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灵异 > 夜阳鸟 > 夜阳鸟 第263节

夜阳鸟 夜阳鸟 第263节

作者:余姗姗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1-28 07:04:08 来源:免费小说

  戚晚自己也很清楚,一些过于主观的表达,在这样的案件中对当事人非常不利,它们未必会成为证据,却会成为警方拼凑作案动机的线索。

  戚晚说完后就有点后悔,但见江进没有明确表示,也没有就这话茬儿往下问,便逐渐冷静下来。

  再说,刘锋鸣也不是她杀死的,她没必要这么在意细节。

  江进又提问道:“那么关于郗晨和靳寻的过往,还有黎湘和靳寻的关系,你能否站在自己的角度讲一讲?”

  戚晚目光闪烁:“我只是个外人,黎湘就是郗晨,还是我偶然发现的,她从没有坦白过身份,我又能知道她多少事呢?”

  江进:“黎湘隐瞒身份,那么你们上高中那几年呢,她是郗晨,你们是最好的朋友,你一定知道一些事。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怕说错,我们会有判断。”

  事到如今,戚晚知道自己不能说不知道,更不能回避话题,这样反而会让人觉得她在隐瞒包庇。最主要的是,她还不确定专案小组调查到哪一步,是否已经将张大丰、周长生的死与她们联系到一起了?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她的遮掩无疑会加重嫌疑,那么下一次被传唤可能就不是询问,而是讯问了。

  “郗晨的妈妈荞姐,她欠了一些赌债。郗晨很漂亮,但她家里很穷,没有背景。她的美貌,就像是拥有金山的小孩子一样,是注定会被人掠夺的。荞姐为了那些赌债将郗晨叫去夜阳天给那些老板相看,他们一个个看上去都是成功人士,应该受过高等教育,对她却像是挑选货品一样,禽兽不如。我不知道郗晨被荞姐卖了多少钱,我只知道在他们的计划中,她不会只被卖掉一次,她最终会变成和荞姐一样的女人,从不堪忍受到习惯,到麻木。如果有了女儿,又会重复发生一样的悲剧。你知道吗,贫穷就和富有一样是会继承的,而且时间越长,被掠夺压榨得就越狠,逐渐也会形成习惯。”

  到底是文字工作者,即便戚晚没有亲自在现场目睹那些不堪与侮辱,却能绘声绘色地呈现。

  而且戚晚描述故事的角度和黎湘、辛念都不同,她多了一些文艺的腔调,还有一些愤世嫉俗的批判思想,她虽然一句“阶级”都没有提,话里话外却处处都在抨击阶级差距所带来的不公平。

  “为什么不选择报警?”江进问道。

  当然,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他在体制内,他最了解体制的优势与弊端,林新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顽疾。

  果然,戚晚笑了声,带着嘲讽的意味,也不知道是笑问题天真,还是笑江进睁眼瞎。

  戚晚说:“如果报警就能解决问题,现在网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实名举报的人出现了。生活里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不只有他们,他们只是一小撮走投无路,凭着一时冲动选择曝光的当事人,是小概率。真实的数字只会比这个更庞大。”

  江进没有感觉错,因为这番话他再次肯定戚晚的认知有着非常尖锐的一面:“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我承认林新当地是有问题,但还不至于一竿子打翻所有人。”

  戚晚:“可是我们小老百姓怎么分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谁收了钱,谁又愿意站出来帮忙呢?那些老板那样的有恃无恐,就是因为关系早就打通了。都说做贼心虚,贼看到兵就会躲。但你知道什么时候贼人不会躲,反而会招摇过市么,是当兵匪成为一家的时候。就拿湖底沉尸案来说吧,这种悬案多年没有人查,直到有了专案小组才翻出来,不恰恰说明了问题?难道这些年都没有明白人么,不是的,是每个人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只要表面太平就行了。”

  戚晚的“开关”一旦打开,江进一时都不知如何接话,又不好直接评价她看事极端,带有偏见。

  站在警方的角度,他当然可以占据制高点批评她,可她有精神病,他不能说重话,而且就某些方面而言,她说的也有道理。

  戚晚话落也选择了点到即止,更难听更真实的部分她还没有说。

  她还记得在那个雨夜之后,她们三个人有过一次极其悲观主义的对话。

  有这样一句流行语,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做什么?

  而她当时说的是,如果警察有用的话,还杀人做什么?

