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67节

  “谢长平君。”春申君的遗孀带着儿女,哭着向朱襄道谢。

  带着十车金银绸缎珍宝,慢吞吞前来邀请春申君入秦的秦国使臣将珍宝留下,赠送给了春申君的家眷。

  春申君的家人决定就在秦楚边境的城池安家。门客解下长剑拿起锄头,与春申君的家眷们一起耕田种地,成为自耕的庶人。

  他们都决定楚灭前不入仕,无论多少年。

  春申君以生命阐明了他的忠义,无论他们再怎么艰难,也要坚守住春申君的忠义。

  不过有秦国赠送的珍宝和廉颇的照顾,他们的生活也会很富足,只是与春申君还是楚国令尹时远不能比而已。

  秦国派使臣请春申君入秦的时候,其他国家虽然知道春申君不会离开楚国,也在用离间计的同时派出使臣来邀请春申君。

  邀请春申君本也是离间计的一环。

  那些使臣见秦国将礼物留给了春申君的家人,或许是因为感慨春申君的忠义,或许是为了蹭一蹭这场盛大的名声狂欢,他们都将礼物留了下来。

  各国不断有人前来拜祭,各国国君也派来使臣拜祭。

  春申君的身后事,与他活着的时候一样热闹。

  只是春申君的家眷对这些热闹表情都淡淡的,只对长平君朱襄一人感激涕零。

  黄歇已经年近五十,最大的孙子黄翟已经十二岁。

  春申君遗孀将黄翟托付给朱襄,请朱襄带黄翟去咸阳学宫上学。

  她神色冰冷道:“在我孙儿及冠时,希望他能在秦国出仕。翟,好好学。”

  黄翟拱手:“是,大母。”

  春申君那一位原本乌发如云,现在已经鬓发灰白的遗孀送朱襄离开后,便闭门谢客,将为春申君哭丧的热闹压了下来。

  她想,君应该是不喜欢这时候太热闹的。待友人离去,君就应该想休息了。

  ……

  朱襄本来想把黄翟带在身边教养,黄翟不肯。

  他以自己还要服孝为由,坚持要在咸阳结庐而居,自己去学宫学习。如果连这点苦都吃不了,他就没脸借长平君的名声在秦国出仕。

  见黄翟有如此志气,朱襄只能之后拜托荀子照顾黄翟。

  廉颇丢下廉符镇守军中,自己与朱襄、李牧一同回咸阳。

  他揍了李牧一顿。

  完全拉不住朱襄,要你何用!

  他决定自己亲自把朱襄押回咸阳,免得朱襄又乱跑,吓死老人家了。

  廉颇本来也想揍朱襄一顿,但见朱襄失了魂的模样,他把骂人的话都暂时咽了下去,准备等朱襄情绪好些后再打骂。

  朱襄总说自己很好,把廉颇急得跳脚,把鼻青脸肿的李牧踹去安抚朱襄。

  他自己当然是绝不可能去安慰朱襄的。

  看着脸上乌青未褪的李牧,朱襄幸灾乐祸道:“活该!”

  李牧无语:“我因为你挨揍,你居然说我活该?!”

  朱襄道:“当廉公出现的时候,谁往旁边躲?你就算躲了,廉公还是会揍你!”

  李牧“呵呵”冷笑:“不是看你和丢了魂似的,廉公揍得就是你!”

  朱襄跟着冷笑:“不,廉公揍的是你和我,你绝对跑不掉。”

  李牧深呼吸,制止住揍朱襄一顿的冲动。

  这个朱襄害他挨揍,还一副幸灾乐祸理直气壮的模样,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仁人君子长平君?

  “看来你心情调整得不错。”李牧抢了朱襄正插在树枝上烤的土豆,撒了调料一边吃一边道,“还做噩梦吗?”

  朱襄道:“也不算噩梦。”

  他盯着篝火火光看了一会儿,待眼睛都花了,才道:“我以为我经历过战场,应该能适应。当春申君的血没过我的手指时,我还是没能适应。”

  李牧道:“战场厮杀和见人自尽是不同的,友人之死和其他人的死亡也是不同的。”

  “嗯。”朱襄点头,他道,“你知道吗?我一直没将春申君视作友人。只是比较佩服的熟人,甚至那佩服都有些敷衍。”

  李牧没有回答,静静听朱襄诉说。

  朱襄和春申君见过面,喝过酒。春申君对朱襄的好感度不断往上涨,但朱襄对春申君的好感度一定是凝固状态。

  春申君言行举止都不是与朱襄合拍的人。朱襄与信陵君一见如故,但对春申君只是客气居多。

  朱襄好感度列表大部分头像都是如此。

  他们对朱襄有好感,朱襄可能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

  那好感度列表本来就是单向的。

  朱襄没和李牧说好感度列表的事,只是说,他其实没将春申君视作友人,更没想到春申君在死前托付封地楚人的对象,居然是自己。

  李牧这才回答:“春申君也没想到,你居然会孤身来送他。”

  朱襄先辩驳:“你和我一起来,我怎么能叫孤身?”

