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第10节

  独孤老夫人本来想说算了。但“算了”这两个字在嘴里转了许久,她仍旧没有能说出来。

  “去问问吧。无论真实情况如何都无所谓。三娘聪明是好事。”独孤老夫人道。

  张婆点头,心里却叹气。若老夫人真无所谓,就不会这样说了。

  第二日,张婆把打探到的消息告诉老夫人。

  还真不是三娘做了什么,而是两个孩子进门就查账,然后发现掌柜吃了四成回扣。

  独孤老夫人当即大怒,命人把刁奴带到府中,自己亲自下令把人打得半死后再发卖掉。

  张婆隐晦地告知了李三娘,为何独孤老夫人会“心血来潮”亲自处置这群刁奴。

  李三娘叹了口气,道:“辛苦张婆了。”

  她悄悄塞了些银豆子给张婆。

  张婆回到独孤老夫人身边,就将银豆子拿出来,道:“三娘聪慧,奴婢为让她安心,多嘴了几句,侥幸得了些赏钱。”

  独孤老夫人啐了一口:“你倒是惯爱拿我的事去讨赏钱,快拿去喝酒吧,醉死你。”

  张婆赔笑。

  之后窦氏也悄悄塞了张婆一些银钱。

  此事揭过。

  李玄霸得知独孤老夫人亲自处理刁奴后,明白这书店完全属于自己和二哥了。

  他出门寻找李世民,告诉二哥好消息。李世民正站在阴凉处扎马步。

  李世民的面前立了个小木架,木架上放着一本《论语》。

  他看完一页,就让仆从翻一页,如此又能练武,又能读书。

  李世民性格过分活泼,李玄霸常常被安静不下来的二哥闹得很累。

  但一旦习武、读书、习字,李世民就突然静了下来,自制力强得李玄霸都自愧不如。

  李玄霸占了有后世成年人阅历的便利,也就和李世民并称“唐国公府双生子神童”而已。

  有时候李玄霸烦了练字背书,还得被李世民带着咬牙坚持。

  他不得不感慨,能竞争帝王排名前三的人,比不过啊比不过。

  李玄霸身体羸弱,每日觉比李世民多。

  他刚刚在屋里小睡,李世民起床时没吵他,自己出去扎马步。

  见李玄霸醒来,李世民起身擦汗,朝着弟弟扑来。

  李玄霸伸长双手,撑住老喜欢扑人的二哥凑上来的脸:“礼物送给家中兄弟姐妹了没有?他们喜欢吗?”

  自李建成出生,到李世民和李玄霸出生这十年时间,李渊与妾室生了四个女儿,分别是家里的大娘子二娘子,四娘子五娘子。窦氏所出的李三娘,正好夹在最中间。

  大娘子和二娘子已经出嫁,四娘子和五娘子还在相看人家。

  李世民一个弯腰,躲过了李玄霸拒绝的双手,成功抱着三弟。他蹭了一下李玄霸后松开怀抱:“四姊和五姊都说要送我们荷包,五弟说病好了要来找我们玩,四弟……”

  李世民顿了顿,低头在李玄霸的绢丝罩衣上擦了一把汗。

  李玄霸拳头硬了。

  李世民呵呵笑了两声,道:“四弟拿着我们送的拨浪鼓去砸人,被我揍了一顿。兄长便把我骂了一顿,还罚我写检讨。阿玄你可要帮我。”

  这时候讲究长兄如父,李建成有管教弟弟的权利和义务。他罚李世民写检讨,倒不是欺负人,而是负责的体现。

  李玄霸叹气:“你向祖母告状就行,何必自己出手?祖母现在身体好些了,有精力管教李元吉。”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就是热血上头。等意识到的时候,他已经被我揍哭了。”

  李玄霸无语。

  李元吉以后在李渊和李建成那里轮番跳脚对你喊打喊杀,难道梁子现在就埋下了?

