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剧本 > 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剧本 第144节

  骄阳看懂了,没有再追问,只说道:“没关系的,太夫人,您还有我呢。骄阳陪着你。还有姐姐!”

  太夫人:“骄阳,乖……”

  她轻轻地拍了一下骄阳的小手,就像是在柔声哄着孩子,眉眼温婉。

  盛兮颜眼角酸涩,她收回目光,接着对静乐说道:“太夫人的身上大多是一些陈年旧伤,没有大碍,最麻烦的是她手腕上的一条伤口,似是利刃割伤的,而且伤得有些久了,一直没有愈合。”

  她估摸着这伤至少也有一个月了。

  盛兮颜抿了抿嘴,有些忧心:“马嬷嬷说,太夫人每日下午都会发烧,我怕这伤口会有点麻烦。”

  外伤最怕就是久未愈和,外感毒邪,引致高烧不退。

  静乐也曾去过边关,待过军营,自然明白盛兮颜的顾虑,士兵们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因为伤势而死的,而是因为重伤后的高烧不退,日渐虚弱而亡。

  盛兮颜走过去温言道:“太夫人,您让我瞧一下好不好?”

  骄阳乖巧地退开一步,把太夫人身边的位置让给了她。

  盛兮颜轻轻撩起太夫人右手的袖子,在小臂上赫然是一条长约近两寸的伤口,伤口皮肉外翻,表面溃烂,还持续有脓液渗出。

  马嬷嬷她们已经上过药,依盛兮颜的吩咐没有包扎,黑色的药膏混杂着溃烂的伤口,更显触目惊心。

  骄阳惊住了,她赶紧拍拍太夫人的手,安慰道:“不痛不痛。”

  太夫人:“不痛……”

  骄阳轻轻道:“痛也不要紧的,有骄阳在,太夫人可以跟骄阳说,说了就不痛了。”

  太夫人的嘴角慢慢弯起。

  太夫人的脸上已经许久没有过神情的变化,笑容显得有些僵硬,并不好看,可在座的几个人都看呆了,静乐更是直接掩面而泣。

  哭了一会儿,发现屋里的三个孩子都呆呆地看着自己,静乐有些失笑,赶紧把话题拉回来,说道:“我没事。颜姐儿,这伤……”

  盛兮颜回过神来,说道:“这个伤口已经有些时日,却一直没有愈和,我猜测当初应当伤得比较深,后来也没有上过药。”

  先前盛兮颜在太夫人的身上闻到过一些皮肉**的气味,就是来自于这道伤。

  “其他的旧伤倒是都无碍了,就是时日已久,疤大概是除不掉的。”

  盛兮颜懊恼地叹了一声。不止是为了太夫人,也是为了骄阳,骄阳的身上也有一些旧疤,只是好在骄阳年纪小,配合着一些药,花个几年,还是能让疤淡掉不少,就是要彻底消掉实在太难了。

  “马嬷嬷说,太夫人每天未时会发烧,大概会持续两个时辰,到了晚上,烧就会自己退,烧得不重,太夫人也似乎没有感到特别不适。”盛兮颜思吟道,“我怀疑这烧就是伤口引起的。要是伤口一直不见好,怕是会引起高烧,一旦高烧就麻烦了。”

  楚元辰心念一动,接口道:“上次给纪明扬用的陈芥菜卤是不是有用?”

  自打盛兮颜提过后,楚元辰就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把陈芥菜卤用在军中,也派人去收集并且找到了一些。只不过,这陈年的芥菜卤,又需要保存良好的并不多,这些日子来,也就找到了五坛可以用的。

  盛兮颜闻言说道:“陈芥菜卤外祖父只说可以用作肺痈,外伤没有试过。太夫人年纪大了。”

  太夫人已是古稀之年,比不上当日的纪明扬,可以死马当活马医。若是吃下去单单无效倒也罢了,就怕会带来别的后患,身体扛不住。

  她又伤又病的,现在虚弱的很,经不起折腾。

  “就先用药吧。”盛兮颜当机立断,“要是伤口还不见好转,又或者烧得更厉害了再说。”

  有静乐郡主仔细照料着,情况应该不会更糟。

  两人说着就达成了一致,静乐没有插嘴,含笑着看着他们俩有商有量的,心里慰帖极了。

  再一转头,骄阳正把她的金项圈戴到太夫人的脖子上,还煞有其事的说道:“我娘说了,可以保平安!”

