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回到八零,从挖金矿开始 > 第五十七章 找好合伙人

回到八零,从挖金矿开始 第五十七章 找好合伙人

作者:无名.月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10 04:10:56 来源:88小说

两家人处的好,连肉都舍得送来吃,要是皮子值钱,那不是一早就说了,哪里还会等到现在。

李翠珍道:“大奎他们确实不会瞒着咱们,想必是他们也不知道。”

毕竟打猎是偷摸来着,老是去拿皮子卖,难免会被人发现一二。这些年吴大奎把猎着的野物,肉都拿来吃掉,皮子则收拾好了放起来,隔着挺长一段时间再拿出去换点钱粮,补贴下家用。这东西不值什么钱,也就不那么上心,常常都给忘记了,几个月都不出一张。

这话倒是提醒了赵文多,对啊,吴大奎上了这么长时间的山,那手里定是有不少的皮子。

正当她准备把关外客来抓货,皮子价格翻出几番的消息说出来时,外头就响起了吴大奎的声音。

“二哥,家里刚做了小豆腐,我端来些给你们尝尝。”

紧跟着,外屋一阵脚步响,吴大奎端着个盆口大的小铝盆出现在门口。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下省了来回跑腿儿的时间了。

吴大奎媳妇娘家所在的大队,今年大豆增产大丰收,年底前各家多分了二十斤的豆子。掂记着她这个外嫁的女儿,让人给捎来了八斤。

崔玉珍也是勤快,当天就泡上了黄豆,隔了一夜工夫,就压了一小板的豆腐。

卤水点出来的豆腐,滤出来的豆渣也是好东西,切碎些晒干的萝卜缨子,放进大锅里小火慢碴出来的就是小豆腐。沾着蒜酱或者炒熟的大酱,拿着羹匙儿舀着吃,既当菜也当饭。

吴大奎嘴上是说小豆腐,可拿来的却不只是这一样。端着的铝盆里,除了一大海碗萝卜缨子染黑了的小豆腐,还有一块三斤多重的豆腐,一大荼缸子的豆浆和一小包水豆腐。

自家做出豆腐的这一套的东西都给带了个全乎,生怕再落下哪一样,赵家人再少吃了。

“大奎,怎么拿了这么多,留家里给孩子们吃呗,大冷天的还往这里送。”李翠珍忙叫赵文英接过盆去,把吴大奎让进了屋里坐下。

赵明玉一同坐着陪客儿,回身把柜子上的那半斤酱牛肉拿过来:“呆会儿回去的时候把这个拿着,老三刚打镇上买回来的‘王家酱肉’,味道最是好了。”

吴大奎稍显愣了一下,赵家什么情况,那他可是相当清楚,女人多劳力少,外加不是病就是小,不说穷的揭不开锅,那也相差不远了。

不然,他也不能时不时接济接济,隔三差五的送块野物肉给他们打打牙祭。一年到头的肚子里都见不着几滴油水,大人受得了,小孩子也受不了呀。

依他的了解,赵家的经济条件不足以吃上酱牛肉这种量小不实惠的东西。这倒也不是说买不起,一两块钱还是掏得出来的。问题是,全家没有多少的余钱,买了这么巴掌块儿的肉,花掉半拉月的费用,后半个月是不打算过了呗。

而且,他们买的还不光是酱牛肉,挨排放在一块的油纸包,光闻着味儿就知道那是只烧鸡。

现成的熟食最是费钱,可比着生食要贵上一半儿的价钱。农家人都懂过日子,宁可花钱买生鲜的回家里自己做,也不去买这种熟的肉。

也就只有镇上那些职工家庭,挣钱多,条件好的才会光顾,像他们这样的村人家鲜少会买来吃。谁家要是买了,那准保得被人说败家,不会过日子。

赵明玉和李翠珍这两口子,都不是那铺张的人,二两的豆油都能用一个月,这样的人家说吃烧鸡、酱牛肉,还是一起买来的,要是别人说他都不会相信。

问题是,这肉都递到他跟前了,正了八经的亲眼所见哪,还咋不信?

赵明玉是个明白人儿,吴大奎这一顿住,他立马就觉察到了,当即便解释道:“家里刚进了点儿钱,一时手涨了些,让兄弟你见笑了。”

“哪里哪里,有条件了改善下伙食也是应该的。”吴大奎客气的回应道。心下里却是不以为然,见着钱了能有多少,无非就是那三十二十块的赵文兰绣花厂的工资,光是小不点的奶粉钱都得花去一半儿,剩下的那些可要花上一个月呢,好几口子人哪里不都得钱,一点儿都不算多。

知道他指定是有所误会,赵明玉赶紧转向正题,道:“我记得你说过,那些个野物吃了肉皮子大都留着了,还都在不?”

