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一世富贵 > 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

一世富贵 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3:12:14 来源:顶点小说

赵祯转过身来,叹了口气:“你那些改的,都只是一时一事,不触及根本。你看看欧阳修写的原弊,引经据典,一句句说到根子上去了。如今积弊已深,头痛医痛,脚痛医脚,这样是不行的,要从根子上改弦更张!”

徐平沉默了一会才道:“陛下一定要问,臣也只好有话直说,有不妥当的地方,还望陛下不要责怪。”

“你只管说,我就是要听一听你是怎么想的!”

“臣以为,要想知道如何改,就要知道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就以欧阳修所言三弊中的诱民之弊来说,听起自然是大有道理,但现在乡村农事是不是真的如此?”

赵祯摆手打断徐平的话:“道理都摆在那里,诱民之弊岂会没有?当然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这一点无可置疑!”

“臣也知道是有,但这是不是农事凋弊的原因呢?到底危害有多大?改了这诱民之弊,有多大的效果?会影响其他多少事情?到底值不值得?”

“爱卿啊,你就是想得多!”赵祯转身离开窗户,回到位子上坐下。“古人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道有弊端,改了就是,改必然是好的!”

赵祯一边说着,一边示意徐平重新过来坐下。

徐平谢恩,落座之后道:“陛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至少不会治死人。如果只是小病而诊错了脉,乱吃药可是会出大事的。还是说诱民之弊,限制僧道臣没有什么话说,凡是没有官赐匾额的寺观一律拆除,没有度牒的僧道一律勒令其还俗,这自然是善政,因为这并没有牵扯到其他政事。但如果说参军为吏也是引诱良民不事耕织,那没有人参军谁去守卫边疆?没有公吏,谁去治理天下?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朝廷到底要多少禁军多少厢军,天下到底要多少公吏,现在是多了还是少了?谁能够说清楚?”

赵祯缓缓地道:“朝野都有人言,如今冗兵,冗吏,冗费。”

“臣在三司,不知道兵如今是多是少,但知道冗吏和冗费。为什么说冗吏?因为现在官府里吏员多于前朝,特别是比祖宗时候员额为多,但哪个说是因为事情清闲?三司里面积压的账籍有多至五六年的,没有比对,没有勾校,公吏是多还是少?裁减了公吏,这些事情要怎么做,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把人一裁,事情不管,天下哪有这个道理?官员协助陛下治理天,自然是以治事为先,事情拖在那里,都不闻不问,只耍这些嘴皮子,对朝政到底有何益处?官吏是因事而设,事情多了自然官吏就多,不怕官吏多,只怕事情没人做!只要官吏都用心做事,哪里来的冗吏?蔗糖务几年时间上上下下招公吏一千多人,这都是前朝没有过的,但这些人一年给朝廷多出数百万贯钱来,这些人是不是冗吏?对朝廷中的具体事务一无所知,只会空口白话,冗兵,冗吏,冗费,到底冗在那里他们能够说得清楚吗?臣在三司编修条例,定公吏员额,正是要把他们到底做多少事情,需要多少人手搞得清清楚楚。现在微臣都不敢说搞清楚了有冗吏,还有什么人比微臣更清楚这些!”

赵祯道:“人人如此说,总是有道理的。”

“陛下,微臣就明说了吧,现在是天下都知道朝政需要大的更张,但却没有人知道要改什么,怎么改。好为大言的,便就用这种耸人听闻的话语惹人注目。听起来处处是道理,却跟实际朝政没有半分关系。而埋头做事的人,明明知道这些话有失偏颇,但牵涉的又极广,根本无法反驳。就是能反驳,说出来也没有人听,反而只怪反驳的人是谁诿塞责,哪里还会有人去说?再如冗费,冗在哪里?有人能够说清楚吗?都说郊祀犒赏军兵数额巨大,但那能省掉吗?省掉之后如何让官兵心里无怨言?没人知道,只是说如果官兵心怀埋怨就是贪鄙可恶。到了最后,无非是一句话,让陛下节用爱民,一切都要从皇宫里省出来。纵然陛下圣明,省吃俭用,可于天下何补?”

