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灵异 > 夜阳鸟 > 夜阳鸟 第164节

夜阳鸟 夜阳鸟 第164节

作者:余姗姗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01-28 07:04:08 来源:免费小说

  第128章

  黑夜的自赎

  已经过去半天了, 文档里依然只有一行字:《来自黑夜的自赎》,作者:绝望的羔羊。

  戚晚的晚饭是在电脑前吃的,边吃边看了十几分钟的剧, 剧情没有看进去, 饭吃得也不香。

  这会儿她盘腿坐在办公椅上,捧着咖啡杯,盯着文档, 眼睛发直, 脑子里思绪纷乱。

  她不是不知道该怎么下笔, 她有很大的脑洞,收集的资料也足够丰富, 随便就可以编出一个故事, 可这一次她却不想编,或者说不想以“编”为主。

  她想更贴近事实,想去按照自己的认知和记忆来还愿真相, 可在那之前, 她首先要搞清楚自己脑海中呈现的部分, 到底是真相还是妄想、臆想。

  前天戚晚去复诊, 医生判定她情况稳定,只需要按时服药继续保持即可。

  医生不是她,也看不到她脑袋里的东西,这种客观判定只是从医学角度上下的定义, 戚晚只觉得这趟白跑了,因医生也无法准确告知, 她脑子里那些片段有没有虚构的成分。

  戚晚一直有写卡片的习惯, 这还是写作以后养成的, 现在她手边就有一叠卡片, 都是为了这篇新文准备的。

  第一张,上面居中位置画了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对应一个名字:郗晨、辛念、戚晚。

  辛念后面又有一条线,对应辛念妈妈,郗晨对应着荞姐,而戚晚则对应着安闲。

  三个女生,三个不完整的母系家庭,家中大家长是女性,三位父亲都因为各种原因而缺席。

  郗晨,她不知道生父是谁,荞姐没有结过婚。

  辛念,父亲因工去世,辛念母亲有肺病,家里靠工亡抚恤金过活

  戚晚,父不详。

  这三行小字就标注在三段母女关系旁边,但“父不详”三个字后面却打了一个问号。

  这不只是一个标点符号,也是戚晚的真实想法。

  她真是父不详么?

  为什么在她的记忆力似乎见过一个男人,他叫她晚晚,他还说她是乖女儿?

  那个男人是谁?

  当然,这是戚晚脑子里唯一的问号,还有母亲安闲的死。

  按照戚晚现在的记忆,安闲死于药物中毒。而且安闲一直都有服用安眠药的习惯,自从受了一场刺激之后还患有躁郁症,会吃一些抗抑郁的药物,那天是安闲病发,情绪起伏巨大,存在自杀的可能性。

  有躁郁症的人据说自杀率比普通人高了二三十倍,那是一种在躁狂和抑郁之间极限跳跃的病症。

  说实话,即便到现在戚晚都不太能接受这件事,因她还记得母亲走之前和她说过的话——那天母亲难得神志清醒,精神也不错,说自己灵感爆棚,要趁着状态好赶紧把稿子赶出来。

  是的,那时候母亲和一家出版社签了长篇小说的合约,稿子一拖再拖,长达两年都没有交稿,但出版方十分认可她的故事,愿意等。

  安闲在电脑前坐了四个小时,直到饿得眼前发黑,双手发酸才离开。

  那天戚晚叫了外卖,是安闲喜欢吃的菜,安闲吃了很多,吃饭时还说下午要继续赶稿。

  然而到了下午,戚晚却听到安闲房间里传来摔东西的声音。

  戚晚去查看,见安闲将无线键盘摔在地上,而她正捧着头痛哭着。

  戚晚知道安闲犯病了,她劝安闲吃药。

  安闲叫戚晚滚出去。

  戚晚将门关上走了,整个下午都没有回家。

  直到傍晚戚晚进门,见安闲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便没有打搅。

  结果,那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

  后来派出所的民警问过戚晚,为什么明知道母亲有躁郁症,她还是选择出去。

  按理说医生应该交代过,患有这种情绪病的人很容易会想不开,自杀的行动力也非常强。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可能抽出更多时间去陪伴。

  戚晚就将自己的病历拿给民警看。

  民警顿时不说话了。

  在稍后的询问过程中,戚晚还描述了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包括安闲生前的表现。

  民警开始还神色如常,听着听着便面露古怪。

  直到再往后有医生为戚晚做出诊断,判定她有精神分裂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妄想症状。

  这种病大多会出现在性格内向,性情孤僻、敏感,比较极端的人身上。

  当然,病发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需要漫长的过程铺垫,还需要一些外力的刺激。

  有些人个人意识过于强烈,或者有短时间内迅速增强的现象,精神难以负荷。还有些人,是他的显意识受到潜意识的错误引导,将现实与妄想混为一谈。

  戚晚觉得自己很正常,她甚至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认知和意识异常清晰,她清楚地记得一些事,还能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