好好的说着进钱花销的事,一下子就换到了这上头了,吴大奎不明所以,可还是回答道:“不是怕被人知道上山的事吗,再说也不值两个钱,可不就都留下来了吗。咋滴了二哥,是不是这玩意儿出啥事儿了,那我赶紧回去扒个坑,一把火给烧没了这,省得再惹祸。”

一听这话就知道是给整怕了,丁点儿的风吹草动都能给惊着。

“不是,别一惊一乍的,都过了那阵子风头了,不能再有人拿这个说事儿了。”

现在的形势已经渐明朗化了,哪怕是赵明玉这样地道的农民,都接收到了不少的迅息,光是街头巷尾,不时出现的流动摊贩就可见一二。

放在之前,那早就被人给上报抓起来了,现在再看看,哪有人去管。不是默许了是什么。

秋水镇算是比较晚的,刚有人露点头,据说往南边儿走好几个镇子都早早的干起了个体营生,什么饼子铺、汤面摊、饺子馆,光是吃食小贩就能支起一趟街。

吴大奎闻言松了口气,道:“我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处处加着小心,生怕再来上一回,那罪可真是遭不起啊。既然不是,那我就放心了。二哥提起那些皮子,是有什么打算啊?”

赵明玉点了点头,冲赵文多招了招手,道:“让我们家老三给你说说皮子的事儿,放心,是好事儿。”

赵文多一早就等在旁边,赵明玉刚把手挥下,她就一个箭步窜过来,一屁股偎到椅子上,动作丝滑迅速的把桌子前坐着的两人给整的直瞪眼儿。

“大奎叔,你胆子大不大?”赵文多开场白就是这么一句。

吴大奎‘啊’了声,条件反射性的跟着答道:“还行吧,不算小。”胆子要是不大,哪敢一个人上山铺夹子放套,可林子里钻。

旁边的赵明玉也是一愣,叫她过来讲皮子涨价的事,这话风明显对不上啊。可他知道赵文多不是一般的小姑娘,逮着个熟人就随随便便拉着家常。恰恰相反,要是没事儿她都能整天都不说几句话,话少的可怜。

有名的嘴不甜,这么主动的叫上叔了,指定是奔着什么目地。看她这兴冲冲的模样,这事儿还不能小了呢。

赵文多可不管她爹是怎么个寻思法,全数注意力都放在鼓动吴大奎这件事情上。

“那叔想不想赚钱?”也不多作解释说明,而是再接再励的继续铺垫挖坑。

接连的问题,把吴大奎都给问蒙了。看着对面小丫头瞪着黑呦呦的大眼睛,一脸认真的小模样,忍不住失笑道:“三丫头,你到底想说什么,明明白白的告诉叔好不好?”小丫头年纪不大,主意可是不少。

终于说到正题上了,赵文多咧嘴露出几颗大白牙,道:“我想跟叔合伙做个生意,也不用多长时间,十天半拉月就能结束。赚的钱足够办置年货还有剩的那种,叔你干不干?”

村里人没有别的营生,成日累月的在地里头劳作,一年下来也就是过年那几天能捞着休息。

年,又是最重要的节日!

辛苦了三百多天的人们也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喘口气儿,吃点儿好的,穿点儿新的,给自己和家人都放个假。

置办年货就成了很是大的项目,不管是穷家富家,都会拿出一笔钱来买些过年要用的杂七杂八,俗称的‘年货’。

别看是没有几天的时间,可大多数家庭都会把一年到头结余下来的钱,很大一部分花在这上头。平日里再抠搜的人,到了这时候也会难得的大方上一回。

正是因为如此,提到办年货了,那就不会是一笔小钱儿。至少对于他们这样的村里人是如此。

十来天的时间就能挣下这笔费用,这么好的事儿,那还犹豫什么。

“干哪,怎么不干!”吴大奎说的相当干脆。

意料之中的回答,赵文多的笑加深了一度,道:“那我们就说说这笔生意——”

吴大奎竖起了耳朵,不光是他听的认真,屋里的几个人都放慢了动作,想听一听这老三讲些什么。

关外来的这些个皮货商们,绝大多数人都住在了镇南街桥头的小旅馆里。

秋水镇主街上也就这一家挂了牌子的正经旅馆,外地客来到陌生的地方,总是想要安全性,这里就成了首选。

旅馆不大,是个二层小楼,上下加起来也就十个房间。平日里入住率也就是三四成,空的房间居多。倒是没多少讲究,来就住,除了一天的房钱,额外向征性的少收点儿押金,要是续住再接着补钱就行了。可是,这种随来随走的方式到了眼下却是不大适用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进入到腊月里,这外来客就没有多少了,住店的那三猫两爪子的就都是近面的熟客,通常待个半天三两钟头的也就走了。

赶上这个时候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那还是头一回。因为是没有多少的经验,这边房间住满了,那边熟客上门,安排不下住了。

眼瞅着这钱挣不着,店家那能乐意吗?当即就一间一间的询问,到底能住几天,短住到点了就撵人腾地方,长住就把钱交齐,不能空了房间白浪费地方。

关外的这些客商住了六间房,最短的也交了十天的费用,长的那两个续到了过年。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不是十分确定要住这么长时间,哪个也不会先把钱都交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至少要呆到十天以上,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

