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回到八零,从挖金矿开始 > 第六十六章 累个半死

回到八零,从挖金矿开始 第六十六章 累个半死

作者:无名.月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10 04:10:56 来源:88小说

“瞅瞅,抻着了吧。再叫你不好好站着了,左摇右晃的没个稳当气儿。”李翠珍抻着脑袋往街头瞅:“怎么这长时间,车还不来,这拉砖能拉这么长时间吗。”

赵文多把手里吃掉三分之一的糖葫芦塞给赵文男,她都怕再馋她一会,小丫头得下猫崽儿。看她还瘸着条腿的份儿上,剩下的就都给她吧。

拍了拍手上粘着的碎渣儿,直了直腰,环顾了下四周,跟着冲道对过一辆等活儿的三轮车招了招手。

“干啥呢?”李翠珍给吓了一跳,直觉的发问。

“叫车。”赵文多惜字如金,早知道她妈站在这里是为了等着坐返程的骡车,早就不跟这等了。

亏她还以为这小气巴拉的人看开了,愿意带两姑娘逛小吃街了。哪怕是只买了这两样,也足以证明俩人在她这个妈心中的位置上升了。

没成想,特意跑过来是为了回去继续蹭车呢,买吃的只是顺带着的。

买的是同样的东西,可知道了这之间的差别,这心情都变得不那么美丽了。

八成她还是借着小四的光,小四借着的是瘸腿的光,要不这两块打糕一根糖葫芦也是吃不上。

李翠珍节省会过了半辈子了,出门就没花过冤枉钱。直觉的就喝了声:“叫什么车叫车,你两条腿儿是拿来喘气儿的啊。”这在家都王风惯了,要是孩子不听话那上来就是个吼。

赵文多这么些天那都是油出来了,不再跟刚来那会儿不适应了。李翠珍要吼吼她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一点儿都不耽误。声音大了就掏掏耳朵,全当风刮过去了。

“你这熊孩子,没听见我说话吗?赶紧把车退回去。”李翠珍眼见三轮车朝着这边来了,催促赵文多。

赵文多冲她龇牙‘嘿嘿’笑了两声,变脸似的合上了嘴:“不退”。

“唉,你这熊玩意儿——”

“妈,我们就坐车吧,我腿疼走不动路呀。”赵文男扯了李翠珍的手用力摇晃道。

李翠珍低头看了眼她可怜巴巴的小眼神,最终选择了沉默。她差点儿都忘记了,小四的腿还伤着,光想着蹭人骡车可以省两钱儿了,她这个妈当的真是不称职,还赶不上当姐姐的。

眨眼间,三轮车就过来了。

蹬车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儿,话还挺密。从三个人上车开始,一路絮絮叨叨的直唠到了下车。

母女仨听了一耳朵的人物传奇史,主角还不是他自己,是他的三舅姥爷家二小姨子的大姑姐家二姑娘的大伯哥,他管叫姨夫的史姓男子。最初家里是穷的叮当响,自从学会了一门烧窑的手艺,可就能行了。

镇西郊边儿上有个旧窑厂,一直荒废了多少年了。这位史姨夫胆子也也大,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统计三十八块钱的巨款,跟村里买下了这里,说是要当宅基地给儿子们盖房子。

都知道他会烧窑这门手艺,家里又是要盖房子,所以每天看见他进进出出,又是取泥又是晒土的谁也没当回事儿。

直到春风吹进了门,不少人都当起了头波吃螃蟹的人。史姨夫也不再掩着藏着了,一窑窑的红砖不断的烧了出来。这才知道,哪里只是给儿子娶媳盖新房,分明是早有准备,晒了那么些的泥土,为的就是这一批批的红砖。

别看这砖小一块儿才不到一分钱,可架不住用的量多啊。哪家盖房子少说不得个万把块儿砖,房子再大些的那数量可就翻了倍。

“这才短短几个月,我那姨夫可就挣了不下一个数了,妥妥的是这镇里头一个万元户。”

“真有这么赚钱?”李翠珍觉着这就是个愣头青,话密还能吹。

“大娘你还真别不信,现在买砖盖房子的可是老鼻子人了,不光是咱们镇,隔避镇子也有不许闻风过来买砖的,我听说那都排到

半年后去了。”

怕她们不相信,小伙儿又给解释了下:“现在天冷烧不了砖,咋地都得开春后才能开窑。现在他们抢的都是之前烧好的砖,可再多也是有数的,越买越少,实在抢不上的就只能先预订,一个接一个的排就到了那么远了。”

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说的都是真事儿,可李翠珍还是不咋相信。还跟两姑娘直吐槽:“可别听他瞎掰掰了,这镇上一共才多少户人家,叫他说的那砖像不要钱一样,都赶着去排队。真当现在家家都发了财,说盖房就盖房,那不得钱哪。”

现在盖一房,那少数不得个三百二百的,就拿白浪里村来说,一百多房人家里,又有几家能掏出这个数。

“还几个月就挣个万元户,那得多少户人家盖房子才能挣到这些钱,全镇子千余户都过去那才行吧。”

