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476节

  他想到了自己能做的事。

  项燕还在想如何入城保护楚王启逃走时,楚王启给李牧递了投降的文书。

  “寡人可降,只请勿伤国人。”

  李牧接到楚王启的信后长叹一声,对秦军下令,入城后不可掠夺。他会整理城中财物,悉数分发给秦军。

  李牧带兵向来大方,他的兵不需要破城后掳掠也能积攒大笔财富,所以他所带的兵军纪十分不错。

  蒙恬乐呵得就像是一个初上战场的小兵似的,身为副将却去亲自传令。

  秦军上下得到命令后没什么反应。

  他们跟随李牧十几年,破城就再没劫掠过,将军不强调也会这么做。

  劫掠还可能自己受伤死亡,等着武成君给他们分东西,分得的财物才更多。

  李牧向军队下令之后,又出面劝降城下楚国溃兵,并打开一条通道,让不愿投降的溃兵离开。

  项燕惊讶无比。

  这些溃兵将来组织起来,都能继续抗秦。自白起首推歼灭战后,其他六国有样学样,都知道不能给敌人留下有生力量,能杀多少人就杀多少人。何况秦国的军功制可是人头制!李牧居然将溃兵放走,岂不是放虎归山?!

  项燕看不懂李牧现在所做的决定。

  但李牧给他留了一条生路,他抬头看了一眼城墙,还是顺着那条生路离开了。

  他见李牧此举,就知道楚王肯定要投降。那么他也就没必要再留在这里。

  项燕决定回到陈都,聚集溃兵,推举一位楚国宗室为王,继续抵抗秦国。

  “将军,你给楚王展现的诚意太大了,他出尔反尔该如何是好?”蒙恬也有些不解。

  李牧摇头道:“我本来入城就不会劫掠,算不上诚意。至于放过溃兵……呵,溃兵砍了一天城墙已经力竭,他们本来就已经无用,该被驱离战场,以免干扰秦军攻城。”

  蒙恬道:“给溃兵留一条生路逃走的原因,是不让溃兵消耗秦军?”

  李牧露出赞许的笑容:“现在拿下项城才是要事。拿下项城,楚国残余城池就能被轻易攻破。若有残兵到其他城池,也不过是将我们轻易击败项燕,和楚王已经投降的消息传过去,极大地削弱敌人士气而已。”

  蒙恬再次受教。看来打仗也不能一味歼灭。

  秦军自己派人去宣扬项燕已败、楚王已降的效率,哪有这群溃兵四处逃窜宣扬的效率高?

  何况他们都吓破了胆,不知道会给秦军编排什么比现实更神奇的事迹,比秦军实话实说更能吓到人。

  蒙恬在心中的小本本记下。他在武成君这里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就是为主将者不会着眼于一场战役。主将在开战前就要决定好既定目标,每一场战役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这就是全局观。

  蒙恬仰头看着四十过半,仍旧意气风发的将军,心中充满了向往。

  我将来也要成为这样的名将!

  李牧道:“不过我相信熊启,他既然说要投降,还开出了‘勿伤国人’的条件,就是真的想降了。”

  蒙恬点头。

  如李牧所料,楚王启在看到溃兵被秦军放走之后,真的率领卿大夫出城投降。

  他不仅为李牧奉上了降书,还给楚人发布诏令,让他们投降秦国。

  秦国已经尽取天下,只剩下楚国这少许几块地。秦代周的格局已经形成,楚人再抵抗也不过是徒增伤亡。

  楚王可以为楚国殉,但楚人不需要。他们可以成为秦人。

  楚王启又给秦王政写信,希望秦王政能成为一个爱民勤政的贤明君王,成为天下人的明君。

  “你如果去咸阳,可以富贵终老。”李牧道。

  他明白自家学生的性格。对韩王、齐王等国君,政儿是捏着鼻子对他们好,迟早会悄悄折腾他们。

  楚王启这样身上有闪光点的国君,政儿会真的保他一生荣华富贵。

  楚王启道:“纵观六国,无一位国君殉国。总该有一位国君,让后世人对这个时代的落幕多一分敬意。”

  他仰头看着楚国的天空:“楚国八百年,末代楚王总该有些气节。”

  李牧道:“请楚王放心,我会善待你的家人。你的生母还活着,过得很好。”

  楚王启惊讶地睁大眼睛,然后哭着笑道:“我这一生,唯一愧对的就是亲母。”

  说完,他朝着西北方向跪下叩拜。

  而后起身。

  “武成君,末代楚王愧见祖上,不堪入祖陵。请将寡人葬在春申君身侧。春申君或许不会嫌弃我。”楚王启擦了擦脸上的尘土,系好了头冠,“寡人……我尽力了,春申君应该不会怪我。”

  李牧道:“当然。若楚王顺利继位,与春申君君臣相宜,或许楚国会成为秦国大患。”

  楚王启笑道:“这是我这一生听过的最高的评价了。”

  他取下腰上长剑,叹息道:“此剑为我还是太子时,春申君所赠。”

  楚王启在群臣的哭泣声中,用春申君所赠宝剑自刎,仰面缓缓躺下。

  李牧半跪在楚王启身边,深叹一口气,回头令秦军肃穆默哀,为末代楚王送行。

  “楚王自殉楚国,请楚人勿再抵抗。”李牧对楚国众臣道,“不要辜负楚王牺牲,请诸公去剩余城池劝降。”

  卿大夫皆哭泣着答应。

  楚国此刻还不算被灭,但楚国已灭。

  就算之后有人自称楚王,“末代楚王”这个名号,只会死死地钉在楚王启身上,无人能夺。

  李牧在想,政儿得知此事后该如何应对?