  那时候令戚晚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其中一件就是邻居中有人遇到恶霸,求救无门,宁可选择忍,选择躲,也不报警。

  他们说报警也没用,他们都是一伙的,那些坏人不会被抓起来,过几天还会来捣乱。

  再后来,邻居在知道母亲安闲与张大丰在一起后,就拎着一些礼物到来找安闲。

  安闲没有助人为乐的心情,只是看在多年邻居的份上,不希望隔壁闹得鸡犬不宁影响到她的写作心情。

  安闲转头便和张大丰提了一嘴,张大丰叫了几个人去谈判,很快就把事情解决了。

  邻居又来致谢,安闲微笑着说客气话,被邻居视为人善心美的好人。

  关起门来,安闲却自言自语道,这回终于可以清净了,真是烦人。

  这之后,江进又提到张大丰的失踪,以及安闲去警局报案的过程。

  戚晚说:“我妈那段时间很焦虑,精神也不正常。她已经很久没有犯过病了,平时有些小毛病也不至于发作,日子还可以照常过。但自从张大丰失踪,我妈就跟疯了一样,每天都在歇斯底里,跟谁都不对付……”

  戚晚又将安闲的症状描述一番,还提到去医院看过几次,加重了药量都没有效果,而且依照安闲当时的症状,对社会没有危害,对他人不造成攻击性,人也是清醒的,这也不满足住院标准。

  江进:“据我们了解,你妈妈离世也是因为服药过量。”

  戚晚点头,又将目光别开:“她那几天老嚷嚷着头疼,说那是假药,吃了没用。我让她不要再想了,不要再难为自己,为那种人不值得,可她听不进去,还有一次让我发现她在短时间内吃了两次药。我问她不是刚吃过吗,怎么又吃,她说她忘了,还以为自己没有吃。她严重失眠,连记忆都开始出现问题,有时候就坐在那里发呆,有时候就突然发脾气,跳起来骂我,说看到我就来气……我当时为了避免和她争吵,就经常躲开她。当我发现她已经昏迷不醒的时候,就急忙打急救电话,可是已经晚了。”

  江进又追问了几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在边缘徘徊,没有触及到案件本身,比如戚晚知不知道张大丰是怎么死的,是否知道周长生和张大丰的接触,以及郗晨和张大丰、周长生的纠葛等等。

  怀疑到底是怀疑,在怀疑被证实之前,这些问题都有打草惊蛇的可能,而且还会让戚晚反推出警方调查的进度——她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这一点毫无疑问。

  直到最后,江进这样问:“周长生这个人你认识吗,他是靳寻在林新的雇员和司机,负责照顾郗晨。”

  戚晚看向江进,平稳极了:“说不上认识,见过。我知道他会定期给郗晨送吃的喝的,房子也是他租的。郗晨那个临时住处我去过。”

  江进又话锋一转:“既然安闲和张大丰当时在交往,你和郗晨又是好朋友,张大丰在你面前有没有提过郗晨?”

  戚晚:“没有。我也没有在他面前提过郗晨。我很少提在学校的事。我妈知道一些,还叫我不要多事,那是张大丰的工作,我不该管。”

  江进:“可你们是朋友,你就没想过为她做点什么?”

  戚晚又一次露出那种嘲笑的表情:“江警官,如果你是我,你能做什么呢?帮荞姐还债吗,我没有钱。为郗晨求情,让张大丰放过她,不要让她去□□吗,张大丰会听我的吗?我有什么资格跟他提要求,他凭什么理会我?我那时候只想尽量少和他接触,多说一句话我都觉得烦。”

  不得不说,戚晚是一个既“配合”又聪明的证人。

  她的每一次回答都很详细,也充分展示了个性,但答案却又都滴水不漏、油盐不进,让人抓不到端倪。

  等戚晚离开,江进便反复听着笔录内容,兀自沉思。

  程爽进来时,叫了他两次,他才醒神。

  江进示意程爽听其中两段,程爽听完便说:“这回答没什么问题啊。”

  江进却问:“就这两段回答来看,你觉得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了解嫌疑人或当事人的性格,再通过性格和形势变化去推断他们的行为模式,这本就是犯罪心理的其中一环。

  程爽分析道:“有点愤世嫉俗,有点神经质,说话还挺尖锐犀利的。”

  江进摇头:“不,我指的不是这个,而是她对刘锋鸣、张大丰的态度。”

  程爽:“他们这种人,厌恶也很正常啊。”

  江进:“她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是,她觉得这种人死了活该,死有余辜。”

  程爽:“换别人也会这样想。说实话,有时候我也觉得挺无奈的,明知道那个人就不是好东西,但只要这个人是受害者的身份,该管还得管。”

  江进:“觉得他们死有余辜这可以理解,但你听,她对身边最亲的人是怎么说的?”