  说到保平安,楚元辰想起了一件事,他从袖袋掏出了一个平安锁,轻轻一抛,骄阳立刻动作灵敏地抬手接住。

  骄阳眼睛一亮:“我的平安锁!”她朝盛兮颜献宝道,“姐姐,我的平安锁修好了。”

  盛兮颜拿来看了一下,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半点都看不出有被踩踏过的痕迹。

  楚元辰向她飞快地眨了下眼睛,这是刚刚在安平侯府的时候,萧朔给他的。

  萧朔答应过,会让工匠给骄阳修好。

  盛兮颜心领神会,知道他是不能在静乐面前提起萧朔,就跟着什么都不提,把平安锁还给骄阳,并赞道:“这工匠的手艺真不错。”

  “确实不错。”楚元辰微微点头。

  其实他们都知道,工匠手艺再好,也不可能把一个已经被踩成那样的安平锁恢复到和从前一模一样,应当是融了后又重新打了,不过,这工匠能按原来的打得一模一样,已经非常难得了,连盛兮颜也瞧不出破绽。

  这平安锁对骄阳的意义很不一般,所以,宁愿和她说是修好的,他们不想让她知道,已经再也好不了了。

  骄阳爱惜地在手上把玩了一会儿,就把平安锁挂在了太夫人的金项圈上。

  “保平安。”

  骄阳笑了,柔声道:“骄阳保护你,不会有人欺负你了。”

  她还没完全养好,比起同龄人还是有些消瘦,皮肤也不似京城贵女们的白皙细腻,不过她的笑容就像是一抹光,慢慢透进了太夫人一片漆黑的世界。

  太夫人摸了摸金项圈,慢慢点了点头。

  骄阳拉着她的手和她说话,就算说上好一会儿都不会得到回应,也依然没有厌烦。

  静乐含笑地看了一会儿,问楚元辰道:“薛北如何处置?”

  楚元辰平静道:“抄家后,除薛北本人凌迟外,全家没为官奴。”

  “是该如此。”静乐默默点头。

  薛北一家的富贵全都来自岭南王府,他们得了富贵,却又为了富贵,把太夫人折磨成了这样,这笔债不能不还。

  她又问道:“阿辰,那封私信呢。”

  楚元辰意味深长地说道:“在池喻的手里。池喻此人,还是有点意思的。”

  这封先帝和南怀王的私信可操作的余地太大了,楚元辰自然要把它用到极致。

  盛兮颜顺口问了一句:“我听说池喻若是今科得中状元就是六元及弟了?”

  池喻已经得了小三元和乡试第一,若再得中会元和状元,就是大荣朝唯一的六元及弟。

  而且一般情况下,面对像池喻这样才名远播,又只差临门一脚就是六元及弟的,历代帝王都会愿意讨个好口彩。只要他会试能得会元,殿试的状元几乎毫无悬念,大荣朝唯一的六元及弟,一旦进入仕途也必会得到重用。

  “可惜了……”盛兮颜叹声道。

  池喻这次得罪皇帝是得罪得狠了,就算皇帝顾及颜面,忍住不向学子们出手,也绝对记住了这些“闹事人”的脸,池喻的状元肯定没戏了了。

  楚元辰肯定道:“就算不出这件事,池喻也不会有六元及弟。”

  盛兮颜挑了挑眉梢,楚元辰就道:“你知不知道两年前的江南科举舞弊案?”

