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第78节

  方念真看了看厨房后门口的两根柱子,灵光乍现。

  “不如,你就叫二柱吧!”

  作者有话说:

  (300营养液的加更放在周五,不出意外,本周五、周六、周日都是日万哦~请狠狠地投喂我吧!)

  第72章 下乡种地

  红薯苗移栽的那日, 方念真带着黄莺一同去看了。

  现在气温升得快,新云州也逐渐绿了起来,树也发芽了, 还有盛放的小野花。

  方念真脱下了厚重的衣裳, 春天的衣服就是好,颜色又鲜亮又飘逸灵动。

  这次她订做衣服的时候, 给她量尺寸的裁缝铺的女老板说她长高了。

  许是营养好了补上来了?方念真很是欣喜。

  不过她年后开新店太忙碌了,长高了, 却也抽条了,腰身更瘦了。

  老钱直接把马车停到了杜家住的院子门口,这地方名叫“水固村”,据说是此地水土较丰,要不然方念真也不会遇上这么多的上等地了。

  杜家一家人来门口迎接方念真一行,赖氏笑得眼角纹都加深了:“东家过来啦, 还有小黄莺, 钱大哥, 快,屋里坐。”

  方念真看了看,这次她可是见到了杜家的五个女儿了, 最大的估计也有十三、四岁了,最小的看起来走路都还不稳。

  方念真跟着赖氏进了屋,杜河也不吭声,不知道忙活什么去了。

  这里的院子和屋子虽然旧了些,但是被杜家收拾得极为干净,方念真落了座, 她隐约听见赖氏在外屋埋怨自己的几个女儿不开口叫人。

  “那是东家, 还不讨好着点, 一群废物。”

  片刻后,赖氏给他们上了茶。

  方念真一闻,噢,还不是茶,是糖水。

  赖氏双手交握,不知所措地搓着手:“我家平时没人喝茶,这,东家你多担待。”

  这都是小事,方念真又不是来这里喝茶的,她笑了笑:“无妨。”

  在门口打完招呼后一直“隐身”的杜河此时也回来了,手里拿着两把野菜,方念真认出来那是嫩野山韭和荠菜。

  杜河嘱咐自家媳妇:“一会儿给东家添道菜。”

  赖氏应声:“诶,我晓得了。”

  歇息片刻,方念真就去屋后看了红薯的育苗棚。

  杜河育苗学得不错,方念真不怎么懂农事,也看得出来,这些红薯苗苗长得很强壮。

  杜河说:“这苗没有全活,活了七成。”

  这一点方念真是有心理准备的,一则是红薯在大肃发展时间短,育苗技术不成熟,二来是新云州都没几个人会种的,自然成活率还要再打几个折扣。

  除了杜河自己精心育的苗,府衙也送来了当初答应她的“红薯苗报酬”,方念真昨日已经派人把苗拉到杜家了。

  赖氏换好了做农活的衣服,留了大女儿和小女儿在家。

  “大丫,你好好做饭,看好你妹妹,我们中午就回来吃饭。”

  出了门,方念真一行人跟着牛车,随他们向田里走去,牛车上载满了红薯苗。

  方念真的这片地已经翻好了,还撒了一批肥料,刚走近的时候,气味有些冲,难免要掩住些口鼻,不过待久了也就适应了。

  方念真之前问过杜河,要不要雇几个短工来帮忙栽苗,被他拒绝了。

  “栽苗是个大活儿,我不放心交给别人,这东西埋得太深太浅都不行,我们两口子能种的过来。”

  方念真见杜河如此负责认真,便也放心了很多。

  田里的垄已经翻好了,杜家两口子拿着红薯苗“唰唰唰”地种,他家的二丫速度没有他们俩快,但是也认认真真地一颗颗的种。

  三丫和四丫则是挎着个筐,往红薯株底下撒一把草木灰。

  这时候,就免不了那句流传几千年的古话:“来都来了。”

  方念真本来就爱尝试新鲜的事物,她卷了卷袖口,拿了一根红薯苗,下到了田埂上往二丫的方向走。

  方念真蹲下身,语气温柔又诚恳:“二丫,你能教教我这个是怎么种的吗?”

  二丫眼睛很大,先是有些惶恐,还以为是自己哪里没做对,听清了方念真的话后又变为了害羞,脸蛋和耳朵都羞得红扑扑的。

  二丫说话很小声:“东家,您,您跟着我学,这地瓜苗不能竖着进去,得让它倒下来,对,就这样横着插到土里。”

  方念真仔细地跟着学,“这样吗?”

  “对”,想了想,二丫又补了一句,“您种得很好。”

  方念真都下去干活了,黄莺和老钱肯定不在干站着,好在两人以前都是干过农活的,一学就会了。

  二丫没想到这个东家穿得这样好看,仙女似的,还一点都不嫌弃地蹲在地里干活。

  左右环视一下,她娘不在附近,她就愈发大胆地和方念真说起话来。

  后来都已经聊到城里的工钱了。

  二丫一脸惊讶:“您店里的伙计能赚那么多?一月三两?”