  楚王启这一死,会让他在楚人心中地位变得很高啊。

  ……

  咸阳城在半月后便得到了这个消息。

  秦王政沉默许久,对张良道:“看看楚王,再看看韩王!”

  张良“啪”的一声把手中文书砸在了书案上。

  秦王政收回视线,继续沉思。

  半晌,他道:“就给楚王启和春申君建一座祠堂,将他们供奉起来。”

  张良道:“你不怕他们声望太高?”

  秦王政道:“他们声望高,才能让楚人对楚国更加离心。若春申君不被赐死,若太子启不被废弃,楚国何至于如此?”

  张良木着脸道:“楚国的结果还是会如此,只是秦国会打得困难些而已。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不可阻挡。”

  秦王政道:“当然。”

  秦王政又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发出一声叹息:“六国君王,仅有楚王启还算有些国君的模样。可惜楚王启竟然不是正常继位,而是被项燕拥立。”

  张良眼中也露出些悲哀。

  楚王启这样被将领拥立上位的国君,得位可谓是非常不正了。如果不是楚国有秦国这样的外敌,项燕拥立他当楚王,他楚王的权力肯定会旁落了。

  楚王启继位的时机也不好。他继位的时候,楚国只剩下淮北那一小块地,几乎灭亡的时间就已经摆在了眼前,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

  如楚王启自己所说,他去当这个楚王的时候,就是奔着亡国之君去的。

  如果说公子启从秦国出逃时,那个“楚王”的位置还算吸引人,所以他的选择情有可原。

  但他从魏国再次前往楚国时,就已经完全和利益无关了。

  楚王启确实值得敬佩,也值得与春申君一同被供奉祭拜。

  再看看六国其他国君,一个个天潢贵胄,几乎没有吃过苦,继位十分顺利。就算是赵王偃继位时稍稍起了一些波折,不过几日王位争夺便平息。

  那些国君被国家国民奉养,却不思回报;楚王启生长于秦国,却愿意为楚国殉死。

  真是讽刺。

  “那项燕似乎想拥立个楚国宗室当王,继续与秦国为敌?”秦王政讥笑道,“他还真是折腾,全家都在秦国了,还那么折腾。”

  张良阿道:“虽然项燕无用了些,但精神可嘉。”

  秦王政摇头:“精神?什么精神?楚王启以自己的性命让寡人善待楚人,希望楚人不要出现无谓的伤亡。但项燕呢?他捆绑楚人,徒然制造更多的伤亡。楚人是该感谢他,还是该恨他?”

  张良:“谁知道?我等又不是楚人。”

  秦王政道:“哦,对,你对韩王现在……”

  张良抽出剑,狠狠砍掉了秦王政书案的一角,然后把旁边椅子踹倒在地,愤怒转身离开。

  秦王政叹气,对蒙毅道:“你看他,是不是脾气越来越不好了?”

  蒙毅:“……”

  蒙毅本来想一直跟随朱襄。但朱襄担心张良会和政儿起冲突,所以让蒙毅赶紧回去。有蒙毅打圆场,或许政儿和张良不会闹得太厉害。

  于是蒙毅不情不愿地回到了秦王身边,也成为了秦王的内吏。

  张良身为韩人,虽是韩非的弟子,要当内吏也得先立下功劳才能服众。蒙毅自祖父起就是秦国重臣,秦王政可以随意提拔他。

  蒙毅回到咸阳宫后,看见秦王和张良三天两吵,终于明白张良为什么死活不肯来咸阳。

  他曾经愤怒张良居然轻视秦王。秦王让你当内吏是看得起你,你居然还不满?

  现在他开始同情张良了。

  他想起兄长给他写的信。蒙恬在十几年前随朱襄公南下后,常在信中对秦王进行委婉控诉。随着蒙恬逐渐长大,信中控诉越来越少,他都快忘记了。

  蒙毅因为害羞,不敢去朱襄公身边,没有伴随秦王政长大,所以对秦王政的了解不深。虽然有蒙恬书信给他预警,但他所看到的秦王政,是一个非常成熟且冷酷的人。

  秦王政还是太子的时候,在咸阳就处理过多起大事。先王处理一些大案的时候,经常是太子政亲自操刀。

  比如诽谤朱襄公的大案。

  所以蒙毅心中的秦王政形象,一直很高大很光辉。

  他实在是没想到,秦王政居然还有这一面。

  你气跑了张良,对你有什么好处?我们还要张良回来干活啊!

  “唉,他又跑了,他的事……”秦王政道,“你把文书抱去张家,告诉他兄长,张良又发脾气了,让他兄长劝他好好做事。”

  蒙毅忍了许久,实在是忍不下去。

  他仗着自己也是朱襄公的晚辈,对秦王政发起了质疑:“君上,你为何非得惹张良生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