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227节

  不过听到李世民和长孙康宁未来凄美的爱情故事,宇文珠还是大哭了一场,哭得形象全无,把李玄霸吓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宇文珠觉得这很丢脸,所以要狠狠欺负长孙康宁。

  “别捏了……别挠了,虽然不知道我哪里得罪了阿姊,我错了,阿姊饶命!”

  长孙康宁满床打滚,又躲进了被子里,只露出一个小脑袋。

  宇文珠恶狠狠道:“记住,虽然你嫁人了,但你还是你,要以自己为重。你想想你父母兄弟,不要让他们难过。我们在家里千娇百宠地长大,嫁人不是来被人磋磨的。”

  长孙康宁小心翼翼道:“唐国公府的家风极好,怎么会磋磨我们?”

  宇文珠道:“我知道。如果不是唐国公府的家风好,我们父母也不会让我们嫁过来。他们都盼着我们好,但我们自己也要争气。”

  长孙康宁点头:“知道了知道了。唉,其实我也不是很想去照顾他,我好困啊,好饿啊。可恶的二郎,为什么要拉着我跳舞!都是他的错!”

  宇文珠嘴角抽搐。都是他的错?你啊你,我让你爱护自己,不是让你甩锅啊。

  “是,都是他的错。所以你一定要好好休息。”宇文珠拍了拍鼓鼓的被子,“躺好,我给你按摩脑袋。免得你等会儿头疼。”

  “好!”长孙康宁乖乖躺好,眯着眼睛道,“阿姊最好了。哎哟,轻点!”

  在李玄霸和宇文珠的照顾下,李世民和长孙康宁休息了一日,第三日就满血复活。

  李世民对李玄霸和宇文珠作长揖:“感谢弟弟弟妹救我一命。”

  长孙康宁也装模作样长揖:“感谢叔郎姊姊救我一命。”

  李世民扭头对长孙康宁道:“夫人,怎么还叫我弟妹姊姊?”

  长孙康宁道:“我和阿姊这么亲近,才不要改称呼,各论各的!”

  李世民道:“哦,好吧。”

  长孙康宁嘴角荡漾起浅笑。果然如阿姊说的,李二郎很好,嫁人后也可以任性。

  李玄霸扶额长叹:“我没救你们的命,但谁救我的命啊。救命,我还指望二嫂管着二哥,我不要加倍的二哥!”

  长孙康宁叉腰:“叔郎,你怎么说话呢!我哪里不好了?”

  她话音刚落,自己就笑出声来:“好啦好啦,前日是我得意忘形了,以后绝对不贪杯。二郎,你也不准贪杯。”

  李世民正色:“我也是太高兴了,我以前从来不贪杯。”

  李玄霸:“呵。”

  李世民:【闭!】

  李玄霸:【什么?】

  李世民:【嘴!】

  李玄霸:【啧。】

  宇文珠拉了一下李玄霸的手,让他别在长孙康宁面前拆李世民的台。

  兄弟二人私下怎么闹都行,但在嫂嫂面前,必须给嫂嫂脸面。

  宇文珠转移话题道:“身体好了,我们一起去整理院子?”

  李世民道:“弟妹现在就想搬出去吗?”

  宇文珠叹息:“医术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学医不仅要摆弄草药,还要……二兄应当知道,军中医师一手处理外创的本事该如何练习。”

  李世民皱眉:“那确实……唉,父亲母亲想把我和阿玄留到过完年再回张掖,不然弟妹和我们一同回张掖才最自在。我能给你找很多尸体练手。”

  “咳咳。”长孙康宁道,“委婉点。”

  李世民道:“哦哦,张掖有许多病人练手。”

  李玄霸忍不住吐槽:“已经离世的病人是吗?”

  李世民道:“你就说弟妹需不需要吧!”

  李玄霸抱拳:“需要,很需要,以后就拜托二哥了。”

  李世民笑道:“交给我。”

  长孙康宁叹气:“可是我和阿姊要留在太原……”

  李世民打断道:“我说能带你们走就一定能带你们走,相信我和阿玄,对吧阿玄?”

  李玄霸点头:“嗯。请放心。”

  他和二哥怎么会把新婚妻子留在太原?

  长孙康宁眨了眨眼,道:“其实就算你们把我和阿姊留下,我们也会偷偷乔装跟上,对吧阿姊?”

  宇文珠:“咳咳。”

  长孙康宁捂嘴:“啊,说漏嘴了,噗嘿。”

  李世民笑道:“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小两口对着眨眼睛。

  李玄霸把宇文珠拉走:“我们去收拾行李。”

  宇文珠:“好。”

  李世民和长孙康宁跟上:“哎,别走啊,一起一起。”

  两对小夫妻结伴离开。墙角拐弯处,冒出一个小脑袋。

  李智云幽怨道:“二兄三兄成亲后,身边没有我的位置了。呜呜呜,士信,我好难过。我也要成亲!”

  罗士信背靠着墙壁,抱着手臂有气无力道:“嗯嗯嗯,好好好,去问问国公夫人什么时候给你寻一个?”

