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一姐还是小学鸡 > 第57节

一姐还是小学鸡 第57节

作者:金面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5 17:51:07 来源:免费小说

  杨婆奶满脸正色:“那是没得吃的时候,现在你拿南瓜当饭吃试试。有饭吃为什么不吃饭?没这规矩。我这是为她好,年纪轻轻不晓得惜护身体。”

  三姐妹听的风中凌乱,海音还小声跟姐姐叨叨:“咱家早上喝的就是南瓜粥,可甜了。”

  杨婆奶也没少喝。

  二舅母赶紧把自家亲戚请到房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又朝江海潮她们使眼色:“来来来,你们几个赶紧过来吃饭。”

  家婆奶奶跟虞凯奶奶也一左一右架着杨婆奶:“来来来,赶紧上桌吃饭,就等你一个了。”

  这才勉强把这事糊弄过去。

  等吃完饭回家,江海潮顶着星光叹气:“你婆奶奶管的可真宽啊,真是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

  杨桃只剩下呵呵:“她还管我舅母穿衣服呢。我舅母都快要抱孙子,还要被她管。她真的什么都要管,所有人都得听她的。我一听她说我都是为你好,我就想跑。”

  等到杨婆奶去江家帮忙收稻子时,江海潮他们个个心惊胆战,生怕杨婆奶再大嘴一张,得罪四方。

  好在他们这儿方言变化多端,两个村子挨的稍微远点儿就能说两种方言。好比甲村和乙村还能顺利交流,乙村和丙村也能沟通无障碍,但甲村和丙村说话就没那么顺畅了。迫于语言的限制,杨婆奶在江家一直闷头干活,基本没张嘴。

  江海潮他们悬了一天的心,到晚上大家都完饭,准备告辞的时候,他们以为警报终于可以解除了。

  可惜,他们还是太年轻。

  修远大妈跟招娣婶婶说起了将来秋月姐姐中考报哪所学校。她家想让她报卫校,等毕业了到县医院当个护士,稳稳当当,体面又实惠。

  招娣婶婶和春英嬢嬢都说护士好,干部身份,在医院上班方方面面的人都接触的到,小孩将来发展也好。

  她们正聊的热火朝天呢,杨婆奶突然间冒出句:“当护士有什么好?伺候人的。年纪轻轻的小妹头,干什么不好要伺候人。要我讲,考个粮食学校,将来到粮管所当干部,才是一辈子不愁哩。”

  说着,她又絮絮叨叨说护士伺候人屙屎屙尿,一辈子都没出息。

  江海潮姐妹三人傻了,愣在当场一句话说不出来。其实她们从小没怎么出过门,村里的妹头,见识有限的很,甚至不知道卫校和粮食学校到底是干嘛的。但护士她们在卫生院见过啊,哪里像杨婆奶说的那样了,人家干的好的很啊。

  杨婆奶还在强调:“小妹头不能干护士,我家隔壁做护士的都回家养鸡了,这干部身份一点都不值钱。我跟你讲,我都是为你好,旁人我还不讲呢。”

  海音偷偷拉杨桃的胳膊,小声问:“二姐,真的啊?”

  杨桃也小小声:“她是家里小孩上大学花钱多,嫌工资低,才出来养鸡的。”

  杨婆奶说得唾沫横飞,义正辞严,愣是逼得修远大妈一个劲儿打哈哈“还不晓得考得上考不上哩,中专多难考啊”,最后简直落荒而逃。

  春英嬢嬢和招娣婶婶也心有余悸,跟着赶紧撤退。

  小伟哥哥临走时,满脸惊异地看三个妹头:“你们这个婆奶怎么这样啊?”

  别说了,类似的评价她们已经听到耳朵长茧子了。

  等送完所有客人,三姐妹上楼睡觉,听着楼下杨婆奶还在批评江家不会收拾,好好的楼房弄得乱七八糟时,杨桃突然间叹了口气:“大姐,我怎么觉得像你奶奶那样的其实也不错。”

  当他们不存在,完全像个生人,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好清静啊。

  江海潮和江海音都愣了下,半晌当姐姐的才呵呵:“嗯,你等着看她来要米面油吧,那时候她就能看到我们喘气了。”

  杨桃十分乐观:“当还债好了,她把姑爹养大了,现在轮到姑爹把口粮还回去。”

  海音突然间“哎”了起来:“她养我爸到19岁,后面是我爸养她。我爸现在都35了,那我们再给她三年粮食就扯平了?”

