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71节

  农家人最重农人,许明又惯来老成持重,还曾经跟随朱襄多年,最适合做此事。

  他又点了一位秦国宗室,和上卿蒙骜一起监督秦国市场,以免富户胡乱掺和,将好事变作坏事。

  谁都知道,秦王子楚和长平君朱襄嘴上说的是富户,实际上是敲打秦国的贵族士人。

  蒙骜自从廉颇和李牧入秦之后,又有王翦崭露头角,便没有再带兵,安心写信督促儿子和孙儿上进。

  当蒙恬立下战功之后,蒙骜几乎把咸阳城每一个有交情的人的门都敲遍,以各种借口炫耀孙儿。

  蒙骜的挚友叫隗状,是一个很低调温和的人。

  在蒙骜炫耀过几次之后,这位低调温和的老实人隗状,居然拿着扫帚把蒙骜打了出来。

  看着隗状挥舞扫帚虎虎生威的模样,就知道隗状年轻时应当也是战场一把好手。

  现在蒙骜被重用,推举了自己的老实人朋友一同去监督百官。

  隗状不仅没有感谢蒙骜,还气得不行。

  他只想低调地当上卿当到寿终正寝,一点都不想和群臣作对。这友人不能要了!

  朱襄听到隗状的名字后,多看了隗状一眼。

  隗状,原本历史中无人知晓,后来挖出了文物,发现他是秦始皇时期丞相之一。

  秦国置相国(即相邦),相国之下有左右丞相。秦朝建立之后废相国之位,保留左右丞相。吕不韦曾任相国,李斯曾任丞相,其实秦王政到秦始皇时期,还有其他丞相。

  李斯任廷尉时,秦始皇的丞相就是隗状和王绾。他们二人同上书分封秦王子,与李斯政见相左。

  不过虽然他们与李斯意见不同,但秦始皇做出决定之后,这两人非常积极地支持秦始皇。隗状和王绾先提议神化秦始皇的功绩,并加强皇帝**集权;之后隗状主抓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就是他在执行;王绾巡视全国,进行郡县制的改革。

  所以虽然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货币等是李斯总结提出,但大部分事不是李斯所做,李斯只是提议者。两位老丞相才是实施者。

  待隗状去世之后,李斯才补上隗状的丞相之位;王绾死后,冯去疾当上了秦国丞相。

  李斯虽位列冯去疾之后,但政务以李斯为主,冯去疾只是类似于如今荀子的地位。

  然后,李斯把秦国治理得一塌糊涂,矛盾四起。

  朱襄看着隗状走了一会儿神,在心里吐槽原本历史中的李斯或许很有本事,但本事可能不在治理一个结束战乱的国家上。

  秦王子楚注意到了朱襄的视线,立刻夸赞了隗状。

  等换下了秦王的衣冠后,子楚好奇道:“你认识隗状?我都不怎么认识。”

  朱襄道:“听说过,是个在经济上有些见识的人。”

  子楚道:“既然你都夸奖他,那他肯定有些本事。”

  朱襄哭笑不得:“不一定。我也了解的不多。”

  隗状在史书中记载不多,甚至在《史记》中的名字都错了,还是后世挖出了文物,才知道他叫隗状,不叫隗林。所以他有几分本事,朱襄真不知道。

  但能在秦始皇时期当丞相,本事肯定还是比普通卿大夫大一些。

  子楚道:“我观察他一段时日,若他真有本事,等蔡泽再威胁我要辞去相位,我就派隗状去给蔡泽帮忙。”

  具体职位可以之后想,就是给相国帮忙。历代秦王压榨人都有一套。

  朱襄道:“我看你还不如把李牧直接提拔去当相国。反正秦国将军多得是,谁去南越都行。”

  李牧道:“朱襄,别逼我。”

  朱襄好奇道:“如果我逼你会如何?”

  李牧道:“我会将你在南越做过的事一五一十告知荀子。”

  朱襄:“……”

  子楚捧腹大笑:“告,赶紧告,寡人支持你!”

  朱襄咬牙切齿。他本想说李牧随意告,自己在南越又没做过会让荀子揍他的坏事。

  但他又想了想,有些不确定自己真的没有做过会让荀子揍他的坏事,不由犹豫了。

  “不管你们了,我去伺候荀子和廉公。夏同、李牧,你们二人的饭菜自己解决。”

  子楚和李牧对视一眼,跟上朱襄的脚步。

  朱襄能下厨的时候,他们自己解决饭菜是不可能的。荀子和廉公又不缺自己这双筷子,当然是一同去蹭饭。

  至于秦王跑到丞相和大将军那里去蹭饭。这时候还有什么秦王什么丞相大将军,只是长辈晚辈而已。

  荀子看见朱襄和子楚两个令他头疼的人一起走来,一旁的李牧满脸歉意,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

  荀子问道:“朱襄,你休息够了?”

  朱襄不明所以:“休息?啊,休息够了。”

  荀子道:“过来。”

  朱襄走过去。

  荀子问道:“你离开这些年,可有好好读书?我来考你。”

  他从袖子里拿出戒尺。

  朱襄:“……”等等,怎么突然考校起功课了!

