意纵容他?”陈铁牛疑惑,“若郎君不想让他私下勾连,他连唐国公府的大门都出不去!”

  李玄霸一边处理文书,一边头也不抬道:“李建成就像是一坨粪便,只要他在那里,不仅看着恶心,也永远会吸引新的苍蝇蚊虫,很不卫生。不过如果他只是私下抱怨,没有做出格的事,我也会看在母亲的份上忍耐下来,只拍死苍蝇蚊虫,把这坨粪便丢得远远的,找个由头贬为庶人,眼不见心不烦。”

  陈铁牛高兴道:“那太好了!他现在居然联络突厥人,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动手了!我这就去抓了他!”

  李玄霸放下笔,活动了一下肩膀:“抓什么抓?等他势成后再抓。如果他能拉起一支叛军搞兵变就更好了。”

  陈铁牛道:“郎君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李玄霸笑了笑,继续埋头干活。

  其实李建成什么的一点都无所谓。

  李建成在这里虽然看着恶心,但对他和二哥已经完全没有威胁。

  但这满城隋朝旧贵实在是太烦人了,若不多杀一点,大唐仍旧是满朝荫官,想多动一动都难。

  后世稍稍读一点唐朝历史的人就知道,唐朝定都长安后,从唐高宗时期起,就常常带着文武百官去洛阳“乞食”,连河东百姓都笑话唐朝皇帝是“乞食天子”。

  其实那时关中平原的水土状态还不错,若说粮食产量,自给自足没问题。唐高宗曾查过这件事,发现关中平原的水利设施常常“失效”,灌溉运河被豪强截断,土地兼并更是病入膏肓。

  他派兵处理过此事,但最终不了了之,仍旧只能去当“乞食天子”,大唐就变成实质上的长安和洛阳两京制。

  大唐之后肯定仍旧会保持长安和洛阳两京制,这样更有利于统治。

  但关陇贵族,还是得先治一治。

  陈铁牛领命离开,继续监视李建成和李渊。

  李玄霸终于处理完文书,伸了个懒腰。

  “兄长啊兄长,你可要努力啊。”

  “杨玄感那里,就算处死他的关陇下属,也不能触动他们的家族。但在京城里起兵谋反就不一样了,不说诛个九族,抄家流放还是得安排上吧。”

  “不除旧,如何迎新?”

  李玄霸打了个哈欠,决定小睡一会儿。

  第197章 李玄霸不计前嫌

  李渊先退位又登基的仪式如期举行。

  李渊试图拖到李世民回来, 但李玄霸已经把台子架好了请他去,他不得不去。

  就算是他身边想要投机的人,都劝他先把这件事干了再夺权。毕竟现在朝中的勋贵也是大隋的勋贵, 大隋小皇帝用**为大隋刷了一波名声, 他们给大隋贴金, 也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如果是李世民在这里,他们不敢做这件事,因为李世民是真的可以把他们拉一块儿打了。

  但李渊将来就算在他们的支持下当了皇帝, 也需要继续依靠他们,李渊自然要做这个丢脸的人。

  李玄霸对身旁抱着叼着木头奶嘴婴儿的少年郎道:“是不是很有趣。”

  抱着堂弟的杨侗笑着道:“真的好有趣。”

  杨侑扶额:“表叔,你让我们跟着表姊一同回来, 就是为了看这个热闹?”

  李玄霸笑道:“我是担心三姊离开后,其他人保护不了你们。你们身份特殊, 这几年只能稍稍委屈点。”

  杨侑忙道:“不, 我不是抱怨,我只是……”

  杨侗道:“他只是觉得这个闹剧看着他这个旁观者都尴尬了。”

  杨侑使劲点头。

  李玄霸道:“不喜欢看闹剧的话,就闭门读书吧。你们堂叔也喜欢清静,让他好好教导你们读书,功课不能落下。”

  杨侑担忧道:“我们去堂叔家中暂住, 不会被发现身份吗?”

  李玄霸看着在张掖天天出去骑马玩,变得黝黑干瘦的两个表侄, 失笑道:“你们是弘农杨氏子弟,不住在已经被推举成弘农杨氏族长家中,还能住在哪里?你们与他越亲近, 其他人就越不会相信你们的身份。何况……唉, 你们照照镜子, 哪还有一点以前的模样?”

  两个已经抽条长高的黑瘦小子对视了一眼, 讪笑:“也是啊。”

  杨侗笑道:“估计连母亲和娘亲都认不出我。”

  杨侑默默点头。

  李玄霸道:“那你们还担忧什么?去吧……磬之,他们就交给你了。”

  薛德音道:“好。”

  杨侑有些愧疚道:“薛老师一直跟着我们真的没关系吗?薛老师才华出众……”

  李玄霸打断道:“他就算一直跟着你们,我也会给他派活干。你看我像是能纵容同僚偷懒的人吗?”

  薛德音嘴角微抽:“你知道就好。”

  杨侑:“……”

  他看向杨侗。是这样吗?

  杨侗对他耸肩。我哪知道?

