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53节

  “算了。”朱襄一屁股坐在地上,擦了擦跑出来的汗,“你怎么想的,居然带着政儿跑淮水去了。”

  李牧跟着朱襄坐在地上,盘着腿道:“既然很安全,为何不能去?”

  朱襄伸手拿起木棒,在李牧肩膀上敲了一下:“闭嘴。”

  李牧叹气。你让我回答,又让我闭嘴,真是难伺候。

  秋日渐凉,虽日头正当空也不晒。朱襄让人在地上铺了布,拿了糕点水果和茶水来,就这么席地而坐聊起来。

  嬴小政想拖个蒲团一起聊,被朱襄催着去干活。

  现在不仅秋耕事忙,广陵人还要求全面进行秦律改造,落实秦律对庶民和兵卒的分田授爵工作,朱襄这个暂代的广陵县令事太多。现在事都是嬴小政的了。

  嬴小政叹着气,拉着韩非一同去干活,让舅父和老师慢慢聊。

  李牧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补充了一下水分,道:“你看上去还不错。”

  李牧说得没头没尾,但朱襄知道李牧在说什么。

  “守城第一日时我夜不能寐,第二日却已经麻木。”朱襄平静道,“人的适应力很快。”

  李牧道:“你不会再有守城的机会。”

  朱襄听着李牧充满自信的语气,苦笑道:“以后都是秦国打别人,不会轮到秦国守城了是吗?”

  李牧道:“是。”

  朱襄举起茶杯,敬茶道:“武成君都如此说了,肯定如此。”

  他没想到,会有他去守城的一日。

  正如他没想到项燕和南楚君会做得如此绝。

  不过坚壁清野本就是世间常态,甚至是后续两千年战争的常态,是他自己没往那方面想而已。

  朱襄道:“仗打完后,我在谷仓里睡了一晚,第二天就好了。”

  李牧苦笑:“真有你的风格。”

  朱襄笑道:“人要往前看,往前走,已经过去的事就没必要再自怨自艾,除了折腾自己折腾身边人,没有人任何用处。”

  就算那一瞬间情绪崩溃,但下一瞬间就该收拾好心情,继续往前走。

  “所以你放心,我不会有事。”朱襄道,“现在我还有很多事要忙,也没空去自怨自艾。说来你是准备在广陵城这里修筑舟师港口吗?”

  李牧道:“是。海船不能入江,江船难以入海。广陵这一片地正好有江也有海,可以将舟师战船都集中在这里。”

  朱襄问道:“不怕被人一把火烧了?”

  李牧笑道:“我要修筑的不是码头,是你曾经说过的军港。秦军会驻扎在港口附近训练和屯田,若楚人能把整个军港烧掉,那就是秦国舟师全军覆没了。你的人借给我。”

  朱襄道:“焦匀他们吗?说什么借,都是秦人,你本来就能调动。”

  李牧不置可否,道:“现在广陵城是江水北岸唯一一座大城,不愿意北迁的楚人可能都会来寻你。”

  对普通人而言,沿着长江东去走陆路,比跨越长江容易得多。广陵城会成为他们唯一的栖身之地。

  朱襄半开玩笑道:“来,想来多少就来多少。你对长三角的耕种潜力一无所知。”

  虽然现在长江三角洲还很小,后世国际大都市上海大部分土地还在海里养鱼,但这个时代的人也不多啊,七国加起来也就两千多万。广陵城收留的流民,撑死了也就不到十数万,朱襄有信心。

  李牧疑惑:“什么长三角?”

  朱襄想起这时候长江还只叫“江水”,道:“你看这条江水这么长,叫长江如何?长三角就是长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

  朱襄嘴里经常蹦出奇怪的名字,李牧没有在意,继续道:“等广陵城的军港建好之后,我就沿着江水西上,将原本码头城池重建。”

  朱襄笑道:“以广陵城养长江北岸?你对我还真有信心。来,我给你吃个好东西。”

  他说话的时候,仆人端上来一盘烤红薯。

  李牧见朱襄时隔多年,又拿出了全新的作物,脸上露出怀念的神色。

  “这是什么?”李牧学着朱襄,徒手将烤红薯掰开,香甜的气息涌出,让他喉头一动。

  “红薯。这种红薯很甜,适合烤着吃。”朱襄道,“产量很高,不挑地,适合山间种植和救荒。”

  李牧吹了吹红薯,咬了一口金黄色的红薯肉,眼睛一亮:“好甜,好吃!这和土豆一样?”

