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回到八零,从挖金矿开始 > 第九十六章 罗家催婚

回到八零,从挖金矿开始 第九十六章 罗家催婚

作者:无名.月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10 04:10:56 来源:88小说

村里的田地分为水田和旱田,水田比较少,只占了旱田的六分之一。两种田出产分别是大米和苞米,无论是产出价值还是产量多少,都是大有区别,这就要进行一番换算,以着最接近的数字,来协调二者的关系。

赵明玉拿的是第二个号码牌,全村百来户人家,也就只一人在他前面,不可谓不好了。他也是争气,气运好,一抓就抓着了村里最肥沃一等田,还是整块儿的大面积地。十亩旱田一整片连起来,余下的三亩三分地是别处的另一块儿二等旱田。

十三亩多地全都抓了旱田没有一分水田,这倒也合了心意。水田名义上是比旱田要贵重些,可这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稻米价贵,侍弄水田却是明显比旱田更加的不容易。别的且不说,光只插秧这一项就能累断了腰,更不用说那不时爬上小腿的马条子了。这种学名蚂蟥的东西,专吸人血,软软的湿嗒嗒,光想着都觉着头皮发麻。

赵家多是姑娘,对于这种小东西最是缺乏抵抗力,没有了水田不用撅着腚跟那里插秧拍腿上的‘小挂件儿’,倒是乐见其成。

十多亩的田地,从犁地、施肥,到合垅、找平,前前后后需要七八道工序,即使是最好的庄稼能手,也要干上五七六天的,若是干活拖沓的十天半月都是它。

赵家几口子人,顶硬能干活的也就是赵文英这么一个,完全是作为主力的存在。这春耕是大事,一年到头的生计米粮都靠着这几天了。今年又是分产到户的头一年,格外的需要重视。

农家人祖辈传下来的惯例,谷雨前后,山上的映山红花开了,就可以种地了。

也就是等候的这段时间里,却是出了件大事。

赵罗两家的娃娃亲定了有二十多年,罗家一直都没怎么提这件事,却是在最近频繁的说起婚事。或者说,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更确切的时间,就是车子进村后的那一阵子。

赵家有个省城亲戚,还是开着大吉普的挺有能耐的亲戚。这个消息就像是长腿飞了一样,不到两天就传遍整个村子。哪怕赵家人出面澄清了,也架不住好事儿人的嘴,添油加醋的好一顿的宣传。

那一阵子,赵家可是接了好大一波说亲的媒婆,家里从大到小,就连刚出生没几天的小五都有人张罗着要给定个娃娃亲。可见,有了省城好亲戚这一名头的加持,赵家儿女在

婚亲这一块儿的火热程度。

罗家知道了这件事,那也是坐不住了。随即就找上门来,强调着两家可是有定过亲的,可不能不守约定。经过赵明玉的再三解释,这才打消了疑虑。

本以为这件事就样搁置了,最早也得年底才能准备婚事,没成想将才过了年就开始催婚。

当时,村里正挨家挨户统计着人数,计算着分田地的面积。这时候结婚,那家里户口本子就少了一页,分得的田地自然也就减少了。吃什么也不能吃亏,赵明玉那自然是不肯的,李翠珍还直说罗家人不厚道,什么时候提结婚不好,偏赶在分地的时候。

那谁也不是傻子,这点道道儿还能想不明白吗。

赵家人一致的不同意,这件事就这么压了下来。直到一个多月后,这春耕在即,罗家重又提起此事。

这回罗老憨带着罗玉保拎着四样礼登的门,直言孩子们都大了,这婚事不能再拖下去了,该到结婚年龄了,再不结都成老姑娘了。

他这话明显是意有所指,罗玉保和赵文英两人同龄,今年都是二十二虚岁,按照婚法规定,男满二十二周岁,女满二十周岁,赵文英满了婚龄,罗玉保却是不够岁数的。

之前,罗家一直不提不念,也就是打着两人岁数的主意,这男方可以大些,这女方就不行了,大了会被说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两人同岁,罗家不用着急,这赵家却不能不急,女方在岁数上总是要吃亏一些。