  廉颇连忙把子楚和李牧拉到一边,给两人抓了两把炒南瓜子,兴致勃勃看着朱襄被考。

  朱襄从嬴小政离开吴郡之后,因为事务繁忙,就没有好好读过书;去送别春申君这一路,更加无法读书。

  朱襄本来想靠自己的记忆和见识糊弄过去,但荀子是什么人?他总能抓住朱襄的错漏。

  荀子举起了戒尺,朱襄伸出手掌,那坦然到破罐子破摔的神色……

  李牧叹气:“政儿就是这样和朱襄完全学坏了。”

  子楚使劲点头。没错没错。政儿认错的时候就是这样。

  廉颇却摇头。政儿比朱襄好多了。

  遥远的吴郡,已经到达郡守府,开始处理堆积如山公务的嬴小政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他气鼓鼓把笔往地上一丢,大骂道:“舅父究竟在做什么?怎么还没回来!”

  处理政务很简单,但舅母让自己教导成蟜读书,嬴小政快撑不住啦!

  第206章 始皇崽教弟

  子楚本来想把嬴小政多留一段时间,检查一下嬴小政学习情况,教导他如何当秦王。

  结果他刚开始考,嬴小政就开始念,君父你这样不行啊,君父你那样不好啊,君父你看我这样做才是对的。

  子楚拳头硬了。

  如果不是蔺贽和蔡泽一左一右拉着子楚,“君上算了算了”,还有华阳太后闻讯赶来护着嬴小政哭,夏太后随后也赶来劝说,嬴小政这秦太子估计就要被罚了。

  荀子把嬴小政狠狠骂了一顿。

  身为太子,应该尊重君王,这是君臣之道;身为儿子,应该尊重父亲,这是父子之道。

  嬴小政是朱襄亲手带大的孩子,世人对嬴小政的评价,就是对朱襄的评价。嬴小政这表现,岂不是说朱襄把嬴小政教成了一个不忠不孝之人?

  嬴小政赶紧认错。

  然后子楚命令雪姬持鞭,要狠狠抽一顿嬴小政。

  雪姬倒是已经准备就绪,正要揍嬴小政的时候,子楚又拦住了。

  因为蔺贽在一旁叨叨,嬴小政不就是多说了几句,和子楚意见不合而已。如果子楚恼羞成怒,岂不是正好说明子楚气度不行?

  对于顽劣的孩童,长辈一般都是一笑置之,看着孩童清澈的愚蠢,就当做一个笑话而已。如果长辈与顽童认真起来,那就说明长辈在心底上把顽童当做同等地位来对待。

  但顽童就是顽童啊。以嬴小政这种性格,下次他还敢。

  子楚细细思索之后,觉得是这个理。

  他询问雪姬,嬴小政平时怎么对待朱襄。

  雪姬犹豫了一下,委婉道:“良人确实宠政儿有些太过。他自政儿幼年时便是如此。”

  子楚追问道:“政儿也经常和他辩驳吵闹?”

  雪姬道:“政儿主意大,若是良人不能说服他,他是不会听的。不过良人若和政儿争执起来,几乎都能说服政儿。所以政儿还是很乖巧。”

  政儿很乖巧。舅母牌特制滤镜。

  子楚悟了。连朱襄都能说服嬴小政,我这个当秦王不可能做不到!

  于是他拉着蔡泽、蔺贽二人一同,与嬴小政针锋相对。如果实在是说不过,再找荀子帮忙。

  嬴小政刚认完错,就呵呵捋袖子。来战!

  这朝堂上欢乐无比,时常传出秦王和太子不睦的谣言(秦王子楚和太子政亲口证明,谣言是真的)。

  就在这时,朱襄的求救信来了。

  夏同你搞什么鬼?!怎么还不把政儿放回来!你挚友我要累死了!你是不是故意折磨我!

  子楚拿着信大笑声,可算有借口让嬴小政滚了,当即让嬴小政收拾包裹离开。

  嬴小政再在咸阳待下去,他就要动废太子的心思了。

  但子楚看了一眼真·清澈愚蠢的另一个儿子成蟜,只能长叹一口气。

  他不明白,政儿这个年龄,都能跑到蜀地去当无名无分没有俸禄白干活的代郡守了,为何成蟜连《春秋》都读不明白。

  成蟜眼泪汪汪。他有好多字不认识,怎么读明白!君父教他读书的时候,只让他读,根本没教过他!

  小小的成蟜就不明白,难道太子兄长学读书的时候,就是“读”就可以了吗?不教识字吗?不教句读吗?不解释含义吗?

  他哭着去问太子兄长。

  嬴小政十分疑惑:“当然要先教识字、句读。而且在教识字、句读之前,舅父就先把书本中的故事换成更容易理解的话讲给我听,有时候还会为我画故事书。不过舅父画画很难看,我不喜欢看,他便不画了。”

  小成蟜扑到太子兄长怀里嚎啕大哭:“可是君父说,他读书就是直接读,无人教导他。”

  嬴小政满脸不信。

  虽然他知道君父孩提时便入赵为质子,过得异常艰难,恐怕请不到名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