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48节

  雪姬见识到了许多事,现在终于将脑海中的迷雾理清了一些,明白了良人和李牧的苦衷。

  在舅母的劝阻下,嬴小政终于冷静下来。

  他深呼吸了几下,然后将朱襄写给他的信狠狠扔在,重重踩了几脚。

  “可恶的舅父!就知道给人找麻烦!”嬴小政骂了几句,对李牧拱手道歉,“老师,我太焦急,失礼了。”

  李牧道:“不需对我道歉。”

  他把嬴小政踩了几脚的信捡起来,拍了拍上面的泥,看朱襄写了些什么。

  见朱襄把他自己写成了逼迫友人出谋划策的恶霸,作为这个“被逼无奈”的友人,李牧又是无语,又是想笑。

  不愧是朱襄。

  第193章 秦楚唱无衣

  现在是战时,秦国每个郡都有军队,郡守也是领军的将领。

  李牧所带领的是镇守南秦边疆的军队,是独立于地方的秦王直属部队,只听从秦王虎符调令。

  是的,虽然李牧在长江驻兵,但其实他率领的是边防军。他其实是戍边大将。

  所以李牧的兵还没回来,吴郡还有兵。嬴小政这个吴郡郡守,也有资格直接动吴郡的兵。

  李牧自己带着副将和亲兵回来,就是要用吴郡本身的兵。

  这一点,楚国自己都没搞清楚。

  李牧一直在吴郡转悠,还多次代管吴郡,他们都以为李牧是吴郡郡守,只管吴郡的兵了。

  李牧也故意对外造成这个假象。

  无论是朱襄还是嬴小政,平时都将吴郡兵权交给李牧,自己几乎没管过吴郡驻军的事。李牧这个戍边大将,还不拿俸禄做着一半郡守工作,比如剿匪、练兵、后勤。

  如果朱襄和嬴小政懒惰一点,或者暂时离开吴郡,行政农桑税收等方面,他也会代管。

  在李牧看来,他现在做的事和在雁门郡差别不大;在朱襄和嬴小政看来……咳,反正能者多劳,俸禄是不会多发的。

  所以楚国人误会也正常。

  在信息十分闭塞的时代,国家之间门探查信息非常难。楚国这样的散装国家就更难。

  李牧让自己率领的边军声势浩大地缓行,让项燕派来的探子不断发回“李牧没回来”的情报,自己偷偷回到吴郡,从嬴小政手中接管吴郡驻军,支援朱襄。

  项燕只盯着他的兵,没盯着他这个将,是项燕最大的失误。

  这种失误,赵国人曾经遭遇过一次。谁能想到同样的秦军,换一个主将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李牧故技重施。

  好计谋,可以换不同人重复用,该上当还是会上当。

  “非得让舅父守一旬?”李牧回来后,嬴小政心里安稳不少。

  王翦未来能逼得项燕自杀,我老师也能!

  李牧道:“看情况。若朱襄支撑不住了,我就会立刻出兵。若朱襄能守住,就等一旬。”

  嬴小政问道:“为何非得是一旬?”

  李牧道:“一旬时间门,朱襄守城的消息大概能传到楚国之外,引得七国共同关注。”

  嬴小政皱了一会儿眉头,道:“舅父真会无事?”

  李牧安抚道:“朱襄每次冒险都是不得已为之,以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其实很怕死,也很怕麻烦。”

  嬴小政立刻露出一个嘲讽的表情:“哦,我信了。”

  李牧道:“他确实如此,很理智,不会故意去冒险。朱襄知道他不能上前线,就不会去前线。放心,只要楚军有破开城门之势,我立刻就会出兵。”

  嬴小政想了想,道:“我也去。”

  雪姬立刻道:“不行!”

  李牧却道:“好。”

  雪姬焦急道:“李卿,不可!”

  李牧道:“雪姬,放心,有我护着,政儿不会受伤。政儿不亲眼看到广陵城的情形,心里不会放心。何况……”

  李牧看向嬴小政:“舅父被困孤城,外甥亲自援救,传出去也是一则佳话。秦国王子无功不得爵,虽只是一句空话,但若政儿有军功,底气会更足。”

  秦国商鞅变法时有这么一句口号,但实际上秦王对自己喜爱的公子也是想封爵就封爵,只是懒得封爵的时候就有了借口。

  比如秦昭襄王只有两个儿子,所以安国君吃喝玩乐无半点功绩也能封君。

  李牧早就想过如何带嬴小政蹭军功了,只是他知道说服不了朱襄,且突然让太子随军,蹭军功的态度太明显。

  现在朱襄被困孤城,太子与朱襄只一江之隔,太子不领军援救才叫不正常,这军功不就顺理成章了?

  雪姬被朱襄带着学习了不少秦国的律令和规矩,知道军功对秦国贵族的重要性。

  她犹豫道:“真的没有危险?”

  李牧道:“没有。”

  见李牧如此自信,雪姬看向嬴小政:“政儿,你向舅母发誓,绝不亲自上场杀敌。”

  雪姬想了想,道:“以你最喜欢的桂花糕发誓,如果你违背誓言,一辈子不准吃桂花糕。”

  李牧平静淡然的表情抖动了一下。

  雪姬,你哄小孩吗?

  嬴小政的狂霸酷炫拽表情也有些没绷住。

  他无奈道:“舅母,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能换一个誓言吗?比如向先祖或者天地发誓?”