罗家就以这个,阴?的压着赵家一头。觉着最后这桩婚事也得是老赵家着急上赶着催婚,谁让姑娘一年年岁数大了,不好再等下去呢。只是这盘算没赶上变化快,老赵家不知道打哪冒出门省城里的亲戚,着实让他们惊了一回。风头刚下去没多久,这又开始分产到户。家里多出一口人,那田地也能多分两亩。

打着这个主意,就想着把婚往前赶一赶结了。这老赵家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愣是不同意。这没办法,只能是又等。眼瞅着将要种地了,这个婚咋地也得催成了。

“马上就要开始种地了,罗家是打定主意要赶在之前把老大娶进门去。”赵明玉想到之前罗老憨走时那表情,道:“这回恐怕是不能再拒了。”再不同意,就好恼了。

李翠珍也明白,道:“要不叫他们占些便宜,哪里会一改往常,不急不火的。”眼见就要开始种地了,娶回家个壮劳力,能少受不少的累。这小算盘打的可真是够精明的。

“也不怪他们家不着急,罗玉保二十二岁正当好时候,再过个几年那也是不愁娶的年纪。可咱们家老大就不行了,现在结都不算早,要是再拖个两年可真就成老姑娘了。”赵明玉没说出口的是,本就被罗家压了一头,到时候就更加的不利了。

明知道罗家是打着多出一个劳力的主意,还是无法拒绝这个要求。

两家是指肚嘎亲,这么些年了也都默认对方是亲家的身份。约定好的事情,谁也没有试图去改变。即便是对方有各种的不是,也没想着毁去这门亲。

毁约在这时候可是相当严重的事情,往后只要还想在这个村了里混,那就不能叫人背后戳脊梁骨,抬不起头。

赵文英的婚事定在了三天后,没有备婚待嫁的这一说,日子定下来就是定下来了,仓促不仓促的也没过多计较。就连彩礼都是之前说好的东西——两袋子大豆,额外再就是那天的四样礼,一包果子、两瓶罐头、三两白糖、四个苹果,这些就是全部。

现在流行的三转一响,那是机关单位才会有的标配。村里人还达不到那样的标准,可要拿出些像样的彩礼,也不是不能够。像这样比照前十几年的标准,只两袋子粮,也确确实过于寒碜了。

依照罗家的话说,这可是当年约定好了的。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这两袋子粮是能救命,也算是高标配了。可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当年的两袋粮,这会儿来说真不当个事儿了。

偏偏旧时的约定,又不好更改,不行的话又说不出口。彩礼这件事,赵家就如同哑巴吃了黄连,有苦说不出。

郁闷懊恼之余,在嫁妆上就给找补上了。

李翠珍道:“这结了婚就成了他们老罗家的人了,再好的东西还不是得给他们用。这便宜不能都叫他们家占了,彩礼就给了那么点东西,这嫁妆也不能给多了。”

本着礼尚往来,不能吃亏的原则,赵明玉和李翠珍两口子一合计,最后定下来赵文英的嫁妆——一个大红色包袱皮,包裹着两套新衣裳。

赵明玉说:“他们家按着十几年前的标准,那我们也按照那时候算,就这样还算多了呢。我和你妈结婚的时候,也就做了一件新褂子,老大这还是两套新衣服呢。”

家里的事那向来都是李翠珍做主,这回是俩个人一起出的主意,可以说这就是最后的结果了。

赵文英素来老实听话,爹妈发话了那就说啥是啥了。即使这是她的婚事,关系着一辈子幸福的人生大事,这时候也不见她有丝毫的意见。

这一连串的过程,可把赵文多给气够呛。且不说那罗家如何的精于算计,拿着之前的约定说事儿。但只家里这两位,就够受了。

若说这个家里谁人是贡献最大的,赵文英若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赵明玉那么个病秧子,挣的钱还没有花费的多。李翠珍倒是能干,可这些年不是在怀孕生孩子,就是在怀孕生孩子的路上。想多干一些,也是有心无力。