  想想也不可能啊,再给三十年粮都可能。她可厉害得很,跟村里人吵架从来没吃过亏。

  不过——

  江海潮想了想,像他们奶奶这样一年也就跳出来两趟似乎也行,大家彼此都当没这个人吧。

  海音自言自语道:“难怪大人这么喜欢生小孩,很划算啊,养二十年,后面最少三四十年都有人养。”

  像他们奶奶、婆奶奶算生的少了,多的能生八、九个呢。

  江海潮嗤笑:“哪有那么美的事,现在家公爷和家婆奶谁养了,还是他们养我们呢。”

  不仅家公爷家婆奶和杨婆奶,像春英嬢嬢家的小伟哥哥都上班了,春英嬢嬢不照样田里地里两头忙,现在还去江口赶场摊饼卖,就想给小伟哥哥多攒点钱,好盖个楼房讨老婆。

  他们周围的爷爷奶奶几乎都没闲着当老封君受供奉的,几乎个个从早忙到晚。

  像他们奶奶那样的,完全可以称一句奇葩。

  姐妹三人絮絮叨叨说了会儿话,躺在床上很快陷入了黑甜乡。

  这个农忙假可真是忙假啊,她们从来不知道有一天她们会这么盼着赶紧上学。

  忙碌的七天一晃而过,稻子收回家还没来得及晾干呢,学校复课了。

  姐妹三人连同虞凯一大早跑到小院摊开稻子晒,刚收上来的稻子水分大,不赶紧晾干风干,稻子堆在一起很快就会发热,然后开始冒芽。到那时稻子就完蛋了,除了拿去喂鸡,根本没别的用处。

  这会儿外面但凡有块空地,肯定都拿来晒稻子了。他们争不过别人索性不争,把二楼窗户一开,走廊、房间都能晒稻子哩,反正现在也不住人。剩下的,才晒在院子里。

  修远大妈看他们急急忙忙的,催促道:“赶紧上学去,我一天都在家。要是变天,我给你们把稻子堆起来盖上油布。”

  江海潮赶紧道谢:“大妈,麻烦你了,我们上学去了。”

  本来他们都以为家公爷爷会过来几天帮忙晒稻子,晒好稻子还要拖去粮管所。可家公爷爷这些天一直在外面还工,婆奶奶不能两头跑,江家的稻子只好他们自己来了。

  到了学校,早自习陶老师陶老师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大家:“家里稻子都收了吧?记得赶紧交爱国粮啊,这事不能拖。还有啊,马上10月份了啊,还没交集资款的,回去跟家里大人说下,快点交。你们早一天交,学校早一天盖好,就能搬到新楼去上课了。”

  她点了点江海潮,“班长过来,你统计下班上有哪些人已经交了爱国粮了。”

  江海潮只好上讲台:“家里卖了爱国粮的举一下手,上来把条子交了。”

  这会儿才刚秋收完,很多人家跟江海潮他们一样,家里的稻子都没晒干呢,稀稀拉拉的,只有几个人举了手,说下午回家才能把粮管所的条子拿过来。

  江海潮记完名字准备下去,陶老师喊住她,小声问了句:“你家什么时候交?还有集资款,这个月要交了啊,学校在催哩,原本就说10月份之前得交上来。”

  江海潮愣了下,她以为家公爷爷报名那天来学校拿回海军的学费时已经交了。大概当时急急忙忙,家公爷爷忘了吧。

  “那我回家跟我婆奶奶讲下。”

  陶老师笑了:“快点啊,你是班长,应该带头。”

  第43章

  天才(捉虫)

  江海潮下了讲台回到座位上,听陶老师又宣布:“第一堂课考语文,都准备下,一会儿该上厕所上厕所,别一考试就要跑厕所。”

  教室里顿时响起抽气和哀嚎声,怎么又要考试啊?开学的时候不是说要搞素质教育,以后不搞考试那一套嘛。

  陶老师像看傻子一样看自己的学生:“不考试?中考考不考?上大学考不考?你以为不考试对你们是好事?你们家大人是多大的干部?不考试推荐上学的话,轮得到你们吗?我告诉你们,恢复高考中考是我们这帮泥腿子祖坟冒青烟才得来的天大的幸运。考试,是你们唯一的出路。一个个不动动脑子,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家庭出身。”

  五年级的小学生被训得个个头都不敢抬。早读下课铃一响,赶紧跑去上厕所。回到班上,明明还没上课,但陶老师已经发卷子了,拿到卷子的学生也不敢交头接耳,都老老实实地抓着卷子看。

  等到挂在升旗台后面老松树上的铃再度被敲响,陶老师才宣布:“可以写字了。好好考,放一个礼拜的假,我看你们是不是玩疯了。”

  班上有胆儿肥的学生立刻叫苦:“才没玩呢,我都累死了,我一直跟我爸妈割稻打稻,还去给人换工呢。”

  陶老师问他:“苦不苦?”

