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78节

  朱襄疑惑:“楚国不是还不安稳吗?”

  李牧道:“一些扫尾而已,蒙恬他们自己能解决。”

  正因为楚国还不安稳,项燕还没死,李牧不放心朱襄。

  打仗之事,朱襄很有自知之明,向来不会多过问。李牧如此决定,他就与李牧同行北上了。

  虽然春申君遗孀深深厌恶楚王一脉,但有他当说客,楚王启也确实与春申君交情颇深,应当能说服她。

  何况建祠堂供奉这个好处,春申君的家人应该还是想要的。

  朱襄离开时,李牧就让秦军在楚国各地传话。

  楚王启以死殉楚国、救楚人,楚国宗室却轻慢楚王启的遗体。楚王启死后两月不下葬,尸身都腐烂了。

  春申君之友朱襄公得知此事,特意从秦国赶来。

  朱襄公进灵堂时,灵堂上蚊蝇环绕,一片乌烟瘴气。

  朱襄公震怒,以刀剑逼迫楚国宗室放行,才带楚王启尸身北上安葬,入土为安。

  何其辱也!

  朱襄对李牧道:“虽然是实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李牧道:“既然是实话,为何怪异?”

  朱襄挠挠头:“也是,反正是实话实说。”

  在这件事传出去后,李牧又加了一个更详细的版本。

  秦王想要给楚王启和春申君建君臣祠堂祭拜,以表彰楚国也有贤臣明君,警醒后世君王。

  楚国宗室却说楚王启并非正常继位,不堪被拜祭,只能陪葬先王陵墓,甚至连棺木规格都还不如寻常陪葬重臣,更不如之前的楚废王。

  项燕得知此事时,他身边的人都在疑惑是不是秦国故意抹黑那群人。

  他却冷笑道:“秦国强大,楚国宗室不过案上鱼肉,秦国何必为他们多费心思?依我了解,这是他们做得出来的事。”

  说完,他将碗中酒一饮而尽,眼泪纵横:“当初我不也是如此?无论立下多大功劳,那些芈姓贵族又何曾瞧得起我?他们当然也瞧不起我迎回来的楚王。”

  项燕下令,不可骚扰带着楚王启北上的朱襄公的队伍。

  而后,他得知李牧居然亲自护送楚王启的棺木,又失声痛哭了一场。

  连敌人都尊敬楚王启,楚国贵族却不尊重楚王启。

  他又想到被秦军护送的春申君,想起在两军阵前自缢的信陵君,更加悲从心来。

  项燕不由恍惚。

  亡六国者真的是秦国吗?

  就算没有秦国,这样的六国,难道真的还能存活下去吗?

  项燕对于反秦一事,终于心生动摇。

  不过他就算不动摇,也已经面临末路了。

  李牧将楚王启尸身被楚国宗室侮辱的消息传遍楚国之后,楚人皆愤怒。

  因朱襄曾经护送春申君离开,所以他的名声已经在楚国平民中传扬。

  春申君原本的封地就在淮北。朱襄此次送楚王启北上,再次通过了春申君原本封地。

  仍旧自认为是春申君封邑之民的楚人再次见到了朱襄公,再次披上粗麻衣,与朱襄公同行。

  送行队伍浩浩荡荡,哭声震天。

  楚人这才为末代楚王好好地哭了一场灵。

  有楚国士人作歌,将楚王启尸身被侮辱一事,与当年春申君被逼自刎一事相呼应。

  他们痛哭,苍天啊苍天,如果你有眼的话,一定会降灾于现在的楚国吧。

  朱襄听后,心头一梗。

  他忙对送灵队伍中传唱此歌谣的楚人道:“楚国朝堂上的庸碌无道,上天怎能降灾于你们?平民何辜!”

  但朱襄的话有些太超出这个时代人的理解了,他们还是继续唱。

  朱襄不由扶额。

  李牧哭笑不得:“他们只是抒发心中不满,又不是真的想要被降祸。”

  朱襄道:“假如呢?坏事很容易念着念着就来了。我还希望楚地明年丰收呢。”

  李牧失笑不已。

  朱襄总是不喜欢神鬼一事,常斥责“迷信”。但朱襄有时候比其他人更迷信。这天灾,哪是念着念着就能念来的?那老天也太经不住念了。

  朱襄连连摇头。

  他这哪是迷信,是真的担心。

  去年黄河大水,虽然今年无事,但谁知道明年如何?