再说几个孩子,俩小的自不必提。赵文兰倒是能挣钱,可她那弱柳扶风的小体格子,来股风稍大些都能给刮跑了,手蹭破点儿皮都能哭半天,还能干什么活。

至于赵文多她自己,能干活也能挣钱,却也是这一年多来的事情,跟扛起养家担子七八年的赵文英那是没法比。

可以说,这个家最辛苦,最挨累,也最受气的人就是老大赵文英。就是这么个憨厚又老实的一个人,在人生大事上却要这么的委屈。

如果说是一年前,家里条件差,满家划拉划拉也凑不上五块钱,那她也就不说什么了,饭都吃不饱了,还想什么有的没的,也太不切实际了。

可问题是,过了这一年,家里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从前再不是一个水平线了。不能说是最好,可比一般人家是丝毫不差。也完全有条件给出一份上好的嫁妆来,而不是只有这两套单薄的春衣就可以了的。

跟罗家置气,也不该置到新娘子身上。她是谁,是这个家的长女,是吃苦受累打小就在养家的人。不看功劳,也要看苦劳哇。

赵文多忿不平的一通说,直把全家人都给说个哑口无言。

赵明玉低着头,闷声不响的跟那直抠墙角灰。老三要么不说,一说就是全套,从小到大逐一讲事实摆道理,不把人说卑服了不算完。

李翠珍嘴上没说什么,可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做的真就不对,老大为这个家确实是出了大力的,这些年大大小小的事,也全都靠着她了。不为别的,单就是受的这份辛苦,也不能就陪送那套衣服。

现在毕竟不是旧时候了,拿着从前对比,确实有些过份了。

这一番抱不平的翻说,到底是让俩个老的心生歉疚,重新购置了一份很不错的嫁妆。

赵文多在原基础上给添了一辆长久二六斜杠自行车,别的她说了不太算,这车子她还是做得了主的。额外又包了两百块钱的红包,这也是她身上唯存的一笔大钱。

车行开业当天的营业额,连同吴家的存款,一起都打给了厂商,用来购置下一批车子。手上所剩的钱就已经没有多少了,即使是这样,也还是凑了个整数给了出去。

赵文英接过钱的时候,眼泪都跟着流了下来。

“老三,别再给钱了,已经够多了。”这个多,不是衣不是物,而是这份姐妹情。

如果不是赵文多的参言,李翠珍和赵明玉俩个就不会反省,继而想到这些年她的不易和付出。即使是亲爹亲妈,有时候这心也是偏的,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放在心头上宠爱着。

都说是叫唤的孩子吃奶多,不声不响的那一个总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吃没吃饱也没人会去关心。时日久了,自动就成了隐形人,父母眼里心里就都没有了她。

赵文英感谢赵文多,不光是替她说了话,最重要是这个三妹子眼睛里心里头是有她这个大姐的。让她觉着这些年的辛劳,并不是白白付出,至少还有个人记得这些。

其实比起赵文英的感激,赵文多最想干的是把这婚事给搅和黄。罗家人的不重视,难以相处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罗玉保的不作为,凡事没有主见,性子绵耳朵根子软,什么都听家里的,平时也就算了,这可是一生中的头等大事,自己将要娶进门的媳妇,慢待了她不就等同于慢待了自己吗?

可他呢什么都没有去做,送来彩礼时还一再强调,那两袋子大豆是去年秋才打下来的新豆,不是往年的陈豆子。是,豆子是新豆不假,可却是没有挑捡过的豆子,皮壳、石头仔、沙粒混在一起,足占去了三分之一,两袋豆子撑死也就一袋半。

可见,他对于这桩婚事有多不用心。

若是依了赵文多的本意,这桩婚事不要了也罢。可这到底是别人的婚事,就算她是亲妹,也没有那样的权利去说不。主意还得是当事人自己去拿,她也只能从旁边提个醒,再多就不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