  “两年前”对于重活过一世的盛兮颜而言,实在有些遥远,而且上一世,她对朝政并不关心。

  她摇了摇头,楚元辰便耐心地说道:“两年前,江南乡试舞弊,江南知府家的公子盗卖试卷。池喻当年是乡试第一,他无意中得知了这件事,因不屑与舞弊者为同科,亲自把这件事揭露了出来,又召集了当时的众位考生们一起来了京城告御状。御状是告上了,江南知府也被贬,所有牵连之人尽数落狱。池喻也一跃成为了江南学子们的领头人。”

  本来会试应该在今年的,因为乡试的舞弊案,需要重考,皇帝就把会试挪到了明年。

  “舞弊案是结束了,有些事并没有结束。”

  “池喻回了江南后,他的恩师一家出门在外时,被人劫杀,满门仅留下了一个小儿子幸免于难,此后不久,他的父母家人也因为房梁突然倒塌而被当场砸死。”

  盛兮颜轻轻捂住了嘴,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不止如此,与他亲近的好友,青梅竹马的未婚妻,数载的同窗,也都死得死,残得残,无一幸免。”

  静乐发出一声冷哼。

  这做得也实在太明显了。要只是一家倒霉,那还能说是老天要他们倒霉,现在这样,又岂是一个“倒霉”就能解释的。

  “谁干的?”这话一问出口,盛兮颜就自觉问了一句蠢话。

  还能是谁干的呢?无外乎官官相护,挟私报复罢了。

  盛兮颜换了个问题:“后来呢?”

  楚元辰就接着道:“他后来上告过几次,都没结果,每一次上告,身边的亲近人就会倒霉。再后来他就不告了。”

  楚元辰说道:“他是主动来找我的,想为门客,以待报仇,就把这些事全都告诉我了。”

  “池喻此人,年少成名,是有些年轻气盛,恃才傲物,不过这两年来的种种,也算是把他磨练得差不多了,我瞧他如今做事,已经没有那么冲动,懂得进退了。”

  “我让他今科不用下场,下科再考。”

  盛兮颜心念一动,朝他看去。

  楚元辰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咱们这位皇上如今正忙着‘生病’,不想管这等事,等到年后,他就该后悔自己‘病了’。”

  楚元辰的桃花眼中仿佛蕴含着熠熠光辉,盛兮颜一时间看得有些愣神。

  “郡主,王爷。”

  这时,有暗卫来禀说,“安平侯府已经被东厂贴上封条了。”

  楚元辰微微颌首:“还有呢?”

  他继续道:“郑重明出现在安平侯府前,不过并没能和薛北说上话。”

  郑重明……盛兮颜心念微动,下意识地看向了楚元辰。

  楚元辰笑了笑,说道:“继续盯着。”

  盯着安平侯府的自然远不止楚元辰,可谓是京城上下全都在关注,他们的一颗心悬得高高的,久久不能放下。

  等到安平侯府被贴上封条,东厂取下并砸了安平侯府的牌匾,薛北一家老小全都被押走的时候,立刻就传遍了满京城。

  取下牌匾,意味着的是夺爵。

  也就是说,皇帝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皇帝并没有直言为什么要抄了安平侯府,按理说御史总该问一问,然而,抄家的是东厂,哪个不长眼的敢去问?万一让萧朔觉得他们对东厂不满就不好了。不过,不敢问归不敢问,猜还是得猜的,能在京城为官,个个都是人精,几乎没有人猜不到是为了皇觉寺的事,显然,皇帝是怀疑那封信是安平侯私藏下来的。

  而且东厂肯定也已经找到证据了,不然也不会说封就封。

  这也代表了,先帝真得勾结了南怀。

  当年湛古城被大火付之一炬,城里数万百姓无一幸存,薛重之和十万大军更是死在了沼泽中,而这些人的死只是因为先帝对藩王的猜忌……

  不少人都不禁涌起了一种兔死狗烹的悲叹。

  皇帝罢朝后就干脆捂住耳朵什么都不听,不想去理会这件事,朝中的一应事务全都交给了司礼监。

  萧朔也不是第一次掌朝,所有朝臣都是规规矩矩的,比面对皇帝时还要小心谨慎,生怕出一点差错,东厂就会手痒拿他们开刀。

  就连几个往日不和,逢事总要吵半天的官员,也都老实了。

  整个朝堂比皇帝临朝时更加的勤勤恳恳,努力办公,半点小花招都不敢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