看她妈一副忿忿不已的模样,典型仇富心理。赵文多手指八把下巴一支道:“也不用全去,有个十分之一也就够了。”

粗略估算了下,按平均值计算,一套房两万块砖,利润四十块,两百五十套房子就能挣出万元。全镇大约近两千户,加上外镇的一部分,大概是十户人家就有一户人家需要用砖盖房。

一般来说,正常情况下是达不到这个比例。一年三百多天,能盖房子的日子多了去了,凑到一起的机率并不是很大。

能出现这样密集情况也不完全是那小子吹牛,特殊时代下的产物,并不能用平常规律来看。

白浪里是个小村,一百多户人家。百分之九十几都像赵家一样,住着三面围起来的大杂院。一个院子里至少有四五户人家,每家最多两间房,普遍都是一间。

全家男女老少加起来七八口子人,都睡在一铺炕上。如果不是条件所限,谁乐意生活在这么拥挤不便的环境里。

老百姓的日常就是衣食住行,在前两个都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那第三个就会被提出来解决。

但凡有余力的,都想早些搬出这种几家人混居的地方,盖上一套属于自家的房子。大小可以无所谓,重要的是独门独院,不用再跟别人家挤了。

李翠珍说的那些,赵文多并不是十分赞同。

他们村子确实是比别人晚起步,相较来说要穷上一些。可凡事没有绝对,一个村子也是同样。并不是所有人家都后知后觉,就比如早上蹭过车这家,步子就迈的要早。

之前借着伺候村里大牲口的便利,只用了一半的价格买下了准备淘汰的老马,牵到临村配了头毛驴,下了头骡子。

这一放开,各种小生意随之而起。他家就靠着骡子来回拉货,每个月都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有了这稳定的进项,手里头又慢慢攒了些钱,也是有条件离开所住的杂院。

盖房子就要先准备红砖,这时候备下开春土一解冻了就可以动把了。

人都是这样,没有条件的时候,怎么样都行。一旦条件充足,就怎么也不想再凑和了。盖房的念头一起,就越发不耐烦住下去。心里跟长了草一样,天天想着早些住进属于自家的大房子。

跟他这样先一步挣到钱的人家不同,还有一种是本来经济条件就很好的人家。比如下屋住着的姜家,一家子好几个工人,只小儿子不挣钱。这样的家庭手上是必定有积蓄的,而且还数目不小。足够盖上几间的大瓦房。

他们这种家庭,不是没有条件住大房子,完全是因为大环境不允许。如今春风吹进家门,村子里又给批宅基地,这是分分钟就能起房子的人家。

上面这两种,全村里不用多了,十户就够用了。细算之下,这个万元户还真就不是吹。

“啥十分一分的,我可算不明白。左右我们也不买砖,细较这些有什么用。”

“也不是就没用,我们可以也去排个号,预订些砖——”

“干啥,钱多的没地方花了?又不盖房子,买个什么砖。”

李翠珍此刻还没有意识到赵文多的真正意图,只当是让刚才那愣头青给刺激着了,跟风随大流的也要去跟着凑凑热闹。也不想想,那东西不当吃不当喝,买回来堆着还占地方,跟着这股风干什么。

赵文多背上赵文男,走的慢悠悠,道:“谁说我们不能了,别人家能盖,我们怎么就不行。”

意思到她不是在开玩笑,李翠珍停下了脚步,问道:“老三,你是说真的?”

赵文多点头道:“是啊,我们又不是盖不起。”其实她早就想说了,一间房子住着实在是太憋闷了,早点搬出去不是更好吗。

李翠珍闻言眼睛一亮,道:“你老实跟妈说,这段时间捣腾皮子是不是又赚了不少钱?”

赵文多做了半个来月的买卖,也就第一天回去报了收益,随后就没再跟家里人说了。

收购东西可没有固定这一说,今天多来明天少,哪天情况都不一样。既便知道赵文多赚了钱,却不知道是多少,再加上一直收货压着本金,具体数目真就算不太出来。

“倒也没多少。不过,盖个五间大瓦房应该是够了。”赵文多没有详细报数,只是含糊其词的大致给了个数目。

五间大瓦房,要是用的都选好料,少说也得个五六百块。

“哎哟,那可是真没少挣。”李翠珍眉开眼笑的,谁不喜欢有钱,有了钱大房子说盖就能盖起来。再不用跟那下屋姓姜的一窝子低头不见抬头见了,想来都觉着高兴。

“那叫你这么说,这砖我们还真就该订起来。早点排队,也能早点拿到手。”李翠珍已经开始盘算了,要是都顺利,明年下半季儿就能住上新房子了。

“我的意思呢,可以找人托个关系,中间插个队,兴许开了春头一批砖就能给我们。”能早一点把房子盖上,也就早一点有私秘些空间。即便都住一起三百多天,她还是不能适应和别人挨挤着睡。

兴许晚上作的那些噩梦都跟这个有关,毕竟她独来独往一个人都习惯了,这么多年也都是自己生活,冷不丁睡挤成了沙丁鱼罐头,这睡眠质量严重的下降,直接导致噩梦连连。

母女俩你一句我一句,商量着盖房订砖的事宜,很快就到家了。

屋里静悄悄的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直推了虚掩着的门,看到炕上睡的直打呼噜的一老一小,才有所了然。