  李智云道:“那多不好意思啊。对了,你还没定亲?啊,你都这么大了居然还没定亲,好逊。”

  罗士信差点从墙上滑下去。

  他恶狠狠道:“你找打是吧!天下未定,何以成家!我要先立业再成家!”

  李智云做鬼脸:“借口。”

  两人打了起来。

  李世民听到动静,回头眺望:“小五和士信在干什么?”

  李玄霸道:“不知道。看来他们很无聊,抓来帮我们搬东西。”

  第126章 李玄霸随手闲棋

  小夫妻的轻松日常没持续几天。当宾客散去后, 李世民和李玄霸也开始干正事,辅佐父亲李渊在山西、河东站稳脚跟。

  李渊把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叫到一起,父子四人开了个会, 梳理山西河东的错综复杂的世家豪强和官场关系。

  山西隋朝朝廷直属力量更强。

  山西排得上号的世家为“太原王氏”, 名义上是天下最顶尖的大世家。

  但此世的太原王氏先经过永嘉之乱, 后最显赫的王愉一脉被刘裕灭门,仅留王慧龙孤身投奔北魏。太原王氏名声还在,但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地方上的影响力都已经衰退, 全靠祖上名声支撑门面。

  入唐之后,太原王氏名义上是顶尖世家,其实地位已经和二等世家无异。“崔卢李郑”四姓世家在婚姻上常不带太原王氏玩。

  因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弱势, 太原王氏对李渊的工作很是配合,与寻常地方豪强没区别。

  但河东就不一样了。

  河东是关中郡姓世家的起源地, 自魏晋以来, 就是世家掌控的地方。

  关中郡姓以“韦、裴、柳、薛、杨、杜”为首。光是河东一郡,有河东薛氏、河东柳氏、河东裴氏三个郡姓。

  关中郡姓是关陇贵族的一部分,薛柳裴三姓在朝堂上也占据高位,并不给李渊面子。

  李渊被命为山西、河东慰抚使,名义上军政一把手。但河东世家在天下大乱之后自修坞堡, 以组织乡勇的名义蓄养私兵,河东官吏也以河东世家为尊。李渊无法插手河东事务。

  听着李渊介绍河东开展工作的困难时, 李玄霸一边收集情报,一边和二哥科普后世一些关于河东的谣言。

  后世盛唐安史之乱这一段历史养活了许多营销号,出现了许多谣言。

  比如说安史之乱是大唐不带支持窦建德的河东玩, 所以河东就叛了。还有更甚者, 说河东一直是半独立。

  就算只是识得唐朝几个“薛柳裴”的名人, 也说不出这等荒唐话。

  掌控河东郡的薛氏、裴氏、柳氏身为关陇贵族的一员, 是支持李唐的中坚力量。三家在唐初出了许多宰相,与李唐联姻者也不少。

  窦建德麾下几乎没有河东世家的人。民间百姓纪念他,但世家对他冷眼相待。

  那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命脉都握在世家手中。初唐盛唐关中郡姓在朝堂占据绝对优势,河东郡是他们的大本营,他们不可能不惠及自己家乡。

  窦建德之死造成了唐初窦建德部下多次叛乱,但与盛唐时中原的混乱已经没有关系。

  安史之乱的原因很复杂,究其本质仍旧是王朝由盛转衰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土地兼并造成混乱让野心家找到机会”那一套陈词滥调,这里暂且不提。继续说世家。

  河东世家站位很及时,倒是山东世家在唐初没有慧眼识珠,登上李唐这条大船,所以在唐初政治地位较低。

  唐高宗夫妻俩打击的不是山东世家,而是试图抬起山东世家打压关陇贵族。重视科举只从表面上看,也是对诗书传家的山东、南方世家更有利。

  黑暗的五代十国拉着世家一同进地狱后,宋之后的科举才是对寒门更有利。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关陇贵族遭到极大打击,山东世家通过科举迅速上位,唐朝中晚期宰相多出自山东世家。

  排一下宰相名单,就可以看出初唐盛唐的宰相多是出自关中郡姓,中唐晚唐的宰相多是出自山东郡姓。

  不过山东郡姓虽然依靠科举大量进入朝堂,但又厌恶科举这个非门荫的选拔人才方式。

  当山东郡姓的官僚彻底占领朝堂中枢之后,就多次希望废除科举,并歧视科举出身的官员。颇有一种自己过了河就要砍桥的美。

  李世民听着弟弟在心中碎碎念,眼珠子时不时地转一下,十分难受。

  好想和弟弟聊天。但是他的心灵感应不过关,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蹦得还特别累。若说五六个字,快和急行军的疲惫相提并论了。

  为什么要在我无法回答的时候碎碎念这么有趣的话啊!我想多听听那些世家的丑事!

  李渊分享完情报和现状时,李玄霸也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自己在心里的碎碎念。

  这时他才想起来,自己好像不小心对二哥说了“唐高宗夫妻俩”。

  不过也无事,他没有把女帝的事说出来。

  如果这次嫂子没有英年早逝,太子又出生较晚,估计就是太子正常继位,或许便没有女帝的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