实话讲,到现在的几位大宋皇帝中,最不省吃俭用的就是赵祯自己。真宗皇帝东封西祀是乱花钱,但自己本身并不怎么铺张浪费,倒是赵祯挺在意自己的小日子。但既然有官员提出来了要节用爱民,赵祯就得做样子出来,消减宫廷开支。

徐平这番话还是挺对赵祯胃口的,没有人愿意天天被人指责生活腐化,浪费民脂民膏。而且不管怎么改,他们永远不满意。

见赵祯的脸色缓和一些,徐平又道:“官吏并不怕多,只要他们忠于职守,人人都有事情做,那是越多越好。也不怕花费钱财,只要花的钱都是有用处的,不是平白虚耗,钱也是花得越多越好。其实说冗吏冗费并没有错,但关键是在一个冗字上,没用处的才叫冗。但是讲冗吏冗费的人,话一说出口,下一句就转到了多上。冗跟多是不一样的,臣以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这一点,为什么他们还故意混淆呢?因为说冗就没有人能够反驳他们,但要把冗说个清楚明白他们又做不到,便就玩了这么一个花头。这样的虚言在话对朝政有何益处?说冗吏冗费,便要裁员节用,但裁员之后事情该怎么做却不闻不问,等到公务积压成山的时候便一推了之,为害更大。”

“前些年谈茶法,为什么改为沿边入中?所上理由,无非是纲运花费大,不如从商贾手里采买便宜。又是官船造起来比私船贵,又是有鼠啮虫咬,又是小吏舞弊向茶盐里面搀泥沙,又是有沉没之患。我就想不明白,这些弊端商贾也一样有,为什么到他们手里就没有事,纲运就忍受不了呢?无非是经手官员无力除弊,干脆向商贾一推了之,等到商贾不通再涨价钱,最后还是要朝廷多花费吗!多花这些钱,用纲运行不行?有哪一个经手官员算过这一笔账?无他,对自己没有好处罢了。入中采买,所有弊端都可以怪罪在商贾身上,朝廷追究不到自己的责任。至于对朝廷是利是弊,又有谁真心去管?实行入中采买这些年来,茶法一变再变,不变就无法支持。结果东南茶利全部都归了入中商人,朝廷分文不得,公吏军兵俸禄还得另外拨付。到了最后,也无非是数年没有一石粮入陕西路,全都是从本路百姓身上搜刮而来。虚言国事,无非就是这种后果!”

听了这长篇大论,赵祯好一会没有说话,皱着眉头,最终叹了一口气:“朕就是想知道国事到底该怎么改?这样因循不是办法!”

徐平拱手道:“臣以为,既然知道要改革国政,那就要先搞清楚要改什么,要怎么改。如果没有把握,那便想清楚改了一处,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弊端,随时更正。世间并没有灵丹妙药,事情总是要一点一点做出来,急于求成不行的。”

“那怎么搞清楚呢?”

“臣在三司,便说三司的事,其他衙门的事臣没有经手,不敢妄言。如今编修条例所做的事,修新条例,便是要搞清楚如今天下钱粮,到底收多少,出多少,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收和出之间差多少,在哪里虚耗了。用一两年的时间,把数额搞清楚,把积压的账籍全部勾校,用新的条例保证今后不再积压,以后不能再是一笔糊涂账。账目清楚了,经手官吏便不能再上下其手。此其一。”

赵祯点头:“这一点你做得不错,日后不要懈怠。”

“还有公吏,把三司和州县吏员管的事情分门条类,哪些当管,哪些不当管,不能再让他们一些人成为官员的奴仆,虚耗公帑。如此也便清楚了需要的公吏员额,只要保证公吏各有职司,依据事情多少,该补充人手便补充,该裁减便裁减,有的放矢。既然说冗吏,他们做多少事情明明白白才知道冗在哪里。”

“这点也对,用心去做!”

“还有一点,陛下应当心里有数,改革朝政,是要花钱的。只有向外花钱,新政才能顺利地代替旧政,才能让天下无怨言。如果想用新政揽财,必然招致民怨沸腾,搞得不好就会天下大乱。臣做的第三件事,便是为陛下聚财。有了钱财在手,等到后面决心要变更朝政的时候,也就少了许多顾忌。”

赵祯听了这话,好一会才勉强点了点头。如果朝廷有了钱财,那还改朝政干什么,之所以说要改革,不就是因为朝廷手里没钱吗?但徐平说到这里了,赵祯也不再直说不对。

“臣在三司,便为陛下做这三件事。三件事做了,或许也就知道朝政该如何改了,那时再作理论。”未完待续。

一世富贵章节列表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