  李玄霸曾经不仅试图和李建成拉近乎,也试图和李元吉搞好关系。

  李渊这个皇帝要搞平衡,李建成和哥之间兄弟相残难免。李元吉则不一定会被卷入。

  李玄霸倒不是对李元吉有多少兄弟之情。

  李元吉以后实在是太混账了,拿百姓当猎物追逐射杀,拿军士当角斗士看互相残杀,这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事?

  李玄霸虽不是个多善良的人,但也不希望这种反社会疯子是自己的兄弟。

  但他太过年幼,有些事就算预判到了,也无能为力。

  窦氏还是患上了严重的孕期抑郁症,命令人丢掉了李元吉。

  虽然捡回李元吉的人,从会被李元吉杀掉的侍女陈善意变成了迈着小短腿的李玄霸,但李元吉随即就被独孤老夫人派人抱走,这件事仍旧被宣扬得府中众人皆知。

  待窦氏艰难地从孕期抑郁症中走出来的时候,丢孩子的事已经让李渊和窦氏好不容易恢复的“蜜月期”又出现了裂痕。

  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什么孕期抑郁症。窦氏丢掉了自己的孩子,就算医师说是“癔症”的缘故,旁的人也仍旧会在心底嘀咕窦氏不慈。

  虽然现在窦氏靠着侍奉独孤老夫人至孝,修复了李渊心里的那一点疙瘩。但无论是独孤老夫人还是李渊,都不会再让窦氏养育李元吉。

  独孤老夫人精力不济,对李元吉几乎是放养。

  李玄霸曾经委婉地和祖母、母亲提过李元吉的教育问题。除了母亲确实不好强硬地管教李元吉之外,这个时代的长辈总认为孩童年幼时放养无所谓,待启蒙读书后再好好教导就能掰过来。所以她们都没太在意。

  好吧,现代社会的长辈也是这么想的,总说熊孩子“长大了就懂事了”。

  李元吉会走路后,破坏范围大大增加。李玄霸努力过了但无能为力,只好绕着李元吉走。

  但李世民性格暴躁,李元吉敢熊到他头上,按着就是一顿揍。为此李世民没少被罚。

  “我向祖母哭了一场,祖母没怪我。本来就是李元吉的错。李建成是李元吉的兄长,我不也是李元吉的兄长?李建成能教训我,我就能教训李元吉。”李世民洋洋得意道。

  李玄霸嘴角微抽:“你开心就好,”

  李世民道:“对了,祖母说耶耶在给兄长相看荥阳郑氏的女儿当我们大嫂。等大嫂入门,李元吉就有人管了。你知道荥阳郑氏是何家吗?”

  李世民知道自家阿玄一直在外人面前藏拙。阿玄几乎无所不知,有什么不懂的,问阿玄总没错。

  荥阳郑氏啊……李玄霸组织了一下语言,用心声给二哥解释“五姓七望”。

  不用心声不行,因为他的话传出去,估计会和“五姓七望”结仇。

  【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时,学了南朝的精华,也学了南朝糟粕“士族门阀制度”。他以为士族门阀制度就是汉化的精华,是争夺“中原正统”的关键。】

  北朝基本都是有胡人血统的军阀建立,南朝是取代东晋的传统汉人王朝。

  【为了抗衡南朝士族,争夺正统地位,北魏孝文帝选出了“五姓七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与衣冠南渡的传统魏晋门阀相抗衡。】

  【所以所谓“五姓七望”基本都是北魏养起来的。】

  【待隋朝统一,南北门阀为了和掌权的关陇贵族争夺权力,联合起来互相吹捧,承认彼此地位,形成了如今隋朝士族门阀格局。】

  【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北周和北齐代东西魏,北周统一北齐,隋朝又统一天下。从北魏开始,把持朝政的是以当初西魏八柱国为核心的关陇贵族。我们的曾大父李虎就是西魏八柱国之一。】

