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34节

  ……

  李牧第一次给蒙恬布置单独的任务,小将蒙恬十分激动,见朱襄时居然披了全甲,被朱襄笑话了一顿。

  兵卒由蒙恬管理,朱襄只过目了随行工匠的名单。

  工匠有名有姓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庶人那种很随性的名字。朱襄扫了一眼名单,视线在一个名字上停驻。

  “郑国?”朱襄声音一抖。

  雪姬问道:“这人有何问题?”

  朱襄咧嘴:“没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

  哎哟我的好廉公,你真的是太会抓人了!郑国这种有名有姓的工匠,都是韩王室所属啊!你是从哪把人抓过来。

  他这次回去没见到廉公。廉公以军营为家,一副完全不想念朱襄,不找借口来探望朱襄的模样。

  结果廉公还是想我的嘛。

  朱襄手指摸索着“郑国”这两个字,笑得眼睛都弯了,与嬴小政真心欢笑时十分相似。

  郑国来了,郑国渠还会远吗?等他让郑国在广陵修了郑国渠后,就把郑国推举给夏同,让郑国去关中修郑国渠!

  不过郑国渠长达三百余里,修筑的民夫刑徒大概会死不少吧。

  朱襄心中一叹,将不适压下。

  郑国渠修成后,能覆盖关中四万余顷土地,活下去的人会比修水渠死掉的人更多,得做取舍,是以如都江堰一样,必须修。

  等广陵郑国渠发挥作用,他就将郑国举荐给夏同。以现在秦国的财力,修郑国渠应当比历史中秦王政时容易。

  朱襄吩咐下人道:“把郑国叫来,我与他聊聊修建水渠的事。”

  第185章 成家立业梦

  郑国是个黑脸络腮胡大汉,面色有些愁苦。

  难怪他面色愁苦。从韩国被掳,与家乡隔着千山万水,能不愁苦吗?

  郑国原本是在公元前247年去秦国修水渠,暴露奸细身份之后,还能说动秦国君臣同意他继续修下去,可见口才不错,并非底层庶民,应该也是读过书,有过传承的士人。

  春秋战国乱世,国君后人尚且沦为田间耕种的庶民,有士人沦为工匠也正常。

  朱襄叫郑国来时,也叫上了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墨家人和农家人。

  农家和墨家原本较为严密的组织都已经散了,许明和相和就是最后一任首领。

  这是许明和相和为了将农家、墨家的思想传下去所做的艰难决定。

  他们现在留在了咸阳学宫,想与荀子一样以成为咸阳学宫教授的方式,把自己的学说传下去。

  许明研究的是朱襄同款杂交育种,墨家则拿着朱襄给他们写的物理化学知识琢磨。除了完成朱襄所说把技术变成知识的愿望之外,他们也在重新著书,想让农家和墨家朴素的思想变成统治者能用的“工具”。

  变成“工具”很可悲,但若连“工具”都不是,那再好的思想也只是镜花水月,看似美妙,实际一场空。

  他们得接受这个。

  不过农家和墨家虽然将组织散去,不再有“首领”。但在农家和墨家弟子心中,朱襄才是最后一任“首领”,自发跟随朱襄。

  现在朱襄虽然没有门客,但家丁仆从如云,基本都是这两家弟子拖家带口混进来抢活干。

  秦王柱知道农、墨两家的组织不会轻易散去,为了统治稳定,默许了这件事。

  他不是秦昭襄王,不会非把朱襄身边伺候的人都变成自己的人,让朱襄呼吸都不自在。

  秦王子楚继位后,就更不用说,直接让朱襄好好管。

  所以朱襄现在如果振臂一呼,他身边的几百家丁就会抽出武器,告诉你什么叫诸子百家中的混社会的。

  墨家和农家都曾达成了非儒即墨非儒即农的成就。

  何况,朱襄身边的儒家弟子也挺多的。

  郑国那张悲苦的脸,在看着朱襄身边两位抱剑的“家丁”时就一僵,不敢悲苦,换上了一副讨好的神色。

  “做吧,别紧张,先看看地图,我要在广陵修几条灌溉水渠。”朱襄道,“我听闻你在水利灌溉修建上十分有才华,若干得好,我将你推举给秦王,成为官府供奉。”

  郑国讨好的神色一僵。

  朱襄对郑国笑了一下,道:“我听闻你曾是韩国官府供奉的工匠世家,若你真有本事,也能来秦国官府当供奉。待你去咸阳时,若想念家中人,可以在置办家产后将家人接来。”

  郑国神思恍惚了一下,然后一张被晒得黝黑泛红的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谢朱襄公!”