大刘师傅摆摊卖肉这么些年,镇子上的三教九流也是多有接触。旅馆老板就是其中之一,两人的关系处的还算不错,打听点儿内部消息也是手到勤来。

赵文多卖完皮子给大刘师傅送了几样礼,对方过意不去,临走前就又加嘱了几句,也就是说的这个。

关外到秋水镇是真正意义上的千里之外,光是火车就要坐上三四天,偏僻些的地方,时间只会更长。

长途跋涉到这里,不会是只收到十张二十张的小皮子就走人的。光是这一路上耗去的费用都不只这些钱。

即使大刘师傅不加嘱那几句,赵文多也能推测出来,这些人会再留下一段时间,只一个集市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年前大小几个集市是有的。

什么东西都是物稀则贵,皮子的行势也只会是越抓越起,先前卖的皮子就可见端倪。

听完了赵文多一番行势分析,吴大奎的眼睛都跟着亮了:“这么说,现在皮子价是翻了几番,早知道那几张也不卖就好了。”家里倒是还有些,可卖掉的也觉着可惜。放到这会儿,能多出十几块钱呢。

赵文多摇了下头,道:“也不是什么皮子都涨了,猪皮、牛皮这类就不多。”毕竟,来的这些人主营皮毛,不是皮革,这其中还是有所差别的。

“那就是说大张的没涨多少,小张的涨了,是不是?”吴大奎按着自己的理解道。难怪没听说什么消息,要是猪皮涨价了,那村里边早就吵翻天了。

年前杀猪的人家特别多,猪皮也是有不少人拿去卖掉,行情有变应该是最早知道的。

“也不完全是,应该说长绒毛的更值钱些。”

“哦,是这样,那我懂了。”吴大奎算是明白了七八分,确定了这个生意能做,当即道:“那好,明天早上我就过来。先从远点的几个村收起来。”

趁着行情大好,下到各村里收罗些皮子,赶在年前卖给这些皮货商,从中赚取个差价,这年份儿钱可就有了。

赵文多道:“路远,早上七点钟就得走了。”光是靠腿儿着,隔上两个村就得走出一个多钟头,再往远处些用时更多了。

村里倒是有老牛骡马,但那都是公共财产,不适合挪干私活。即便是有紧急情况,也是需要村长开具证明,一系列手续才能短暂借用。

有那工夫,还不如走着了。再者,用的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十天半月的往外跑,借走了村里再没了用的,那是不可能同意的。

于其被拒绝,干脆就别张那个嘴。

何时说何话,既然就这条件,那就得入乡随俗,该11路就11路吧。大家也都是这么走出来的,也不差她一个不是。

“行,那就这么定了。”吴大奎敲定了时间,带着小兴奋走了。回家去告诉这个好消息。

听了半天同样弄明白的几口人,表情各异。

赵明玉迟疑了下,说道:“老三,刚才说话我也不好插嘴。你那生意不就是去收购皮子吗,这个活儿我也能干哪,干嘛非得找大奎,两家分钱,咱们自己赚了多好。”

吴大奎是好兄弟,可好兄弟不也说要明算帐吗,利益面前人人平等。关系再好,也抵不过亲香的一家人。既然知道这路子,何必舍亲求远去呢。

“瞧你这话说的,大奎他们两口子对咱家可是不错,以往还少吃人家的东西了。那些肉就属给你吃的最多,还是表兄弟呢,一点儿都没有当哥的样。”

李翠珍坐在炕上,冲着赵明玉翻了个白眼儿,继续道:“既然这是个赚钱的买卖,就冲着两家的关系,拉他们一把又能咋滴。再者说了,你有大奎那好身体吗,别说挨村张罗收货,光是外头跑一天下来你就得累瘫炕了,哪还有十天半月的事儿了。”

赵明玉体弱,多少年都干不了啥重活,走急了都会气喘,风大冷天了就咳嗽。这段时间倒是强了不少,还是托了那棵山参的福,每天都切两片泡水喝,也不知道是不是精神作用,连腰都直了两度。

可是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长久以来落下的病根,不是几天时间就能去除掉的,见强就已经是不错了。

还想着跟身强体健的人一样,那不是纯属说大话吗。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没有那金钢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弄不好,就得碎个净光。

“爹,你就别跟着掺和了。老三找大奎叔,那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别看是收货听着挺简单,里头可是大有门道。是吧,老三?”赵文英看的明白,她家老三话是不多,可主意大着呢,就她那小脑袋里装着的生意经,旁人拍马都赶不上。

吴大奎是表叔不假,可最重要的是他常年上山猎野物,对于皮子的了解要比普通人强出不少,加上四处钻山,对于周边村落的熟识度也更高。光是这两样,就不是她们常年在家养病休息的爹可以比得了的。

正如她所想,赵文多确实是基于这样的考量,还要再加上额外的一点,那就是吴大奎对于周边村民的了解。这些年他跑了不少的远山近岭,不时会碰到几个同样跑山的人,一来二去的对他们所在的村子也会有个大致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