  这对亲兄弟以前是熟悉的陌生人,自懂事起就只知道有这么个兄弟,几乎没见过面。

  杨广狠心将嫡孙杨侑和儿媳韦太子妃丢到西京,美其名曰坐镇西京;杨侗和其母刘良娣则一直在东都洛阳居住。

  若论起来,杨侗在杨广心中的地位恐怕比杨侑还略高一丝,毕竟他总不回西京。

  杨侗和杨侑在张掖见面时都有点尴尬,只是杨侗破罐子破摔后放飞自由的心理状态十分良好,每日拉着尴尬的杨侑一同顽皮,现在兄弟二人已经感情十分融洽。

  李玄霸见这对前皇室兄弟不仅感情和睦,还学会了带孩子,好笑之余终于对他们放下心来。

  他们三人互相扶持,将来应该能生活得不错。他去两位表兄墓前,也能让表兄安心了。

  李渊登基典仪还是十分隆重,李玄霸没有故意克扣,毕竟这是他们李唐的颜面,只要能做到的待遇,他就给李渊拉满了。

  李渊登基之后,就将李世民封为太子,李建成封为齐王,李玄霸仍旧是晋王,李智云这个原唐国公则是楚王。

  他还特别在李建成的封王诏书中强调李建成谦让太子之位的事,夸赞了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兄弟之情。

  匆匆赶回来的李智云对李玄霸附耳道:“听得我都直犯恶心。而且我才是唐国公,他怎么一直住在我的唐国公府里?”

  李玄霸还未回话,在他们身后的国公堆里,某个姓高的国公干咳了一声,李智云立刻站直身体,目不斜视。

  李玄霸在心里感慨,高老师的威严越来越重了。

  李渊在册封诏书里夸奖李建成这件事,李玄霸早就知道,还参与了诏书的起草,所以并不惊讶。

  他只是好奇为什么李渊这么喜欢“齐”这个称号。

  诚然除了发家的封号,比如朱元璋时的“吴王”,“秦汉晋齐楚燕赵魏韩”封号高其他春秋国别封号一等,礼制上是同一个档次。但他以为魏、赵在李渊龙兴之地,汉又曾经有过大一统王朝,李渊会给李建成选魏、赵、汉的称号。

  说来已经死透了的李元吉原本也该是齐王,真是巧了。

  当李渊册封完皇子后,朝中许多担忧夺嫡之争的大臣都露出松了口气的神情。

  他们以为大唐建国之初的夺嫡之争在这次册封仪式后就消弭了。

  这群忧国忧民的老臣们看向恭敬地站在李建成之后的李玄霸,眼中难掩欣赏。

  李渊册封完皇子之后,又册封后妃。除了窦皇后和万贵妃,李渊称帝后,后院里多了几个李玄霸不认识的女人,其中几人还有了身孕,这些女人统统有了份位。

  这不是李玄霸和群臣关心的事,他们睁着眼睛打瞌睡,把这冗长的后宫册封熬了过去,终于轮到重头戏,给大隋皇帝定谥号。

  杨道玄府中。

  杨侗捧着下巴看着堂弟在榻上乱爬:“二弟,你说我会有怎样的谥号?”

  他们改变身份后,就把本来就不怎么熟的大哥从兄弟行列暂时剔除,杨侗是老大,杨侑是老二,堂弟杨愍成了老三。

  杨侑道:“你才当多少天皇帝?你应该没有谥号。”

  杨侗叹气:“我猜也是。表叔说册封的事都是李渊做主,我想要个好谥号,等二表叔登基后再挑。”

  杨侑无语道:“你人还没死,想什么谥号?多不吉利?何况一个傀儡皇帝的谥号也没什么好想的。兄长如果想要谥号,我们努力读书习武,将来赚个更有意义的谥号。”

  杨侗道:“我就想要两个谥号不行吗?一般人都只有一个谥号,我如果有两个谥号,那多厉害啊。”

  杨侑:“……”兄长的想法他真的不懂。

  皇宫中,满朝官吏也翘首以盼,等着李渊把他们共同商定的杨广的谥号念出来。

  原本杨侗继位之后,洛阳小朝廷给杨广定的谥号是“明”。

  “明”是个美谥。“思虑果远曰明;任贤致远曰明”,东汉第二位皇帝,公认的有能之君刘庄的谥号就是“汉明帝”。

  这个时候的人不像后世人把京杭大运河错当隋唐大运河,然后说杨广“思虑果远”没错。封建王朝没那么多舍己为民的想法,所谓“远”,就是家族和事业的延续。

  在原本时空中,皇泰主给杨广定的谥号也是“明”,夸杨广任用贤才有远见;窦建德这一方的文人给杨广定的谥号是“闵”,取“慈仁不寿曰闵”之意,夸杨广仁慈。

  他们为了拉拢隋朝旧臣,都捏着鼻子给杨广美谥。但有意思的是,“任贤”和“仁慈”恰好是杨广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人抨击绝对不存在的美德。所以杨广的两个谥号完全是和真实情况反着来,算是明褒实贬的讽刺。

  文人的笔真的很有意思。

  在原本历史中,李渊在武德四年,大唐根基已经稳固后,才给杨广定谥号。大唐现在已经统一大半天下,立国根基十分稳固,所以李渊现在也不用奉承杨广。

  在定杨广的谥号时,李渊和李玄霸有一点冲突。

  “逆天虐民曰炀”。李渊要给杨广谥号定为“隋炀帝”。

  “杀戮无辜曰厉”。李玄霸虽然认为“隋炀帝”也不错,但他坏心眼,想要给杨广一个不同于原本历史的谥号。

  父子二人在这个冲突上倒是气氛比较融洽,召见了群臣商议。

  群臣一致认为杨广的谥号应当是“炀”,因为“炀”还有“去礼远众”的含义。

  杨广不尊祖宗之法,长时间待在东都洛阳,疏远了西京大兴,又不断削减勋贵的爵位和待遇,又任人唯亲,远贤臣近小人,对群臣而言,当然是“去礼远众”。

  “逆天虐民”是百姓对杨广的咒骂,“去礼远众”是群臣对杨广的不满。

  而且杨广沉迷建宫殿和与高丽死磕,其他政务都置之不理,连镇压农民起义都不积极,这何尝不是一种“怠政”?不做正事就是“怠政”!

  群臣对杨广的不满在这次制定谥号的时候爆发出来,一些老臣骂着杨广的时候情绪太过激烈,在朝堂上晕了好几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