  朱襄道:“这位叫焦匀,也擅长水利,是修墨家学说的学者。”

  焦匀放下手中抱着的剑,对郑国颔首示意。

  郑国看着焦匀那精悍如猛将的姿态,捏了一把汗。

  好了,这一看就像是墨家弟子,够凶悍。

  朱襄对焦匀道:“你也坐下。”

  焦匀在郑国扭扭捏捏坐下后才坐下,但剑一直放在膝盖上,就像是威胁谁似的,看得朱襄十分无奈。

  焦匀本非秦墨,而是跟随楚墨钜子的人。

  秦墨和楚墨商量着合并,现在墨家组织散了,楚墨也没走,跟随朱襄来到南秦。

  他们本来就是楚人,算是回故乡干活了。

  秦墨多工匠,楚墨多游侠,齐墨多辩者。

  现在齐墨还在稷下学宫过得很悠闲自在,秦墨和楚墨有的在秦国各地做官吏,不喜欢拘束的人就留在朱襄身边当名义上的仆从,实际上的门客。

  所以说朱襄不收门客,其实只是没有门客这个名头而已。

  秦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他人也不敢说。

  在秦王柱那里说说,秦王柱只会“搁后再议”。秦王子楚可是直接将人弃市了。

  现在咸阳城中有流言,原本以为秦昭襄王和秦仁文王时期,长平君已经足够受王重视。现在秦王子楚继位,之后还跟着太子政,他们这才知道什么叫权焰滔天。

  秦王子楚巡游路上听到这样的歌谣,频频点头。

  说得对,说得好,朱襄你听听,快反省。

  焦匀就是楚墨中不想出仕的人。他身手极好,能在疾驰的马上拉强弓。李牧说焦匀若去了北边,一定是追杀胡人的好将领。可惜焦匀志不在此,宁愿武力蒙尘。

  朱襄此次去长江北岸,李牧特意从厨房中把剁肉的焦匀揪了出来,让他换衣服给朱襄当贴身护卫。

  李牧叮嘱焦匀,若楚人真的脑子坏了来攻打广陵,无论朱襄是否乐意,把朱襄打晕了也要带回来。

  焦匀没点头,只说会保护好朱襄公。

  朱襄默许此事。

  只是他看到焦匀随时抱着一柄长剑跟在他身后转悠,随时一副会出剑的模样时,别人怕不怕他不知道,他自己有点怵,害怕焦匀误伤。

  虽然焦匀是楚墨游侠,但那只是“倾向”。身为墨家学者,不说学富五车博览全书,那也是“读书人”,不是只会打架。

  焦匀对水文水利地质等知识较为了解,擅长设计舟船堤坝,与修灌溉水渠的技术道路有重合。

  李牧选定焦匀给朱襄当护卫,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焦匀虽然可能因为习惯了在厨房里杀各种美味剁各种美味的肉,导致身上随时带着杀气有点吓人,但一谈论起技术上的事后,就显得很敦实憨厚,判若两人。

  郑国被吓到后狂跳的心脏渐渐平静,认真与焦匀探讨。

  现在长江三角洲的范围比朱襄那时小很多,没有实地探查,朱襄不会用自己前世的经验来套这一世,只聆听,顶多说一下自己的需求,不发表技术方面的意见。

  郑国的技术确实扎实,一些在此时算得上“黑科技”的比如用漫灌冲盐碱土的灌溉方式信手拈来。

  焦匀则对广陵附近的地形了如指掌,似乎他还是楚国游侠的时候,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

  只经过短暂半日的交谈,朱襄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方案。他只是试试郑国的能力,也让郑国看看自己这边的能力和需求,给之后的事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待郑国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回去休息后,朱襄问道:“你对广陵很熟悉?”

  焦匀眼眸闪了闪,老实道:“我算是广陵人,不过在家乡结了仇,逃到了黔中郡。”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仇人和家人都没了,不会给朱襄公添麻烦。”

  朱襄笑道:“你看我这地位,什么麻烦才能叫麻烦?”

  焦匀憨厚笑道:“确实。我的麻烦,比不过朱襄公自找的麻烦。”

  朱襄:“……”

  他干咳了一声,道:“郑国如何?”

  焦匀道:“工匠的基本功还算扎实。只是他对朱襄公的不敬令人不喜。”

  朱襄疑惑:“他对我挺恭敬,礼数很周全。”

  焦匀没有反驳,道:“那大概是我多疑了。”

  他心道,不是表面上的那种礼数周全。郑国对朱襄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

  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事,或许郑国不能理解朱襄公高尚的品德,只是一个俗人,没必要在意。

  朱襄听焦匀这么说,没有多在意,继续和焦匀聊广陵周边的事,琢磨要从哪里入手。

  郑国回到工匠住的院落时,立刻被同伴围上。

  “你见过长平君了?长平君和善吗?”同伴忐忑无比。

  郑国沉思了一会儿,道:“朱襄公此人,与韩国对他的传闻不符,和他国对他的传闻相符。”

  同伴思索了一下郑国的话,叹气道:“那我就放心了。”

  郑国心道,不仅是放心,若朱襄公真如他国人所言,是最能践行“仁”一字的正人君子,那么他们的未来可能不错。

  郑国确实现在没有发自内心尊敬朱襄。

  不说朱襄又不是金钱,不会人人都喜欢他。再者这和韩国内部对朱襄的评价有关。

  朱襄扬名是因为长平,而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秦国和韩国的上党之战。虽然到了长平之战时,与韩国已经没有关系。但上党之战是韩国几乎完全失去了争霸可能的一战,所以韩国士人有些迁怒因长平之战获得名声的朱襄。

  朱襄在韩国的风评,就有些类似朱襄前世网络上看到的“他伪装了如此久从未暴露,论迹不论心,就算他是个君子吧”这种评价。

  郑国今日见了朱襄,虽只是短短一瞥,他也发现朱襄在韩国的风评失之偏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