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一封凄美的分手信 > 第122章 逛中央大街

一封凄美的分手信 第122章 逛中央大街

作者:冰城陈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10 00:16:03 来源:88小说

晚上回家住,结果第二天公司的会未开成,便索性在家休了一天。

今天苏琦来哈市报到,不知道她那边怎么样了,中午给她打了个传呼,几分钟后电话打进了家里。

原来她们先集中在市教育局在18中临时设的接待处报到,现在她还在等着办手续。

得知她现在正忙,简单聊了几句后便挂断电话。

下午与小妹去中央大街旁的“紫丁香”音乐厅买了两张音乐会的票,是下周六晚上的票,这是场交响乐音乐会。

估计一周后的苏琦应该能有时间来听音乐会。

晚上再次与苏琦通话,得知她已正式如愿被分到了泰山小学,她还告诉了我她的手机号。

8月16日回公司开会传达“8.12会议精神”及“蒲田模式”,中午大家去中山快餐厅简单吃了一口,下午展开讨论。

第二天继续开会,公司公布了新制定的每瓶3元 2.5元的返利政策,其中3元是工资费用,2.5元是差旅费用。

晚上与苏琦通话,得知她现在已在小学附近的辽河小区住下。

泰山小学是所刚成立两年的小学,加上今年要招生的两个班,目前总共有三个学年七个班,加上她共有两名音乐教师,校长已找她谈话,希望她能在这儿踏踏实实地干。

我告诉了她周六听音乐会的事,苏琦略一犹豫便答应下来。

晚上回呼兰,小何、小郑不在,凑不上牌局了。

前几天小柳一直想与我较量一下围棋,正好今天有空,结果我分别执黑、执白轻松连赢两盘。

8月20日各办事处主任上来开会,向大家公布了公司新承包方案,几个主任听了新制度后摇了摇头。

送走主任们后,给小郑结算清了工资。(这次开会时得知小郑被调回公司。)

下午与小柳、何东、小郑玩了几圈麻将,晚上我和何东这两个赢家请大家吃了顿烧烤,也算给小郑送行了。

周五回公司,获悉大老王请病假了,钟山也于前两天请假了,想到了前几天在哈站放出去的五十箱三株口服液的三万多元货款还未收回来,心里闪过了一丝担忧,但转念一想还是等等吧,而且老吴也没着急,过几天再催催。

上午各营销部长汇报了各地实施新制度后的情况及目前各自的市场状况,下午重点讨论了如何保住各办事处主任的工资问题。

晚上老白请各位营销部长在万迪大酒店吃饭,说现在公司也已经要实行承包制了,这是承包前公司请大家吃的最后一顿饭,以后再请就得个人花钱了,让哥几个想吃啥随便点。

虽这么说,但大家也只是点了这儿的几大招牌菜,老白见大家不好意思点便又加了几道菜。

今天的啤酒可没少喝,因为这段时间哈啤与三星两大啤酒厂为了争夺各饭店资源都在大打促销战,今天这家饭店是三星啤酒专卖,喝普通款的三星啤酒免费。

这下大家敞开了喝,除了我酒量差喝了不到三瓶,其他每个人至少都喝五六瓶。

喝嗨了的老胡、老崔对老白说:“没事白哥,以后兄弟们挣着钱了回请你喝酒!”。

我们也跟着随声附和:“对,对,必须滴!”

老白听后大悦,“这说什么话呢,公司不请我也得请呀,我去你们那儿你们请,回哈市了白哥请你们!”

这顿酒喝得还是很成功,或许现在老白也把我们这些非嫡系的当作兄弟了,但似乎有点晚了……

第二天周六,上午回公司报账,又去南岗建设鞋城花130元买了双皮鞋。

午饭后,乘车来到苏琦租住的辽河小区居民楼下。

打过电话后,等了六七分钟,苏琦款款而来,今天她穿了一条淡黄色碎花长裙,虽一个多月未见,但她清新脱俗的样子一点没变,依然是那么靓丽出众。

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中央大街。我也是第一次走在这条刚刚被称为步行街的中央大街上。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可以毫无顾忌地走在街中央,不再用担心有车从身旁经过了。

这条近百年历史的老街经过几个月的修复让人眼前一亮,街道两旁那些古老的欧式建筑经过大规模的粉饰修复,重放异彩。

现在中央大街全长1450米,路宽11米,人行道宽2至6米,仍保持着圆而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

中央大街在一百年前哈尔滨开埠时叫“中国大街”,是一条土路。由于靠近松花江,每逢春夏之交,车辆行驶在大街上,路面犹如海绵一般,稍有不慎车就会陷进地里。

1924年5月,有位叫特姆特拉.肖克的俄国工程师亲自设计监工,在原来“中国大街”的地基上铺上方形的石块,这些方块石由花岗岩雕凿而成的,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面包,百姓们也叫它面包石。

这里的面包石路面已经使用了70余年,据专家测定,还至少能用上200余年。

据说一块方石的价格是一块银元,一块银元足够当时一般人家一个月的伙食费了,可以说中央大街是条黄金铺的路。

中央大街两旁现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七十余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罗克、折衷主义及现代艺术等多种风格保护建筑13栋。

中央大街涵盖历史的精深久远和展示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说它是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也不为过。

有人说它堪比伦敦的摄政王大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菩提大街。

之所以这里有这么多欧式建筑,记得小时侯曾问过老爸。原来自建成中东铁路后,一些俄罗斯的工程师、工人们便定居在这里。

之后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后,有大量没落的白俄贵族流落在这里,还有些受一战影响的欧洲国家居民也陆续迁入了这座新兴城市。

据说二三十年代时,在哈尔滨的约六十万人口中,竟有二三十万外国人,那时仅西餐厅就有一百多家,是现在的好几倍。

与苏琦走在中央大街上,感受着这里的庄重、古朴、浪漫,向她一幢幢地介绍着街道两旁的欧式建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