  然而在医生看来,这就是她病症的表现之一,固执地认定自己“妄想”出来的事实是真的。

  随着治疗的进展,戚晚开始对自己认定的东西产生怀疑,她有点不那么自信了。

  从医学上来说,这是好现象。

  医生说她年轻,恢复快,很快就能自己独立分辨事实与想象。

  戚晚却只觉得“自我怀疑”这样的特点,一直伴随她到现在。

  加上余钺是做刑警的,不轻信口供的原则也被他带入到生活里,戚晚和他在一起,有时候会觉得有趣,有时候又会觉得他们像是一对神经病,一个怀疑自己,一个怀疑他人。

  再说眼下。

  戚晚将第一张卡片抽走,露出第二张。

  第二张卡片中间写着四个字:男性死者。

  作为悬疑小说前期的思路梳理来看,这再正常不过。

  只要涉及命案,就说明有人死亡,不是男人就是女人。

  戚晚见了却抽动了一下眉尾的肌肉,眼前再度闪现出之前就出现过的画面。

  两个男人,一个倒在血泊中,一个躺在沙发上,他们都已经奄奄一息,而她就抱着膝盖坐在旁边。

  这又是妄想吗?

  戚晚拿起笔,在“男性死者”旁边补了一笔“x2”。

  两名男性死者周围大片留白,这里还有许多社会关系待补充。

  还有他们为什么遇害,作案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作案方式,等等。

  戚晚将第二张卡片也拿到一边。

  到了第三张卡片,这就涉及到新小说《来自黑夜的救赎》的基本主角设定。

  ——叶家四姐妹共同犯罪,为什么呢?

  思路梳理:亲情应该是主导原因之一,四姐妹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羁绊。即便有人并不愿意参与,却因为无法割舍的情感和血缘关系而被迫入局。在主动性上应该有个明显区分,有人牵头,有人被迫,有人收拾残局。

  ——四姐妹多大年纪,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答:如果是在一二线城市,一家四个孩子不太合理,这涉及到计划生育。所以应该发生在小地方,三线城市以下,孩子是偷偷生的。南方一些小城市有很多类似的事,而且连着生了四个女孩,多半有重男轻女的原因。

  ——四个女主不同职业,一个光鲜亮丽,一个职业自由,一个精神富足,还有一个职业高尚。

  初始设定:演员、记者、小说家、法医。

  演员,职业演员,偶像。

  戚晚脑海中很快浮现出原型的模样,就是黎湘。

  再没有人比她更适合了。

  至于记者。

  说实话,戚晚已经不太记得辛念的模样,她翻找旧物时找到一些高中时期的春游照片,在里面看到未成年的辛念。

  那时候的辛念笑容最灿烂,她的眼睛很亮,似乎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对自己充满了期待。

  还有小说家。

  戚晚比作自己,或者再加上母亲安闲——一个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精神不太正常文字却十分敏锐感性的女人。

  那么法医呢,会不会设定成刑警更好一些?

  哦,如果是要做善后处理工作,法医在职务上更容易一些,也能在前期避免一些容易犯下的错误。

  戚晚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潜意识太过强大,还是她一直在控制不住的自我洗脑,在做完这些设定之后,她脑海中浮现出的叶家四姐妹形象也跟着逐渐清晰起来。

  那个过分漂亮的二女儿,就顶着郗晨的脸。

  她整过容,整容后进入娱乐圈,背后有一位资本做金主。

  就在最近,她深陷舆论漩涡,数次被顶上热搜。

  戚晚点开微博又看了几条黎湘的热搜,虽然截至目前为止,大家的关注点已经从抨击变为同情,靳寻还成了首要的攻击对象。

  戚晚托着腮,回忆着自己在靳寻别墅里的感觉,再结合自己“妄想”中浮现的片段,以及新小说的设定。

  命案的起因大多是因为感情、金钱、仇恨。

  两名男性死者,一个漂亮的女生——金钱纠葛,掌握在手心里的美丽花瓶,精心设计的命案。

  还有,能将案件压下去秘密处理的权势。

  思路走到这里又卡住了。

  不行,太空了,实在太空了。

  空有想象,没有事实支撑,她想要一个看上去很真的故事。

  或许她还应该找一些灵感,接触一些能刺激灵感的人,而不是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胡思乱想。

  戚晚叹了口气,将旁边那叠卡片拨开。

  卡片散落到地上,露出一些字迹,那是关于她脑中画面的碎片式记录,零零散散,难成逻辑。

  ——安眠药 头孢,兑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