  从夏同在位时的水灾旱灾起,华夏天气很明显进入了波动期。风调雨顺只是间隔,极端气候波动说不定还会持续很多年。

  朱襄隐约记得,西汉建国时,华夏的气候处于稳定期。

  希望快点到这个稳定期,希望现在已经到了这个稳定期,唉。

  朱襄满心忧愁无人理解,连秦王政看到朱襄书信中的烦恼,也嗤笑舅父杞人忧天。

  楚国虽然还有零星反抗,但楚王启都死了,秦国已经算是统一天下了。

  秦王政准备祭天,称秦始皇。

  不过典仪还需要准备一下,各地重臣也需要给时间回来参加他的登基大典。

  天下已定,不需要急躁。秦王政让朝堂准备一年,在后年正月初二登基为秦始皇。

  那时正好是他寿辰,就当给自己祝寿了。

  秦王政写了一连串的名字,连远在蜀地的李冰和远在南郡的蒙武都必须回咸阳。

  照顾过他的长辈,怎么能不来看他登基成为秦始皇?

  秦王政还特意去曾大父、大父、阿父陵墓前各住了一晚,专门通知他们自己要当秦始皇了。

  “阿父啊阿父,我终于可以给你上谥号了。”

  秦王政拍拍自家阿父陵墓前的石雕。

  张良站在秦王政身后,满心嫌弃。

  谁家国君祭拜祖陵的时候是嬴政你这样?你也太不懂礼貌了。就你这样,还自称荀子教出来的学生?真是给荀子抹黑。

  荀子倒是没意见。

  祭拜先祖,那是登基大典前需要做的事。现在秦王政只是到长辈墓前说说寻常话,不需要太过繁文缛节。先王也不会怪罪秦王政。

  荀子的身体越发虚弱,瞌睡的时间越来越长。

  虽然他没有病痛,但人老了,精神不济,骨头疏松,哪里都不舒服。

  不过他还是撑着亲自为秦王政筹办登基大典,并将之后秦王政想要去各地封禅的大典都准备好。

  秦王政登基成为秦始皇后,会巡游一次天下,封禅各地神灵。

  这是秦昭襄王时期就想做的事,荀子已经准备了十几年的事。

  现在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荀子终于能把压了十几年的事完成了。

  如朱襄所想,有秦王诏令,又有朱襄劝说,春申君的家人同意将春申君起灵,与楚王启葬在一起。

  春申君遗孀面如冰霜,虽然知道这对良人更好,但心里仍旧郁郁。

  毕竟楚王启和春申君同葬,她就不能与良人同葬了。

  罢了罢了,不和良人同葬,与儿子同葬吧。

  李牧把朱襄送到目的地后,就匆匆返回楚国。

  朱襄留了下来,亲自督造祠堂和陵墓。

  春申君和楚王启没有多少陪葬品,祠堂也不需要修得多富丽堂皇,所以冬季休耕的时间,就足以完成工程。

  待祠堂建好时,附近许多士人来拜祭,其中不乏秦人。据说还有其他士人正从远方赶来。

  这是秦王钦点的君臣典范,值得现在士人和后世士人来拜祭……并许愿。

  朱襄看着祠堂中的松树上系着许愿布条,和池塘中的钱币,半晌无语。

  难道在树上绑许愿条,或者在池塘里丢钱币许愿,也是祖先刻在血脉里的事?

  什么祖先啊,别什么都往血脉里刻行不行!

  朱襄扶额,叮嘱道:“记得每天都派人去捞钱币,就当是维护祠堂的费用了。”

  春申君的遗孀住在了祠堂中,亲自管理祠堂。

  她听到朱襄如此说,板了好几日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就依朱襄公所言。”

  朱襄道:“还有,该和你儿子写封信了。现在楚国已灭,他已经可以出仕。我会把他带在身边教导。”

  朱襄本还想把信陵君的后人也带在身边。但他们不肯,非要为魏国守三代,到曾孙辈才出仕。他便只送了一些咸阳学宫的书籍过去,并叮嘱他们,就算不出仕,也可以去咸阳学宫求学。

  春申君的遗孀恭敬道:“是,朱襄公。”

  楚国终于灭了,她扬眉吐气。

  活该!

  一想到楚国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好一点的末代楚王,连尸身都惨遭侮辱,还是朱襄公亲自去讨要楚王启的尸身,才能让其入土为安。春申君遗孀把“活该”二字念得更响亮。

  活该!

  朱襄把祠堂建好时,楚国反抗的势头越来越弱。

  连项燕都觉得没有多大意思。

  他就算抵挡,又能如何?就楚国宗室那副模样,还不如自立。

  可项燕最终还是恪守了楚臣的底线,想了许久,放弃了自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