  朱襄道:“差不多,不过土豆能做主粮,这个不可以,只能当一盘菜。”

  他说了红薯的优劣处。

  “农人很聪明,他们会在种植后自己选择适合的作物。我只需要把这种作物推广出去就行了。”朱襄道,“吴城的酒楼里可以上红薯相关的菜肴。”

  秦国腹地重农抑商十分严重,食肆管理很严格。但吴郡不一样,商业气息十分浓厚,已经出现了多座私人食肆,还有人买酒。

  因为吴郡粮食产量充足,朱襄没有禁止卖酒,只是对卖酒征收高额的税,以割豪商们的钱包。

  李牧三下两下吃完烤红薯后,用清水洗了一下手,道:“你把红薯的习性说明白些。”

  朱襄详细解释了红薯生长的环境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李牧道:“正适合南越。”

  朱襄笑道:“对。”

  南越多山地,水热条件好,后世也是红薯种植的大区。

  李牧道:“有了红薯,南越那片地也不算完全没有用处了。”

  李牧现在只是抢东西,没有真正攻城略地,因为用不上。

  除了几片小小的平原能建立城池,其他地方对秦国根本没用,占了也不能发展。

  李牧在南越练兵的时候,最主要做的事就是画地图,看哪里能修建城池。

  之后若是秦王要攻打百越,基本就是只管理城池,其他大片山地,秦国想管也管不了。

  其实一千多年后也是如此。

  那时虽然广东虽然已经是行省,但基本政令不出广州城。

  在南方大片地区都是如此,甚至四川也只是管理成都平原这一块,大部分山区地方都是真空地带。

  秦国想要占领百越,就首先要选好能管理的城池的地方,然后将自己的势力“钉”在这座城池里,就能达到统治的效果。

  如果有了红薯,就算平地很少的百越之地也能依托种植红薯养活人口,让秦国在平地上建立的城池能够持续存在。

  朱襄听着李牧一条一条说起自己对百越的规划,一边点头附和,一边给李牧倒水。

  李牧不仅有将才,也是相才。

  朱襄想,如果蔡泽实在是受不了太忙碌,非要回去养老,就把李牧推上去当秦相。

  至于蔺礼,嗯,他只能当个丞相。

  不过等政儿当秦王后,恐怕也不会再设立相国了。

  他们这群老东西还是乖乖退居二线,把未来给韩非和李斯这样的年轻人吧。

  明明比李斯和韩非大不了多少的朱襄,已经考虑退休的事。

  即使他离退休还早。

  ……

  长平君率领两万守军大败项燕率领的南楚国十万大军的事,十几日后传遍了七国。

  举世震惊。

  项燕和南楚国发兵十万,对外号称二十万;广陵城秦军已经撤走一半,号称只剩下五千,其余都是广陵城现抓的壮丁。

  所以传到七国人耳中,就是楚国名将项燕以十倍兵力猛攻广陵城,却在围城第二日就被长平君击溃。

  得到战报的人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

  若是长平君带着两万人守住了广陵城,等到了李牧的回援,这还能理解。

  但这是击溃啊!大胜啊!广陵城的守军直接从城门里冲出来,把楚国大军都赶到淮水了!

  这是人能干的事吗!

  虽然后来他们得知广陵守军就追了不到百里,剩下那一长段路是秦太子率领吴郡援军追的——秦太子本来是驰援广陵城,结果渡过长江后一看,项燕都已经被击溃了,便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路追到了淮水。

  秦王子楚脸色黝黑,连发三道诏令,让秦太子政滚回咸阳挨骂!

  第195章 朱襄骂友信

  秦王子楚在朱襄的战报来之前,就等到了楚将项燕大败的消息。

  楚军都溃败到了淮水了,淮水对面的人都指指点点了,传到秦王耳中不就几日的事?

  秦王子楚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还在对蔡泽和蔺贽笑李牧太过纵容朱襄,这城肯定是朱襄想守,李牧便和项燕打起来了。

  蔡泽严肃道:“君上,不要妄语,武成君不是这样的人。若是广陵城不能守,他一定会劝服朱襄。”

  蔺贽笑道:“好不容易控制了整条江水航道,现在秦人北撤,是我,我也不愿意。那广陵城就在吴郡对边,秦军舟师强大,完全可以驻守在广陵城。我就看楚国人敢不敢来打。”

  秦王子楚坚持道:“肯定是朱襄听到了项燕屠城的消息,不忍心广陵人被屠戮,才劝服了李牧。以李牧的性格,他放弃了其他城池,也会放弃广陵城。李牧那性格我们还不知道?就他最纵容朱襄。”

  蔡泽严肃道:“君上,武成君很老成持重,小心谨慎,不会在大事上任由朱襄乱来。”

  蔺贽继续笑道:“项燕不就把楚国内部的将领拉着打了一片,自己人打自己人,还自称什么名将,真是笑煞人也。这不,一遇到李牧就溃败了。”

  三人在那里叽叽歪歪,完全忘记还有个荀子在一旁。

  荀子也是丞相,这个会议他也要参加。

  荀子瞥了三个没大没小不君不臣(蔡泽:我冤枉!)的晚辈,闭上了眼睛。

  算了,懒得管,也管不了,眼不看心不烦。

  朱襄离开咸阳后,秦王子楚变得严肃许多。

  虽然偶尔他也会和蔡泽、蔺贽小聚,但总归还是君臣有别。三人都是聪明人,知道界限在那里。

  但现在说起朱襄的事,秦王子楚又故态复萌,完全没了秦王的样。

  蔡泽和蔺贽也是!

  荀子闭目养神,打起了瞌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