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天呐,我搞砸了她的定向投胎 > 第16章 慈悲一念,滔滔苦海入我胸怀(中六)

寺中,一干龙族还在继续前进,只是神情间变得愈发肃穆,气势上也低落了很多。

一路行来,他们又遇到了八位僧人。

如僧一一样,无论他们开始时展示了何种神通,又现出了哪般法相,到最后却都选择喝上一碗水。微笑着请绣鳞儿舍他们一念慈悲,然后化作了一尊石罗汉。

谁的心中,每天不闪过千百个念头?这一念的慈悲,又能有多重的份量?

然而佛门高僧以一世清修性命所募化之物,又岂是那般简单。

龙族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僧一口中的人间大美,不停地浮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想起了人与龙和谐相处的那个年代。

那时节,人在龙的眼中还是一种孱弱而又精致的生物。

他们是河边捶打衣服的小媳妇;是船上抛洒渔网的艄公;是河中逮鱼摸虾的娃娃;也是龙王庙里祈求雨水的白胡子老翁。

自从有了人类,江河之中就多了帆影如云和渔歌唱晚,多了文人墨客们咏叹逝水东流和两岸青山不改。

如果人类一直保持当年的那个样子,龙族还是挺待见他们的。

毕竟,动辄千百里的径流,总不能只跟风与月默默相伴。岸边多些人居住,也能为大河添一些活泛劲儿。

更何况人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想不开,隔三差五的总有为情所困的年轻女子,要么自己跳进河里,要么被人装进笼子里扔进来。

如果来的女孩长得比较丑,龙族大爷们会很不开心,心想我这条河又不是垃圾站,怎么什么歪瓜裂枣都往里面扔。

如果进来的女孩端庄秀丽明艳不可方物,龙心则会大悦,心想人类真是客气,不就是求个风调雨顺嘛,怎么还扔这么漂亮的祭品。

既然你都扔给我了,那爷得给你这个面子,大不了瞒着家里的母龙再置办个外宅。

这么一来二去的,人龙两族之间也结下了不少的露水姻缘。

故老传说之中,经常可以听说龙化为人或是人化为龙的故事,也正是这一事实的写照。

至今各条河川两岸的居民之中,只怕有不少人身上还残留着龙族的稀薄血脉。

说到底,人龙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数千年来恩怨纠缠,又岂是一场大洪水可以抹的干净?

而僧二虽已圆寂,但他所诵的那一部楞严经文却还在不断的回响。那是和尚生前残余佛法所化的一段梵音,被生生的烙进了诸龙的神识之中。

眼下无论行走坐卧,龙族的耳边总有一个和尚在把四种清净明诲和三种渐次念个不休。偏偏这声音之中还有佛门教化之力,让人听了恨干戈厌争斗,生不起半点杀伐之心。

特别是那位拒马河的少年龙王,自从方才苇叶大师圆寂之后,他的头一直都是低着的,浑浑噩噩的好几次险些撞在廊柱之上。

至于之后出来的僧三、僧四乃至于僧七僧八僧九僧十,中间还有几位也都与龙族中人有旧。

见故人淡然赴死,诸龙许多次欲言又止,暗地里叹息不已。

唯有绣鳞儿神色不变,无论来的是谁,只要伸出碗来,她必定慢慢的给他满满的斟上。

接连倒了这八碗,她杯中的水却也不过只是下去了一丝而已。

她心里清楚、僧人们心里也清楚,纵使潭柘寺号称和尚多的数不清,可高僧的数量却是有限的,断然喝不完她手中的一杯水。

可和尚们明知如此,却依旧一个接一个的走出来,向她募化那一丝善念,为的就是要让她心中的丝丝善念最终拧成一股绳子,拦住她重绘大地的脚步。

僧人们是在用自己的死为六百年前道衍的所作所为赔罪,更是在试图化解龙族心中对人类的戾气。

龙非恶兽,恰恰相反,他们也是这块土地的守护者。

只是当这块土地不再需要他们的守护时,他们的身与心顿时无处安置。

高僧们还在不断的现身,绣鳞儿神情冷峻,似不为之所动。

终于又有一个僧人来到了她的面前,那是个年轻的和尚,嘴角茸毛未褪、脸上棱角分明。一双黑黑的瞳仁如点漆,满脸都是坚毅沉静之色。

看着他,绣鳞儿猛地心中一恸,这僧人,长得真像自己的儿子元潮。

神情像,轮廓也像,他当年他刚化作龙人之形时,那双眼睛也似这僧人一般的黑亮。

“求施主舍我一念慈悲!”僧人敲完了磬,在绕梁余音中躬身施礼。

恍惚间,绣鳞儿仿佛看到元潮背着行囊辞别自己,要出发去南方寻找一条属于他自己的河。

水光在僧人的碗中闪动,水线渐渐抬高。

绣鳞儿依旧脸色木然,可是有细心的龙族却发现她的手在抖,好几次险些将水倒到碗的外边。

那僧人将碗送到了嘴边,一口一口的喝了下去。

他年纪尚轻,修行日短,道行还不如前些位僧人深厚,因此这碗水他喝的格外艰难,到后来七窍血流尽,继之以水。

绣鳞儿不忍再看,大步向前走去。谁料刚一迈步,衣角就被那年轻僧人抓住。

她以为那是僧人忍痛不过,四肢不听使唤的胡乱摆动,谁料回头却看见那僧人眼中满是慕孺之意。

那僧人努力端正身形,眼睛看着绣鳞儿,口中艰难的念道——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

绣鳞儿知道这本《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也知道佛祖为母说法的故事。自然明白这年轻的僧人念经竟是要为自己消灾解难,当下里踯躅不能前行,眼角有泪水滚滚而落。

片刻后,诵经声息,僧人僵卧不动。

绣鳞儿仰天长叹,将那片被僧人抓着的衣角撕落,再度向前行去。

穿过了天王殿,绕过了大雄宝殿,前方已经是潭柘寺的中庭。

潭柘寺中极重要的一景,就是中庭里两棵千余年树龄的银杏树。

右首的一棵名为帝王树,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到潭柘寺礼佛时,见此树枝干繁茂气象不凡,特意亲口御封。

在神州大地上,以树身而冠以帝王之号的仅此一棵。

早年间传说大凡有帝王驾崩,树上就会有枝干断落,而每到新皇登基之时,帝王树就会从根部长出一个新的枝条,渐渐的与主干相合。

建国之初,末代皇帝溥仪也来过潭柘寺,他曾指着东北侧的一根细小枝条对别人说——“这根小树就是我,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歪脖树。”

左手的一棵名为配王树,传说配王树象征君王肱股之臣。有王生一枝、配生一千的说法,虽比不上帝王树树干粗壮,但冠盖之茂密却是不逊分毫。

两个老头儿,此时正在树下相候,见到龙族到来,其中一个赶紧快步上前。

绣鳞儿看见了他,不由得感慨时光荏苒,连当年的一棵小银杏树苗,眼下也已经变成了垂垂老矣的京城木族领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