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满级大佬的蜜月旅行 > 满级大佬的蜜月旅行 第42节

满级大佬的蜜月旅行 满级大佬的蜜月旅行 第42节

作者:假酒喝了头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09 15:06:11 来源:免费小说

  “哦?太后娘娘详述一下。”凌秋桑完全不担心。

  “禹州除了水患之外,还算是个富庶之地,人杰地灵,出了不少才子佳人,如果陛下能想办法让百姓免于水患之苦,想必百姓们都会认可陛下的能力,届时本宫归还政权,也能让人心服口服。”

  治理水患,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花的时间长,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否则是办不成的。

  而这禹州,更是老大难的问题了。

  保皇党和摄政王党的脸色都不好看,要是再等个几年,朝堂上不知道又要有多少的风云变幻。

  不少摄政王党和保皇党都站出来表达这任务不算合理,请太后另出考题。

  今天清理了部分太后党的人,朝堂上站着的,大部分都是摄政王党和保皇党,全都站出来了,太后也不能置之不理。

  太后似乎考虑了一下,然后道,“治理水患,确实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便再来一件简单的事情,北方如今干旱,现已入秋了,气温依旧拔高不下,赈灾粮送过去了,百姓现在不至于饿死,但热死的人却是不少。”

  他看着小皇帝,语气里带着几分戏谑,“如果陛下能让北方的百姓不再热死,那本宫便立刻归还政权。”

  在这古代,四季变迁,严寒酷暑,乃是上天注定的,如何能在夏天凉爽度日呢?

  宫里还好,每年的冬天都会大量地储存冰块,夏天就能取用,普通百姓哪来的冰块?

  赈灾的粮食能四方征集购买,但是这冰块,总不能送外地调配过去吧?怕是还不到半路就化成水了。

  不过,这都到秋天了,哪怕气温再怎么高涨,也抵不过冬季的来临,迟早罢了。

  于是太后又补充道:“这任务就以一月为限,如何?”

  太后这算盘珠子哗啦啦响,吵得凌秋桑耳朵疼,对别人来说,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可能确实是有点儿难,但是对他来说……

  他只想送太后一个高级嘲讽:就这?

  至于让北方的百姓解暑,不要再热死人了,这就更简单了。

  送分题,完全不慌。

  “那就这么办吧。”凌秋桑拍板儿决定,他点名:“工部何在?先说说禹州水患的事情。”

  工部尚书贺古堂上前,“陛下有何吩咐?”

  他是个保皇党,陛下第一次亲政,他拼着一把老骨头,也必然要支持一下陛下的。

  “禹州年年水患,工部为何不作为?”兴修水利,这可都是工部的工作。

  贺古堂脸黑,“这禹州水患乃是天灾,不仅是本朝,前朝也依旧如此,而且禹州地势特殊,泥土松软,臣等也无能为力,只能等水患发生再补救。”

  顿了顿,他目光不善地看着左相:“户部每年拨下来的款项有限,其中还被贪墨了不少,我们工部也是有心无力啊。”

  凌秋桑大怒,“既然如何,你工部为何不上报?”

  贺古堂刚才还在想皇帝是不是终于硬气起来了,想要收拾太后党了,结果没想到小皇帝居然找他麻烦。

  他哪里是没有上报,可朝政之前都被太后把持,他的奏折多半也被左相给压下来了,而且他也拿不出左相党的贪墨证据,上报了也无用。

  他叹息一声,“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朕要你有何用?”凌秋桑骂完之后,撑着下巴,似乎在考虑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工部尚书年纪大了,禹州是个不错的养老的地方,当官不为百姓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红薯已经被礼部尚书拿去种了,那工部尚书就去禹州种树吧。”

  荒唐啊,荒唐,这陛下简直是荒唐。

  那礼部尚书反对立男皇后,被贬去赈灾,这还算有个说法,要是灾情得到控制,那也是礼部尚书的政绩了,回京之后,就算不升官,赏赐是绝对不少的。

  但这工部尚书为什么被贬?

  还被贬去种树???这是什么道理???

  禹州几乎年年水患,前前后后不知道多少代工部官员前赴后继,改善情况的也只是寥寥无几,只说这几年,哪怕是没有那刺史的贪污,工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前些年这事情没爆出来,顶多说一句工部怠政,一般来说,罚一罚俸禄也就算了。

  特别是这工部尚书还是保皇党,皇上这话说出来也太让人心寒了。

  工部尚书贺古堂却似乎意识到一点什么,能在工部坐到尚书的职位,除了背后的世家,那跟他本身的能力还是有关系的。

  他想了想,并未像其他人以为的那般叫屈叫冤,而是恭敬地接了圣上的旨意。

  凌秋桑暗中点头,这工部的老头儿还是有点儿用的。

  “行了,种杨树和柳树吧。”凌秋桑挥手,“工部尚书这位置还是给你留着,把树种好了再回来,你理个章程,去找户部拨款。”

  户部那老头儿老神在在的站出来,“陛下,前些日子,修缮皇陵,行宫修建,以及陛下亲口批的一百万两赈灾银和一百万两军饷,如今户部已经捉襟见肘了,拨不出款项去种树了。”