  【八柱国“贵”,把持中央朝堂;士族门阀“清”,盘踞地方称“郡望”。士族门阀想要获得中央的权力,关陇贵族想要披上一层历史悠久的皮,所以两者一拍即合。】

  【虽说我们需要攀附他们,但大可不必将其看得过重。】

  【举几个例子。】

  【弘农杨氏很早就被贾南风屠灭,靠旁支延续,隋文帝攀附弘农杨氏前,这个家族一直默默无闻。】

  【颍川陈氏在永嘉之乱被屠灭,也靠旁支延续,一直默默无闻至今。】

  【太原王氏被刘裕屠灭,只王慧龙逃到北魏,繁衍成如今太原王氏。】

  【清河崔氏在北魏国史之狱中被屠灭,与其有姻亲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灭族。现在的本宗据说是衣冠南渡的旁支。】

  【至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连魏晋名门都算不上,在晋末十六国后才开始发迹。】

  【所谓世家门阀渊源几千年,大多都是攀附的。他们各房族谱自己都对不上。为了比拼门第攀,许多世家门阀合并郡望,谱系构建伪冒房支很常见。】

  【比如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为了与其他门阀抗衡,就将郡望合并。陇西李氏原本攀附李广,上溯至秦将李信;赵郡李氏攀附李牧。两者合流后,便胡编李牧是秦人,先父在秦国当御史大夫,后来入赵为将。还胡扯李牧其他长辈都在秦国封侯。最后合流上溯春秋末期,认陈国李耳当祖宗。】

  李玄霸一边向李世民揭士族门阀的老底,一边和李世民去溪边乘凉。

  唐国公府建造的园林中引了一条活溪水。当李建成不带着朋友在此处游玩时,李玄霸和李世民就常常来这里的浅滩玩水避暑。

  两个孩子脱掉了鞋,坐在了溪边的大石头上踩水玩。

  李世民踢出一朵大大的水花,挠头道:“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听上去好熟悉啊。”

  李玄霸:【哦,我家和两个李氏打得火热,大概是正在犹豫攀附哪一支。】

  李世民惊讶地张嘴,嘴巴能塞进一整只鸡蛋:“他们还能由着我们犹豫?!”

  李玄霸:【有什么惊讶的。国史之乱时,北魏皇帝“按图索骥”,拿着他们的族谱挨个杀人。后来自称旁支的族人拿着自己编的族谱说自己是继承人,谁知道真假?反正只要是同姓氏的名人,门阀很乐意与其联宗。你信不信我们再厉害一下,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后人修族谱的时候,都会把我们修进去。】

  他手动把二哥快掉下来的下巴合上去。

  李世民讪讪道:“阿玄,按图索骥不是你这么用。”

  李玄霸:【差不多。】

  “差很多,唉,你开心就好。”李世民捡了李玄霸的口头禅,“他们真奇怪。后人争气就行啊,何必去攀附冢中枯骨?”

  李玄霸默默地看了自家二哥一眼。

  公开骂“五姓七望”不过是仗着冢中枯骨,没什么本事,唐太宗是第一人。没想到二哥这么年幼就会说出类似的话了。

  “没错。”李玄霸主动开口说话。

  李世民道:“所谓攀附郡望,和结党营私有何区别?”

  李玄霸又瞥了自家二哥一眼。

  你是不是太早熟了?这是六岁的孩子会说的话吗?!

  李玄霸:【没区别。不过“五姓七望”是结党营私,关陇贵族难道不是?】

  李世民歪头,又踢起一朵水花:“啊,我们也是吗?”

  李玄霸点头。

  【隋炀帝迁都洛阳和龙舟下江南,虽然享乐成分居多,否则不用这么急,也不用修这么多行宫别苑。但转移政治中心,拉拢山东门阀打压关陇贵族的政治心思,肯定也是有的。】

  【再如现在的科举。因为需要五品以上官员举荐才有资格入考,且不糊名,所以这科举不是用寒门士子挤压士族门阀。相反,隋文帝和隋炀帝更像是让家中读书氛围浓厚的士族门阀,通过科举获得更多的官职,打压传统关陇贵族集团。】

  李玄霸在心里想了,但没有“说”给李世民听的是,从西魏起,以八柱国为核心延续下来的关陇贵族就牢牢把持朝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