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116节

  虽然仍旧很担心李玄霸的病弱,但除开身体,孙女给自己选的未来夫婿真的是太有眼光了。

  不说前途,李玄霸能支持孙女继续研读医书,光这一点,世间男子都很难做到。

  “大德,你可要好好保重身体啊。”

  宇文弼对这位弟子兼孙女婿越来越满意了。

  ……

  李玄霸回到家时,正想着要不要赶去禁苑突击检查二哥老不老实,被杨广的口谕叫去了宫里。

  李玄霸还以为杨广要检查他填词的作业,特意揣了几首词在身上应付杨广,没想到杨广给他介绍了几个倭国人。

  杨广笑道:“李三郎是我们大隋年纪最小的秀才。别看他年幼,他的才华绝对是大隋年轻一辈中顶尖。让他给你们做老师,你们一定会受益无穷。”

  李玄霸:“???”

  哈?!让我给倭国人当老师?!我能拒绝吗?!

  第57章 想办法换个使臣

  =

  李玄霸愣了许久, 才在对方字正腔圆的自我介绍中,从记忆的角落里挖出了关于这几个倭国人的历史记载。

  为首的倭国人叫小野妹子。

  公元607年,也就是大业三年, 倭国向大隋派出使团, 为首使官为小野妹子, 于年底到达东都洛阳。

  李玄霸去年在大兴守孝。大隋每年接待的外夷使团又很多,这点小事自然不会传到大兴城中。

  李玄霸努力回忆了一下,飞速整理了一番这段历史。

  小野妹子带来的使臣团中有许多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华夏生活了几十年, 经历了隋唐的变革,学习了大量先进知识。

  他们回到倭国后,于公元645年推动了大化改新, 倭国全面学习唐朝先进经验,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 并正式改名“日本国”。

  “日本”从此诞生。

  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是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两次社会变革。李玄霸虽然没有关注过世界历史, 但“遣唐使”和“留学生”促进了倭国的进步是唐太宗的“黑点”之一,李玄霸自然会深入了解“大化改新”的事。

  抛开职业素养,李玄霸当然不认为是唐太宗“资敌”。

  首先,后人不能因为未来发生的事,去指责先人没有未卜先知。

  倭国当大唐的狗时, 与现在当老美的狗一样乖巧。唐太宗对乖巧的外夷都很和善。

  再者,推动大化改新的倭国进步人士大多是大隋大业三年就来到华夏的资深留学生。

  说得更远一些, 倭国在汉朝时就与华夏王朝有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一个强大的国家,肯定会有周边国家来“取经”。

  强大就一定会开放包容其他国家其他文化,不会闭关锁国不允许其他国家的人来交流。而只要交流, 先进的文化就肯定会传播出去。

  当时大唐文化辐射很广, 不仅是倭国受益。唐太宗在输出大唐先进文化和制度时, 也派留学生去周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制糖技术就是唐太宗派官方使团去学的。

  事实上, 初唐和盛唐时期,大唐最爱给留学生教导先进文化和经验,输出文化;然后派自己的留学生去学习外面的技术,输入技术。

  李玄霸从自己浅薄的认知出发,觉得大唐做得不错。

  大业三年,倭国使团到达;大业四年,隋炀帝派裴世清出使倭国,小野妹子随行;九月,倭国天皇派小野妹子陪同裴世清回大隋。

  从此倭国与华夏的官方交流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时间短暂,李玄霸只在脑海中粗略回忆了一遍这段历史。

  他很快回过神,用嫌弃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倭国使臣,然后对杨广道:“陛下的命令,臣不得不遵从。只是这师徒名义还是算了吧。臣收弟子还是得看身份。”

  杨广失笑:“是朕口误。你只需要闲暇时候教导他们一二,没有什么师徒关系。朕怎会让你收蛮夷为徒?蛮夷没有资格拜师。”

  李玄霸道:“陛下圣明!”

  当杨广把自己创死人的话对向倭国人的时候,李玄霸觉得这话前所未有的悦耳。

  杨广一口一个“蛮夷”,倭国人本来对大隋皇帝居然让他们向一个垂髫孩童拜师不满,现在就更不满。

  但他们不满,也不敢对大隋皇帝表示不敬。

  他们还得对李玄霸点头哈腰,满脸堆笑,请李玄霸多多指教。

  倭国谦恭的礼仪一直做得特别足,特别是在有求于人的时候。

  李玄霸因为心里膈应,很想拒绝此事。

  但他还是忍下了恶心,答应了杨广的要求。

  大隋和倭国已经互派使臣,两国交流不可避免。自己拒绝之后,倭国人也会有新的老师。

  而且就算自己答应教导倭国使臣,倭国使臣也还会花钱去找其他大隋人求教,学习更多的大隋知识,不会吊在自己一人身上。他阻止不了倭国对外学习,也阻止不了倭国“大化改新”的历史进程。

  别说现在是大隋,李玄霸无法左右杨广的选择,就是到了大唐,李玄霸也不可能拉着他哥去把倭国平了。

  倭国只有几个矿有点价值,而这些矿不需要战争就可以拿下。对倭国举国用兵,对大唐毫无益处。

  即便现在平了倭国,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不可能管理好一个远离大陆的岛国,倭国将来仍旧会自立。