  男生拼命点头:“苦死了,我累得瘫在床上都起不来。”

  陶老师也点头:“晓得苦就好,不想这么苦,不想你爸妈再跟着你们受一辈子苦,就好好学习,将来考出去,才有好日子过,吃国家粮!”

  教室里又响起窸窸窣窣的声音,这是老生常谈,班主任动不动就是这套。

  “好话歹话以后你们就分晓了,反正你们记住一点,老师只希望你们好。不是指望以后沾你们的光,而是好歹教你们一场,看你们吃苦我也看不下去。好了——”陶老师盖棺定论,“都好好考试,不许交头接耳。”

  一堂课的时间,全用来写试卷了。

  下课铃敲响时,班主任又喊江海潮收试卷。他们学校跟电视上放的不一样,根本没什么课代表,基本收作业收试卷甚至改试卷都是班长的活。

  江海潮站起来时,卢艳艳拼命朝她使眼色,于是她没拿走自己的试卷,就放位子上,从第一组第一排开始收起。

  陶老师在讲台上喊:“都放下笔啊,不准再写了。”

  可是江海潮收到他们面前时,好些人都还在垂死挣扎。其实真没必要,卷子总共就一面题,会写半堂课的时间都不用就能写完。

  待到她把试卷交上讲台回座位,卢艳艳拉着她的胳膊问:“鲁迅为什么原名叫周树人啊?”

  坐她们后面的陶静惊讶:“他原名叫周树人啊,他为什么要改名?”

  江海潮哪知道,她只晓得鲁迅原名周树人,还有个弟弟也是作家,叫周作人。

  陶静“哦”了一声,下了定论:“那他弟弟肯定很作。”

  江海潮不敢肯定:“大概吧,反正他弟弟是个汉奸,给日本鬼子当过官呢。”

  哎呀,那真是,鲁迅会不会气死啊,有这么个弟弟。

  江海潮乐了:“那时候鲁迅已经死了啊,抗日战争是1937年开始的,他1936年秋天就去世了。”

  卢艳艳突然间脑洞大开:“是不是他爸爸姓周,他妈后来带他改嫁了个姓鲁,所以他才叫鲁迅?”

  他们班就有同学是这么改的名。他原先的爷爷奶奶还找到学校来闹过呢,他奶奶瘫在地上拍大腿说他妈丧良心,要害他们家断子绝孙。后来还是校长出面把人给劝走的。

  陶静反对:“不应该,如果真是改嫁,那他弟弟为什么不姓鲁?”

  卢艳艳很有想法:“应该是带走一个留一个,不然周家绝后了,他们家肯定会闹的。对,就是这样,所以他弟弟后来变成汉奸了。要是都跟着他们妈妈改嫁,不会这样的。”

  江海潮:虽然……但是……

  她莫名心虚地打断同桌的奇思妙想:“应该不是,他弟弟是跟他一块儿去日本留学的。而且他儿子也姓周,不姓鲁。”

  哎呀呀,这就过分了,卢艳艳觉得鲁迅做的不对,哪有这么快急着还宗的。他后爹还送他去日本留学呢,肯定花了不少钱。

  陶静跟着义愤填膺起来,也认为鲁迅这样不地道。

  江海潮听他们批判半天,终于忍不住:“有没有可能他妈根本没改嫁呢?”

  卢艳艳理直气壮:“没改嫁为什么要改名啊?”

  江海潮想了半天,觉得跟时代有关:“那时候国民dang反动派到处抓人呢。主席跟总理都有化名,好逃避抓捕。鲁迅不是不拿枪的战士嚒,肯定也会被抓。所以他才改了个名字。”

  这说法貌似有理有据,卢艳艳和陶静都被说服了,再看鲁迅的名字立刻感觉充满了刀光剑影。

  果然是无产阶级的战士啊。

  下午陶老师过来发试卷时,又提醒班上同学:“今天回家一定要讲啊,两件事,一个是集资款,赶紧交。另一个就是爱国粮,赶紧送去粮管所。到时候各个班要比的,你们被人家比下去,脸红不脸红啊?”

  她又叮嘱江海潮,“班长明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统计交了爱国粮的。你们回家也跟爸妈说说,动作快点,该交的粮总归都要交的。”

  卢艳艳压低声音问江海潮:“到底怎么了?老师干嘛一直催啊。”

  江海潮摇头:“不知道。”

  其实她心里隐隐约约怀疑跟收粮食的有关。现在江口的场是没人公开摆出来收稻子了,但做这项生意的人还在,他们改成直接开着车子到村里收稻子了。价钱当然比粮管所给的要高些,差不多还是高两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