  程爽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江进的指向。

  戚晚目睹刘锋鸣的死,转头就跟没事儿人一样,对余钺只字不提,还表现得非常自然顺畅。若不是湖底沉尸案被翻出来,余钺都不知道戚晚那天经历了什么,甚至还牵扯人命进去。

  刘锋鸣死了,戚晚觉得他活该,他曾经是家暴的受害者,最终变成了施暴者,还变本加厉草菅人命。

  她连一句评价都懒得说,还帮忙隐瞒。

  至于张大丰的死,她的态度同样轻描淡写,还反过来劝付出过感情的安闲看开点,为那种人不值得。

  对于隐瞒的解释,戚晚的回答是,她就是不想说,没有为什么。

  然而在她后面的话却一步步透露出她的真实想法,她是觉得他们该死,不值得讨论,也没必要为了他们的死去惊动任何人,死就死了,又怎么样呢?

  最主要的是,戚晚的冷静,不动声色,真是像极了干过多年刑侦的警察,连一个正常的局外人基本的惊讶、不安都没有。

  江进的直觉告诉他,如果戚晚不是真的无辜,就必然是张大丰与周长生的案子里牵扯最深的那个。

  作者有话说:

  下章继续黎湘线,红包继续~

  第195章

  搜索女明星

  离开警局之后, 戚晚反思了一路,后悔的情绪逐渐叠加。

  她在想,自己刚才表现得还是不够好, 不够“自然”。冷静从容不是自然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手足无措和惊讶慌乱反而是自然的。

  一个与案件无关的无辜者被传唤接受询问,对案件的内情一定会有惊讶的表现,因为正常来说没有一个普通人会相信自己和刑事案扯上关系, 在惊讶过后会急于摆脱, 甚至会紧张, 会担心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再说江进的那两个问题,他问她为什么不选择报警, 又问她为什么没有和最亲近的人说。

  这问题看似是在质问, 可江进这个人却总给她一种“拐弯抹角”搞犯罪心理的感觉,就像是她笔下的某些心机深沉的人物。

  她记得母亲安闲还在世时,她们母女会时不时讨论人物。既然说到人物, 就一定会提到人性。

  安闲说, 听别人的问题不要只听问题本身, 要去琢磨这个问题背后的意思, 这个人真正想问什么。有的人提问,那是一种指东打西的手段。有的人提问,是连这个提问者本身都没有意识到,其实他想问的是另外一件事。

  很显然, 江进属于前者。

  于是戚晚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分析,江进问为什么不报警, 是否是在试探她对警察和犯罪的看法?毕竟案件已经进展到这步, 林新本地什么样江进是知道的, 他怎么会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呢?

  而她后来的回答等于直接告诉他, 她对警察的不信任,对犯罪的轻描淡写不在乎。

  江进又问她为什么不和余钺说,其实他是想知道那藏在“我不想说”背后的真实动机。

  是因为余钺刑警的身份吗,还是因为要帮着一些人隐瞒一些事?

  为什么隐瞒呢?因为她觉得刘锋鸣死有余辜,没必要声张。或者是碍于某些人的警告不能说。

  当然真实的原因两者都有,戚晚心里很清楚。

  她想了想正常人的反应,有些人遇到一点事,就要在各个社交平台分享吐槽,有的人则选择跟亲朋说,描述自己遇到的奇葩事。

  不得不说,像是度假村那晚的经历,一字不提还佯装无事的反应的确耐人寻味。

  但很快,戚晚又安慰自己,就算她的表现不符合常理又如何,法律是要讲证据的。

  她有病,她还写了自述小说,这些东西关键时刻都可以帮到她,她没必要害怕。

  就这样,戚晚“自说自话”地想了很久,直到傍晚余钺下班后来找她,说白天在班上接到市局的电话,本想当时就过去找她,可是手里有个案子走不开,所以一下班就来了。

  戚晚摇头说不介意,她原本也不打算跟余钺说的。

  戚晚接过余钺在楼下超市买回来的菜和肉,一边消毒外包装一边问:“余钺,在你们看来,如果一个案子的当事人,在经历凶杀案之后,还选择没事人一样的正常生活,没有将这件事透露给任何人,那这个人是不是很奇怪,动机也很值得推敲?”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讨论案件中当事人的表现,但这一次却不是因为戚晚要写作,要琢磨人物动线,而是因为她自己。

  余钺很快就意识到她的指向,安静了几秒问:“是不是白天在市局,江进这样问过你?他指的是度假村那件事?”

  时至今日他们都没有好好聊过那晚的经过。

  余钺已经知情,却没有捅破。

  戚晚意识到他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索性也不再粉饰太平:“对,他问我为什么没有跟你说。我的回答是,我不想说。我就是一个凡事都喜欢搁在心里,不喜欢放在表面的人。”

  这话之后,余钺沉默了很久,手里的活儿却没有停。

  戚晚看了他一眼,不想给他压力,也意识到自己这样问不妥当,好像有一种嫌疑人在请教刑警如何逃避嫌疑的即视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