  若是李玄霸自己一个人跳进富士山口能引发富士山火山喷发,哪怕他再惜命也会跳进去。

  但让他因为解未来之气,让大唐好儿郎白白牺牲在倭国,他做不到。

  他知道,就算二哥知道了未来的事也不会对倭国出兵。因为比起很久远的未来,大唐百姓的生活才更重要。

  未来的事该未来人来解决,身为大唐皇帝,二哥只会注重当下。

  李玄霸反复在心底告诉自己要“冷静”,将情绪压下,做出了理智的决断。

  虽然阻挡不了历史进程,但他如果参与其中,或许能为大唐谋夺更多的利益。

  比如离大陆很近,自己把自己画进了大唐地图中的九州岛。

  华夏所有士族都对外夷很倨傲。李玄霸对倭国使臣的态度傲慢很正常。

  杨广不仅没有因为李玄霸给倭国使臣甩脸色生气,还很赞赏李玄霸对倭国使臣的嫌弃。

  杨广马上就要让裴世清出使倭国。在派使臣出使倭国之前,杨广特意把李玄霸召来,就是用年幼的李玄霸羞辱倭国使臣。

  我大隋一个垂髫孩童就如此厉害,你倭国赶紧给我趴着!

  让倭国使臣退下后,杨广才将真实意图告诉李玄霸,让李玄霸在“苏因高”离开大隋前,好好以教导的借口羞辱倭国使臣。

  苏因高是小野妹子在大隋的名字。

  李玄霸一口答应。

  杨广咬牙切齿:“一弹丸蛮夷,居然也敢自称天子。若不是高丽和突厥在朕卧榻之侧,朕定会派兵灭了倭国!”

  杨广在历史中出了名的特别厚待外夷。能把这样的杨广惹生气,倭国也是真有一番本事。

  杨广说出这话时,李玄霸在脑海中又冒出一段相关的历史记载。

  小野妹子出使大隋,递交给隋炀帝的国书抬头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把隋炀帝气得够呛。

  自汉朝起,华夏一直是东亚老大,其他小国都要向华夏王朝朝贡。在朝贡体系中,只有华夏的皇帝能自称“天子”。

  倭国本是汉朝的藩国,现在倭国国王不仅自称天子,还说自己是“日出处的天子”,隋炀帝是“日没处的天子”,其居心叵测,简直溢于言表。

  隋炀帝当时气得直骂“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但他是个特别重视外夷的人,外夷越不重视他,他就越重视。所以次年,隋炀帝还是派使臣出使倭国。

  大业五年小野妹子再次出访大隋时,倭国将国书抬头改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自称“天皇”,避开了天子的称谓,隋炀帝居然就这么满意了,与倭国正式建交。

  李玄霸记起这段记载后,十分不解。

  “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对隋炀帝而言也算十分不敬了吧?隋炀帝这么骄傲的人,居然忍下了这口气,之后还对倭国十分礼遇,接纳了许多倭国留学生留在大隋学习华夏先进文化。

  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可是赐予倭国“倭奴国”金印,倭国不过是大汉附属国之一。现在倭国国王自称“东天皇”,叫你“西皇帝”,你还满意?你还礼遇?你要脸吗?!

  李玄霸满心不解地回到家,破天荒地拿出小弓箭去凌虐可怜的校场稻草人。

  李渊回家后,发现李玄霸居然在练习射箭,吓得他赶紧摸着李玄霸的额头叫医师。

  李玄霸无奈道:“父亲,我没生病。”

  李渊道:“难道是谁惹你生气了?你刚从宫里回来,难道是陛下又侮辱我们唐国公府?”

  李玄霸本来不想与李渊交流正事。不过李玄霸转念一想,李渊作为这个时代的勋贵,他的思想或许能解决自己的疑惑,便回答道:“今日陛下让我教导倭国使臣大隋诗书。我听闻倭国原本是大汉一个属国,被大汉赐名‘倭奴国’。如今倭国国王居然对陛下自称‘日出天子’,贬称陛下为‘日没天子’,陛下居然还愿意与倭国建交。我实在是难以理解。”

  李渊皱着眉头想了许久,才想起来“倭国”和“倭奴国”是什么。

  他道:“倭国与高丽隔水相望,陛下有进攻高丽的心,或许想联合倭国一同进攻高丽。至于倭国的不敬,可以先解决高丽之后,再做打算。”

  隋唐所说的“高丽”就是指高句丽。

  “高丽”本是“高句丽”简称,但正式国称是“高句丽”。但华夏王朝与高句丽交往时,总爱在正式文书上直接写简称“高丽”。

  高句丽:我们全称是高句丽。

  南北朝统治者:好的,高丽。

  高句丽:请尊重我们的国名,我国正式名称是高句丽!

  隋文帝:高丽。

  隋炀帝:高丽。

  唐太宗:高丽。

  唐高宗:高丽。

  于是南北朝时,“高句丽”和“高丽”还混用;隋唐时,所有史籍都将高句丽记载为“高丽”。高句丽人也自称“高丽”,改名“高丽国”了。

  现在没有高句丽国,只有高丽国。

  朝鲜王氏王朝建立的时候,为了一些众人皆知的小心思,将国名定为“高丽”。王氏高丽和隋唐时的高丽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后世历史研究就将隋唐的高丽称为“高句丽”,与王氏高丽做区分。

  已经灭亡的高句丽委屈。他们才是真正的高丽,先来者被迫为后来者让名。

  高丽是扶余人**趁着西汉式微的时候自立的华夏边疆小国,在魏晋南北朝中原混乱时,抢夺了不少中原王朝的领土,是华夏领土上的割据势力。

  华夏统一后,肯定要收复故土,灭掉割据势力,所以大隋与高丽的战争是肯定会发生的。

  隋文帝就对高丽动过兵,只是因为天气原因临时撤兵。杨广继位之后,朝堂都知道大隋会完成隋文帝时的未竟之功,灭掉高丽割据势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