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继室(作者:枝呦九) > 继室(作者:枝呦九) 第115节

继室(作者:枝呦九) 继室(作者:枝呦九) 第115节

作者:枝呦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5 15:16:47 来源:免费小说

  折绾一直垂着头,不敢多说一句,等皇帝走了,太后笑着拍拍她的手,“你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别怕。”

  折绾哎了一声,给太后插了一瓶红梅,心里却在想,等开了年不久,刕鹤春就要被关了。

  上辈子不知道他为什么被关,但她如今偶尔能见几次陛下,倒是也能揣摩出一些事情来。

  ——陛下最近并不高兴。

  他提起太子的时候会皱眉,提起臣子们会恼怒,提起各地会心烦。

  刕鹤春最后是在哪上面触霉头了呢?

  她可不能触上。

  等回了英国公府,茗妈妈早早等着她了,笑着道:“杨家的花农来了府里送苗,我留了他媳妇说话,想着您回来可能也要问问她花苗的事情,便让她等着了。”

  折绾确实是要问问的,一边走一边道:“你跟她说了今年涨价的事情没?”

  茗妈妈:“这般的事情老奴哪里敢说?还得留着您来呢。”

  这是施恩的事情,自然要主子做。

  折绾进屋见了人,笑着道:“你如今越发是年轻了。”

  杨家的连忙道:“跟着少夫人得了些银子,每月还有胭脂水粉给,老婆子也想着水嫩水嫩,便往脸上擦——真是好用啊,还要多谢少夫人的赏。”

  折绾便请她坐下,道:“你家的花苗是极好的,可见是用心侍弄了。我想着,今年花贵,又卖得好,往年给你的价钱便低了,就在这上头再加两成,你看怎么样?”

  杨家的哪里想到还有这种好事,立马感激跪下去,“多谢少夫人,这是您的大恩大德。”

  折绾扶起她,见她还落了泪,温声道:“你们尽心尽力侍弄花苗,赚的是血汗钱,自然不能吃亏。”

  等人走了,文月有些心疼银子,道:“少夫人也太心善了些,加一层也就够了,何必要加两层。”

  折绾:“一朵好花,从出苗的时候就已经至关重要了,你要是不给足了银子,一年两年还好,三年四年自然要心生怨念,到时候岂不是因小失大?”

  “再者说,我是英国公府少夫人,她家只是花农,无依无靠的,怎么敢开口跟我提涨银子呢?自然要我来先提,不然就是欺负人家。”

  如此你来我往,才算是各自心里有数要把事情做好。

  文月脸红起来,低声道:“是奴婢想错了。”

  折绾趁机教她,“这也没事,因你看的事情少了所以才会被眼光约束着,你若是想要跟着周掌柜做事,不如先练练眼界。”

  文月赶紧点头,又问:“这就是为什么周掌柜不愿意收奴婢的缘由么?”

  折绾宽慰:“那我可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是个愿意上进的姑娘,肯定是不会差的。”

  文月松口气,笑起来,“少夫人真是心疼奴婢。”

  有了这般的好运,她要是再不争气,才是叫人看笑话呢。

  如今已经腊月二十了,四处张灯结彩,刕鹤春回来的时候问折绾,“明家人什么时候来?”

  折绾:“母亲送了帖子去,已经商量好后日来了。”

  她放下书,“两家结亲是大事,你管住你的嘴,别在那边胡说八道。”

  刕鹤春就觉得折绾实在是小看他,“我除了在你面前多说几句,在外头可是谨慎小心,不敢多言。”

  如今的朝堂局势谁敢多说?他还叮嘱折绾,“陛下最近时常去太后宫里,倒是你说话小心些。”

  而后问起折绾闽南之事,“又有几位大人问起我闽南的地——你觉得除了你那些地,还有哪边可以买?”

  折绾悠悠然:“我怎么知道?我也没多买。”

  后头一句倒是真的。能买如今这么多已经够了,再多就要被忌惮。

  刕鹤春还要再说,折绾便道:“这种事情吃力不讨好,你要是想要做人情,你就自己去打听,我反正是不知道的。”

  刕鹤春啧了一句,“想要占你的便宜可真不容易。”

  他其实也不愿意多在外头说此事。现在瞧着是风光,可世事瞬息万变,一不小心就要倒换天地,还不如就现在这般,若是有好处,自家得了,若是没好处,也不打紧,左右是妇人家的手段罢了。

  万不可牵扯别的。

  他就跟几个大人们道:“她也是瞎买,并不知道其他。”

  潘大人一直都在跟折绾打交道,闻言目光闪了闪,笑呵呵的道:“也是,少夫人也没去过闽南怎么知道?”

  但回家就问潘夫人,“刕少夫人说的地方可靠吗?”

  潘夫人:“阿绾是个实诚人,并不一味夸大,特意说她也不知道,只是大概能推论一些出来罢了。反正也不贵,咱们也不多买,便叫人去买些回来就够了,只挂个名头。”

  潘大人也觉得是,“咱们不在此道,不用多心。但她说了话,就要承人家的情,改天请她进府吃顿宴。”

  潘夫人:“就请她一个人?刕大人呢?”

  潘大人脱开鞋子舒坦的泡脚,“请他做什么?”