  然后,他道:“我也没想到。”

  火光噼啪作响,火焰越来越小。

  李牧吃完了烤土豆后,往火堆里添柴。

  “李牧。”

  “嗯?”

  “我大概是把春申君黄歇,视作友人的。”

  “嗯。”

  第204章 妄议相国位

  之后,朱襄表面上情绪就恢复正常了。

  遗憾有之。但他和春申君立场敌对,再来一次,大概也是如此。

  春申君与楚王年轻时共患难十年,助楚王回国继位,才有春申君这等外姓贵族担任楚国令尹,成为楚国第一大封君,战国四公子中唯一非宗室公子之事。

  于情于名,他都不会离开楚国;就算离开楚国,他也是去秦国之外的国家养老,不会与楚国敌对。

  原本春申君可以选择后一条路,但他违背楚国贵族的意愿救民的时候,他的结局就注定了。

  说来,在楚国赈灾救民,居然是违背楚国贵族的意愿这件事,还真是可笑。

  但事实就是如此可笑。

  散装楚国,你春申君以大义,压着封君们同意赈灾救民,扬的是楚王和春申君的名,扰乱了他们封地楚人的心,他们当然不愿意。

  让他们自己去做这等低贱的事,那绝对是不乐意。他们的力量,也做不到。必须以楚王的名义,集中楚国的力量,协调整个楚国才行。

  楚国虽然是散装,但吴起变法后,楚王的地位还是比东周的周天子厉害,堪比西周的周天子。

  所以最好是谁都别做,让大家都显得一致,楚人才会认命。

  春申君被赐死,除了楚太子和一些底层士大夫上书求情,楚国大贵族和宗室基本冷眼旁观,就可以看出他有多招人恨了。

  所以春申君死得如此轰轰烈烈,楚王在楚国的名声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没有人以此事威逼楚王退位,或者请公子启回国。

  此事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了。

  公子悍成了太子悍,一位屈氏长者成了新令尹,春申君的封地被收回为郡县。春申君的名声还在国外和民间门流传,但在楚国朝堂已经冷却,无人提起了。

  与吴起、屈原并无区别。

  还不如赵国呢。

  ……

  朱襄回到秦国的土地上,没有立刻回咸阳,而是先巡视了一下周围土地。

  廉颇嘴里说着“押送”朱襄回咸阳,当回到秦国,朱襄不会有危险后,就由着朱襄乱跑了。

  按理说,他和李牧这种大将不应该满秦国乱跑,但秦王都给朱襄写信了,说朱襄可以乱跑,顺带帮他看看秦国关中关东田地的情况,那他们就当自己是朱襄的护卫了。

  廉颇的身体仍旧十分硬朗,比当初刚入秦的时候好许多。

  朱襄惊讶,廉公的身体难道是越打仗越好吗?这也太厉害了。

  廉颇得意大笑,说自己还能征战个五六年,最好是死在战场上,马背上,才不辜负他戎马一生。

  朱襄在那打胡乱语附和,说什么马革裹尸是将军的最高葬礼。

  李牧听着直翻白眼。

  廉公若是真马革裹尸,朱襄能哭晕过去。

  经过多年休养生息,秦吏的执行效率又非常高,还有咸阳学宫的学子们时不时地下乡指导,秦地的田地情况十分不错,水利发展也很快。

  不用大规模打仗,钱都用来修路修水利上了。

  不过朱襄还是看出了问题。

  石磨推广后,产量更高的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张,几乎家家种麦。

  秦国也以政令要求农人多种麦。多地有秦吏对种植作物过于干涉的事。

  朱襄没有直接出面制止。政令的事,需要秦王解决。

  他将见闻和建议写成公文,等到了咸阳,直接呈给秦王和朝臣讨论。

  廉颇对朱襄满口的“程序正义”嗤之以鼻。

  私下向国君献策的士人很多,国君觉得好用就用了。哪需要这么麻烦?

  朱襄非要走朝堂这一趟,说更正式一些,让国君和朝臣都有面子。也不知道朱襄所说的面子是什么,反正他感觉不到。

  李牧倒是若有所思,一副学到了的模样。

  朱襄查到问题后,没有立刻回咸阳,继续把关中关东巡视完,顺便监督秋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