  雪姬道:“你舅父曾经说过,向先祖和天地发誓太过虚无缥缈,得用所有人都能监督的做得到的事发誓,才有效果。”

  李牧扶额道:“是朱襄会说的话。政儿,听你舅母的,只是桂花糕而已。”

  嬴小政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什么叫做只是桂花糕而已?!如果我忍不住想亲自上场杀敌,将来岂不是得下诏给桂花糕改名了?那很丢脸!

  在舅母的目光催促下,嬴小政委委屈屈举起三根手指,对桂花糕发誓。

  若我嬴政违背誓言,一辈子不吃桂花糕。

  雪姬满意地点头,准许嬴小政出门,自己留守郡守府。

  只是些许后勤工作,她能暂代。

  李牧努力忍着笑,将此事记在心中。待见到朱襄时,他会将今日画面绘声绘色地描述给朱襄听,让朱襄好好记下。

  朱襄现在都还在写“养外甥日记”,曾遗憾政儿长大后,“养外甥日记”中有趣的事越来越少了。

  今日之事,当算得上有趣。

  李牧和嬴小政达成共识之后,先白日西行到吴郡和南郡交界处,晚上由老道渔民划船,摸黑渡过长江。

  楚军虽将长江北岸城池悉数夺回,但楚军在长江的舟师已经几乎摧毁,又将夺回城池焚毁,那一片地几乎成为无人之地,所以秦军在项燕身后上岸,项燕并不知道。

  项燕其实很清楚楚军的盲点,应该防备腹背受敌。

  但秦军几乎没怎么抵抗,果断撤离长江北岸。当长江北岸只剩下长平君朱襄驻守的广陵城时,项燕就断定,秦军也会弃守广陵城,不会与楚军对战。

  自己焚毁长江北岸城池后,长江北岸对秦国就几乎是累赘。

  建造城池、迁徙庶民、重新开荒花费巨大,秦国若做这种蠢事,楚国大可以在秦国建造城池的时候不断骚扰,秦国得不偿失。

  若秦国再次踏足长江北岸,就是与楚国全面开战的时候,会派兵长驱直入楚国腹地。那时楚军设下的层层堡垒,和完全没有补给的荒野,便会令秦军吃大苦头。

  长江北岸就剩下广陵城一座城池,就算守下又如何?它周围都是楚地,南楚君大可以在周围建造兵营封锁,让广陵城的人永远不能出城门耕种。

  何况长平君身份贵重,秦太子又只与广陵城一江之隔,秦太子怎么能允许长平君身陷孤城,遭遇危险?

  长平君肯定会离开。长平君都离开了,就算有秦将驻守,也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一下,与他说说开门投降便不屠城的条件,以保全长平君的名声而已。

  项燕和南楚君已经商量好,如果城池轻松攻破,正好给长平君名声上抹点黑,说长平君弃城不顾,才导致这些依附秦国的广陵人被杀;如果城池不好攻破,那么为长平君名声上再增添一笔也没什么,他们也可以借这件事成为与长平君惺惺相惜的人。

  怎么做都不亏。

  在得知李牧还在南越,大军短时间门难以回来时,项燕更加坚定自己的判断,便没有在意秦军会不会在自己身后渡江来袭。

  项燕的判断显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换作是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会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可惜朱襄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的一些坚持,包括他亲朋好友在内的世上所有人都不理解,项燕自然不能免俗,导致项燕陷入了现在的困境中。

  项燕在看到朱襄出现在广陵城头的时候,心里就捏了一把汗。

  秦军必定救援,自己必定腹背受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攻陷广陵城,抢在秦军支援之前挟持朱襄,以命秦国退兵。

  但即使项燕知道自己预测出错,也不能理解自己为何预测会出错。

  广陵城作为长江北岸的孤城,确实已经对秦国毫无价值。秦国就算守住这里,面临南楚国的包围,肯定也是得不偿失。

  长平君为何会如此愚蠢,置身危险而不顾?难道真的就只因为屠城和内迁令吗?

  项燕被朱襄的愚蠢打得措手不及,都气笑了。

  难道朱襄的打算是守下广陵城,趁着楚军撤回的时间门空隙,接引广陵城所有庶民南渡?这也太蠢了吧?

  项燕被朱襄搞崩了心态的模样,很像是白起和李牧被蠢人搞崩了心态的模样。

  聪明人可以博弈,正常人可以预测,唯独这种完全搞不懂在想什么,损人也不利己的蠢人,实在是让人难以招架。

  项燕更没想到的是,朱襄身边的友人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朱襄的坚持,却尊重和支持朱襄的坚持,总想帮朱襄在理想和现实中找一个平衡。

  是以李牧孤舟星夜入吴,与秦太子一同率领一万援军夜间门横跨长江,驻扎在他身后。

  广陵城附近虽然是一马平川,但时至夏季,水热充足。项燕焚城迁民,数个村庄变成废墟,长长的杂草就像是雨后的竹笋一样,见风就长,瞬间门吞噬了人类原本生活的痕迹。

  特别是水泽旁,芦苇长得有一人高,几乎看不出曾经有人每日在河边洗衣汲水。

  这曾经,也不过是十几日之前而已。

  秦军这一万精兵就隐藏在一片废弃的农田中。

  这农田若没被焚毁,金黄的稻浪应该能接着天际,就像是一片海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