“看个孩子都能看睡着了,真是啥也不是。”李翠珍嘴里虽是一阵嘟囔嫌弃,可伸手盖小被子的动作却是温柔小心,口不应心说的就是她这类人。

赵文多把后背的赵文男放下来,抱到了炕延上。小丫头也是累着了,眼皮都眨不开了,小脑袋直跌勾。

“放上被让她睡一觉,等醒了再吃饭,敷药。”趁着空档正好把药捣碎。

李翠珍抻脖儿往外头瞅了一眼,道:“这都中午了,你大姐怎么还没回来。有啥破活要干这么长时间。”

“活干完了,留下吃午饭了呗。”赵文多整理好了被子,把小丫头放上去。一点儿也没当回事儿,都是定了婚的准儿媳了,吃顿饭不也是太正常了。

李翠珍哼了声:“那是你不知道老罗家什么样,他们还能有那敞亮劲儿,一粒儿苞米都恨不能煮出一锅的碴子粥,还能舍得供别人吃一顿饭?”

“那不是大姐吗,又不是外人。”再吝啬不也得分人吗,只差一步就成了家里人,难道还和外人一个待遇吗。

“当不当外人,你一会儿就知道了。”李翠珍拿下巴指了下外面:“喏,回来了。待会儿你问问吧。”

透过窗玻璃,赵文多看见赵文英的身影出现在院墙外。只露出的上半身,垂头躬腰,移动的很慢,显得十分疲惫。

院门口有个半个高的青岩石,紧贴着院墙跟个木桩子似是立在那里。平时也没有什么人去坐,一般就当个标志界线类的存在。

前两天下了场雪,石头上铺了层碗底厚的白。都不用的东西,谁也没想着去清扫。

赵文英拐过了院墙出现在了院门口,往前又走了两步,一屁股坐到了石头上。

这得有多累,离家门口只有十几米远的距离,愣是坚持不到。而且连雪都顾不得扫下来就直接就坐上去了。

只这两下动作,赵文多就能看出来,赵文英一定是累的狠了。这才半个上午,干什么活能把一个平时就干体力活的人给累成这副样子。

李翠珍告诉完赵文多之后就收回了视线,低头看向宝贝的小儿子。可都看了好一会儿了,也没听见开门的声音。

院子到家门口也就这么点儿道,眨巴眼儿的工夫就走到了。可她都眨巴了几十次眼了,也没有个动静。

先前错过了那一幕,所以李翠珍并不知道大姑娘拄着腿坐在石头上休息。等她再抬头看时,赵文英已经从石头上站起来了。

以至于中间这段直接被剪辑掉,只余头尾部分相联,造成了一定的误会。

“老大这是一步一步挪的吧,蜗牛都比她走的快。还是说,婆家呆了一头午,都不乐意回来了。”

赵文多也懒得向她解释,径自开门迎了出去。

早上出去时赵文多还没从镇上回来,赵文英只当她还跟之前一样,回来呆上一会儿就下村收皮子。见她出来愣了一下,下意识道:“老三,你怎么在家?”紧跟着就想到,刚才坐在大石头上歇脚,也不知道有没有被看见。

赵文多只当没看见她有些局促不安,轻嗯了声:“今天没下去,休息一天。”

“啊,是,也该休息休息了,这么些天一直都没停过,也是够累的了。你年纪还小,可得注意着点儿,别累大了再不长个儿了。”

赵文英这番话也算是有感而言,全家除了三四五这仨还没长成人的小家伙们,四个大人里头属她个子最矮。就连最娇弱的赵文兰都比她要高半个头。

子女的个头一般都会随父母,赵明玉和李翠珍个子都不矮,取平均值也该跟赵文兰差不多,赵文英之所以会低出去这么多,纯属于后天因素造成的。

一家子老弱病,只差个残了。做为老大的赵文英,过早的扛起了养家的重担。将才十四岁就开始跟村里大人一起上工,十六岁就跟成年男人一样领了满工分。可见她完全是顶上了一个壮劳力,每天的活计重又累。

而那个时候她还没有完全长成,将才是个半大孩子。过重的劳动,加上缺乏营养,直接缩减了她的成长空间。用一些老人的话说,那就是孩子岁数太小,干体力活给累伤了。

自己受了这份苦,赵文英不希望妹妹再走她的老路,提到这个话题就格外的关心。

“嗯,我知道。”赵文多应了声,道:“他们叫你过去干什么了,怎么累成这样子?”

赵文英苦笑了一下,知道刚才她坐在石头上还是让妹妹看到了。原以为这个时间,家里就剩下李翠珍和小五了,两个都躺在炕上睡着觉,不会注意大门口的动静,不想却是三妹子没出门。

“要过年了,玉保她妈说收拾一下仓房,里头的东西有点儿多,光线不是太好,就让我帮着撑了会木头架子,又倒腾了些旧箱子。”

说的是挺轻松,要真就是这么简单,能把人给累的只差几步路都走不到,非得要坐石头上歇着缓口气才动弹的地步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