  “我是不喜欢他的——他自小站得太高了,如今也没长进,啧,也就陛下喜欢他了。”

  潘夫人连忙瞪他一眼:“——别在家里说这些!那就请阿绾一个人。”

  潘大人小声道:“如今陛下越发不喜欢世家子弟做官,终于喜欢上寒门子弟了。你看闽南那个全凌之,若不是全家老祖宗牌位在,陛下都要砍了他。换上寒门王德山之后,陛下才消了气。”

  陛下之前却不是这样的。他之前认为世家子弟自小教养好,眼界宽,只要努力去学去做,必定比寒门子弟学得快些。

  潘大人松口气,“咱们家算不得寒门,却也不是世家……陛下最近对我大加恩宠,郧国公那老匹夫眼睛羡慕得要冒火了。”

  潘夫人笑起来,“你这人,还真是记仇。郧国公当初就得罪了你一回,你记到了现在。”

  潘大人吸口气,“就得罪了一回?我户部死了多少人——”

  潘夫人就没说了,轻柔道:“行了行了,别想了,快些擦脚吧,别把脚给泡烂了。”

  但第二天却没有请来,潘大人笃定的问:“可是英国公府出了什么事情?”

  潘夫人笑着道:“她家的川哥儿要说亲了,今日要跟亲家见面。”

  潘大人:“跟哪家啊?”

  潘夫人:“榆林明家。”

  潘大人琢磨了下:“明家?这倒是好人家。”

  ……

  确实是好人家。即便是赵氏,也忍不住拉着明家大少夫人道:“我还与你母亲见过呢。”

  明家大少夫人轻笑着道:“我听母亲说过的,那年她来京都,还与你一块踏春过。”

  赵氏:“我们一块放过风筝!”

  她感慨道:“你母亲是何等的风华人物,我自幼见了她就羞愧——你是像你母亲的。”

  她这般的喜形于色,明家大少夫人自然是满意的。但闺女嫁过来的时候,赵氏已经老了,她要相处的是婆母。

  明家大少夫人就看向折绾,只见她上身着素色的短袄,下裙却配的是翠绿色百福祥文,用色温婉又大胆。

  她的发髻上不用金银,端正插着一支点翠荷花簪,斜髻还别着两朵小小的花,明家大少夫人不懂花,叫不出来名字,只觉得她这般打扮真是好看。

  她不露声色的再去看折绾的脸,便暗自赞一句好姝色。

  她顿了顿,轻声问,“听闻大少夫人喜欢花草?”

  折绾点头,笑着道:“是,自幼就喜欢侍弄。”

  明家大少夫人,“是么?我家慧姐儿也喜欢得很。”

  明家的小姑娘叫**。

  折绾就看向坐在一边的小姑娘,“慧姐儿喜欢什么花?我的花房里花朵,待会让莹姐儿带你去看看。”

  她柔声道,“你若是有喜欢的,走时便带一篮子回去玩。”

  慧姐儿就看向阿娘。明家大少夫人微微点头,她才轻声道:“多谢婶娘。”

  莹姐儿:“好啊,我带她去。”

  折绾:“多谢你啊。”

  莹姐儿:“小事一桩嘛!”

  今日孩子们都在。川哥儿一直安安静静的不说话,但他知晓慧姐儿是谁,他羞红了脸,根本抬不起头。但方才听她说了一句话,好听得很,便忍不住抬起头看过去,又觉得不好,便连忙低下头去。

  升哥儿已经好奇的凑过去问了:“慧姐儿,你说的音跟我们不同耶。”

  慧姐儿紧张起来,莹姐儿坐在她身边朝着升哥儿撇嘴,“自然是不同的,她又不是京都人——你会说江南话吗?”

  慧姐儿松口气,折绾笑了笑,“莹姐儿,你带着慧姐儿跟川哥儿升哥儿去花房吧?”

  莹姐儿早就坐不住了!她连忙点头,“好啊。”

  她牵起慧姐儿,“我带你去看我的小铃铛。”

  她时时刻刻想要分享自己的铃铛。

  她也很喜欢面前的慧姐儿。但是雁雁姐姐才是她最好的朋友!所以她只牵了慧姐儿的手,没有抱她。

  慧姐儿被牵着,情不自禁跟着出门了。明家大少夫人瞧了,倒是满意孩子们的和和气气。

  英国公府家世好,有爵位在身。刕鹤春得陛下隆恩,刕鹤悯任越州知州,家世倒是跟明家不相上下。若是能结亲,自然是好。

  但还是有顾虑。

  一是刕鹤春的“病”。这事情在京都传得广,二弟一家早写信给她了。但英国公府诚意足,英国公特意写信解释此事缘由,说明了只是子嗣少,并不是身子有病,只是国公夫人想要求子,便四处求医,这才传扬了出去。

  又说川哥儿也是时常把脉的,是个健健康康的好孩子,并附上了川哥儿的脉象,请他们万万不要人云亦云,伤了两家的缘分。

  人家都这般做了,他们自然心中慰贴,公爹便拍板说此事可行,“抛却刕鹤春不说,只看川哥儿好就行。再者说,他们家只有川哥儿一个孩子,鹤春生不出来,于我们倒是好事。”

  明家大少夫人也是如此觉得的,“亲兄弟没有,但堂兄弟多,将来也可做依靠,却没有纷争。”

  但她还顾虑折绾。折绾是继室。后母难当,但后母也容易出“毒妇”。

  明家大少夫人打听最仔细的就是折绾了。

  女子出嫁,一半嫁的是丈夫,一半是婆母。她特意托二弟妹打听折绾的为人,得的都是夸赞。

  “京都各家夫人都跟她相交,是个实诚人,没有坏心。别的你不熟悉,但丹阳的玉家,孙家姑奶奶你知晓吧?都跟她相交甚好呢。”

  等来了京都之后,二弟妹还说折绾的事迹,“倒是有几分侠义之气。当初勋国公夫人敲锣打鼓给勋国公纳寡妇,这里面也有她的手笔。”

  但一会又愁了,“但这事她帮的是继室对付继子——”

  明家大少夫人却觉得问迹不问心,道:“她刚嫁过去,地位还没稳,却敢帮着做此事,是顶着夫家责怪在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