  户部,就是一个国家的钱袋子,前面能随便拿出百万两银子去修建陵寝,去修建行宫,必然还是有钱的。

  现在说没钱,无非是这太后党把持了国库,不想让皇上顺利完成任务。

  刚才蓝御拿出来的账本,户部下面不少官员都落马了,这户部尚书倒是谨慎,没捉到他的小辫子。

  但是户部是什么,就是为国家赚钱的部门。

  凌秋桑前些天也没闲着,还是略微查了一下大晋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当朝的官员。

  说实话,大晋之前是真的挺富有的,还亏得开国皇帝和之后的那几个皇帝的积累。

  那时候的大晋还真称得上是盛世繁华。

  别的不说,这国家就没缺过钱。

  但是这后面几代皇帝就不太行了,再到凌秋桑这一代,要不是国库有底蕴,这国家得被败家太后党给弄破产了。

  赈灾的钱不能动,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边关粮草也不能动,往年粮草不足也就算了,他凌秋桑来了,就没有让边关将士饿着肚子保家卫国的道理。

  加上今天落马的大臣,抄了他们的家,应该也能有不少钱,不过.....他要做的事情,光是抄了大臣的家,应该是不够的。

  所以他琢磨了一下,“朕还年轻,再活个几十年都没问题,皇陵的事情先等等,还有修行宫的钱,都给朕挪出来种树。”

  行宫就不说了,但是这皇陵暂停修建,似乎不太合适,一般来说,皇帝登基就要开始准备皇陵的修建了。

  太后党巴不得他早点死,好让他传位给太后的亲儿子,这皇陵也确实是早就在修建了,但这年年改建,这里需要重新做,那里需要重新建。

  凌秋桑心里门儿清,不找些借口,怎么找户部拨款?底下的人怎么贪墨?

  呵,都要给朕还回来。

  又有人站出来说暂停修建皇陵,于理不合巴拉巴拉。

  凌秋桑一掌拍在了桌上,啪的一声,桌子四分五裂,摔了个细碎。

  “于理不合?又是于理不合?这朝堂上于理不合的事情还少了吗?”

  凌秋桑站起身,从台阶上一步一步地往下走。

  每一步都给人十足的压迫感。

  “半个朝堂的官员都在贪墨国库的钱粮,百姓凄苦你们看不见,朕不过就是暂停修建皇陵罢了,有何不可?”

  他指着空了一半的朝堂,又指了另外一半还在朝堂上的大臣,“真当朕是不敢动你们了吗?你们可还记得,这国家姓什么?这天下是谁的天下?”

  百官噤若寒蝉,通通跪地趴伏,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不管是哪一派的大臣,对傀儡皇帝的印象都是软弱可欺,身子骨儿也差,可是没想到他居然能一巴掌拍碎一张实木桌,气势还这么足。

  百官心里同时起了个想法,这朝堂,怕是真的要变天了。

  就连太后和左相也不免心惊,这事情的发展确实逃脱了他们的预料。

  不行,得想办法补救了。

  施懿倒是悠然看着他们家桑桑,不得不说,桑桑比他更适合做皇帝。

  或许这么说也不对,如果这次是施懿穿成了皇帝,这朝堂上今天得被鲜血淹没,他虽不是暴君,但从来都不是表面这么温润仁慈。

  在他眼里,在皇权至上的古代,只要能把国家建设起来,百姓能吃饱饭就够了,达到目的就行,至于达到目的的过程,并不重要。

  杀几个大臣罢了,有的是人顶上来。

  这么做的后果,无可厚非的,在百姓心中难免留下一个残暴的印象。

  还是桑桑仁慈一些,虽然也有些不按套路出牌,但是很显然,这次朝堂大换血,罢黜那么多贪官,百姓也要称赞一声陛下英明。

  鉴于凌秋桑这个皇帝发了火,早朝就此终止,他点了工部尚书和蓝御去御书房开小会。

  治理水患,也从来不是光种树就能解决的。

  禹州地处南方,每年降雨量大,江河湖海也多,而北方却缺水,每隔几年都有一场旱灾,今年就特别严重。

  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南水北调,这样的话,禹州水位下降,水患也就很难发生了,而北方也能有水可用,但这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可以先把计划做出来。

  目前的首要目的是让禹州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凌秋桑找来了禹州的舆图,查看了发生水患的地理位置,倒是和上个世界的蜀省和渝省有八/九分的相似,而蜀省和渝省都有一项非常伟大的水利工程。

  都x堰,三x大坝。

  三x大坝就不说了,现在的人力物力,完全达不到,但是都x堰还有操作的可能性。

  毕竟都x堰本来就是上个世界的古代人建成的。

  这事情就简单了,根据这里的实际情况,然后抄个作业而已,都不用怎么动脑子。

  但是这个古代世界的人力物力和上个世界不能比,还得从长计议。

  凌秋桑让太监上了笔墨,比着舆图上的地势,粗略地画了个草图,施懿一眼了然。

  他们家桑桑前两日还在吐槽要在这个世界待很久,转头就给自己找了这么复杂的事情来办。

  工部尚书还是有点儿本事的,他看着皇帝陛下画图纸,眼神越来越惊恐,过了一会儿,惊恐转换成了惊喜。

  这,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皇帝吗?

  蓝御这个武将也凑了过来,兴修水利,人工有限,必然会用到火.药开山辟路,所以他原本就是等着皇帝给他派任务。

  结果这一看,他的瞳孔就微缩了一下,下意识地说出口,“这不是都x堰吗?”

  凌秋桑和施懿都听见了,却默不作声,他们原本就没打算打听人家的信息,可这傻子,自己就说出来了。

  工部尚书没听清,“什么堰?世子爷说的是?”

  “没什么。”蓝御摆手,“还是先看陛下画的图纸吧。”

  凌秋桑一边画图纸,一边掰开了揉碎了,用这个时代能做到的工艺技术,仔仔细细地给工部尚书讲解。

  让工部尚书去种树就是个幌子,兴修水利才是重点,这事情也必然只能交给贺古堂全权负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