  方念真笑了笑:“按照能力来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赚这么多的,我们店里有考核,排名在前的才能赚这么多。”

  二丫低头咬了咬嘴唇,又抬头问道:“东家,城里的店里是不是都不爱收女子?娘说像我们这样的,去了城里也是给人刷碗、倒泔水的,根本挣不到多少钱。”

  方念真坦然地告诉二丫,“我店里有很多都是女子,我的大徒弟也是女子,跟你差不多年纪,也是十二岁。不过,刷碗也不是什么不好的,勤勤恳恳地刷碗,也会有回报的。”

  二丫表面看起来羞涩,但是似乎只是慢热,现在她跟方念真凑得越来越近。

  “东家,那我能不能去你店里做工啊?我会的可多了,劈柴、烧火、刷碗、洗衣服、喂鸡喂猪,我都行。”

  方念真刚想说自己店里现在不缺人,却对上女孩期盼的眼神,那种热烈的目光似乎要把方念真灼一个洞。

  她改了念头,“让我想想。”

  二丫又祈求她:“东家,这当做咱们的小秘密好不好,您别告诉我娘,我娘要是听说我想去城里,她该生气了。”

  方念真好奇心又上来了:“进城赚钱不好吗?”

  二丫犹豫了一下,“我娘说,出去了心就野了,家里活儿还干不完呢,还跑出去给别人干活儿。但是,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我大姐干了十几年的活了,就是这两年粗活才干得少了,我娘说让她养养身子,该准备嫁人了,白嫩点,嫁妆也许多些。”

  说到最后,二丫很是落寞,方念真也有些感慨。

  到底不是平时干惯了农活的,方念真种了一条半的垄就累得不行了。

  黄莺给她在牛车空出来的地方放了个草垫,二人就都坐下休息,老钱则是弄了点新鲜的草喂着拉车的耕牛。

  赖氏走上来,让四丫带他们回家休息。

  四丫是个五岁的小丫头,很是瘦小,头发也很黄。

  她很胆小,方念真想和她并排走说说话,她见方念真要赶上她,却惊慌地迈开小腿加快了速度。

  方念真:“……”

  罢了,放过这个小社恐吧,别一会儿四丫再跑起来了,小胳膊小腿的,摔了就不好了。

  方念真其实刚才在田里想直接就回城了,杜家却坚持要留她吃饭,听说她要走,沉默的杜河都不干活了,过来劝她留下吃饭,真正是“盛情难却”了。

  回到杜家,杜大丫已经把菜都备好了,正在包饺子。

  见方念真等人回来,她很局促。

  “东家,您回来了,进屋坐,休息。”

  黄莺和她倒是有几分交情,两人在村里是差不多年纪的,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

  正好奇杜家那个最小的小丫头在哪,就听见西屋里传来了哭声,杜大丫慌慌张张把手上的那个饺子包完,拍了拍手,把手掌上多余的面粉拍下去。

  “睡醒了吗?大姐来了,五丫不哭不哭噢。”

  老钱去喂马了,方念真洗了个手,和黄莺两人在厨房包起了饺子,是荠菜馅的,虽然里面没有肉,但是闻起来也很是清香。

  度过了漫长的冬季,吃了一冬天的肉和菜干,看见绿油油的新鲜蔬菜,还是挺馋的。

  杜大丫哄完了妹妹,出来见东家竟然亲自包上饺子了,很是害怕。

  “东家,您,您快放下!使不得,这可使不得,我娘要是看见您在干活得骂死我。”

  方念真安抚她,“没事的,我本来也是开饭馆的,这对我来说都是小事,顺手就帮你捏几个饺子。”

  可杜大丫吓得都要掉眼泪了,“客人怎么能干活呢,您让我自己干吧。”

  方念真只得放弃包饺子,独自回了东屋休息。

  黄莺陪着杜大丫在外干活。

  方念真自己嘀嘀咕咕:“这赖氏有这么凶吗?”

  她闲不住,又去杜家的后院闲逛,隔着道墙正好听见杜家四口回来,赖氏嗓门能捅破天。

  “就你主意大,还让东家帮你干活,你等东家走了的,看我不揍死你!”

  二丫哭唧唧地辩解着:“不是我让她干的,真得是东家自己要试试的。”

  赖氏破口大骂:“你就放那个罗圈屁吧!人家挣着大把的钱,闲的腰疼,坐的屁股疼,还自己下地干活?”

  眼瞧着转过弯就是自家院子了,赖氏收了声,“憋回去,不许哭,让东家看见像什么样子!”

  待方念真从后院走到屋里时,见到的就是眼睛含泪的二丫,低头看地的三丫,面无表情的杜河。

  当然,还有堆了一脸笑容进来的赖氏,“东家,可饿了?咱们一会儿就开饭。”

  方念真不得不佩服,这赖氏,真该是学四川变脸的,都不用挂面具了。

  赖氏回来了,换了身衣裳,仔细洗漱了一番,就开始炒菜。

  杜大丫则是在另一个锅烧水,准备煮饺子。

  杜河在方念真面前话不多,倒是在院子里和老钱聊得挺好。

  “来来来,开饭了,东家,您尝尝我们这农家饭菜。”

  方念真远远望去,桌上菜色真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