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一封凄美的分手信 > 第106章 在呼兰过“端午节”

一封凄美的分手信 第106章 在呼兰过“端午节”

作者:冰城陈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10 00:16:03 来源:88小说

在街道办事处搞义诊活动时,发现小郑对这方面缺乏管理经验,便帮助他完成程序设计,细化分组。

5月25日回哈市参加高中同学王德新的婚礼,婚礼在南通大街的五环宾馆餐厅举行。

因为下午还要赶回呼兰,参加完德新的结婚典礼后,便匆匆与德新道别。

晚上与小郑请医药公司老付、刘经理、范主席、医药商店于经理去汇丰大酒店吃饭,另外又给老于买了条烟,总共花了近600元。

真是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第二天一早去医药商店,就从老于那儿结回了十箱三株口服液货款。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催各办事处回款,月底前好不容易凑上了一百箱货款。

6月2日下午回公司,晚上各部长开预备会,之后在空军招待所就寝。

第二天上午在蓝天宾馆会议室召开“百日誓师大会”,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是“要求公司从上到下精简机构,原营销部取消恢复办事处,各乡镇办事处恢复为工作站。并全体总动员,各公司领导、主管深入基层,会战一百天。”

当晚回呼兰,拟定裁人名单及下一步详细工作计划。

6月4日下午小柳过来了。四个月前肇州赋新康事业部的小柳调回公司任“赋新康的人事部经理”,这次公司从上到下精简机构,要求主管领导下基层,他被分到了呼兰。

分到呼兰后他与何东共同管理呼兰市场,一个负责县内,一个负责周边市场。

晚上我为小柳接风,请他、何东、小郑去“北来顺”涮羊肉,之后何东安排了唱歌。

这次唱歌的气氛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何东刚当了几天“呼兰赋新康”的一把手就把职权让出去一半;小柳也是刚从公司被下放,失落之情写在脸上;而我和小郑也分别从营销部经理、办事处主任位置降为办事处主任、工作站站长,虽然职权、市场没有丝毫变化,但心理上的失落也是难以掩饰。

大家边唱边喝着酒,借酒消愁,一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模样……

接下来的几天,“拖拉机”的牌友又换成了我、何东、小柳、小郑,因为我们几个下注都挺谨慎,大家互有输赢。

6月9日在呼兰迎来了端午节,我四点多便起床,独自打车来到呼兰河畔。

站在入城口的呼兰桥上向下看,桥下的呼兰河两岸密密麻麻全是人。

除了来踏青的游人,便是一个挨一个的小商贩了,有卖五彩线的、卖纸葫芦的、卖气球的、卖粽子的、卖茶叶蛋的……

已经两三年未在家过端午节了,去年是在肇源县过的,肇源人都去松花江边的码头去踏青。而呼兰人除了到呼兰河外,还会去西岗公园踏青。

见这里还有收费照相的,一辆敞篷越野吉普车上挂了个“端午节留念”的纸牌子,3元钱一张,便上车照了一张。

中午公司副总大老王过来了,公司的几个领导分别下各片区帮扶,大老王选了我这个片区。

下午陪大老王去康金镇、大用镇考查市场,晚上回来陪老王唱歌、打台球,又重温了两年前我俩在肇州的那段日子,时间过得真快呀,这一晃来三株公司都快两年了……

第二天大老王乘车去巴彦县了,小柳也过完端午节回来,陪小柳又去呼兰河畔转了转。

虽只过了一天,但这里已变得很冷清。看着远处有几叶小舟飘荡在河面上,这画面顿时让我想起了萧红的《呼兰河传》……

对呀,这里就是萧红的故乡,已经来呼兰四个多月了,也该去参观一下呼兰县最着名的景观~“萧红故居”了。

小柳也兴趣很浓,我俩一拍即合,现在就去。正好“萧红故居”离这儿也不远,便一路打听着寻来。

一路上,我这个文学爱好者向小柳介绍着“萧红”的经历:

萧红是中国三十年代着名女作家,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的呼兰县,原名张秀环,后改为张乃莹,她用笔名萧红发表作品。萧红被誉为“三十年代文学洛神”。

1935年,萧红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她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

1940年,萧红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着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大学期间我曾买了《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马伯乐》、《生死场》,现在还躺在家中的书柜里。

聊着聊着已经来到“萧红故居”的正门,这是一处传统的清末八旗式宅院,青砖青瓦,土木结构,是典型的带有满族风格的北方民居。

穿过庭院,迎面是萧红故居的正房,陈列室就设在正房里。堂屋中间摆设着一个沙盘模型,再现了故居的原始形态。

东屋的两间房中陈列着萧红祖母用过的部分物品;西屋两间作为展室,墙上展示着萧红生前的照片和中外名人参观萧红故居的留影,与萧红共同战斗过的老作家萧军、端木蕻良、舒群、塞克、罗烽、白朗等人的墨宝。

院内有一座2米高的汉白玉萧红塑像,后花园西侧还有碾房一座。

东院五间正房:东面两间是萧红出生和她父母居住的屋舍,在屋内摆放着萧红曾用过的小饭桌、梳妆台、茶桌等老物件。

迎门堂屋:中间摆放着萧红故居原始面貌的模型。

在西屋两间墙上挂着萧军、端木蕻良、柳亚子等中外名人的题词及来故居参观的照片。

在正房后是一个近2000平米,在《呼兰河传》中被萧红称为“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后花园”。

“萧红故居”是典型的北方乡村建筑,保留着满族民居建筑的风格,在结构上是五檩五鸠,软山、明柁、半明柱。

在门窗上,窗户采用上下对开,带有花格图案,中间镶嵌一块玻璃,四周裱糊着北方特有的窗户纸。

中间的房门采用了苏州门,是江南水乡的产物。而房间后门是北方传统的板门。室内则是北方人生活的火炕。

而体现了满族民居的另一特点就是与正房平行的烟囱,由青砖砌成,高7米,与屋内的火炕相通。

下午的游客不多,我和小柳仔细地一间房一间房地参观,置身在这百年前的院落,瞅着这当年的老物件,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这一趟来得真是太值了,这“萧红故居”真不愧是呼兰县的第一景点,以后再来领导或朋友就往这儿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