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79节

  嬴小政道:“炸鱼勉强可以吃。”

  子楚道:“这个可以。”

  李牧叹气:“真是亲父子。”

  子楚和嬴小政同时露出了嫌弃的表情,却无法反驳。

  他们总不能说不是亲父子。

  朱襄笑了笑,道:“好,炸鱼,再炖个莲藕肉。”

  他琢磨着今日的菜谱,子楚和嬴小政点菜,李牧就在一旁安静地听着。

  李斯、韩非、蒙恬担心有什么用得着自己的地方,也跟了过来。

  现在三人面面相觑,都很尴尬。

  李斯:继续留在这里?

  韩非:蹭饭?

  蒙恬:我想溜走……

  三人头疼极了。

  谁知道气氛会突然大变,变得如此温馨,让他们三个外人格格不入啊!

  “愣在那里干什么?来帮我打下手。”朱襄见到三个又贴墙角的人,没好气道,“你们三人蹭饭,还不干活?”

  “来了来了。”韩非最先撸着袖子过去帮忙,李斯和蒙恬也扭扭捏捏跟上。

  李斯倒是会一点,蒙恬完全帮倒忙,被李牧拉到一旁垂头丧气劈柴。

  蒙恬万万没想到,自己要跟着公子政,居然还要会做饭。

  为何李斯和韩非会做饭?李斯就罢了,出身贫寒。韩非可是韩公子,就算不得韩王看重,也不至于自己亲手做饭吧?

  韩非表示,他原本是不会的,在朱襄家借住了那么久,就会了。

  “莲藕洗干净,和猪肉一同放进瓦罐里,再加入一些紫菜……这个就是紫菜。”

  “冬笋切片炒肉,勾点芡……就是这个粉,土豆淀粉。”

  “我来炸鱼,你们都让开,小心烫着。”

  朱襄不断忙碌,把厨房里的人指挥得团团转。

  子楚烧火,嬴小政拉风箱,父子二人一边添柴,一边往灶台里丢土豆。

  朱襄看到,连忙阻止:“往灰里丢,别丢明火上。你们是想吃烤土豆,还是想用土豆烧炭啊!”

  父子俩赶紧把土豆扒拉出来,喷了一手一脸的灰。

  切肉切菜的李牧叹了口气,再次确定,政儿的坏习惯都是源自他亲生父亲,朱襄真的辛苦了。

  另一处别院中,春申君得到了太子子楚和长平君朱襄回吴郡的消息。

  “朱襄将太子子楚背下船,太子子楚疑似昏迷不醒?”春申君皱眉。

  这是伪装,还是真实?

  他让人准备好礼物,准备明日就去拜访太子子楚和朱襄。

  “希望太子子楚真的出事了。”春申君喃喃自语道,“可不能让公子政当秦王啊。”

  他亲眼见到公子政在吴郡掀起的血雨腥风。

  公子政小小年纪就如此残忍暴虐,且野心勃勃。若公子政当上了秦王,恐怕是第二个秦昭襄王。

  六国只希望之后的秦王都与如今的秦王柱一样,也就与韩国小打小闹,显得攻击性不强的样子。

  不能再出现第二个秦昭襄王了。

  三晋之地的战场上。

  廉颇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骂道:“谁骂我!”

  他的亲兵很疑惑,为何将军打喷嚏会认为有人骂他。

  廉颇揉了揉鼻子,有些想念朱襄了。那竖子在南边不知道如何,有没有好好照顾政儿。

  “君上也真是,非让我慢慢打,一边打一边屯田。”廉颇骂骂咧咧,“我就没打过这么憋屈的仗!”

  以前我都是只管打,打下来的事都交给别人,何时这么憋屈过!

  第150章 廉颇大礼包

  廉颇原本打算一波将韩国推平的。

  就算秦国吃不下那么多地,他先把韩国都城围了,让韩王出点买都城钱,也算不辜负秦王对他的信任了。

  结果秦王柱对他说,慢慢打,一边打一边屯田,不急。

  廉颇纳闷极了。这打仗还能不急的?十万大军呢,粮草你不急吗?

  秦王柱写信道,有朱襄在那哼哧哼哧种地攒粮,不急。

  廉颇哭笑不得。

  不过秦王也在信中给他透露了“不急”的原因,让这封信显得不是那么像开玩笑。

  秦国现在最大的对手是楚国。秦王准备给楚国来一记狠的,所以现在所有精力都要用在对付楚国上。为了不让楚王警惕,三晋战场这里慢慢打,只要不亏就行。

  廉颇把头皮都要抠破了。

  这……什么叫不亏?秦王你是准备我拉着十万人抢了韩国的地来种,和李牧在边疆时一样,把战场变成“郡城”吗?

  这应该让李牧来啊!我只会拿钱打仗!不擅长屯田!

  廉颇给秦王写信,希望自己南下,和李牧换一下。

  不就是水战吗?练一练,他也不一定不行。他想和李牧一样,后勤有朱襄提供,只需要打仗。

  但秦王只让人送给了廉颇许多财物,让廉颇好好干。

  寡人相信廉卿!

