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一封凄美的分手信 > 第125章 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掌声

一封凄美的分手信 第125章 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掌声

作者:冰城陈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10 00:16:03 来源:88小说

演出接近尾声时,台上的演奏家们在乐队指挥的引导下奏起了那首熟悉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管弦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创作的,是老约翰最着名的代表作,经常被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

每年着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自此全世界的管弦乐演出也纷纷效仿将其作为压轴曲目放在最后演奏。

当这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旋律响起时,现场听众开始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起掌来。

稍微有些音乐常识的朋友都知道,现场欣赏交响乐时,鼓掌被视为是对乐团和演奏者大大的不尊重,只有当指挥的双手落下后才可以鼓掌。

如果是世界级的交响乐演出,那就更要遵守这样的礼仪。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全世界最受瞩目的音乐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演奏现场,竟然出现了指挥家指挥现场观众鼓掌的一幕……

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欢快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

这时指挥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在卡拉扬的指挥下,鼓掌不仅没有搅扰音乐的进行,反而跟着节拍的强弱,配合着旋律,让场面显得壮观而美妙。

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乐团与听众互动鼓掌的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见到现场哈尔滨观众有节奏地鼓掌,激发了指挥的热情,他也时而转身引导大家跟随节奏鼓掌。

我和旁边的苏琦也有节奏地跟着鼓掌,这场上场下的互动,让台上的指挥也不禁频频点头,他感受到了哈市观众们的音乐素养。

演出在欢快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和观众们有节奏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我和苏琦等到大家走得差不多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里,这场音乐会让我重新领悟了那句话——“好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涤荡人的心灵”。

刚走出音乐厅,苏琦的那部摩托罗拉移动电话响了,她接起电话在一旁简单说了两句后,便满脸焦急地扭头对我说:“我爸来了,问我去哪了,我现在得赶紧回去!”

“哦,好好,别着急,我现在打车送你回去!”

叫了辆出租车,二十分钟后,来到苏琦租住的宣庆小区门口,下车后,苏琦扭身说:“真不好意思,我先上去了,回头再联系。”

瞅着她离去的背影,心里莫明地泛起了一丝惆怅……

第二天上午给苏琦打电话,看她有没有时间出来。电话响了一会儿,她才接起来。

“昨晚没啥事吧?你爸走了吗?一会儿有没有时间出来?”

苏琦低声说:“嗯,我爸昨天说,晚上不安全,以后不让我晚上出去了。今天不行了,我爸还没走,改天再说吧,挂了。”

“哦,好吧,也只能这样了。”

放下电话,简单收拾了一下便直奔客运站。

下午回到呼兰营销部,见何东已先回来。

正好今天外面下雨不方便出去,何东提出要下盘围棋向我讨教讨教,于是我俩便开始了对弈。

一交手才知道,何东的棋力不浅。第一盘有些大意了,被屠了条大龙,只好中盘认输。

接着又下了两盘,结果又都以七八子的差距落败,看着何东笑嘻嘻的样子,笑骂道:“你小子这是扮猪吃老虎呀?以前怎么不知道你会下?说!啥时学的?现在够段了吗?”

何东笑笑说:“你也没问我呀?我初中时学的,高中时常玩,上大学玩得不多了,没考过段,不过我跟业余初段下过,互有胜负。”

“哦,原来如此,能输给初段不冤!”

看来这三株同仁里真是卧虎藏龙呀!

晚上接到大老王电话,明天要来呼兰,来吧,估计这快乐的时光不会太多了。

老王这次过来纯是来放松消遣,除了打台球、唱歌,还增加了一项去游戏厅打电子游戏,不同的是这次连宾馆也省了,直接住到了营销部,我只好先让何东、小柳去办事处那边去住。

看来公司内部实行承包制以来,对管理层的差旅费也有了限制。

下午与老王在台球室大战了两个多小时,虽技不如人以4:6落败,但这次明显感觉我们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了,好几局都是拼到黑8才决出胜负。

走出台球室,见对面是呼兰县新华书店。

这些县城的新华书店虽没有哈市那几家新华书店规模大,但偶尔也能淘到些在大书店脱销或下档的书,也会有些打折的书,而且打的折扣也不低。

记得去年我在肇源新华书店买到一本精装缩印版的《辞海》,总共一千五百多万字,2572页,原价158元。

当时书店只剩下两本,打七折处理,我只用了110元就买下来。

因为是缩印版,字虽然小点,但内容一点也不少,正常版的得六七册,全套下来得二三百元,而且翻看起来也没有这一册的方便。

以前在哈市逛新华书店、天鹅书市时一直想买一本缩印版的《辞海》,但始终没找到,那次捧回这本四五斤重的小百科全书式的《辞海》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当我把那次买《辞海》的经历告诉老王时,他也有些艳羡了,让我啥时侯再见到有卖的给他也买一本。

这次看到新华书店时,老王便提议进去看看。

呼兰的新华书店虽比肇源的大一些,图书种类稍多一些,但与市内各区的任何一家店都没法比。

我对这儿并不陌生,除了自己偶尔逛过,也曾陪杜姐、小柳过来逛过。

这里与前两个月比变化不大,还是那此图书,几乎没增加什么新书,不过一楼楼梯旁边的那个连环画玻璃柜台上立着一个“低价处理小人书”的牌子,吸引了我俩的目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