  廉颇第一次收到国君肉麻的书信,感觉眼睛有点疼。

  传闻秦王对看重的臣子都十分肉麻,原来是真的。

  不过他可不相信秦王的信中是真心话,因为秦王抛弃信任臣子的时候也是真绝情。

  廉颇虽然很理智,但还是看在肉麻书信上,还是硬着头皮屯田去了。

  这时候的士人都吃这一套,就算是明知假的也吃,实在是无奈。

  廉颇虽然不擅长屯田,好歹在朱襄家住了那么久,耳濡目染都学会了些。

  当朱襄离开赵国后,廉颇为了赵国缺粮,与蔺相如一起愁了许久,做了很多事,所以也不是真不会这些庶务。

  廉颇只是不耐烦罢了。

  廉颇一边巡逻屯田的情况,一边骂朱襄和李牧。你们两个年轻人不来做这等繁琐事,非让我这个老年人来,简直是不尊老。

  当朱襄千里迢迢把白菜种子送到廉颇军中,给廉颇改善伙食的时候,廉颇又逢人就夸朱襄孝顺。

  今日夸,明日骂;早上夸了,下午就骂。廉颇的副将们听得人格都要分裂了。

  “这次抓的那个工匠好像很会修灌溉农田的水渠?”廉颇今日又骂了朱襄,然后顺带着想起要不要给朱襄送点东西,“他在南边不是正捣鼓这些吗?给他送去好了。”

  廉颇一时兴起后,就派人带着自己从韩国抓来的工匠们南下,给朱襄送礼。

  远在吴郡的朱襄不知道,他即将得到一个被打上蝴蝶结缎带的水利专家大礼包。

  他安抚了嬴小政的胃后,就接手了吴郡的安抚工作。

  人死不能复生。被嬴小政杀掉的人确实违反了秦律,朱襄也不能推翻秦律,说嬴小政做得不对。朱襄只是将那些人的家眷从田地里捞出来,把他们原本登记的田地还给他们,让他们继续当富家翁。

  不过朱襄把地换了一下,让他们去黔中郡或者南郡去当富家翁了。

  前提是他们换了个地方,能守得住自己的地,并且明面上交税的地足够多。

  朱襄“还”的地,都是他们自己登记在册的地。嬴小政后来查出来的隐田,是不算在内的。

  现在所谓的地方豪强,就是家中出过卿大夫的士族。

  他们曾有食邑在当地,后来虽然可能后人没用,无法继续待在朝堂,食邑被收回来,但多年的经营,让他们在当地根深蒂固,形成了一个大宗族。

  这个时代,士人就是国家的根基。庶民是真的如牛羊一般的牲畜,如后世某种姓制度大国一样,大部分士人都不认为自己和庶民是一个物种。

  他们口中的“庶民”,都是指有名有姓,祖上是士大夫,后来失去了官职,只能在家种田务农的人。如荀子等大贤,将农人当做庶民者较为少见。

  现在嬴小政居然掀了当地士人的根基,吴郡士人惊恐万分,许多人都在计划北逃。

  朱襄回来后,这些人稍稍缓了一会儿,想看看朱襄能不能推翻公子政的决定。

  他们的田地权势都在这块土地上,若北逃,那就是真的当庶民了。若非被逼到极致,他们也不愿意离开家乡。

  朱襄宴请了众士人,道:“当年商鞅变法,在城门立了一根竹竿的事,你们都听说过吗?”

  众士人纷纷点头,表示自己听过。

  无论他们愿不愿意变法,但七国大事他们当然知道。

  朱襄道:“秦国以法家学说治国,秦法一直严苛,连秦太子的老师犯法尚且被肉刑,你们难道认为自己可免?”

  朱襄扫了在座士人一眼,板着脸道:“公子政杀他们,只是因为他们触犯了秦律。触犯秦律,就是触犯秦国。你们大概还没有自己已经是秦人的自觉。若你们认为秦法严苛,应该先遵守秦法,然后向秦王上书,请求更改秦律,而不是违抗秦王的命令。明白吗?”

  众士人被朱襄点醒,浑浑噩噩离开宴会,回家后就痛哭了一场,偷偷骂秦国蛮夷,秦王暴虐,不施仁政。

  这样对待士人的秦国,怎么能够统一天下?这不是如夏桀商纣一般的暴君吗!

  “舅父,你这算安抚吗?”嬴小政发现朱襄没有生气,又抖起来了,来朱襄这里指手画脚,说朱襄做得不够好。

  朱襄将嬴小政的头发狠狠揉乱,道:“当然算。我先给了他们甜枣,免了本来流放的罪人家眷的罪;然后告诉他们,现在他们是秦人,必须遵守秦国的那一套。不遵守的人,秦国的前车之鉴多的是。”

  嬴小政抱着脑袋,阻挡朱襄作乱的手:“这不算安抚,是威胁。舅父威胁他们,会不会对舅父的名声有碍?”

  朱襄失笑:“我这个和泥腿子混在一起的人,能有什么名声?他们嘴里念着我的名声时,不知道背地里多鄙夷我。只是因为我地位高,得到秦王的全力支持,还有诸多神异传说,他们不敢明面上骂我罢了。”

  朱襄拍了拍嬴小政乱糟糟的鸡窝头:“我本就没有什么名声,也不在乎这些名声。政儿以后也不要被虚名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